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电力控制中的基本电气设备,继电器对于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继电器故障检查方法,然后具体探讨了继电器常见故障问题及检修对策,以期为相关技术与检修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继电器;故障;维修
继电器一种利用热量、时间等非电气量或电压电流等电气量变化信号来控制电路开断的电气设备,其具有使用寿命长、动作迅速、体积小、运行稳定等优点,在运动、电力保护、测量、自动化、通信等装置中均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因继电器在电气控制中长期带电,且经常处于高湿度、粉尘大等运行工作环境中,所以其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控制过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有关继电器常见故障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对于改善继电器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继电器故障检查方法
在继电器工作异常时,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全面检查:
(1)检查安装连接部位:观察焊点是否出现松动,焊渣及焊剂等是否完全清理,有无污染问题;检查继电器引线与插座是否配合,有无接线错误;探测设备散热状况是否良好,特别是在进行固体继电器安装时,若未采用散热材料,应防止继电器底部与印刷电路板贴近而影响散热;检查连接导线长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检查触点:观察触点是否熔焊,若未熔焊其原因是否为触点两端连接的延时电容导致,具体探查可在运行负载下开展试验;在交流继电器中,严重的触电回跳可能导致触点熔焊;检查负载是否高于触点的高限通断性能;检查触点是否失灵,在采用多于两组触点的继电器时,可能为一组触点形成的金属飞溅物干扰另一组触点运行进而引发失灵,具体探查可在运行负载下开展试验;检测触电的切换频率是否在样本标准值以下。[1]
(3)检查线圈:检测继电器工作状态是否存在异常,在线圈电压慢慢增加或减小时观察继电器工作是否稳定;检测线圈是否能提供满足运行要求的额定电压;检查负载电流是否会影响线圈电压进而发生瞬间电压降;检测工作电压是否在限定连续工作电压区域内。
(4)检查驱动:检查驱动电路板是否造成线圈电解腐蚀;检测继电器的驱动设定值是否符合系统实际运行标准;检查保护电路出现的触点回跳是否造成继电器激励时间延长,进而影响继电器运行;
(5)检查其他部位:检查工作环境中的碰撞、振动及共振影响是否在继电器允许条件范围以内;检测继电器的工作环境是否受到大气灰尘、硫化气体等污染物的影响;检查继电器的工作环境温度是否在额定温度范围内。
二、继电器常见故障问题及检修对策
1、继电器执行机构故障与维修
当前使用的大部分继电器执行结构多采用触电系统,设备利用其动作过程来实现有效地控制功能。触点系统故障问题通常表现为触点磨损、过热、熔焊等:电弧温升过快、触电容量不足造成触点金属氧化是引发触点磨损严重的重要原因;触点压力过小、容量不足、表面存在大量污物或氧化等是引发触点过热的重要原因;触点回跳过大、电弧温升过快等是引发触点熔焊的重要原因。
继电器执行机构故障维修的步骤通常为:(1)拆开外盖,观察触点表面状况,(2)若触点表面存在灼烧毛痕迹,则无需休整银触点,可使用油光锉或工具刀对铜触点进行休整;若故障原因为触点容量不足引起,则应更换容量高一级的继电器;(3)若触点表面存在氧化问题,则无锡修理银触点,可使用油光锉将铜触点锉平,或使用工具刀将其表面的氧化层刮去即可;(4)若触点发生熔焊,则应更换继电器触点,且应避免使用砂纸或纱布进行修理,否则会造成砂粒残留,引发接触不良;(5)若触点表面存在污物,可使用四氯化碳或汽油进行清洗;(6)若触点压力不足,可通过更换或调整弹簧以增强压力,若整修后压力仍较低,则应更换触点。[2]
2、继电器感测机构故障与维修
在电气控制中常采用电磁式继电器,无论是使用电流型、电压型,还是中间型电磁式继电器,其感测机构均为电磁系统结构,而电磁系统结构的故障常发生在动静铁芯与线圈位置。
(1)铁芯故障及维修
