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教学模式的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19890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是开启心灵的艺术,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养。诗歌在新教材中有较大的比重,而我国又是一个诗歌王国,因此,作文一名语文教师,应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诗歌教学,让学生在识海中尽情的徜徉,尽情的吸收享受诗歌中洋溢的“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呢?我们学校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究,下面结合我校的做法和个人的一点体会,谈点粗浅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把诵读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读应成为诗歌教学的主旋律,在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疑,应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我们常采用如下几步:朗读、想读、品读、比读、美读。
   (一)朗读
   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诵读全诗,读准字音和节奏,在体现诗的,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运用好重音和停顿,在朗读过程中仔细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急缓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通过朗读先使学生在总体上对全诗有一个内容把握和感情定位。
   (二)想读
   学生整体感知后,便可引导学生进入想读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想读和联想,进一步在脑海中展现出诗歌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中的内涵,把握诗中的感情。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想读也可以看作是译读,就是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有关书具,了解诗歌大意,并在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诗歌。只有理解诗歌大意学生才能把握和处理好诗歌的感情,并以此为基础来读诗。为更好的引导学生译读,教师可设计题目,让学生自觉去读诗。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然能品味出诗歌的优美意境,也能是诗歌内容丰富起来。
   (三)品读
   诗歌是需要“悟”和“品”的,诗歌课堂要重视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去“悟”,直至“顿悟”。近年来,中考对于诗歌的考察也注重名句的赏析和重点字词的品味,所以这个环节很重要。在这里老师应调节好读书与讨论赏析的节奏,处理好听讲与诵读、思考与表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听得热情、思得激动,说得明快,读得畅快。
   (四)比读
   比较阅读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阅读方式,所以在在诗歌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有利于对诗歌的理解和品读。
   (五)美读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读古诗词其实就是跟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古圣先贤的博大胸怀和非凡智慧对自己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修身养性有无穷的启迪。这些均需美美的读,全身心的投入的读。当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内涵和感情基调等有了深层的把握后,便可水到渠成的引导学生美读。诗的情感意境美恰恰须通过美读来品味,美读更能用声音传达出作品的深层美。
   为配合诗歌教学,促使学生提升诗歌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活动:
   1、利用校园读书节活动开展诗歌朗诵会。
   2、利用课前5分钟契机进行诗歌赏析或背诵。
   3、用黑板报开设“一周一诗”活动。
其他文献
由于不少学生成天埋头题海中,阅读面狭窄,写起文章来,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废话连篇。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积累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们经常利用课前5—10分钟的时间轮流让一名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最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片断等,并说明最崇拜、最喜欢的理由,并尝试写心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各种有益
期刊
经济大潮让大多数农村青壮年人远走他乡,自然也就造成不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成了隔代教育。长期这样,孩子的个性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是形成了很大的缺陷。这种现状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学生思想狭隘,他们的作文立意不高或消极,或者因为他们不懂感恩,文章写不出真情实感,难以打动人。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面临这
期刊
语文教学需要灵动的课堂,这就不能把语文课堂套上层层的枷锁,要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开放和自主。有些人常常以学生获得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做题方法来衡量语文课堂,认为只有如此的课堂才是扎实的课堂,否则这堂课很虚。也许这种实还是虚的课堂评价可以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用于语文的教学只能使语文课堂更加缺少语文味儿。  如何让语文课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愿学、乐学呢?具体地说,可以从如下方向努力:  一、以教师
期刊
在上课的路上,一学生,突然从后面大步走来,说,老师,我拿着!然后不容分说地接过我手里沉甸甸的电脑包。是郝同学,那个语文不太好我经常提问鼓励的学生。我看了他一眼,是坚毅的眼神。老师的讲桌打不开了,我正发愁,一双手伸过来,熟练地帮我从里面打开。我抬头一看,是笑眯眯的王同学,坐在教室后面第二排,上次考试成绩名次在班里最后的一名学生。与其说感谢,不如说我很感动,多么懂事的学生,那一刻,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期刊
自古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传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切旁批法,不但是对良好读书传统的继承,更是借古已有之的读书方法来实践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让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旁批,是读书人古已有之的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做法。顾名思义,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它既可以是针对文中的某一段话、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一个字而言的理解,也可以是针对篇章而言
期刊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学生人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就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通过互动式教学来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讲得较多的是师生互动,而忽视了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其实生生互动同样重要。因为学生与学生在互动中能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一、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 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