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的新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build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new technology.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the new technology
中圖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开始的保证,是施工、交工系列环节的指导性文件,是工程质量的保障,也是工程师现场工作的参照依据,它处于承上启下,至关全局的地位,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重要性非同一般。再加上高层建筑的特殊性,投入较大,施工工期较长,且作业面较为狭窄,因此对高层建筑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要求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随着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涉及的专业内容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推出,施工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打破常规施工工艺,不断出现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并相互渗透,使施工形成多样化,不仅为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开拓了施工的新领域,同时,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为高层建筑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高空作业多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2、基础埋置深度深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 ,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4、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一般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两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依据高层建筑特有的工程施工特点,国家和建筑施工单位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的研发和施工理论的革新。目前,高层建筑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主,并不断发展为钢结构或钢混结构,有效减轻建筑自重。针对施工材料,不断优化和筛选性能优良、便于施工和运输的施工材料,并考虑配合混凝土进行浇注或模块化处理。
1、高层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中,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的结构基础和支撑点,依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应为建筑高度的1/15左右,因此,深地基施工工程俨然成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
地基桩基施工技术。桩基施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较成熟的一种地基处理形式。其中,发展和应用最广泛的是灌注桩施工技术,它不仅适应各种复杂地质,还能根据荷载选择施工级别。现浇灌注桩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其整体承载力可达1万KN以上,而传统桩型中泥浆护壁孔桩,因其适用性强,已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桩型之一,国家积极推广建筑基础桩底、桩侧后注浆技术,并配合超声检测技术,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灌柱桩施工集成技术,并不断研发动态、静态测量技术,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模块,适时掌控桩基承载力的状况。
地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我国高层建筑得到快速发展,但其施工地基基坑深,开挖难度大,已成为制约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由于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是集挡土、支护、防水、监测等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研发的基坑支护系统分两种,分别是逆作拱墙和土钉墙,两种支护的造价都明显低于传统支护价格。
2、高层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相关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土石材料,特别是在浇筑方面需要大批混凝土,而混凝土重要的指标是抗压强度,影响其抗压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强化混凝土出厂的检验和混凝土制备中的检测,确保使用混凝土的性能。强化施工混凝土的泵送技术,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施工单位应积极开发研制混凝土浇筑新工艺,在确保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不断革新现有的支模技术,加强支模材料的优选,动力提升设备的研发,并向大模块方向发展,集约化发展拆模施工技术,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进度。
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领域,钢结构因其特有的超强度、抗压抗弯、自重小等优势,并且施工进度快、节能环保、抗震性能好,在我国得到不断地推广和发展,特别是在钢结构的吊装、连接和钢结构表面防护等方面发展迅速。
三、高层建筑施工的新技术
1、逆作法
逆作法多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是一种比较新的施工技术,其工艺原理如下:首先,设置地下室的边墙或基坑的围护结构,即沿着建筑物周围浇筑地下连续墙;其次,在建筑内部打入中间支撑桩,以此来支撑底板封底之前的结构自重以及施工荷载;再次,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并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此时地面一层结构基本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上下部施工可同时进行。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逆作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全逆作施工、半逆作施工、部分逆作施工以及分层逆作施工等。逆作法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其一,能够大幅度缩短总的施工工期;其二,基坑变形较小且领进建筑物的沉降也较少;其三,可以节约大量的施工费用;其四,简化施工工序,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其功能一般要求下部应为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上部则应为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这一要求恰恰与结构合理与自然布置相反,究其根本原因为高层建筑主要是下部楼层的受力较大,而上部则受力较小,所以在进行布置时应以下部刚度大、柱网密、墙多为主,而到上部则需减少墙和柱,并扩大轴间距,这就使得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能够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致使结构必须按照与常规相反的方式来布置,即上部布置小空间,而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应布置刚度较大的剪力墙,下部则应布置刚度较小的框架柱,想要实现这样的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此种转换层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
3、混凝土泵送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且体量较大,因此,均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而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功效,不仅要求泵送的混凝土应具有适当的配合比,而且还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混凝土泵机和布料机,其施工流程如下:现场布置泵机→配备好直管和弯管→固定混凝土浆液输送管→泵送水泥浆液→泵送混凝土。目前,我国的高泵程混凝土主要采用双掺技术,即掺化学外加剂和粉煤灰,其综合反映了混凝土的掺合料技术、外加剂技术和配合比技术等,使混凝土泵送的高程不断突破,上世纪末期,我国已经开始采用一泵到底的方法将混凝土泵送至高空浇筑地点。
参考文献:
[1]卢天寿,王莹.高层建筑施工的新技术[J].西北建筑与建材,2002,(06).
[2]齐克信,齐晰,齐宇.高层建筑施工实用技术数例[J].陕西建筑,2009,(05).
