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野湖,亦名雪野水库,是济南市莱芜区的一座人工湖,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湖面接近两个西湖,达12.5平方公里,蓄水两亿多立方米。这是一项重大水利工程:迁移村庄16个,移民2371户计万余人,设计灌溉面积20万亩。
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出了“大办水利”的号召。莱芜县委、县人委根据上级指示,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广泛深入调研,确定了水利建设初步构想。县委副书记乔树荣挂帅,负责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他组织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跑遍莱芜的山山水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雪野水库建设分两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第二阶段最为艰巨,也最为关键:大坝合龙,达到蓄水高度。这个阶段,指挥部由乔树荣等人组成,他是实际总指挥。当时的工程大会战,施工任务相当艰巨,生活极其困难,机械化程度极低。民工住在简陋窝棚,吃着煎饼窝头,一锨一镐,手推肩挑,艰难推进。
1960年5月的一天夜里,在指挥部的乔树荣尚未入睡,突然电话声响,省水利建设指挥部打来的,内容是:雪野水库工程下马,保坝头。
当下,乔树荣的头“轰”了一阵子。这时大坝已合龙近两米高。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反复思考——怎么办?传达还是不传达?要是传达,工地民工就会一哄而散,一冬一春的劳动成果前功尽弃。本来水利工程相当艰巨,部分人早有“厌战”情绪:一种是觉着困难太大,搞不上去;一种是工程暂停,以后再说。正处在这么个节点,上面要求保坝头。如何保?能保得住吗?倘若就此下马,工程已开始合龙蓄水了,汛期到来,坝被冲垮,这是个罪过。更大的恶果是下游泰莱平原、新泰铁路、泰莱公路和津浦铁路,损失不可估量。若不执行继续干,就违背上级指示,这个罪过也不轻。要是成功了还好,万一不成功,自己的责任更大,有可能要坐牢。到底该怎么办?面对热火朝天的工地,干劲十足的干部群众,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他的党性和职责战胜了一切。乔树荣决心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把工程搞成功,并考虑了应对措施。
他暗暗定下铁律:自己暗地里“抗”,对保坝头下马的指示,对谁也不传达。因为万一走漏风声,将来怎么承担责任?当时,王翰卿是县委第一书记,乔树荣决定不让他知情,给他留出“退路”。第二天,天还没亮,乔树荣就召集会议,15个民工营政委和营长参加,研究突击大坝的施工方案,成立了运土突击队、打夯队、整平队、检查组等,挑选精干民工6000人上阵,歇人不歇马,连夜施工,严把质量关,夯实两个坝头的接合部位。采取这个措施后,民工的干劲倍增,坝身很快就升至四米多高。
就在这个时候,济南市委书记秦和珍来了。在工程指挥部,乔树荣如实作了汇报,并据理陈情。他最后说:“秦书记,咱在这里说清楚,那个电话通知没有执行,错了都是我的,由我自己承担。因为我对谁都没有说,包括王翰卿同志。”秦和珍书记走向大坝现场,从头到尾察看了一遍,深思之后拍板表态,还立下了“军令状”:“老乔,咱这样,坝的进度上不去,或上去以后质量不好,出了问题由你负责。上面的问题由我去说。”意料之外,乔树荣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工程进展更快了。一周后,省委第一书记张新村来了,他还带着省水利厅厅长,仔细察看现场和大坝,认真听取汇报和建议后,表示“完全同意大坝坚决搞上去”。
省市领导的表态支持,给了建设者莫大鼓舞。他们提出了响亮口号:“大雨大干,小雨猛干,无雨拼命干,抢坝如抢命,运土如运粮。”乔树荣昼夜坚守在大坝,坐镇指挥,严把粘土质量。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终于在6月5日达到25米,完成了大坝合龙任务,能够安全蓄水。至此,雪野水库一期工程圆满成功。1965年12月开始,至来年的5月31日,二期工程竣工。
当年雪野水库建设,有一幕令建设者刻骨铭心,那就是最关键的“冰水清基”。紧要关头,老天变脸,一夜之间河水结冰。为在严冬之前拿下清基任务,乔树荣眼前闪现“莱芜战役”一幕:决战时刻,他带领支前队伍也加入战斗,冲向顽敌。于是,他决然脱掉棉袄,夺过一把铁锨,第一个坚定地跳进冰水里,随后则是大量民工也蹚进去,形成了数百人的捞沙“敢死队”。轮番作战,最终,艰巨的清基任务被拿下。后来统计,正是因这场水库清基,全县147位民工不同程度受伤致残。1965年7月,乔树荣升任泰安县长。离开莱芜时,他逐一看望了那些伤残者,给他们挂上“功臣之家”门匾。而正是那次“跳进冰水”,他的双腿也遭到致命创伤。据悉,生命的最后几年,乔树荣右腿完全丧失功能,左腿也麻木不觉,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一泓碧水,福惠一方。雪野湖水,不但灌溉了大量农田,保障多个大型企业生产,供给城乡居民饮用,还成就了群山绕湖的雪野旅游区。如今,这里成为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永久举办地。
1999年5月,为出版《莱芜水利》一书,编辑到济南登门了解这段历史。乔树荣动情地说:“听莱芜有人说,‘没有乔树荣就没有雪野水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它的建成归功于省委、济南市委和莱芜县委的领导,归功于莱芜人民忘我劳动,归功于社會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援。我没有什么功绩,只是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当起的作用。”
