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长臂猿鸣叫的时间特征

来源 :动物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西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鸣叫主要发生在上午,最早开始于黎明时分,最晚则在下午16:30以后.平均开始时间为09:05,SD=109.5min(N=70,范围07:12~16:30),持续时间为19.7min,SD=9.34min(N=55,R=4~50).多数鸣叫发生在07:00~10:00之间(80%).不同季节鸣叫发生时间有显著差异,可能与黎明时间(光亮度)不同有关,但持续时间无差异.同一季节异地间鸣叫持续时间差异显著.气候、猿群密度、栖息地状态对鸣叫有一定影响,但未见明显相关性.与黑长臂猿的种间比较表明,白眉长臂猿的鸣叫声在时间分布上有较大的散开度,持续时间也较长,二者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为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观察了大鼠坐骨神经冷冻损伤当时至 4 周后的超微结构。发现冷冻损伤后3 天,除变性神经纤维外,尚有新生轴突,皆由雪旺细胞包裹着。1 周后新生神经纤
应用胞内记录和标记技术, 观察了猫皮质第Ⅱ感觉区(the second somatosensory cortex, SⅡ)内脏大神经代表区的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及形态特征. 结果表明, 在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可诱发猴肾Vero细胞的遗传不稳定,在发生表达改变的表达序列标识(EST)中,筛选到1个片段(片段9),它的相关基因表达被阻断后,MNNG诱发的非定标突变率显
以针对人活化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MP140的单克隆抗体SZ51的单链抗体作为导向分子,以单链尿激酶32 kd变体(Scu-PA-32k)作为效应分子,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导向性溶栓剂.通过聚合酶链
在离体灌流的鲫鱼视网膜上,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考察了γ-氨基丁酸 (γ-aminobutyric acid,GABA) 对无长突细胞持续性和瞬变性给光反应的调制作用.实验表明,外源性GABA部分压
应用BSG方法对黄牡丹(Paeonia delavayi var. lutea)8个居群的Giemsa C-带进行了比较研究.8个居群的所有染色体都在着丝点附近显示出了C-带,所有染色体的长臂上都没有显示C-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和组织存在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apyrase), 但心内膜内皮细胞是否含有apyrase尚无报道.本文旨在研究牛心内膜内皮细胞apyrase的特性.以无机磷
在以cDNA表达外源蛋白时,表达载体中是否含有intron会对表达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乳腺定位表达载体pSVL-WAP-tPA中VP1intron敲除,构建了表达载体ΔpSVL-WAP-tPA
RNA编辑的研究始于1986年Banne等[1]对锥虫(trypanosomatids)线粒体mRNA中插入非编码尿嘧啶的研究.此后,又在植物及一些低等生物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相继发现了以尿嘧啶插入mR
在44 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健康成年家兔上, 观察电、化学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dMNF) 和腹内侧区(vMNF) 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 长串电脉冲刺激dMNF引起颏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