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美经济失衡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金融的角度,从美元货币的强势地位、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国际金融一体化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四个方面分析了中美经济失衡的成因及其可持续性,得出中美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关系的失衡,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经济失衡;金融因素;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9-0063-03
1 引 言
中美经济失衡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为美国长期大量相对于中国拥有贸易赤字,因其可能对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美经济失衡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将从金融视角出发,探讨美元货币的强势地位、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国际金融一体化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四个金融因素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并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进行深入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中国的统计,1989年中美贸易差额为逆差34.7亿美元,在随后几年逆差额不断缩小,1993年中美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并持续保持顺差较高的增长速度。1993年,中国对美实现顺差仅为62.7亿美元,至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额已高达1708.6亿美元,增幅高达2625%,中美经济已经严重失衡。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都遭受到重创,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进口需求下降。2007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占当年GDP的比例降至5.1%,2008年美国经常项目占当年GDP的比重下降为4.89%(见图1)。而同时,由于美国经济的下滑,进口需求下降,中国、亚洲其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危机以来,中美经济贸易开始加速调整,贸易逆差开始收窄,失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同时中国也为此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依靠美国进口的产品大量滞销,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2 中美经济失衡的金融影响因素
中美经济失衡事实上根源于中美之间的金融失衡。美元货币的强势地位、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国际金融一体化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共同导致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
2.1 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的特里芬难题日益凸显。即作为国际货币美元须保持信心,美国必须持有足够的黄金做准备,应保持贸易的顺差,但这样会使各国面临清偿能力不足。而美国若满足世界各国的清偿能力,则应保持逆差,但是这样又面临着美元流动过剩,美元信心发生危机。特里芬难题的存在最终导致各国要求美国兑换黄金并不在对美国的融资进行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崩溃。1978年,国际货币体系脱离了黄金的约束建立起牙买加体系,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储备货币,而是同英镑、日元等共同作为国际货币。但随着20世界80年代,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美元再次成为世界核心货币。2005年,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35%,而美元占全球外汇交易比重高达62%,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货币比重达到65%。
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形成了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一方面美国通过国内的消费需求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形成大量的贸易逆差,输出大量的美元,使贸易顺差国积累巨额的贸易顺差和储备货币;另一方面大量的外汇储备促使顺差国寻求高流动性、安全的投资渠道,而美国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经济强国成为首选,这样美国在资本项目上顺差,获得美元的回流。这就形成了贸易和资本的循环,即贸易顺差国将积累的美元重新投入美国资本市场、购买美国的债券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提供资金的同时,获得了低风险的稳定回报;而美国在获得资金弥补贸易逆差的同时,消费增长又进一步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出口产品,并对新兴国家进行投资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见图1)。在这样的“双循环”体制下,美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货膨胀的快速增长,世界新兴经济国家也在大量出口的拉动下保持较高的增长率。Michael Dooley,David Folkerts—Landu和Peter Garber(2003)把这种“双循环”的体制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Ⅱ”。2.2 中美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
中美金融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是“双循环”体制的基础,根据Mann(2005)的投资理论分析,金融市場不发达国家国内资金会流向金融发达国家。这是由于相对于金融发达国家,不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可选择工具少且收益率也较低,为追逐赢利回报,国内资金就会考虑其他金融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中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效率较低,法制环境不健全,发展不完善。限制了我国国内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而我国国民历来就有高储蓄的习惯,大量的国内资本寻求国外投资市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世界最发达的市场,这就形成了我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入美国,导致我国相对于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
中国金融市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不到30年时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1991年分别建立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市场,其股票市值不断上升,并于2009年正式推出创业板市场。但与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无论是股票市场、期权期货市场还是外汇市场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见图2)。2006年8月,人民期货和期权正式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这也是全球首个在交易所买卖的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外汇期货影响实际汇率,人民币的定价权处于美国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使中国在危机时难以及时融资到国际资金,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来防范风险。政府鼓励出口,增加储蓄,导致国际收支顺差。
