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uiCUI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从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思路,为地方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人才保障,使教育资源、产业资源和环境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关键词: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构建应用型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意义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各种类型的教育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已进入世界的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培养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研[2005]1 号)文件中指出:“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利用社会资源共建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指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的人数迅速增加,从1999年的9.22万人快速增加到2015年的57.43万人。高校扩招后,虽然我国人才总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培养的人才质量还不高,研究生培养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过去,学术人才更像是在象牙塔中培养;今天的应用型人才不应仅仅在象牙塔中培养,必须使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食品加工企业创新型研发人员的有效途径,大学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形成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食品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缓解大学教师的不足,而且可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来源于生产实际,与实际生产接轨,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二、应用型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建立产学研联合实践培养基地
  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并与辽宁省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实践培养基地:一是与辽西多家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二是以辽宁省肉类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以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为导向,在研究生导师的带领下,承担以企业生产实际为导向的科研公关任务,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且提高了研究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三是接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研究生或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二)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导师
  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多次聘请校外优秀专家作为兼职研究生导师,丰富导师队伍,加强研究生对企业生产实践的了解,提高研究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定期举办企业专家与校内导师及研究生交流大会,探讨学生从生产实践出发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寻找提高研究生素质的良方,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三)在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
  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多个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交流,与辽宁省多家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企业与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整合资源,共建技术、产品研发工程中心、针对企业急需解决的科技及技术难题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鼓励研究生参加攻关课题,提供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培训项目,促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四)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企业是专业人才的需求者与接受者,也是专业人才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校企联合科研课题,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一批具有先进的科研理念、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导师,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课题。先后聘请了多位食品企业科技和管理人员为研究生讲授畜产品加工新技术、食品原料学、食品科学、肉品加工及质量控制、乳品加工及质量控制等课程。
  三、联合培养的管理与保障能力
  (一)设立联合管理委员会
  行政委员会成员除来自于政府、高校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企业通过联合管理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教学计划、课程和课题的决策。
  (二)建立企業合作伙伴
  企业合作伙伴每年教授一定数量的课程,配备企业教师,并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和工作机会。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制定培养标准和方案,开设合作课程,将企业的概念、文化、质量要求和工程技术在课堂上传播给学生。
  (三)构建全面协调的培养质量控制体系
  发挥校企双导师在学生课程学习质量控制、科研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质量控制、论文撰写及专利申报等成果质量控制中的基础作用,使联合培养研宄生能够根据校企双导师或导师组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专业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
  其次,构建基于“质量控制——过程监督——效果反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从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术管理等作为关键控制点,优化多元组织信息沟通平台,拓展质量控制行为协调渠道,实时监测联合培养研宄生学习进展、科研进展和个人发展动态,对于联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行为及时修正,使质量控制内容与联合培养方案的既定目标全面接轨。
  (四)制定了一系列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制度   导师管理制度: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制定了《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条例》和《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任职条例》。获取招生资格的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生学院制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指导研究生制定学习计划以及切实可行的论文完成计划,在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安排下,完成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考核、答辩等各个培养环节。
  两段式培养制度:培养方式实行两段制管理模式。课程学习阶段:由研究生院会同有关学院执行管理,研究生在锦州医科大学完成规定学分的理论课程学习。论文研究阶段:由研究生院会同联合培养单位执行管理,研究生进入联合培养单位项目组进行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由研究生院会同联合培养单位具体负责,联合培养单位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试验、文献查询及食宿等条件。
  双导师制度:为保证硕士生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和联合培养单位双方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对硕士生指导实行双导师制,由联合培养单位和锦州医科大学各派一名硕士生导师执行指导。
  培养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生学院根据招生人数和导师指導学生的人数,参照一定标准拨付研究生日常管理费和导师业务费。同时联合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导师也给予相应的研究生指导津贴补贴。
  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学术论文的完成单位排名按锦州医科大学的有关规定执行,归属校方。要求论文的注脚处对研究项目的资助来源进行说明,研究生在学期间所形成的专利、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的归属按照研究任务来源确定。
  参考文献
  [1]丁学军,田勇.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8).
  [2]徐伟,张荣荣,张瑞.山东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现状、成因与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16(9).
  [3]刘志民,董维春.农科应用型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0).
  [4]张新厂,钟珊珊.“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5]于洋,李敬双,郭雪松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对策[J].继续教育,2015(6).
  [6]周勇,杨明哲.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建设“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J].继续教育,2005(6).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分析西方教育和培训评价的基本理论与主要观点,根据继续教育围绕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具有特定对象,目的明确的特征,评价的目的服务于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以气象部门教育培训评价为例,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角度对气象教育培训评价进行研究,提出气象部门教育培训评价质量-效果-效益三级评价模型。该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评价理论,同时也为开展继续教育的高校及行业机构继续教育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的學生包含了不同生源的学生,其中,3+证书的专科生和成人教育的学生,在接受能力、基础知识等方面不同于通过普通高考进来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授知识,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的现状,以《电子技术与实践》课为例,提出通过时下流行的网络手段,实现教学课堂的翻转,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专业性不够的现状直接影响到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通过何种方式提升专业继续教育的质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教育质量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课程设计与继续教育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以气象行业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为例,构建了气象行业继续教育课程设计概念模型,为提升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继续教育质量;课程
期刊
摘 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对高校教师职业信仰、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普遍存在授课形式滞后、考核机制不健全、培训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在教师岗前培训模式,该模式采用线上学习和线下答疑、讨论、完成作业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实现过程考核、有效调动高校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培训效果较好、教师认可
期刊
摘 要:基于军事院校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学员的特点及其第一任职岗位需求,将课程考核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强调学员参与课堂、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实现学习参与度、学习贡献度、期末考试的三重检验,杜绝了学员应试学习心理,丰富了考核评价手段和依据。  关键词:课程;过程考核;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考试是自古以来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考试偏重知识和技能,多以答案唯一的记忆性、技
期刊
摘 要: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应用型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锦州医科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针对市场需求,结合不同生源的背景,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联合建立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与创新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探索,为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
期刊
摘 要:教育领域的大数据挖掘注重分析数据的全面性和潜在的高价值。本文以浙江省教师在线教育平台中一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志统计、结构变换、可视化、象限分析等大数据处理技术,从资源活跃度、搜索词关联度这两个框架维度,对网络学习平台的日志和互动版块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并解析学员群体在线学习特性和学习习惯。同时,以学习效果相关性这个维度分析平台功能模块设置合理性。这些挖掘结果可为评估平台的在线培训进展情
期刊
摘 要:目的:对应用型院校“医学免疫学”辅助教学平台建设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分析了当今《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现状,阐述了“医学免疫学”辅助教学平台建设的内容和意义。结论:良好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满足传统教学的同时,也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对应用型院校医学免疫学教学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思维可视化工具Prezi应用于微课的优势,并分析了Prezi运用于日语基础写作微课的可能性。其次介绍了Prezi运用于日语基础写作微课的设计步骤、交互过程、应用模式及效果。基于Prezi的探索应用不仅支持微课学习、资源共享、技能指导和评价反馈,还形成了教师、学习者、微课的多维信息交互空间,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化了思维可视性,整体写作过程达到了文章构思、思维培养和
期刊
摘 要:教材建设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育培训机构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气象行业培训机构教材建设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为我国气象行业培训机构教材建设提供了借鉴,同时结合实际,寻找我国在培训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为建立和规范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教材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培训;教材;现状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