[3]李令波.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build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new technology.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the new technology
中圖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开始的保证,是施工、交工系列环节的指导性文件,是工程质量的保障,也是工程师现场工作的参照依据,它处于承上启下,至关全局的地位,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重要性非同一般。再加上高层建筑的特殊性,投入较大,施工工期较长,且作业面较为狭窄,因此对高层建筑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要求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随着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涉及的专业内容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推出,施工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打破常规施工工艺,不断出现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并相互渗透,使施工形成多样化,不仅为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开拓了施工的新领域,同时,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为高层建筑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高空作业多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2、基础埋置深度深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 ,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4、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一般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两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依据高层建筑特有的工程施工特点,国家和建筑施工单位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的研发和施工理论的革新。目前,高层建筑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主,并不断发展为钢结构或钢混结构,有效减轻建筑自重。针对施工材料,不断优化和筛选性能优良、便于施工和运输的施工材料,并考虑配合混凝土进行浇注或模块化处理。
1、高层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中,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的结构基础和支撑点,依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应为建筑高度的1/15左右,因此,深地基施工工程俨然成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
地基桩基施工技术。桩基施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较成熟的一种地基处理形式。其中,发展和应用最广泛的是灌注桩施工技术,它不仅适应各种复杂地质,还能根据荷载选择施工级别。现浇灌注桩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其整体承载力可达1万KN以上,而传统桩型中泥浆护壁孔桩,因其适用性强,已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桩型之一,国家积极推广建筑基础桩底、桩侧后注浆技术,并配合超声检测技术,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灌柱桩施工集成技术,并不断研发动态、静态测量技术,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模块,适时掌控桩基承载力的状况。
地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我国高层建筑得到快速发展,但其施工地基基坑深,开挖难度大,已成为制约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由于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是集挡土、支护、防水、监测等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研发的基坑支护系统分两种,分别是逆作拱墙和土钉墙,两种支护的造价都明显低于传统支护价格。
2、高层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相关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土石材料,特别是在浇筑方面需要大批混凝土,而混凝土重要的指标是抗压强度,影响其抗压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强化混凝土出厂的检验和混凝土制备中的检测,确保使用混凝土的性能。强化施工混凝土的泵送技术,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施工单位应积极开发研制混凝土浇筑新工艺,在确保混凝土性能的前提下,不断革新现有的支模技术,加强支模材料的优选,动力提升设备的研发,并向大模块方向发展,集约化发展拆模施工技术,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进度。
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领域,钢结构因其特有的超强度、抗压抗弯、自重小等优势,并且施工进度快、节能环保、抗震性能好,在我国得到不断地推广和发展,特别是在钢结构的吊装、连接和钢结构表面防护等方面发展迅速。
三、高层建筑施工的新技术
1、逆作法
逆作法多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是一种比较新的施工技术,其工艺原理如下:首先,设置地下室的边墙或基坑的围护结构,即沿着建筑物周围浇筑地下连续墙;其次,在建筑内部打入中间支撑桩,以此来支撑底板封底之前的结构自重以及施工荷载;再次,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并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此时地面一层结构基本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上下部施工可同时进行。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逆作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全逆作施工、半逆作施工、部分逆作施工以及分层逆作施工等。逆作法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其一,能够大幅度缩短总的施工工期;其二,基坑变形较小且领进建筑物的沉降也较少;其三,可以节约大量的施工费用;其四,简化施工工序,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其功能一般要求下部应为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上部则应为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这一要求恰恰与结构合理与自然布置相反,究其根本原因为高层建筑主要是下部楼层的受力较大,而上部则受力较小,所以在进行布置时应以下部刚度大、柱网密、墙多为主,而到上部则需减少墙和柱,并扩大轴间距,这就使得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能够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致使结构必须按照与常规相反的方式来布置,即上部布置小空间,而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应布置刚度较大的剪力墙,下部则应布置刚度较小的框架柱,想要实现这样的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此种转换层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
3、混凝土泵送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且体量较大,因此,均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而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功效,不仅要求泵送的混凝土应具有适当的配合比,而且还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混凝土泵机和布料机,其施工流程如下:现场布置泵机→配备好直管和弯管→固定混凝土浆液输送管→泵送水泥浆液→泵送混凝土。目前,我国的高泵程混凝土主要采用双掺技术,即掺化学外加剂和粉煤灰,其综合反映了混凝土的掺合料技术、外加剂技术和配合比技术等,使混凝土泵送的高程不断突破,上世纪末期,我国已经开始采用一泵到底的方法将混凝土泵送至高空浇筑地点。
参考文献:
[1]卢天寿,王莹.高层建筑施工的新技术[J].西北建筑与建材,2002,(06).
[2]齐克信,齐晰,齐宇.高层建筑施工实用技术数例[J].陕西建筑,2009,(05).
[3]李令波.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