敢于担当者,无私无畏,高风亮节;为担当者担当,胸襟坦荡,境界高远。无形胜有形,一座无言的不朽丰碑,必将永远矗立在雪野湖畔。
特约编辑:陈 忠
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出了“大办水利”的号召。莱芜县委、县人委根据上级指示,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广泛深入调研,确定了水利建设初步构想。县委副书记乔树荣挂帅,负责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他组织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跑遍莱芜的山山水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雪野水库建设分两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第二阶段最为艰巨,也最为关键:大坝合龙,达到蓄水高度。这个阶段,指挥部由乔树荣等人组成,他是实际总指挥。当时的工程大会战,施工任务相当艰巨,生活极其困难,机械化程度极低。民工住在简陋窝棚,吃着煎饼窝头,一锨一镐,手推肩挑,艰难推进。
1960年5月的一天夜里,在指挥部的乔树荣尚未入睡,突然电话声响,省水利建设指挥部打来的,内容是:雪野水库工程下马,保坝头。
当下,乔树荣的头“轰”了一阵子。这时大坝已合龙近两米高。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反复思考——怎么办?传达还是不传达?要是传达,工地民工就会一哄而散,一冬一春的劳动成果前功尽弃。本来水利工程相当艰巨,部分人早有“厌战”情绪:一种是觉着困难太大,搞不上去;一种是工程暂停,以后再说。正处在这么个节点,上面要求保坝头。如何保?能保得住吗?倘若就此下马,工程已开始合龙蓄水了,汛期到来,坝被冲垮,这是个罪过。更大的恶果是下游泰莱平原、新泰铁路、泰莱公路和津浦铁路,损失不可估量。若不执行继续干,就违背上级指示,这个罪过也不轻。要是成功了还好,万一不成功,自己的责任更大,有可能要坐牢。到底该怎么办?面对热火朝天的工地,干劲十足的干部群众,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他的党性和职责战胜了一切。乔树荣决心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把工程搞成功,并考虑了应对措施。
他暗暗定下铁律:自己暗地里“抗”,对保坝头下马的指示,对谁也不传达。因为万一走漏风声,将来怎么承担责任?当时,王翰卿是县委第一书记,乔树荣决定不让他知情,给他留出“退路”。第二天,天还没亮,乔树荣就召集会议,15个民工营政委和营长参加,研究突击大坝的施工方案,成立了运土突击队、打夯队、整平队、检查组等,挑选精干民工6000人上阵,歇人不歇马,连夜施工,严把质量关,夯实两个坝头的接合部位。采取这个措施后,民工的干劲倍增,坝身很快就升至四米多高。
就在这个时候,济南市委书记秦和珍来了。在工程指挥部,乔树荣如实作了汇报,并据理陈情。他最后说:“秦书记,咱在这里说清楚,那个电话通知没有执行,错了都是我的,由我自己承担。因为我对谁都没有说,包括王翰卿同志。”秦和珍书记走向大坝现场,从头到尾察看了一遍,深思之后拍板表态,还立下了“军令状”:“老乔,咱这样,坝的进度上不去,或上去以后质量不好,出了问题由你负责。上面的问题由我去说。”意料之外,乔树荣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工程进展更快了。一周后,省委第一书记张新村来了,他还带着省水利厅厅长,仔细察看现场和大坝,认真听取汇报和建议后,表示“完全同意大坝坚决搞上去”。
省市领导的表态支持,给了建设者莫大鼓舞。他们提出了响亮口号:“大雨大干,小雨猛干,无雨拼命干,抢坝如抢命,运土如运粮。”乔树荣昼夜坚守在大坝,坐镇指挥,严把粘土质量。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终于在6月5日达到25米,完成了大坝合龙任务,能够安全蓄水。至此,雪野水库一期工程圆满成功。1965年12月开始,至来年的5月31日,二期工程竣工。
当年雪野水库建设,有一幕令建设者刻骨铭心,那就是最关键的“冰水清基”。紧要关头,老天变脸,一夜之间河水结冰。为在严冬之前拿下清基任务,乔树荣眼前闪现“莱芜战役”一幕:决战时刻,他带领支前队伍也加入战斗,冲向顽敌。于是,他决然脱掉棉袄,夺过一把铁锨,第一个坚定地跳进冰水里,随后则是大量民工也蹚进去,形成了数百人的捞沙“敢死队”。轮番作战,最终,艰巨的清基任务被拿下。后来统计,正是因这场水库清基,全县147位民工不同程度受伤致残。1965年7月,乔树荣升任泰安县长。离开莱芜时,他逐一看望了那些伤残者,给他们挂上“功臣之家”门匾。而正是那次“跳进冰水”,他的双腿也遭到致命创伤。据悉,生命的最后几年,乔树荣右腿完全丧失功能,左腿也麻木不觉,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一泓碧水,福惠一方。雪野湖水,不但灌溉了大量农田,保障多个大型企业生产,供给城乡居民饮用,还成就了群山绕湖的雪野旅游区。如今,这里成为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永久举办地。
1999年5月,为出版《莱芜水利》一书,编辑到济南登门了解这段历史。乔树荣动情地说:“听莱芜有人说,‘没有乔树荣就没有雪野水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它的建成归功于省委、济南市委和莱芜县委的领导,归功于莱芜人民忘我劳动,归功于社會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援。我没有什么功绩,只是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当起的作用。”
敢于担当者,无私无畏,高风亮节;为担当者担当,胸襟坦荡,境界高远。无形胜有形,一座无言的不朽丰碑,必将永远矗立在雪野湖畔。
特约编辑:陈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