继电器铁芯故障问题主要表现为通电后衔铁无法吸附,其产生原因可能为动静铁芯间夹杂有异物、继电器线圈断线、电源电压较低等。在修理时应依据不同故障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①继电器线圈断电后衔铁无法立即释放,其可能原因为弹簧老化、动铁芯卡住、铁芯接触面存在油污、铁心气隙过小等;在故障检修时应依据故障原因,分別采取更换弹簧、使用汽油清洗表面油污、调动气隙,使其恢复到0.02~0.05mm之间等措施;②对于因环断裂或短路造成的噪声过大故障,修理时采用新的短路环即可;③对于因动静铁芯存在油污染或接触面不平引发的衔铁噪声过大问题,在检修时可使用汽油清洗油污,然后拆下继电器线圈,将其接触面磨平或锉平即可。
(2)线圈故障与维修
线圈故障通常表现为:继电器因动静铁芯接触不良或电压过低造成线圈电流过大,进而引发线圈烧损;因继电器受到机械损坏而产生匝间短路或接地;继电器线圈绝缘失效。
在线圈故障修理时应重新缠绕线圈,若继电器线圈通电后衔铁无法吸合,则可能为线圈引出线连接脱落导致,检修时重点检查线圈断路位置,将脱落部位及时焊接即可。[3]
3、继电器中间机构故障与维修
(1)在速度继电器中,其中机构是指胶木摆杆,若反接制动过程中电动机无法制动运转,则可能原因为胶木摆杆发生断裂,在修理过程应对摆杆进行更换。
(2)在空气式时间继电器中,气囊属于中间机构。延时不稳定是其常发生的故障问题,其可能产生原因为气囊漏气或密封不良造成动作延时减短或不延时;或是气囊空气通道受阻,增加了动作延时;在故障维修时对于通道受阻可将气室拆开,清理阻塞物即可;对于气囊密封问题,则应更换新气囊或重新安装配置气囊。
结束语:
继电器故障处理质量将直接关系着继电器的运行水平和使用寿命因此,相关技术与维修人员应加强有关继电器常见故障分析及对策研究,总结继电器故障问题发生规律及关键技术处理措施,以逐步改善继电器故障维修水平。
参考文献:
[1]胡连梅.基于模糊理论的继电器故障分析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2,13(14):74-75
[2]韩玉海,殷占宝,李剑锋.气体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动作原因研究[J].知识经济. 2013,06(10):61-62
[3]刘兴全.继电器(接触器)触头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内燃机车. 2011,05(35):57-58
关键词:继电器;故障;维修
继电器一种利用热量、时间等非电气量或电压电流等电气量变化信号来控制电路开断的电气设备,其具有使用寿命长、动作迅速、体积小、运行稳定等优点,在运动、电力保护、测量、自动化、通信等装置中均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因继电器在电气控制中长期带电,且经常处于高湿度、粉尘大等运行工作环境中,所以其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控制过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有关继电器常见故障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对于改善继电器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继电器故障检查方法
在继电器工作异常时,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全面检查:
(1)检查安装连接部位:观察焊点是否出现松动,焊渣及焊剂等是否完全清理,有无污染问题;检查继电器引线与插座是否配合,有无接线错误;探测设备散热状况是否良好,特别是在进行固体继电器安装时,若未采用散热材料,应防止继电器底部与印刷电路板贴近而影响散热;检查连接导线长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检查触点:观察触点是否熔焊,若未熔焊其原因是否为触点两端连接的延时电容导致,具体探查可在运行负载下开展试验;在交流继电器中,严重的触电回跳可能导致触点熔焊;检查负载是否高于触点的高限通断性能;检查触点是否失灵,在采用多于两组触点的继电器时,可能为一组触点形成的金属飞溅物干扰另一组触点运行进而引发失灵,具体探查可在运行负载下开展试验;检测触电的切换频率是否在样本标准值以下。[1]
