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新课改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呢?
一、新课程改革新旧冲突
1.新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
2.冷静看待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升学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新课程就要求淡化升学取向。不过老师还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最好和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3.适合自身发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单一,应付。囿于区域限制。
2、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
3、多媒体教学占据课堂教学主体。滥用,替代冲淡了课堂主体,“辅助”,不能替代。否则掩盖了教师备课主体。
4、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不快学生被动学习,没能成为学习主体。
5、教师教学重教法、轻学法。
6、各学校所有必修课不能按照课标要求上完全部课程,感觉时间紧。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1、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是优化课堂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合理引导,体现生活中存在语文。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存在语文,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与人的交往中??。然而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的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二是营造情境,再现生活。我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堂课,课题是一首古诗《观沧海》的欣赏。该诗的篇幅不长,容量也不大,但这节课的课堂内容却很丰富,学生参与积极,兴致很高,气氛非常活跃。原因就在 于这位 老师善于营造生活化的情境:他一开始不是急于讲解诗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看了一些有关沧海的图片,这些图片主要是沧海波澜壮阔,气势澎湃的画面,接着老师又介绍了曹操到沧海时他自己的状况,然后再借助诗歌的伴乐朗诵,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了课堂。
2、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含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主体地位。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既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是教师最乐于采用的活动形式。但它的设计、调控也是最难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
(2)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课型,两者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两大主要途径。社会语文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学校语文虽与之不同,但借鉴社会语文学习的规律、要义,精心设计、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升能力,是课文教学最有力的補充。现实状况是,不少老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或在上该课型时,把它上成了社会实践课、班会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了。既然是语文教学,该课型的操作无疑应做到“语文”“综合”“实践”的统一,尤其要突出“语文”。
(3)应用性实践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情广泛地开展各种语文应用性实践活动。我们要高度重视“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排练后的演出,而是学习中的真实事件。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优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吸取营养茁壮成长的土壤。语文学习活动必须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在新课改下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新课改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呢?
一、新课程改革新旧冲突
1.新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
2.冷静看待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升学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新课程就要求淡化升学取向。不过老师还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最好和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3.适合自身发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单一,应付。囿于区域限制。
2、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
3、多媒体教学占据课堂教学主体。滥用,替代冲淡了课堂主体,“辅助”,不能替代。否则掩盖了教师备课主体。
4、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不快学生被动学习,没能成为学习主体。
5、教师教学重教法、轻学法。
6、各学校所有必修课不能按照课标要求上完全部课程,感觉时间紧。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1、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是优化课堂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合理引导,体现生活中存在语文。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存在语文,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与人的交往中??。然而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的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二是营造情境,再现生活。我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堂课,课题是一首古诗《观沧海》的欣赏。该诗的篇幅不长,容量也不大,但这节课的课堂内容却很丰富,学生参与积极,兴致很高,气氛非常活跃。原因就在 于这位 老师善于营造生活化的情境:他一开始不是急于讲解诗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看了一些有关沧海的图片,这些图片主要是沧海波澜壮阔,气势澎湃的画面,接着老师又介绍了曹操到沧海时他自己的状况,然后再借助诗歌的伴乐朗诵,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了课堂。
2、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含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新课程教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主体地位。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既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是教师最乐于采用的活动形式。但它的设计、调控也是最难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
(2)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课型,两者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两大主要途径。社会语文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学校语文虽与之不同,但借鉴社会语文学习的规律、要义,精心设计、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升能力,是课文教学最有力的補充。现实状况是,不少老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或在上该课型时,把它上成了社会实践课、班会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了。既然是语文教学,该课型的操作无疑应做到“语文”“综合”“实践”的统一,尤其要突出“语文”。
(3)应用性实践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情广泛地开展各种语文应用性实践活动。我们要高度重视“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排练后的演出,而是学习中的真实事件。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优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吸取营养茁壮成长的土壤。语文学习活动必须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在新课改下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