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对于黄河集团来说,充满悲情,原集团董事长53岁的乔金岭突然自杀。创始人和精神领袖的离去,使得整个集团笼罩在一片阴霾中,黄河旋风股票也一路走低
谁来接乔金岭的班?一时间成了舆论的焦点。毕竟黄河集团撑起了河南长葛市财政收入的半边天,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乔金岭共有三儿一女,长子乔秋生一直被公认为踏实肯干,为人厚道,也许乔金岭早就有意立乔秋生为“太子”,因为乔金岭没有把另两个儿子安排在集团工作,他们一个在当地城管部门工作,一个在公安部门任政法委书记,唯一的女儿则嫁给了郑州某公司的老总,在家相夫教子。因此,乔秋生接班,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乔秋生16岁当兵,转业后进入黄河集团做普通工人,“当时心里也想不开,甚至有点恨父亲。”乔秋生回忆道,那时,他一边在工厂学习,一边在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大专班攻读学位。父亲对乔秋生很严厉,不做出成绩不提拔。乔秋生从业务员做起,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父亲又安排他进烧结工车间做班长,算是鼓励。就这样一步一步,直到1991年,乔秋生升任黄河实业集团公司五分厂厂长,后又被委以销售公司总经理的重任。
1998年,黄河实业控股的黄河旋风(600172)拟在上海上市,乔秋生做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得到了公司元老们的肯定。公司成功上市后,乔金岭曾想找一位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一位副董事长劝乔金岭:“别再请别人了,这是个让年轻人锻炼的好机会,放手让他去做吧,想培养接班人就得给他机会,没有第一次他怎么能学会自己做主呢?就得把重担压在他身上试试。”乔金岭同意了。
接过重担的乔秋生没有让父亲失望,乔金岭渐渐开始把权利移交给儿子。乔秋生又顺利接任了上市公司董事长和黄河集团的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务,而乔金岭只任黄河集团董事长一职。
尽管乔秋生在集团担任要职多年,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管集团,压力可想而知,“其实之前我还只是个干活的人,公司的主要决策大权都是由父亲亲自执掌。”
集团内外都在看着乔秋生的表现。不久,乔秋生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2004年,集团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1%,利税增长28%,出口创汇增长39%;2005年,集团销售额达到30亿元,利税4.3亿元。大家忐忑的心终于放下,员工们这样评价新掌门:“他心中有数,做事情也比较踏实。”
对于黄河集团的发展方向,乔秋生胸有成竹,他一上任就放弃好不容易争取到的80公里高速公路的经营权,将精力集中于金刚石主业。“80公里的高速公路要投24个亿,继续下去很可能拖垮公司,退了,心里的石头算放下了一块。”
乔秋生果断地改变了集团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将企业引向做强做精的发展方向。乔秋生说:“能给企业带来重大转机的是人造金刚石。上世纪80年代购置的专利、90年代的大规模科研投入,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因此,只能把主业做大做精!”
通过一系列的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黄河集团很快缩小了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带动了国内金刚石行业的整体进步。目前,虽然黄河旋风的产品有六大类146个品种,但人造金刚石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0%以上。
在管理方面,乔秋生保留了父亲的很多传统:每周一次的集团“两会”(厂部长办公会、总经理办公会);重视产品质量;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来长葛扎根等等。
现在,身为集团的董事长,身价超过10亿的乔秋生,每天上班都穿着公司的制服,从不讲究排场,保持着父亲勤俭的习惯,“有一次,父亲去部队看我,当时天寒地冻,父亲没有穿袜子,就光脚穿着鞋子,现在想起来心里还忍不住难受。”凭借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以及独到的眼光,2006年,乔秋生带领黄河集团完成了高品级人造金刚石生产线技改项目二期工程,使金刚石生产能力达15亿克拉,跻身世界三强。
谁来接乔金岭的班?一时间成了舆论的焦点。毕竟黄河集团撑起了河南长葛市财政收入的半边天,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乔金岭共有三儿一女,长子乔秋生一直被公认为踏实肯干,为人厚道,也许乔金岭早就有意立乔秋生为“太子”,因为乔金岭没有把另两个儿子安排在集团工作,他们一个在当地城管部门工作,一个在公安部门任政法委书记,唯一的女儿则嫁给了郑州某公司的老总,在家相夫教子。因此,乔秋生接班,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乔秋生16岁当兵,转业后进入黄河集团做普通工人,“当时心里也想不开,甚至有点恨父亲。”乔秋生回忆道,那时,他一边在工厂学习,一边在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大专班攻读学位。父亲对乔秋生很严厉,不做出成绩不提拔。乔秋生从业务员做起,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父亲又安排他进烧结工车间做班长,算是鼓励。就这样一步一步,直到1991年,乔秋生升任黄河实业集团公司五分厂厂长,后又被委以销售公司总经理的重任。
1998年,黄河实业控股的黄河旋风(600172)拟在上海上市,乔秋生做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得到了公司元老们的肯定。公司成功上市后,乔金岭曾想找一位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一位副董事长劝乔金岭:“别再请别人了,这是个让年轻人锻炼的好机会,放手让他去做吧,想培养接班人就得给他机会,没有第一次他怎么能学会自己做主呢?就得把重担压在他身上试试。”乔金岭同意了。
接过重担的乔秋生没有让父亲失望,乔金岭渐渐开始把权利移交给儿子。乔秋生又顺利接任了上市公司董事长和黄河集团的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务,而乔金岭只任黄河集团董事长一职。
尽管乔秋生在集团担任要职多年,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管集团,压力可想而知,“其实之前我还只是个干活的人,公司的主要决策大权都是由父亲亲自执掌。”
集团内外都在看着乔秋生的表现。不久,乔秋生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2004年,集团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1%,利税增长28%,出口创汇增长39%;2005年,集团销售额达到30亿元,利税4.3亿元。大家忐忑的心终于放下,员工们这样评价新掌门:“他心中有数,做事情也比较踏实。”
对于黄河集团的发展方向,乔秋生胸有成竹,他一上任就放弃好不容易争取到的80公里高速公路的经营权,将精力集中于金刚石主业。“80公里的高速公路要投24个亿,继续下去很可能拖垮公司,退了,心里的石头算放下了一块。”
乔秋生果断地改变了集团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将企业引向做强做精的发展方向。乔秋生说:“能给企业带来重大转机的是人造金刚石。上世纪80年代购置的专利、90年代的大规模科研投入,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因此,只能把主业做大做精!”
通过一系列的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黄河集团很快缩小了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带动了国内金刚石行业的整体进步。目前,虽然黄河旋风的产品有六大类146个品种,但人造金刚石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0%以上。
在管理方面,乔秋生保留了父亲的很多传统:每周一次的集团“两会”(厂部长办公会、总经理办公会);重视产品质量;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来长葛扎根等等。
现在,身为集团的董事长,身价超过10亿的乔秋生,每天上班都穿着公司的制服,从不讲究排场,保持着父亲勤俭的习惯,“有一次,父亲去部队看我,当时天寒地冻,父亲没有穿袜子,就光脚穿着鞋子,现在想起来心里还忍不住难受。”凭借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以及独到的眼光,2006年,乔秋生带领黄河集团完成了高品级人造金刚石生产线技改项目二期工程,使金刚石生产能力达15亿克拉,跻身世界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