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室内艺术设计的新思路分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与审美的水平也在提高。室内艺术设计正是满足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需求而发展的,如何让室内环境更加合理、科学、舒适,需要室内艺术设计与时俱进,有新观念、新思路的铺垫,才能设计出更有市场、更有价值的作品。
  关键词:室内艺术设计;新思路;创新;分析
  一、引言
  众所周知,室内设计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官来传达信息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通过应用一些室内设计元素来实现。人们的视觉思维的差异造成了审美观的不同,因而对于室内设计中运用到的元素的满意度也存在差异。故而,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住户的接收能力和审美需求,让其能真心接受设计所展示出来的核心意义以及蕴含的美感。现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视觉世界,而室内设计形式与大众的视觉思维紧密联系,要想顺畅的与受众进行交流,把握好创新思维所能传递的信息十分关键。本文就当前室内艺术设计的创新性方面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当前室内艺术设计的状况,总结室内艺术设计的新思路。
  二、室内艺术设计的内涵与新思路
  室内设计实质上就是构造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的特殊活动,是建筑设计的延伸。在对室内的空间进行深化设计时,讲究将审美意识与环境意识相结合,力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利用一些艺术性手段、工艺技术以及物质材料,并结合所处的环境来设计出兼具美观大方的外观与布局、科学合理的功能以及满足人们需求的内部空间,以便给使用者提供一个理想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的环境。室内艺术设计涉及的技术方面较为广泛,综合性较强,除了囊括了热、光、声等具有物理特质方面外,还包括如富有特色的文化环境和意境、气氛等心理环境的视觉思维的设计。如今的设计领域,设计者们极其注重创新。创新主要包括观念创新、设计手法与主题创新以及技术与材料创新。观念创新灵感主要源于室内装饰设计发展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精神领悟,在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技术与材料等方面的创新则取决于设计者的专业素质,包括其对设计科学与材料科学的认知以及生活技能的掌握。设计手法与主题上的创新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密切相关,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就需要室内设计者们把握好度。设计者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素养与不断学习确保设计风格多样并兼具美感,同时,知晓建筑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内外的美学知识也必不可少,这样既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能够开阔自身的视野。
  三、当前室内艺术设计的状况分析
  1.室内艺术设计的功能认识不清
  现如今,我们研究的室内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已建成的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中,通过一些具备美感的设计,营造出充分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的、和谐的室内环境。然而,那种所谓的室内艺术设计仅仅是指在已建成的建筑物中已经存在的、表面的装修,认为室内的装饰设计仅仅是简单的转变,这种观念是一种简单的设计观念,但是分割理解室内设计的理念是不对的。
  2.室内艺术设计的理念没有新意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给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中增添了些许技术因子,对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影响深远。如今的室内艺术设计正是文化冲击的产物,由于西方的一些设计观念具备新颖性,能够满足中国大众对时尚潮流的追逐心理。然而,许多建筑思潮却没有重视与大众需求的融和,仅仅是几种形式的拼凑。拼凑现象其实是新的潮流对自身特征的表现,却又具有通俗性。由于许多建筑师与实践相脱节或是对室内艺术设计了解不充分,引起国内建筑设计领域出现普遍的生搬硬套、互相抄袭建筑室内设计的现象。
  3.室内艺术设计中材料使用不合理
  由于人们对高级装饰材料的盲目追求,致使出现许多室内装饰设计过程中盲目采用这些材料的现象,从而导致建筑室内安装中出现许多问题。当前我国室内艺术设计中,高级装饰材料的使用可以遮掩一些室内设计上的缺陷,却使室内设计粗糙不堪。因此,基于对室内装饰材料已有的研究,明确了室内设计需要充分掌握装饰材料的功能特征,认真研究材料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自身的独有特征,并关注设计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思维冲击,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装饰材料的高档次。
  四、室内艺术设计的新思路途径
  1.在设计中要将精神内涵展示出来
  判断室内设计的档次的方式与作曲一样,关键在于是否有明确的主题。在设计中将精神内涵展示出来非常关键,这需要在室内设计中间接的流露,让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出来。相比于那些将所有文化内涵都直接表现出来的室内设计,间接流露型则更为形象高雅。如果室内设计中不掺有文化设计的内容,难免让人感觉空间呆板、缺乏品味。因此,我们需要更好的融和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文化,设计出富有文化品味的室内生活环境。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在丰富自身的阅历与提高品味的同时,对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设计出符合时代的室内空间。
  2.合理运用基本设计规律