2.3 国际金融一体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交织,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趋势特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推动了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使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得到配置,实现全球的效率最大化,但同时引起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运动,这就要求国际金融的一体化发展。据统计,世界货物贸易1981年进口为20660亿美元,出口为42430.5亿美元,国外直接投资仅有684.9亿美元,至2007年进口已达到142110亿美元,出口为138980亿美元,国外直接投资额升至21393.3亿美元。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要求世界各国不断加快金融改革进程,放松金融管制,推动金融创新,各国金融市场得到空前的发展,金融开放程度也不断上升。
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使国际闲置资本可以更自由地流动,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有利于经常项目顺差国向逆差国融通资金。中国金融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较快速的发展,逐步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提高对外开放程度。1996年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进入21世纪后正逐步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推出QDII、QDFI,允许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的对外和对内投资,不断完善金融法制,与国际金融体制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一体化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对于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我国国内通过中美贸易形成的顺差资本,将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更方便快捷的提供融资,进一步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其次,金融一体化会凸显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种类较少,转化率低且回报低,国内资金为追求赢利,会大量流入美国的发达金融市场追求高回报赢利。金融一体化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见图3)。
2.4 汇率制度的安排
自1994年我国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年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实形盯住美元的制度;以及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单一货币,形成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我国试图建立起更加弹性的汇率制度,但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我国经济贸易占的重要位置,使得这三种制度事实上都是不同程度上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分析1989—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发现,人民币相对美元变动接近于1,盯住美元单一货币,导致中美贸易间失衡的加剧,美国想通过贬值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出口,会引起人民币的相对贬值,则美元的贬值效果被抵消。而人民币的贬值则会增加商品的竞争力,促进贸易的进一步扩大。
3 中美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
自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美经济失衡加快调整,世界国家不再盲目的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提供融资,美国的储蓄率上升,相对我国的贸易增速放缓。全球金融危机为经济失衡敲响警钟,以美国为外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否保持,中美经济失衡能否持续?
中美经济失衡是否可持续主要看其金融影响因素的可持续与否,即美元国际货币地位、金融差异、金融一体化以及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的因素影响的持续。
首先,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改变,将改善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美元自18世纪以来就已经处于世界货币的中心位置,世界各国均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因此一旦美元失势,则各国的储备会遭受重大损失。此次由美国国内爆发出来的金融危机唤起了世界各国改变现在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起一个由世界多国货币为基础的世界货币的呼声。虽然目前美国经济仍然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提并论,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发达经济体的不断上升,美国经济的世界地位必然受到挑战,美元的强势地位也必然会改变。美元地位的削弱会减少世界各国对其进行的融资额度,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相应减少,相对地对中国的贸易进口也会减少,改变中美经济失衡现状。
其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美金融发展的差异会逐渐缩小,进一步平衡中美经济失衡。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随着金融一体化的进程,我国金融市场必然会不断发展,缩小与美国金融市场之间的差距。我国隶属于新型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飞快的发展,对国际资金有较高的吸引力。而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改善,金融效率的提高,以及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接轨,国际资金以及国内资金会更多的投资到我国市场,寻求高回报。
最后,我国将逐步改革匯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变动。我国不断寻找改革汇率的道路,2005年弹性汇率制度就是一大进步。今后我国将会进一步的改变盯住美元这一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使汇率市场化,这也将改善中美经济的失衡现状。
4 结 论
中美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金融影响因素至关重要,从长期来看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美之间的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警示我们要改变现在的经济失衡局面。我国要着力发展改善金融市场的发展,建立一个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为国际资源配置的中心,同时加大国际金融合作,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过高储蓄率的转化,刺激国内的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使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经济金融地位,推动全球经济失衡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雷达,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J].世界经济,2009:62-71.
[2]李扬,余维彬.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面临的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06:2-18.
[3]李新功.美元霸权、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体系错配下中美经济失衡及调整[J].现代经济探讨,2009:18-22.
[4]齐俊妍.全球经济失衡中的美国贸易逆差及其调整[J].生产力研究,2007:92-94.
[5]陈继勇,吴宏.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基于美中贸易失衡的角度[J].武汉大学学报,2008:454-458.
[6]Ricard J.Caballero, EmmanuelFarhi, Pierre-Olivier Gourinchas.Financial Crash,Commodity Prices and Global Imbalances[EB/OL], NBER Working Paper No.14521, http://www.nber.org, 2008(12).
