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机理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机理对于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百年建设经验、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刻内涵不可或缺。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机理主要有:以思想建党为先导的价值引领机理;以队伍建设为支撑的主体塑造机理;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执政为民机理;以党性建设为基础的自我净化机理;以自我革命为动力的破立并进机理;以党内法规为保障的制度安排机理。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机理;价值引领;自我净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1)03-0053-10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持续、稳定的为组织和成员所认同和践行的集体意识和行为自觉。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机理,简言之就是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推进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关系。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机理分析,就是对推进过程的原理分析,为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目标和功能,分析政治文化系统既定的结构中各要素运行的轨迹以及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原理或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1]74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厘清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机理对于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刻内涵,梳理党内政治文化探索的总体理论逻辑,总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继续培育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政治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以思想建党为先导的价值引领机理
  任何政党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都受其价值观的引领和牵制。全球化时代,各种价值观交互碰撞、摩擦,生成复杂的价值体系。在这其中,处于哲学层面的价值观成为内核,是最深层、最稳固的根本价值观,具有统领作用。政党的根本价值观决定和体现着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階级政党,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有一套先进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任何阶段,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最终奋斗目标始终不会改变,并且时时处处渗透在党内政治文化之中。
  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决定、延伸着党内政治文化,凝聚并呈现为党的价值观。纵向看,党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进步的发展要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先进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品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横向看,党的价值观是建立在现实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观念体系,具有科学性,反映了时代和实践的本质要求,是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吸纳以及对其他政党价值观批判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
  思想建党是建党之魂,也是党长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建党是通过思想理论建设,培育和养成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道德情操,为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优秀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因子。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的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等的反映,蕴含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全领域,对政治生态和政治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明晰鲜明的导向作用。注重从思想理论上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也是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面对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新任务,只有持之以恒地抓好思想建党这个关键,永远保持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为政治文化建设的行稳致远来定向掌舵。
  (一)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理想信念体现着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和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对党的政治价值的主观追求,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既表现为主体对奋斗目标的真挚信仰,同时也表现为主体行为过程中的坚强意志。党员对党的政治价值的高度认同,会带来情感升华,将党的政治价值内化为自身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上升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百年老党,具有鲜明的组织和政治优势,是因为具有坚强有力、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比较容易形成政治共识,即使社会没有形成同质的政治文化,也能够有效地以执政党的意志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发展。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80建设党内政治文化首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拧紧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在国际局势纷繁复杂、社会结构交错变动、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等各种变数防不胜防的大背景下,坚定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只有从思想建党入手,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才能焕发党自身的生机和活力。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
  保持在革命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内政治文化核心价值,“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作为核心价值的政治信仰,承载着一个政党的精神追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始终把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先进性的标志性考量,马克思主义在党内政治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的精神追求。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和时代精神,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是建设先进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理念支撑,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为团体成员所共有的认知体系,“所以它有助于团体成员彼此达成认识上的一致与行动上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意识形态,规定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和特征决定了其对当前意识形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只有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才能为政党意识形态运行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而远离现代文明、消极错误的党内政治文化会消蚀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给意识形态的发展带来迷障。党内政治文化凝聚力不足势必导致党的组织内部的涣散,造成整个组织的分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坚持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所有宝贵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
