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历史说盆菜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y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福田下沙村,此处村民多数姓黄,传说是唐工部侍郎、奎章阁学士黄峭山的后裔。南宋期间开村,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繁衍成6条自然村。下沙村在每年元宵节有吃盆菜的习惯。所谓盆菜,就是将宴席上每一桌的所有菜装进一个大盆子里,端上来,大家一起动箸,在盆中不停地翻找,呈现出情趣盎然的情景,而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味道越鲜美,吃完这一盆,宴席也散了。下沙每到正月十五,吃盆菜的时候,都搭“灯棚”,点花灯,唱粤剧,全村老少欢聚一堂,很是热闹。
  而离下沙不远的东莞长安,也一样有吃盆菜的习俗,只不过,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当天是天后诞,全村人在拜祭天后、做法事巡游后,也一起围着吃盆菜。大家一起把盆内食物倒置、翻覆,寄意同心协力,时来运转,团结一心,不分彼此。
  盆菜,将食物和在一起,融汇出一种特有滋味。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时候每围一盘,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令人大有渐入佳景之感。
  盆菜,源自一对君臣?
  盆菜除了在东莞、深圳两地流行,还是广东惠州、河源等客家地区和香港新界一带的饮食习俗传统。这种整桌就一盆菜的习惯和中国人的宴客传统可以说大相径庭。国人宴客,大多讲究排场,乃至以碗碟多为吉利,或八大碗,或十大碟。而这种盆菜的由来,除了源于客家人的饮食传统之后,还有两个流传至今的故事,传说与南宋的一对君臣有关。其中的臣,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文天祥。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被元兵追杀,过伶仃洋狼狈逃至现时深圳市滩头,当时天色已晚,部队只有随身带备之米糕,缺乏菜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的心境可想而知。船家们同情忠臣,用自己储备的猪肉、萝卜,加上现捕的鱼虾,船上没有那么多碗碟,只好将就些,拿木面盆一齐盛出来。文天祥是客家人,现在的深圳下沙村人多以客家人自居,因此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客家人和下沙村民对盆菜有如此的热诚。
  至于那个“君”就是南宋少帝赵昺了。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下,宋少帝赵昺和残军一路南逃,来到深圳湾一带,驻跸在香港新界的二王村(现名宋王台)。时已半夜,又逢大雨,士兵们腹中空空,湿衣贴身,真是饥寒交迫。当地百姓闻讯,纷纷拿出自家的各种食物:煮熟的箩卜、芽菇、蚝肉、鳝鱼干等等,一齐倒进一口军用的大锅中,暂且供宋军充饥。虽是百家饭菜,味道也各不相同,但对于饥辘辘的宋军,却是香气扑鼻.胜似美味佳肴。众人狼吞虎咽,饱餐了一顿。
  这件事情虽属偶然,但是对于远离京城,偏处南海一隅的寻常百姓来说,能够见到皇帝,能够为皇帝提供饭食,虽然已是亡国之君,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件。为了纪念这件事,从此,每年元宵前后,当地百姓都会从家里拿出各种各样的食物,盛在一口大铁锅里,全村人一起吃。年复一年,在深圳湾沿岸地区,便形成了“大盆菜宴”的传统习俗。每当客家农村里有喜庆事,人们便在空旷的地方,配以木台木凳,以木炭加热,大家围着热烘烘的盆菜,一边品尝,一边庆祝。人们喜欢逢年过节时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庆团聚的意义。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团圆,一派祥瑞气象。传统的盆菜以木盆装载,现时多数改用不锈钢盆,餐厅亦有采用砂锅的,可以随时加热,兼有火锅的特色。
