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暑假,在为某学校作题为“成就名优教师的五大追问和五大主题”的培训讲座中,笔者总结认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结构首先是“德”方才是“能”。成就一位名优教师,须做到“德能为主,专业发展”,而专业发展的路径被归结为“三明”:一是读书明白,明白教育教学原理,明白学科规律,明白学生身心;二是反思明理,反思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育人是否合理,反思问题解决的价值;三是实践明天,教育是为了未来,教师要站在教育之外、教育之上看教育,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不断更新的思维应对教育教学,从而不断地在实践中体验成功,追求专业提升。这里,通过几个教学案例来探讨一下“反思明理”及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
一、认识自己,影响他人
《琵琶行》作于白居易被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求学习小组讨论“在《琵琶行》中,情节发展与诗人白居易的情感变化?”2010年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实名制保送资格的何奕佳同学,代表学习小组以“被煎熬到醍醐的悲愁”为回答标题作了“另类”解读《琵琶行》:“两位沦落人,一曲《琵琶行》;一个琴上弹幽怨,一个笔下写愁思。心音共鸣,千古绝唱,泪湿青衫,感人至深。情思三重变换,内心数次跌宕;一叹二愁三悲,情感螺旋纠缠;咽声停处,别有深情。”她一边讲解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及其诗人情感的变化,一边在黑板上以数学图示(坐标形式)展现、描述了白居易见琵琶女系列情感变化的节奏与纠结。这种注重学科交叉的表达方式,是独辟新径,也可谓“另类”。
评课研讨会上,很多听课的语文教师自叹对《琵琶行》的解读方式过于单一,赞叹何奕佳学科交叉运用与文本解读能力。反思他人的教学,总结自己的不足;借鉴学生的答题技巧,可以弥补教学设计的欠缺,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二、培养良好思维模式
如高中一年级语文课《赤壁赋》。某教师上的是属于“自主学习——探究展示——点拨提升”三环分课中的探究展示课。听课以后,教师们发现了三个问题,一是问题引导部分的问题串设计太碎;二是老师强势主导;三是学生展示条理欠清晰。听课组针对上述问题对“探究展示”课给出了如下指导:
——导学案中的“问题串”要围绕“怎样引导学生深度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表达之妙?”两个核心设计。
——课堂展示时发言人的训练。在学生还不知道怎样清楚表达自己的理解时,可试着先给学生一个展示线路:“我”的观点是什么或怎样理解的→然后说明“我”的依据是什么,即“我”是从文中哪些句子词语中知道的,或从哪些方面想到的→最后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或理解带入“我”的朗读背诵中。
——展示时让学生的表达尽可能完整,老师要有等待3-5秒钟的耐心,让学生在老师比较少的追问和干扰下完整地阐述观点。
三、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某初中数学的公开展示课堂上,任教的课题是“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教师先在幻灯片上呈现一幅图:足球场上,以球门两侧门柱为A、B为基点,在门前分设B、C、D三个射门点,五点均在一个圆圈上。试问,B、C、D三个射门点,哪个点选择射门角度的可能性多一些?任教老师通过如此课堂导入,引起了学生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探求兴趣。随后,教师通过让“直观感知”圆周角的定义,通过小组的讨论、演示、交流等“操作练习”方式探究两者的关系,接着进行“推理论证”和“总结提升”。在推论环节中,学生对“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两个问题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激烈的研讨和缜密的验证。教师依据学生的应答作了总结:“分类”与“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随后,解决课堂导入的足球射门问题,并加入了“国家大剧院外部为什么设计成半椭球形?”——每位观众的视角都能涵盖到剧场舞台上——生活中数学的运用,典型题例的练习和课堂收获的交流成为本节课的结尾。
在课后研讨会上,该教师作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反思:一是充分的课前准备,理清了教学知识点和教学设计思路;二是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课堂中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各自的作用;三是通过兴趣话题、生活数学、操作练习、展示交流等吸引住了学生;四是整个教学过程将知识形成了有层次的问题串,一直牵引着学生思考、探究,合符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水平。通过教学反思,该教师学会了如何有针对性地点评别人的课堂,也加深了对新课改中“学生主体”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以及教学设计(导学案)“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要素组合化”的综合运用。
