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都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现如今,我国正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土地管理人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土地整理和土地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相关概念,最终对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相关对策进行明确,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直以来,土地都是人们所依赖的最宝贵资源,土地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不受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另外,土地的供给量是固定的,人们应该对土地资源加强保护。尤其是近年来土地资源短缺的现象比较明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等等不便。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也是针对土地资源提出的一种战略决策。
一、土地整理的产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土地整理活动人们并不陌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土地利用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土地主要是以实物的形式为人类提供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的利用率也正在不断提升,农作物得到了不断种植,这就改变了土地的原始性质。现如今,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对土地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人们为了扩大自身的占领范围,对土地资源的消耗量在逐渐增长,最终形成了土地沙化,森林滥伐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全球性的问题层出不穷。可见,最初的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是影响现如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土地整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于土地整理的内涵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调整土地关系和组织土地利用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社会,土地整理工作对这一内涵都进行了体现。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相对加群哦昂的土地管理措施。包括产权的认证、田地的调整以及水利建设和土地保护方面都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而且土地整理的范围相对较广,报站农村和城市的土地规划和建设。土地整理在制度和技术的创新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见,要想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经过土地整理的环节。
三、土地整理的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条件下,不影响后代人的生存发展。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就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土地整理的各种功能都取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进行土地整理活动可以增加土地的产出量,而且还可以突进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这和土地本身的固有性质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土地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但是要达到对土地零破坏是不可能的。人们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土地本身的价值,造福于人类,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土地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行为会作用于土地,产生的效果不同。如果是科学的作用就会提升对土地的利用率,如果是非科学作用,就会对土地产生一定的破坏。可持续土地整理是现代社会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土地观,主要是对传统的土地整理和利用的一种突破。人们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对土地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等不同的方面来对土地进行研究。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节约用地,还应该加强对集约用地的重视,做到开源节流。
减少土地耗用所谓有节流固然是无可非议之举,但开源也不失之为明智选择,只有开源和节流并用才为上策。从土地供给来说,既要注重土地自然供给,也要着力扩大土地经济供给,只有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并重才为佳策。
近几十年来人们突然发现,地球资源是那么有限,只有一个地球,以致引起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土地资源利用同其他资源一样,完全依靠自然再生是不可能的,出路在于转向大力保护土地和加强土地资源再生的社会生产过程,就是要大力推进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实现耕地在数量、质量占补平衡,努力扩大土地自然供给量同时,大力增加土地经济供给量。
五、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发展对策
1、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
土地整理产业是指通过社会投入,保护、恢复、更新、增效、增值和积累土地资源的生产事业。根据再生产理论,土地整理产业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维持性的,即对业已利用的土地采取保护、整治、管理等项措施,使土地生产力得以恢复;扩大再生产是提高性的,可分为内涵和科技的投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力或者扩展土地利用边界,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整理产业化是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提高土整理效率,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政府资金有限,国家投入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产业化经营可以为土地整理寻找到一条资金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应当实行土地资源价值核算。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定价,除去考虑土地自然质量以外,还要顾及其区位条件和生态环境价值。
2、认真编辑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一项涉及工程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编制好规划是推进土地整理,使其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重要环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以系统工程原理为指导,妥善处理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从而构成其专项规划。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处理好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其发挥整体效益。要将土地开发整理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组成一个巨系统,分别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拟订规划方案过程加以认真考虑。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求提供3个以上效益各异的供选方案,通过对供选方案的比较评价,选择出既符合规划目标又具有最大综合效益的规划方案,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的应有质量。
3、实行有利于土地整理产业的优惠政策
要以土地管理法为依据,撤消与现实情况不符的、利于土地整理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的收益分配政策,推动企业参与土地整理产业化运作,尤其是对土地整理后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进行合理分配,使参与主体有利可图。应本着“地尽其利,地利共享”、“有利共享、有责同负”和“受益者付费”等原则,从根本上理顺各部门和相关权利人的关系,形成“惠而不费,公私两利”的运行机制。对于土地整理新增的利用面积,其行为主体有权支配,擁有该项土地使用权和受益权。
六、总结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全球性问题均与土地和土地利用相关联,从一定意义上讲,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是解决人类当前面临重大问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蔡文;王雄;万涛;;论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2期