  盆菜,备料严谨烹饪细致
  盆菜的制作,功夫和心思一点也不能少,如果按古法,第一天先要上山斩柴。现今仍有不少客家围村坚持以木柴为燃料,因为居民觉得石油气的火气不及柴火强久耐温。他们认为只有木柴火才可以煮出盆菜的真正风味。假如邻近有荔枝园的话更是理想,皆因荔枝柴木的火力较强劲。当然,随著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化的饭店和食品制造工厂已经完全利用电力、柴油、煤气或石油气来烧菜。
  第二天则要开始购买充足的新鲜材料。盆菜通常不会用冻肉或冰鲜的产品,原因古代农村社会根本就没有电冰箱。再者,没有新鲜的材料又怎能制作出新鲜美味的传统盆菜呢,更重要的是,传统盆菜用于拜天祭祀和祠堂喜庆的宴会。假如只是随意求便宜便利使用罐头、冰冻、即食产品之类去制作,围村人便有感对上天神灵、祖宗乡亲不敬。而今,名贵的盆菜则会配上海鲜和鲍参翅肚之类为材,成为现代社会演变出来的产品。
  到了第三天,大清早便要开始准备炆猪肉,必须炆制一整天才入味!因为猪是用来拜神与拜祖先的主要祭品,而盆菜都与祭祀有关系,猪肉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盆菜使用的猪肉必须十分精良,选用半肥瘦的猪腩肉出水、上色、入味、风干后再猛火迫出油和慢火收水用南乳等调味料炆制,经十多小时的耐心烹调后,便成为入口软滑甘香、肉汁香浓丰富、不肥不腻、别具特色的猪肉。
  到了真正摆盆菜宴的那天,从最初在村前榕树头下挖坑垒灶,支上大铁锅制作。发展到今天在祠堂外的广场上摆上八仙桌、长条凳,每桌一盆大盆菜,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人同时开宴,相当的喜庆热闹。
  具体的盆菜菜品,不同地区略有区别,像号称保持得最完整的深圳下沙由十五道菜组成,主料包括萝卜、芹菜、芽菇、支竹、冬菇、油豆腐、木耳、猪肉皮、鱿鱼、门鳝干、炆五花肉、蚝、鲜鳝鱼、鸭肉等十五种,及姜、葱、蒜、南乳、炸粉、大小茴香、生抽、糖、蚝油、猪油、花生油等辅料。用大铁锅,采用煮、炸、煎、焖、烧等加工方法,将十五种主料分别加工好,形成十五道主莱。然后以萝卜作为第一层铺底,按上述主料的顺序,一层一层依次盛入大木盆里。
  而东莞长安的盆菜则通常由九、十层组成,寓意“长长久久”、“十全十美”,以蔬菜垫底,下层是冬菇、腐竹、萝卜、猪皮等,中层是炆南乳猪肉和鱼,上层是鸡、鸭等。
  虽然菜肴的顺序和选料略有不同,但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素在下肉在上,中间一定会有炆猪肉。二就是最底层和最上面一层是固定的,底层是萝卜,可以吸附上边各层菜肴的汁液。而最上面一道菜一般都是鸡或者鸭,寓意飞鸟归巢。大盆菜象征“百鸟归巢”,团圆富贵,企盼来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盆菜,宗亲族群的纽带   盆菜宴除了吃,更多的是体现宴席上宗亲与族群的关系,因为选料丰富而且讲究,所以盆菜很快就和红白喜事、点灯、祭祀和节日庆典等活动结合起来,成为了当地人生礼俗和节庆活动的一部分,这才是盆菜的最大特色。
  在深圳下沙,如果村里的人家当年生了男孩,在元宵节前,必须将男婴抱到祠堂去参加“点灯”仪式,祭拜祖宗,以取得家族的承认。点灯仪式结束之后在元宵节那天,就要举办“大盆菜宴”。宴请全村族人及外村的亲朋。如果有几户人家均在当年生了男孩,便由几家共同出资举办“大盆莱宴”。另外,元宵期间的大盆菜宴要先放32响大炮仗,前三炮分别要由族长、村长和乡绅点燃。当天还有龙狮队表演以迎接客人和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除了元宵,下沙村的婚礼上,男方家需安排大盆菜宴招待村邻和族人,只有大盆菜宴才是当地人的认可婚宴。而在清明祭祖,也将大盆菜作为祭祀祖先的贡品。