[作者简介]赵利利 (1986—),女,安徽亳州人,暨南大学2008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关键词]经济失衡;金融因素;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9-0063-03
1 引 言
中美经济失衡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为美国长期大量相对于中国拥有贸易赤字,因其可能对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美经济失衡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将从金融视角出发,探讨美元货币的强势地位、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国际金融一体化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四个金融因素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并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进行深入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中国的统计,1989年中美贸易差额为逆差34.7亿美元,在随后几年逆差额不断缩小,1993年中美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并持续保持顺差较高的增长速度。1993年,中国对美实现顺差仅为62.7亿美元,至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额已高达1708.6亿美元,增幅高达2625%,中美经济已经严重失衡。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都遭受到重创,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进口需求下降。2007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占当年GDP的比例降至5.1%,2008年美国经常项目占当年GDP的比重下降为4.89%(见图1)。而同时,由于美国经济的下滑,进口需求下降,中国、亚洲其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危机以来,中美经济贸易开始加速调整,贸易逆差开始收窄,失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同时中国也为此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依靠美国进口的产品大量滞销,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2 中美经济失衡的金融影响因素
中美经济失衡事实上根源于中美之间的金融失衡。美元货币的强势地位、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国际金融一体化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共同导致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
2.1 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的特里芬难题日益凸显。即作为国际货币美元须保持信心,美国必须持有足够的黄金做准备,应保持贸易的顺差,但这样会使各国面临清偿能力不足。而美国若满足世界各国的清偿能力,则应保持逆差,但是这样又面临着美元流动过剩,美元信心发生危机。特里芬难题的存在最终导致各国要求美国兑换黄金并不在对美国的融资进行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崩溃。1978年,国际货币体系脱离了黄金的约束建立起牙买加体系,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储备货币,而是同英镑、日元等共同作为国际货币。但随着20世界80年代,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美元再次成为世界核心货币。2005年,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35%,而美元占全球外汇交易比重高达62%,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货币比重达到65%。
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形成了当前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一方面美国通过国内的消费需求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形成大量的贸易逆差,输出大量的美元,使贸易顺差国积累巨额的贸易顺差和储备货币;另一方面大量的外汇储备促使顺差国寻求高流动性、安全的投资渠道,而美国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经济强国成为首选,这样美国在资本项目上顺差,获得美元的回流。这就形成了贸易和资本的循环,即贸易顺差国将积累的美元重新投入美国资本市场、购买美国的债券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提供资金的同时,获得了低风险的稳定回报;而美国在获得资金弥补贸易逆差的同时,消费增长又进一步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出口产品,并对新兴国家进行投资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见图1)。在这样的“双循环”体制下,美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货膨胀的快速增长,世界新兴经济国家也在大量出口的拉动下保持较高的增长率。Michael Dooley,David Folkerts—Landu和Peter Garber(2003)把这种“双循环”的体制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Ⅱ”。2.2 中美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
中美金融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是“双循环”体制的基础,根据Mann(2005)的投资理论分析,金融市場不发达国家国内资金会流向金融发达国家。这是由于相对于金融发达国家,不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可选择工具少且收益率也较低,为追逐赢利回报,国内资金就会考虑其他金融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中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效率较低,法制环境不健全,发展不完善。限制了我国国内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而我国国民历来就有高储蓄的习惯,大量的国内资本寻求国外投资市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世界最发达的市场,这就形成了我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入美国,导致我国相对于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
中国金融市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不到30年时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1991年分别建立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市场,其股票市值不断上升,并于2009年正式推出创业板市场。但与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无论是股票市场、期权期货市场还是外汇市场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见图2)。2006年8月,人民期货和期权正式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这也是全球首个在交易所买卖的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外汇期货影响实际汇率,人民币的定价权处于美国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使中国在危机时难以及时融资到国际资金,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来防范风险。政府鼓励出口,增加储蓄,导致国际收支顺差。