  二、 以队伍建设为支撑的主体塑造机理
  理想信念不仅仅是主体对奋斗目标的信仰,也是主体行为过程的意志。文化重在以文化人,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是每一个党员,党员的主观状况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党员及其组织对党的政治价值的高度认同,会自觉地将党的政治价值内化为自身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上升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全党同志要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一員,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2]767
  (一)发挥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主体作用
  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引导党员个体提高政治觉悟、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文化自信,严格用党内法规制度约束自身言行,形成思想自觉和文化自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的组织和纪律、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它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在塑造和培养优秀党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优秀共产党员的行为品质又在实践中强化了民众的正当性认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政党,特有的政治文化能让党更加团结、更有战斗力。这并不否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个体作用,要“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的心灵”[5]96。个体语境的党内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组织成员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取向、政治信念,表现为影响、指导和制约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行为的政治心理、政治观念和政治规范。身处一种文化之中,往往会按照这种文化确立的规范来作出选择。
  党内政治文化对党的各级组织和成员的行为具有强大的规约功能,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党内规范具有很强的刚性约束,它引导和约束组织成员在框定的范围内行动。培育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发挥政治文化对党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广大党员,他们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取向、政治信念尤为重要。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地置身于党的组织之中,增强政党意识和政治担当,不营私,讲纪律、守规矩,祛除人身依附、攀结关系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要切实维护党员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扬党内民主,注意提升党员的“身份感”,落实党员的基本权利,畅通党员表达个人意志的渠道途径,广泛听取他们的想法、建议和呼声。
  (二)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抓好“关键少数”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宝贵历史经验。领导干部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在不同的层次或领域产生影响、发挥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党内政治生活的模范践行者,也要做净化党内政治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在坚定理想信念、维护中央权威、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这样“关键少数”才能引领“最大多数”。
  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规范自身言行、培育良好家风来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焦裕禄同志为了兰考发展和百姓幸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置个人健康、生死于不顾,这是因为焦裕禄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领导干部对于普通党员的思想统一、行为遵循、组织认同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果领导干部能够做到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那么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就会无所依附,党内政治文化便会显现出积极健康的本色。
  理想信念、政治品格、慎独慎微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或价值。“关键少数”只有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带领广大党员以及人民群众行稳致远、铸就辉煌。“关键少数”只有锤炼好政治品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确实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动员带领“最大多数”,凝聚起从严治党的政治力量。慎独慎微是“关键少数”为人做事的操守与风格,“慎独”才能坚定信念、抵御诱惑,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慎微”才能心存敬畏,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构建健康的党内政治关系
  党内政治关系是党的组织之间、成员之间、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要杜绝“个人崇拜”“人身依附”的畸型党内政治关系,构建平等健康、民主融洽的党内政治关系。
  党内政治关系的分析应置于政治文化的视域,“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6]8。党内极少数人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匿名诬告、排斥异己、收买人心、封官许愿、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等,是党内政治关系不正常的典型表现,概括起来说,实际上一个是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形成利益集团;一个是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作崇。[6]507“要扬党内关系之清,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让党内关系全面回归正常化、纯洁化。”[1]41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内政治关系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具像化的表现。形成健康的党内政治关系,要以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底蕴和本色。构建健康的党内政治关系,要防止特权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远离阿谀奉承、无原则服从、结党营私,以优秀品格、过硬作风和人格魅力赢得自信。   选人用人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风向标作用,有什么样的选人用人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党内政治关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新时代好干部五条标准,要将这些标准运用于选人用人之中,营造健康向上的选人用人的价值导向和政治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宗旨意识、纪律观念、大局意识、牺牲精神以及优良作风,构成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它通过政党文化社会化过程,凝聚党员或民众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正当性认同,形成了健康的党内政治关系的价值引领。经过百年革命和执政历程沉淀下来的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对党的团结统一,以及建设健康、纯洁的党内政治关系起到了凝聚、滋润的作用。
  三、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执政为民机理
  “当一个政党的先进理念与合理政策无法在实践中等价体现时,或者说政治结果背离了政治初衷,人们往往从政党文化的层面去探究问题的根源。”[7]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味着党治国理政最大的力量在人民群众,党在任何时期都必须把为了群众的目的性与依靠群众的创造性高度统一起来。
  (一)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政党而言体现在两个维度:“一切为了群众”表明了中國共产党的价值宗旨。价值宗旨是考量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立党的价值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价值旨归。“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政党建设的价值依靠。人民群众是执政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力量源泉,要以人民群众的民心所向和口碑所指来引导、规范、评判执政党建设的成效。