  2002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二)下午,深圳下沙村的“下沙黄氏宗亲会元宵节大盆菜宴”隆重举行,原计划3800席,因来宾人数不断增加,最后增设到5319席,赴宴人数达到6万余人,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而东莞长安盆菜的起源来历更有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长安盆菜始于长安乌沙陈屋。据说1278年4月,南宋朝廷败退到广东,杨太后与弟弟杨亮节携宋帝昰、昺到东莞、香港一带。乌沙当地人李佳之母陈氏,为使儿子一心抗敌,而无后顾之忧,毅然投海自尽。乌沙杨侯古庙至今仍祭祀杨亮节。由于元朝时纪念陈氏的活动被禁,于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村民们假借天后诞之名来纪念陈氏,一直保存吃盆菜的村俗。
  长安盆菜宴习俗上由缘首主持,每一年盆菜宴的缘首由杯珓决定,所有男女都可以参加,胜珓多者为翌年的缘首。天后诞前半个月,缘首就开始每家每户收集给天后的礼金并登记,按照每人一筹,十人一组制作盆菜,随后采购材料,礼聘大戏,天后诞当天在拜祭天后、做法事巡游之后,缘首在法师指导下主持盆菜会仪式,全村老少开始围吃盆菜。过去吃盆菜是蹲在地上,现在仍舍台、凳而蹲着,围着吃盆菜,当地人称围堑。
  2009年,“下沙大盆菜”与“长安大盆菜”均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下沙大盆菜”所在的“下沙祭祖习俗”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有盆菜的地方,开宴之前,都会大放鞭炮,舞龙舞狮,龙狮在广场上四处游动,迎接客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待客人到齐后,立即鞭炮齐鸣,锣鼓震响,龙狮起舞。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龙狮舞毕后,便在祠堂前的广场上摆上桌凳,一个一个香味扑鼻的木盆在铺上红色桌布的圆桌之间穿梭上桌。大家一起入席开宴,无论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在宗亲族群的扭带下,以盆菜的美味为诱导,联络着彼此间的感情。用《舌尖上的中国2》中介绍下沙盆菜的旁白更能体现一二:“盆菜,众多食物分而烹饪,再汇聚一盆,味道相互渗透,传递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族群宗亲理念。”
其他文献
今天的鲁西南、冀中一带农村,作为传统民俗,会在立春,民间称为“打春”的这一天,古人往往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在立春给孩子“戴春鸡儿”。  刚进腊月,家有孩子的农家婆媳,便从针线筐儿里翻捡出平日裁袄做裤时剪剩下的花布头儿,开始缝制“春鸡儿”。民俗上一般是村里或者是家里的老人缝制春鸡。鲁西南有些地区还会特意请孩子们未出嫁的姑姑给孩子缝制“春鸡儿”。  据老辈人说,“鸡”和“吉”同音,取个吉祥之意。其次,
期刊
鸡年到  公鸡向来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是吉祥的象征  今年不少人会选择将公鸡的形象作为吉祥物摆放在家里  用公鸡吉祥物作为风水摆件  想真正的吉祥如意,在摆放的朝向、位置等问题上都有讲究  五行缺金时:对于五行缺金的人,在房间的西方或者床头柜上摆放一只铜鸡可起到很好的补充五行效果。  居室缺角时:如果居室的正西方缺角,则不利少女(小女儿或1-12岁女孩子),少女难养,体弱多病,这时,你可以在正西方
期刊
“问岁占鸡骨”是云南景东彝族人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用鸡骨头来占卜吉凶,预测结果。占出的吉凶结果,却是“心动神知”十分灵应。因此,彝族人历来相信“鸡骨头不会哄人”。  占鸡骨看卦前,主人准备一只公鸡,不用母鸡和阉鸡,并且流传着“在家不听婆娘话,出门不看母鸡卦”的俗语,认为看母鸡和阉鸡卦不准。看卦一般是大年初二,要看卦时杀的鸡,先要把鸡脚洗干净,烧上几炷香,在堂屋向天地
期刊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无鸡不成宴。  春节到了,咱们中国人的餐桌上,鸡定是不可少的。  关于鸡的美食,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可是被国人折腾来折腾去,创造了N多传奇名菜。  沟帮子熏鸡,百年老字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鸡”之首,蜚声四方。始于清光绪十五年,创始人尹玉成因行善机缘偶遇光绪御厨,得皇家宫廷熏鸡秘方,建熏鸡坊,名“沟帮子熏鸡”。  沟帮子熏鸡号称除了四代老汤,十六道工序、三十种配料。选用一年生公鸡,经
