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早已成为共识,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口语交际能力关系到个人的工作效益、生存质量。《语文课程标准》将“口语交际”列为语文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然而教学现状确实让人尴尬:首先,学生在“一考定乾坤”的应试压力面前,先埋头于“题海”训练,过了中考(高考)关,再去注意练口语。在这样的思想观念影响下,绝大多数学生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升高,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其次,教师业绩考核依然主要是看学生考试成绩,语文教学中花时费力训练的“口语交际”被束之高阁,多数口语交际成为教学的附设而已。何况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分散凌乱,随意性强,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呢?
我们参与了山东省济宁市重点科研课题“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通过三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细研文本,循序渐进,分解训练目标,梳理训练序列,细化训练内容;讲究策略,寓教于乐,创设交际情境,实现双向互动,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使口语交际教学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现结合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一、挖掘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就应该总揽全局博采众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和课程教学中或隐或现,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内容丰富,途径广泛。语文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专职课程,首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目标架构,为设计和选择“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提供了操作的依据和展开的空间。现行教材将“口语交际”归纳为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等,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源于生活,出自教材,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结合训练内容形成训练序列,三年目标分解落实,循序渐进,各学期操作内容一目了然,有效地克服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生活是口语交际内容的源头活水,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定能发现和设计出好的口语交际内容。
二、讲究口语交际的训练策略
1.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与语言实际相符的交际情景,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持续和增加。他们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如“妙语打动人”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窘境时,学会化险为夷,化干戈为玉帛。学会用故事说话——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的吧?我喜欢,我要一把……”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很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人拿着钱迟疑一会真走了,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由此可见,简单的几句话对人产生的影响,语言的感化力量是巨大的。几句话让歹徒变成了一个“忽有良心发现”的人,一切都化险为夷。究其原因,主要是靠临危不乱的心理和随机应变的语言技巧。在此基础上展示出设计的问题,学生是会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交际的。
2.实现师生双向互动,激发口语交际情感。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主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双向互动性明显的话题,如日常生活中“借物”“购物”“看病”“问路”“接打电话”等,口语交际训练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双向互动性不够明显的话题,如日常生活中“劝说”“祝贺”“待客”“请教”“商量”“解释”等,在教学中既要引导说话人,让他们语言恰当得体,也要引导对方有话可说,口语交际训练操作起来相对困难些。
有些表面看不容易双向互动的交际话题,如“感受美好”等话题,在口语训练时则要困难得多。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了解家庭、师友、自然、社会,调查了解结束后,课堂上先问几个小组的同学,通过分头了解感受到了什么,再互相发问。
我们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说体验、写周记,周一在第一节语文课前由学生为同学讲述或朗读,学生们对这种做法很感兴趣,表白真情的学生越来越多,表达能力越来越好。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训练实效。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不仅仅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亲情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等要求,初中阶段关于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课堂讨论、应对能力等要求,都是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如通过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传统节日纪念活动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参加社区(村组)志愿者工作;当校园播音员小记者去采访;参加班队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召集会议,布置安排工作,让他们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培养“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总之,有效地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不断细研文本,细化训练内容,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参与了山东省济宁市重点科研课题“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通过三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细研文本,循序渐进,分解训练目标,梳理训练序列,细化训练内容;讲究策略,寓教于乐,创设交际情境,实现双向互动,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使口语交际教学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现结合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一、挖掘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就应该总揽全局博采众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和课程教学中或隐或现,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内容丰富,途径广泛。语文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专职课程,首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目标架构,为设计和选择“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提供了操作的依据和展开的空间。现行教材将“口语交际”归纳为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等,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源于生活,出自教材,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结合训练内容形成训练序列,三年目标分解落实,循序渐进,各学期操作内容一目了然,有效地克服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生活是口语交际内容的源头活水,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定能发现和设计出好的口语交际内容。
二、讲究口语交际的训练策略
1.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与语言实际相符的交际情景,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持续和增加。他们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如“妙语打动人”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窘境时,学会化险为夷,化干戈为玉帛。学会用故事说话——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的吧?我喜欢,我要一把……”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很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人拿着钱迟疑一会真走了,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由此可见,简单的几句话对人产生的影响,语言的感化力量是巨大的。几句话让歹徒变成了一个“忽有良心发现”的人,一切都化险为夷。究其原因,主要是靠临危不乱的心理和随机应变的语言技巧。在此基础上展示出设计的问题,学生是会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交际的。
2.实现师生双向互动,激发口语交际情感。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主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双向互动性明显的话题,如日常生活中“借物”“购物”“看病”“问路”“接打电话”等,口语交际训练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双向互动性不够明显的话题,如日常生活中“劝说”“祝贺”“待客”“请教”“商量”“解释”等,在教学中既要引导说话人,让他们语言恰当得体,也要引导对方有话可说,口语交际训练操作起来相对困难些。
有些表面看不容易双向互动的交际话题,如“感受美好”等话题,在口语训练时则要困难得多。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了解家庭、师友、自然、社会,调查了解结束后,课堂上先问几个小组的同学,通过分头了解感受到了什么,再互相发问。
我们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说体验、写周记,周一在第一节语文课前由学生为同学讲述或朗读,学生们对这种做法很感兴趣,表白真情的学生越来越多,表达能力越来越好。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训练实效。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不仅仅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亲情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等要求,初中阶段关于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课堂讨论、应对能力等要求,都是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如通过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传统节日纪念活动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参加社区(村组)志愿者工作;当校园播音员小记者去采访;参加班队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召集会议,布置安排工作,让他们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培养“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总之,有效地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不断细研文本,细化训练内容,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