2.3 国际金融一体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交织,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趋势特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推动了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使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得到配置,实现全球的效率最大化,但同时引起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运动,这就要求国际金融的一体化发展。据统计,世界货物贸易1981年进口为20660亿美元,出口为42430.5亿美元,国外直接投资仅有684.9亿美元,至2007年进口已达到142110亿美元,出口为138980亿美元,国外直接投资额升至21393.3亿美元。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要求世界各国不断加快金融改革进程,放松金融管制,推动金融创新,各国金融市场得到空前的发展,金融开放程度也不断上升。
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使国际闲置资本可以更自由地流动,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有利于经常项目顺差国向逆差国融通资金。中国金融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较快速的发展,逐步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提高对外开放程度。1996年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进入21世纪后正逐步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推出QDII、QDFI,允许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的对外和对内投资,不断完善金融法制,与国际金融体制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一体化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对于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我国国内通过中美贸易形成的顺差资本,将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更方便快捷的提供融资,进一步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其次,金融一体化会凸显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种类较少,转化率低且回报低,国内资金为追求赢利,会大量流入美国的发达金融市场追求高回报赢利。金融一体化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见图3)。
2.4 汇率制度的安排
自1994年我国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年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实形盯住美元的制度;以及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单一货币,形成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我国试图建立起更加弹性的汇率制度,但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我国经济贸易占的重要位置,使得这三种制度事实上都是不同程度上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分析1989—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发现,人民币相对美元变动接近于1,盯住美元单一货币,导致中美贸易间失衡的加剧,美国想通过贬值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出口,会引起人民币的相对贬值,则美元的贬值效果被抵消。而人民币的贬值则会增加商品的竞争力,促进贸易的进一步扩大。
3 中美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
自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美经济失衡加快调整,世界国家不再盲目的为美国的消费需求提供融资,美国的储蓄率上升,相对我国的贸易增速放缓。全球金融危机为经济失衡敲响警钟,以美国为外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否保持,中美经济失衡能否持续?
中美经济失衡是否可持续主要看其金融影响因素的可持续与否,即美元国际货币地位、金融差异、金融一体化以及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的因素影响的持续。
首先,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改变,将改善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美元自18世纪以来就已经处于世界货币的中心位置,世界各国均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因此一旦美元失势,则各国的储备会遭受重大损失。此次由美国国内爆发出来的金融危机唤起了世界各国改变现在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起一个由世界多国货币为基础的世界货币的呼声。虽然目前美国经济仍然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提并论,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发达经济体的不断上升,美国经济的世界地位必然受到挑战,美元的强势地位也必然会改变。美元地位的削弱会减少世界各国对其进行的融资额度,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相应减少,相对地对中国的贸易进口也会减少,改变中美经济失衡现状。
其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美金融发展的差异会逐渐缩小,进一步平衡中美经济失衡。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随着金融一体化的进程,我国金融市场必然会不断发展,缩小与美国金融市场之间的差距。我国隶属于新型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飞快的发展,对国际资金有较高的吸引力。而随着我国金融环境的改善,金融效率的提高,以及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接轨,国际资金以及国内资金会更多的投资到我国市场,寻求高回报。
最后,我国将逐步改革匯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变动。我国不断寻找改革汇率的道路,2005年弹性汇率制度就是一大进步。今后我国将会进一步的改变盯住美元这一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使汇率市场化,这也将改善中美经济的失衡现状。
4 结 论
中美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金融影响因素至关重要,从长期来看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美之间的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警示我们要改变现在的经济失衡局面。我国要着力发展改善金融市场的发展,建立一个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为国际资源配置的中心,同时加大国际金融合作,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过高储蓄率的转化,刺激国内的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使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经济金融地位,推动全球经济失衡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雷达,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J].世界经济,2009:62-71.
[2]李扬,余维彬.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面临的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06:2-18.
[3]李新功.美元霸权、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体系错配下中美经济失衡及调整[J].现代经济探讨,2009:18-22.
[4]齐俊妍.全球经济失衡中的美国贸易逆差及其调整[J].生产力研究,2007:92-94.
[5]陈继勇,吴宏.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基于美中贸易失衡的角度[J].武汉大学学报,2008:454-458.
[6]Ricard J.Caballero, EmmanuelFarhi, Pierre-Olivier Gourinchas.Financial Crash,Commodity Prices and Global Imbalances[EB/OL], NBER Working Paper No.14521, http://www.nber.org, 2008(12).
[作者简介]赵利利 (1986—),女,安徽亳州人,暨南大学2008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