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记录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地方、学生创新、教学机智等,形成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这就是教学反思。而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和个人教学反思,除了能认识自己在教学策略等方面的不足,还能够训练自己的思维与心智,在诸多模式泛滥的当下找到并确立自己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掌握一种学习提升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并能促进名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认识自己,影响他人
《琵琶行》作于白居易被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求学习小组讨论“在《琵琶行》中,情节发展与诗人白居易的情感变化?”2010年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实名制保送资格的何奕佳同学,代表学习小组以“被煎熬到醍醐的悲愁”为回答标题作了“另类”解读《琵琶行》:“两位沦落人,一曲《琵琶行》;一个琴上弹幽怨,一个笔下写愁思。心音共鸣,千古绝唱,泪湿青衫,感人至深。情思三重变换,内心数次跌宕;一叹二愁三悲,情感螺旋纠缠;咽声停处,别有深情。”她一边讲解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及其诗人情感的变化,一边在黑板上以数学图示(坐标形式)展现、描述了白居易见琵琶女系列情感变化的节奏与纠结。这种注重学科交叉的表达方式,是独辟新径,也可谓“另类”。
评课研讨会上,很多听课的语文教师自叹对《琵琶行》的解读方式过于单一,赞叹何奕佳学科交叉运用与文本解读能力。反思他人的教学,总结自己的不足;借鉴学生的答题技巧,可以弥补教学设计的欠缺,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二、培养良好思维模式
如高中一年级语文课《赤壁赋》。某教师上的是属于“自主学习——探究展示——点拨提升”三环分课中的探究展示课。听课以后,教师们发现了三个问题,一是问题引导部分的问题串设计太碎;二是老师强势主导;三是学生展示条理欠清晰。听课组针对上述问题对“探究展示”课给出了如下指导:
——导学案中的“问题串”要围绕“怎样引导学生深度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表达之妙?”两个核心设计。
——课堂展示时发言人的训练。在学生还不知道怎样清楚表达自己的理解时,可试着先给学生一个展示线路:“我”的观点是什么或怎样理解的→然后说明“我”的依据是什么,即“我”是从文中哪些句子词语中知道的,或从哪些方面想到的→最后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或理解带入“我”的朗读背诵中。
——展示时让学生的表达尽可能完整,老师要有等待3-5秒钟的耐心,让学生在老师比较少的追问和干扰下完整地阐述观点。
三、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某初中数学的公开展示课堂上,任教的课题是“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教师先在幻灯片上呈现一幅图:足球场上,以球门两侧门柱为A、B为基点,在门前分设B、C、D三个射门点,五点均在一个圆圈上。试问,B、C、D三个射门点,哪个点选择射门角度的可能性多一些?任教老师通过如此课堂导入,引起了学生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探求兴趣。随后,教师通过让“直观感知”圆周角的定义,通过小组的讨论、演示、交流等“操作练习”方式探究两者的关系,接着进行“推理论证”和“总结提升”。在推论环节中,学生对“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两个问题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激烈的研讨和缜密的验证。教师依据学生的应答作了总结:“分类”与“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随后,解决课堂导入的足球射门问题,并加入了“国家大剧院外部为什么设计成半椭球形?”——每位观众的视角都能涵盖到剧场舞台上——生活中数学的运用,典型题例的练习和课堂收获的交流成为本节课的结尾。
在课后研讨会上,该教师作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反思:一是充分的课前准备,理清了教学知识点和教学设计思路;二是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课堂中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各自的作用;三是通过兴趣话题、生活数学、操作练习、展示交流等吸引住了学生;四是整个教学过程将知识形成了有层次的问题串,一直牵引着学生思考、探究,合符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水平。通过教学反思,该教师学会了如何有针对性地点评别人的课堂,也加深了对新课改中“学生主体”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以及教学设计(导学案)“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要素组合化”的综合运用。
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记录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地方、学生创新、教学机智等,形成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这就是教学反思。而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和个人教学反思,除了能认识自己在教学策略等方面的不足,还能够训练自己的思维与心智,在诸多模式泛滥的当下找到并确立自己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掌握一种学习提升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并能促进名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