[2]吴怀静,杨山;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韩冰华;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直以来,土地都是人们所依赖的最宝贵资源,土地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不受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另外,土地的供给量是固定的,人们应该对土地资源加强保护。尤其是近年来土地资源短缺的现象比较明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等等不便。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也是针对土地资源提出的一种战略决策。
一、土地整理的产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土地整理活动人们并不陌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土地利用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土地主要是以实物的形式为人类提供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的利用率也正在不断提升,农作物得到了不断种植,这就改变了土地的原始性质。现如今,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对土地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人们为了扩大自身的占领范围,对土地资源的消耗量在逐渐增长,最终形成了土地沙化,森林滥伐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全球性的问题层出不穷。可见,最初的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是影响现如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土地整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于土地整理的内涵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调整土地关系和组织土地利用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社会,土地整理工作对这一内涵都进行了体现。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相对加群哦昂的土地管理措施。包括产权的认证、田地的调整以及水利建设和土地保护方面都是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而且土地整理的范围相对较广,报站农村和城市的土地规划和建设。土地整理在制度和技术的创新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见,要想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经过土地整理的环节。
三、土地整理的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条件下,不影响后代人的生存发展。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就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土地整理的各种功能都取决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进行土地整理活动可以增加土地的产出量,而且还可以突进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这和土地本身的固有性质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土地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但是要达到对土地零破坏是不可能的。人们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土地本身的价值,造福于人类,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土地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行为会作用于土地,产生的效果不同。如果是科学的作用就会提升对土地的利用率,如果是非科学作用,就会对土地产生一定的破坏。可持续土地整理是现代社会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土地观,主要是对传统的土地整理和利用的一种突破。人们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对土地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等不同的方面来对土地进行研究。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节约用地,还应该加强对集约用地的重视,做到开源节流。
减少土地耗用所谓有节流固然是无可非议之举,但开源也不失之为明智选择,只有开源和节流并用才为上策。从土地供给来说,既要注重土地自然供给,也要着力扩大土地经济供给,只有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并重才为佳策。
近几十年来人们突然发现,地球资源是那么有限,只有一个地球,以致引起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土地资源利用同其他资源一样,完全依靠自然再生是不可能的,出路在于转向大力保护土地和加强土地资源再生的社会生产过程,就是要大力推进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实现耕地在数量、质量占补平衡,努力扩大土地自然供给量同时,大力增加土地经济供给量。
五、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发展对策
1、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
土地整理产业是指通过社会投入,保护、恢复、更新、增效、增值和积累土地资源的生产事业。根据再生产理论,土地整理产业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维持性的,即对业已利用的土地采取保护、整治、管理等项措施,使土地生产力得以恢复;扩大再生产是提高性的,可分为内涵和科技的投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力或者扩展土地利用边界,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整理产业化是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提高土整理效率,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政府资金有限,国家投入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产业化经营可以为土地整理寻找到一条资金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应当实行土地资源价值核算。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定价,除去考虑土地自然质量以外,还要顾及其区位条件和生态环境价值。
2、认真编辑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一项涉及工程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编制好规划是推进土地整理,使其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重要环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以系统工程原理为指导,妥善处理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从而构成其专项规划。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处理好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其发挥整体效益。要将土地开发整理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组成一个巨系统,分别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拟订规划方案过程加以认真考虑。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求提供3个以上效益各异的供选方案,通过对供选方案的比较评价,选择出既符合规划目标又具有最大综合效益的规划方案,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的应有质量。
3、实行有利于土地整理产业的优惠政策
要以土地管理法为依据,撤消与现实情况不符的、利于土地整理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的收益分配政策,推动企业参与土地整理产业化运作,尤其是对土地整理后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进行合理分配,使参与主体有利可图。应本着“地尽其利,地利共享”、“有利共享、有责同负”和“受益者付费”等原则,从根本上理顺各部门和相关权利人的关系,形成“惠而不费,公私两利”的运行机制。对于土地整理新增的利用面积,其行为主体有权支配,擁有该项土地使用权和受益权。
六、总结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全球性问题均与土地和土地利用相关联,从一定意义上讲,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资源与环境持续性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是解决人类当前面临重大问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蔡文;王雄;万涛;;论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2期
[2]吴怀静,杨山;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韩冰华;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