  对我们而言,室内设计过程也是一种认知过程。室内设计需要从审美理念、实用性以及人们的心理情感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充分地考虑,三者的完美结合则需要通过强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设计语言来实现,它们可促使人们因受到视觉、心理等多角度的激发,从而感悟到设计美、自然美,并激发内心对将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当然,这些都离不开设计者的较好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设计者只有自身修养到位,才能创造出新颖的设计方案。为了使室内设计方案具备淡雅高贵之感,就必须适当借助于设计原理与规律。设计者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从中积累自身的经验,并查阅他人的设计作品,从中汲取优点,从而把握好创作规律,设计出优异的作品。
  3.情感因素与室内艺术设计的融合
  研究中发现,设计师情感因素对设计作品的魅力影响深远,丰厚的情感能够激发设计师灵感与创作欲望,为设计作品的魅力加分。设计师通常会收集一些素材,包括在体验他乡的风土人情时汲取各种文化,然后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我们可以从空间的大小以及配用色彩等方面来推断设计师们的情感与创新思维,而设计师们的情感在设计中的体现能很容易的使人们产生共鸣与多重感官上的领悟。因而,只有兼具饱满的创作热情和严谨的设计精神,设计者们才能创作出理想的设计作品。
  4.室内艺术设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在群众中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因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设计者们也尽可能地从材料、文化等方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人性化的设计。因而,设计中注重自然资源的充分、和谐利用是不可或缺的,并在精神层面上重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形成和谐的设计理念。和谐一直是设计的核心理念,因此,在设计室内空间过程中应坚持考虑和谐的因素。
  5.合理运用材料
  室内设计的实施离不开材料,合理的运用材料不但能够更好实现设计理念,而且有益于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因此,把握好合理运用材料的度十分关键,然而实施却较为困难。例如现代建筑中为了突出高档次,不分场合地采用一些高档材料,将使用高档材料与提升室内生活环境质量混为一谈。
  五、小结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以以人为本为根本出发点进行设计,并持续探索人们的心理的特征。室内设计师们应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开阔视野,并通过查阅前任的设计作品,从中汲取优点,丰富经验,以便创作出满意的作品。此外,室内设计师还需发挥出独创性,并坚持创新之路,不走他人走过的老路,才能促进国内室内艺术设计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门爽,卜开智,室内设计创新方法初探[J],大众文艺,2010年24期
  [2]谭仁萍,生活方式与室内设计关系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周菲菲,王恬,张露,浅谈21世纪的室内设计呈现的精神面貌[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在军事、政治、经济等诸多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析。在评析的过程当中,主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切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加大创新力度,并采用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加强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自然学科,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
中国石油网消息,9月2日,记者获悉,由中国石油东北工程吉林机械分公司容器车间承制的云南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急冷吸收塔塔体第一段塔体拔节组对工作已经完成,第二
本文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的文化景观建设为背景契机。通过理论体系建设指导新校区的文化景观建设,使其达到展示汽车行业文化、学校文化、学校特质的目的。通过笔
新时期,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在基础施工环节如何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成为相关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环节需要综合把握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相对稀缺,为此进一步提
就国内实际情况而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已经侵占了更多的耕地面积.没有了基本的农田保障,我们在谈论粮食安全问题,就如同是纸上谈兵.文章分析耕地保护的重大意义,指出保
日本作为紧邻我国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文化方面都显现出了发达国家的特质。虽然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但是日本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却十分迅速。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
在处理建筑质量投诉中,渗漏水被投诉的频率较高,不仅能够影响到建筑使用的美观性、安全性与稳定性,还给住户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降低了人们日常生活品质.因此建筑企业应对建
《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和《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第二集)》是李京华先生在冶金考古方面的研究专著,第一本出版于1994年,第二本出版于2003年,前后历时近十年。第一本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