  秉持与坚守人民立场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党的阶级属性和为民情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吸收和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立场,坚持革命文化蕴含的“大公无私”的价值内核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的“敬业奉献”的价值追求,深刻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追求老百姓的幸福。”[5]136以人民至上为价值理念的党内政治文化,塑造了优良的政治生态,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不谋一党之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效避免囿于党派利益、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结构断裂、社会成员对抗的弊端,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二)履行服务型政党的使命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仅是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宗旨,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服务型政党为根本,坚持党的先进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8]154,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党员群众,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单纯是党内的事情,要开门建党、广纳贤言,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汲取人民群众智慧。要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努力建设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切实为人民办实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保持与人民群众最密切联系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今天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要完成这样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没有广大群众智慧,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没有广大群众的高度热情是不可能的。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优秀代表,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本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价值理念,吸纳各阶级阶层先进和优秀分子入党,把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优秀分子吸纳到高度组织的工人阶级政党中,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成为各阶级各阶层共产党员共同的价值观,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能够沿着既定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前进。
  四、以党性建设为基础的自我净化机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党性通过政党的纲领、章程、宗旨、组织、阶级基础、思想观念、奋斗目标、根本制度等表现出来。讲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和灵魂,也是共产党人不断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对于党员而言,党性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1]25。
  (一)恪守党性的价值宗旨与理念
  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需要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来保持生机与活力。因此,对于新时代深化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发展而言,不断以发展的党性文化淬炼共产党人政治品格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党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话语体系中的重要术语,尽管其内涵在党的历史演进中有不尽相同的内在规定性,但共产党员要讲党性是一种共识性要求。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鲜明、政治方向正确、政治信念坚定是党性的重要体现,坚定的党性能使党员和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影响并起到塑造实际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的作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实现政治价值、政治关系社会化的过程。实现政治现代化,“根本要旨就是以法制化、制度化,让国家权力真正转移到广大人民手中,让人民有真正的可能和有实际的权利监督国家,监督政党。这就是‘人民民主’的实质,也是实现政治关系社会化的第一个步骤。”[9]十九大党章总纲关于党的性质的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10]   (二)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与建设
  党员个体的党性,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自身修养等。马克思、恩格斯是从阶级性的意义上使用“党性”术语的,反映了对客观的阶级性的自觉的主体性认识。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即是描述对立论的阶级自觉的术语转向描述一种特定的对党的组织的态度的术语。[11]中国共产党对于党性阐释表述上的侧重点经历了阶级自觉性、对组织的态度向个体党员的作风建设转变。如果一个人在修身律己、行事用权上不能达到党性要求的话,那么,他对党组织的任何承诺都难以转化为真实存在。当然,作风建设、对组织的态度以及阶级自觉性在党性的内涵体系中是相互交融渗透关系,优化党内政治生活客观上要求从加强党性修养开始。
  党内政治生活是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和平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以铁的纪律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内政治生活有规可循;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重要手段,才能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同一切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作斗争。营造良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文化氛围,坚持党内生活中自律和他律相统一,要培养深刻反思的习惯,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在反思中检查自己、战胜自己。
  (三)加强党组织的党性锤炼与建设
  激活党的各级组织的主体功能必须要有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12]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党性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工人的阶级性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8]195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式制度的权威,让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存在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基础,充分彰显党的原本属性,让党的初心和使命成为党组织的行动自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党内政治生活中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党的纪律、政治规矩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1]74“文革”期间,党内政治生活及其道德性建设遭受严重破坏,党的执政伦理被严重扭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政治生活重返正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向全党重申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等十二条准则,为从制度安排上恢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文化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内政治文化日常化、具象化的表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敬畏党纪党规,党的组织才有权威,党内政治生活才能收到实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永葆党的政治本色。
  五、以自我革命为动力的破立并进机理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破立并进、扶正祛邪的过程,“破”才能创造“立”的前提,为“立”清除障碍;“立”是“破”的目的,“立”在“破”中生。“破”,就是要不斷革除积弊,不断祛除不合时宜的价值、理念、行为、制度等;“立”就是立起时代发展需要的能力素质、行为标准、道德价值。