(3)检查线圈:检测继电器工作状态是否存在异常,在线圈电压慢慢增加或减小时观察继电器工作是否稳定;检测线圈是否能提供满足运行要求的额定电压;检查负载电流是否会影响线圈电压进而发生瞬间电压降;检测工作电压是否在限定连续工作电压区域内。
(4)检查驱动:检查驱动电路板是否造成线圈电解腐蚀;检测继电器的驱动设定值是否符合系统实际运行标准;检查保护电路出现的触点回跳是否造成继电器激励时间延长,进而影响继电器运行;
(5)检查其他部位:检查工作环境中的碰撞、振动及共振影响是否在继电器允许条件范围以内;检测继电器的工作环境是否受到大气灰尘、硫化气体等污染物的影响;检查继电器的工作环境温度是否在额定温度范围内。
二、继电器常见故障问题及检修对策
1、继电器执行机构故障与维修
当前使用的大部分继电器执行结构多采用触电系统,设备利用其动作过程来实现有效地控制功能。触点系统故障问题通常表现为触点磨损、过热、熔焊等:电弧温升过快、触电容量不足造成触点金属氧化是引发触点磨损严重的重要原因;触点压力过小、容量不足、表面存在大量污物或氧化等是引发触点过热的重要原因;触点回跳过大、电弧温升过快等是引发触点熔焊的重要原因。
继电器执行机构故障维修的步骤通常为:(1)拆开外盖,观察触点表面状况,(2)若触点表面存在灼烧毛痕迹,则无需休整银触点,可使用油光锉或工具刀对铜触点进行休整;若故障原因为触点容量不足引起,则应更换容量高一级的继电器;(3)若触点表面存在氧化问题,则无锡修理银触点,可使用油光锉将铜触点锉平,或使用工具刀将其表面的氧化层刮去即可;(4)若触点发生熔焊,则应更换继电器触点,且应避免使用砂纸或纱布进行修理,否则会造成砂粒残留,引发接触不良;(5)若触点表面存在污物,可使用四氯化碳或汽油进行清洗;(6)若触点压力不足,可通过更换或调整弹簧以增强压力,若整修后压力仍较低,则应更换触点。[2]
2、继电器感测机构故障与维修
在电气控制中常采用电磁式继电器,无论是使用电流型、电压型,还是中间型电磁式继电器,其感测机构均为电磁系统结构,而电磁系统结构的故障常发生在动静铁芯与线圈位置。
(1)铁芯故障及维修
继电器铁芯故障问题主要表现为通电后衔铁无法吸附,其产生原因可能为动静铁芯间夹杂有异物、继电器线圈断线、电源电压较低等。在修理时应依据不同故障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①继电器线圈断电后衔铁无法立即释放,其可能原因为弹簧老化、动铁芯卡住、铁芯接触面存在油污、铁心气隙过小等;在故障检修时应依据故障原因,分別采取更换弹簧、使用汽油清洗表面油污、调动气隙,使其恢复到0.02~0.05mm之间等措施;②对于因环断裂或短路造成的噪声过大故障,修理时采用新的短路环即可;③对于因动静铁芯存在油污染或接触面不平引发的衔铁噪声过大问题,在检修时可使用汽油清洗油污,然后拆下继电器线圈,将其接触面磨平或锉平即可。
(2)线圈故障与维修
线圈故障通常表现为:继电器因动静铁芯接触不良或电压过低造成线圈电流过大,进而引发线圈烧损;因继电器受到机械损坏而产生匝间短路或接地;继电器线圈绝缘失效。
在线圈故障修理时应重新缠绕线圈,若继电器线圈通电后衔铁无法吸合,则可能为线圈引出线连接脱落导致,检修时重点检查线圈断路位置,将脱落部位及时焊接即可。[3]
3、继电器中间机构故障与维修
(1)在速度继电器中,其中机构是指胶木摆杆,若反接制动过程中电动机无法制动运转,则可能原因为胶木摆杆发生断裂,在修理过程应对摆杆进行更换。
(2)在空气式时间继电器中,气囊属于中间机构。延时不稳定是其常发生的故障问题,其可能产生原因为气囊漏气或密封不良造成动作延时减短或不延时;或是气囊空气通道受阻,增加了动作延时;在故障维修时对于通道受阻可将气室拆开,清理阻塞物即可;对于气囊密封问题,则应更换新气囊或重新安装配置气囊。
结束语:
继电器故障处理质量将直接关系着继电器的运行水平和使用寿命因此,相关技术与维修人员应加强有关继电器常见故障分析及对策研究,总结继电器故障问题发生规律及关键技术处理措施,以逐步改善继电器故障维修水平。
参考文献:
[1]胡连梅.基于模糊理论的继电器故障分析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2,13(14):74-75
[2]韩玉海,殷占宝,李剑锋.气体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动作原因研究[J].知识经济. 2013,06(10):61-62
[3]刘兴全.继电器(接触器)触头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内燃机车. 2011,05(3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