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样的你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伫立在舞台的一侧,黯然的光映着你白皙的面庞。
  这样的你。
  我无数次见过你独自一人在舞蹈室。你总是在最高潮时重重摔下,但愣神后又立刻起身继续练习。只有那咬紧的牙关与微红的眼眶,诉说着你的苦痛。
  今天的你站在这舞台上。人群嘈杂的声音混杂在稀落的掌声里,你依旧平和安静,着一身洁白的衣裙。
  你踮起的脚尖被舞鞋的布料覆盖着,随着柔和的音乐缓缓迈开舞步,步步走在我的心尖,激起心房的阵阵涟漪。你的笑与闪耀的灯光交相辉映着,显得那般自然与自信。
  你时而轻盈地跃起,像跃出水面的鱼儿;时而踱着细碎的步伐,若雨点般飘忽;时而随灯光旋转,如在风中轻巧飘飞的落叶。大厅不知何时变得幽静,所有人都被你的舞姿所吸引。
  你正如我每次在舞蹈房看见时那般旋转起来,一丝紧张浮現在心头。我想起你一次次的重摔,不由得担心。你在台上旋转,带着隐约的颤抖,而我在台下,看得清楚,明了。
  你就在我愣神的这一刻悄无声息地倒下。灯光瞬间变得惨白,衬着你苍白的脸与无神的瞳孔。你无力地跪坐着,在那样一个刹那,我以为你会放弃。
  但在一阵星光的闪耀后,你坚定地站起,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坚定地旋转起来。裙摆扬起了你的骄傲与苦痛,动作震撼了我的心灵与记忆。你从未放弃,就那样执着地站起——
  回忆定格在那束璀璨的灯光与你长长睫毛下晶亮的泪花。
  总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坚定、执着,即使失败也噙着泪花给予自己完美的收场。这样的他们,值得我们为其肃然起敬。
  瞧,这样的你。
  瞧,这样的“你们”。
  江西省育华学校‖指导教师:刘星
其他文献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与英雄的本色。  勾践离国  战后失败的哭声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装,站在城门下,身边是他心爱的城池,如今早已断垣残壁,透过层层送别的人影,那双双噙满泪水的眼里满是期盼,满是支持。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可以受尽凌辱,可英雄的本色丝毫没有埋没,他不会忘记卧薪尝胆。告别总是承续着归来,而彼时的归来是挥军而
她是一个环保艺术家,花十年的时间,用手绘成长日志的方式,讲述了记忆中最深刻的100多个环保故事。不久前,她的新书出版,胡歌亲自为她写序,称她“心中有大爱,唯独没有她自己”。  她就是韩李李,雕塑艺术家、大学老师、原创漫画形象“阿拉兔”的作者。  韓李李与胡歌的缘分,起始于2013年。两人都是环保公益机构“绿色江河”的志愿者。“绿色江河”致力于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
爱自拍,会PS,戴蕾丝手套拖着行李箱上学去……西湖边92岁的荷花奶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新一代“网红”。  荷花奶奶在人群中总是很醒目,因为服饰穿搭很精致——大花朵的蓝色长裙,白色蕾丝的披肩,裤脚边和手套边也呼应了白色蕾丝。每次去老年大学上课,荷花奶奶总是随身背一根自拍杆,拖一只行李箱。自拍杆是她的宝贝,公交车窗外的复瓣桃花、吃饭时墙壁上的花影,都被她抓拍下来。当然,她最爱的还是高洁的荷花,每年都要认
宋仁宗时,洛阳有位年轻人很喜欢玉雕。他找了几位师傅学雕刻,练习的石头用了一堆,作品仍不够精巧。一天,他听说来了位雕刻大师,连忙上门拜访,希望大师能为他解惑。  聽完年轻人的诉说,雕刻大师问:“平时你练习雕刻,都用石头?”“当然。只是练习,何必浪费。正式雕刻时,才会用玉。”“从今以后,你用玉练。”年轻人不解:“练习时,半途而废是常有的事,用玉岂不可惜。”大师摇头道:“你已掌握了雕刻技巧,之所以雕不出
每天晨曦,从小被窝里钻出来,对着镜中的自己微笑,说:“嗨!”然后,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曾有过这样的恍惚,有人问中午吃了什么,我便开始想,清蒸鱼吧,不对,那是昨天的;那今天吃了什么呢?好像也是清蒸鱼。然后突然像触电般战栗起来,我竟然分不清今天、昨天和前天,它们是如此地相似,甚至于一致。  不是么?每天早上拖拉着起床,吃早饭上学,然后早读,上课,吃饭,上课,吃饭,上课,回家。为什么我的一天天过得
老家的窗子,是用镂空的木头雕成了各式的花纹,透过窗格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世事,颇有半掩眉目的娇羞。于是,我总会想起那张“窗棂花”的照片:黑白的底色,稚拙的我,斜倚在老屋木质格子花窗旁。  彼时,我只会眼巴巴地盯着“镂空的格子花窗”,看呀,看呀。想着自己若是能缩小到蚕豆大就好了,就可以斜躺在木质的花苞里,有古色古香的木作枕,暖暖和和的阳光做被。徜徉在镂花的世界里,真是神仙似的人儿了!亦可以将自己无限地
我只能这样——我可以仰望北斗巨大的斗柄,卻不能知道它真实的疑问。我在自我禁锢的放风时走动,却不可能去风的那边。我直视你秋水般的波动,但不能打开你的披巾。  我无法进入熊熊的火焰,哪能揭开火的阴暗?我不可能出入刀剑林立的土地,焉能翻出地下的秘密?我不会游泳,所以只能在海边,勾勒大海外在的模样。  我永远在外边,不可能在里边。我只能这样,超越现实——除了形式,我不可能告诉你:什么是它们真正的内容。  
修道院式的童年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四岁的时候,傅雷的父亲遭受冤狱病故,导致其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唯一的儿子身上。  在母亲严苛的管教之下,傅雷过着修道院式的童年。傅雷的母亲是一个能干而有主见的女子,她奉行“棒头下面出人才”的教育理念,使得儿子的整个童年严重缺失欢乐和笑声:因为傅雷不好好读书,她有一
时光之于人,就是刮了一夜的大风之后,第二天早上落进门缝里的一层雪。只一绺,极纤细,极轻薄,却又存在得极短暂,还未等煦暖的阳光完全挤进来,便烟消云散了。  就是这么短暂的一个瞬间,却可以实实在在地做好一件事情。一颗露珠,在草叶上只驻留一个清晨,却在晨曦里留下了晶莹剔透的一抹光彩;一朵小花,有时候开不过午后,却把一段清香播散给周围的土地。有时候,所做之事,没必要惊天动地。一件小事,只要你全身心地去投入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这句话曾在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出现,每一个人的解读各不相同,或是成长,或是命运,或是迷失,或是缘分。  而我认为,这是对独立的一种诠释。每个人的脑中都有不同的记忆、不同的想法,也就构成了一片片独立而各具特色的森林。每一片森林,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而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一条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