期刊
“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人类就以浓厚的兴趣拥抱厚重的龙文化。常将龙身设计成雄健的造型,绣成龙袍、塑成龙脊、做成龙船。“龙”的形象已经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至尊至贵。最普及的活动是,百姓经常通过舞龙来祈盼腾飞好运。  江苏昆山先民对龙文化情有独钟,陆家镇与其他地方一样,一千多年之前就形成了舞龙习俗。不过,舞龙方式独具特色,在粗犷中见新奇,在豪放中见灵动,所以能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成为江浙沪地区乃
期刊
前不久,我的一个老友,从高邮省亲归来,特意馈我两盒董糖。这董糖是高邮特产,堪称大名鼎鼎。老友知道我喜爱美食,酷喜甜食,投其所好,堪称知己。再者,被人记挂,真是一种幸福。  董糖亦叫酥糖,它不仅江苏有、安徽、山东、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只是各地的叫法不一而已,其形式与内容,大同小异。这也说明喜甜嗜糖者,大有人在。在我国,若论董糖的品质与名气,我以为尤以高邮为最。  董糖的外观呈长方形,状如麻将牌。揭开
期刊
“土坯草房篱笆院”是东北一大怪。在东北农村大大小小的村落里,曾经到处都是土坯房子——那是不堪回首的一个困苦时代。因房子的周围通常都有用树枝或秸秆夹成的“障子”,所以有人把这种建筑布局视为关东村屯住宅的一大特色。  土坯房子的墙体用土坯砌成,有起脊房、平房两类。靠近河套,产苫房草(苫房草,一种草的名字,多用来盖房)的村屯农家多盖起脊房;而靠近碱甸子,没有苫房草的村庄则多盖平房。起脊房是房顶侧面呈人字
期刊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清代顾炎武所著《日知录》曰:“自秦入取蜀而后,始有茗炊之事。”由此可知蜀人喝茶的历史有2300多年了,茶馆自然也应运而生。1935年,成都《新新新闻》报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因此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之说。  成都老茶馆:茶俗  旧时,老成都的茶馆都有大大的蓝底白字旗帜,为茶馆招揽生意。店面内或店门前摆满小方茶桌、竹靠
期刊
东台鱼汤面是江苏东台市传统面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属淮扬菜系。早在1915年3月东台鱼汤面就漂洋过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赢得各国来宾的赞赏并获奖,名扬海内外。1940年10月,时任新四军江北总指挥的陈毅在东台红兰别墅召开各界民主人士会议,会议后,大家邀请陈毅总指挥品尝了东台鱼汤面。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年在新四军参加过工作的陈丕显、彭冲、江渭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来到东台,都
期刊
“三九”或者“三伏”天,分别是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候,在这种天气,人们如无必要都不想外出,更不要说去医院了。但是,偏偏又是在这个时候,广州市内各大中医院,都是人流密集,热闹非凡。人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在身体上的各个穴位贴敷上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人都是患病来医院接受治疗的?  这话有对也有不对,来医院的当然都是病人,但他们患的都不是急病,而是各种慢性病。他们来接受的治疗,也不是普通的医院门诊,而是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