  (一)清除党内存在的不良政治文化
  “破”的指向,是要打破并清除党内存在的那些陈腐落后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少部分党员甚至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总是存在一些剥削阶级的价值观,以及特权意识、官僚作风、家长心态、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潜规则思维等,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荣誉,给党的自身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纠错文化和有效纠错机制,每当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犯错误的时候,总是能保持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拿起“手术刀”清除“病症”,解决自身问题,并从中得到升华和超越。发展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需要毫不松懈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跟上时代发展、人民需求、实践变化,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这是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然选择。
  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地破除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成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内部考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党内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僵化的问题;二是党内腐败、权力异化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批判并摒弃了僵化的思维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进入转型发展历史阶段。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从个体视角,需要有自我革命的道德修养、慎独自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做到自重、自警、自励,正确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改造自我,扶正祛邪。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深深地嵌入党内政治文化之中,体现着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是保持党的旺盛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应对新时代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强化党内政治文化的内生动力,革除思想禁锢,形成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强大力量。
  (二)培育党内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
  “立”的核心要义在于,培育和建立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匡正祛邪、破立并举的过程中,“立”是“破”的目标追求。政治文化作为精神境界、思想共识,深入人的内心和渗入人的行为,因其形态隐蔽常为人们所忽略,“立”的过程常常是渐进或无形的。“立”实际上也就是树立起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并为党员及其党员领导干部所认同。   党内政治文化,并不是各种文化要素的叠加,而是通过整合吸纳、凝炼提取各种政治文化中的精华而成。党内政治文化最本质的意义在于通过自我革命和自我创新,集聚超越现有的文化基因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成熟就是在这种不断否定、不断超越的政治文化发展中,从自在到自觉地走向伟大和辉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其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的精神。[13]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表明“美好生活”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这意味着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要进行当代转换和创新。文化的继承性、革命性、发展性的特质,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建设实践需要牢记革命理想,将革命理想有效地转化为建设实践的内在原则”[14]。
  (三)以革命精神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发展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核心价值和发展动力。邓小平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15],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的破与立总是在不同时期产生关联和统一。
  恪守初心和使命、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活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以来的历史证明,“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5]529。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因为敢于自我否定、善于自我超越和勇于自我革命。党的自我革命意味着党的肌体需要不断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
  自我革命以强化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前列;自我革命以锻造纯洁性确保党的肌体健康。党把自身作为革命的对象,以达到克服自身消极因素、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目的。从结构功能角度来看,自我革命的系统性是指从理念、价值到组织、制度等全要素的完善与更新。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拓,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信念而凝聚为一个团结的整体,直到形成稳定的核心。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战略策略和形态特征,而不变的是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命精神。“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6]4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反腐倡廉”“党内监督”“政治建设”“政治生态”“群众路线”“党内政治文化”等多重视角和维度对党的自我革命作出具体部署。
  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文化有大量的消极内容,也有体现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观的积极要素,尤其是规则意识、法治观念、科学精神、人本思维等理念,是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思想资源。应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资源,彰显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深入挖掘传统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吹沙见金、古为今用,这些思想精髓是党内政治文化呈现出中国特色的重要元素。批判借鉴、为我所用,是中国共产党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贯做法,而且这本身也是党内政治文化革命性、现代性所在。
  六、 以党内法规为保障的制度安排机理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法规制度的灵魂和价值支撑,党内法规制度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外化和载体。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作用的发挥、内容的丰富发展及其被认同程度的提升,都離不开党内法规制度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等政治文化因素,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思想理念,都需要通过制度的形式承载并体现出来。”[16]
  (一)建设以党章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文化是制度的精神内核,制度是文化的外在呈现,制度与文化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党内政治文化实质就是党内制度规范、组织原则、制度体系的内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以完善党的制度法规为保障,发挥党的制度规范的教育引导功能。党的制度规范、组织原则等方面的设定,是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积淀和固化,引领着党员个人和组织的政治活动规范、政治行为准则、政治价值走向。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党章为核心,延展有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等形态;依据不同的功能这些制度还可划分为党的领导、党的组织、党的建设、党的监督等类型的法规制度。
  当下,在党的领导方面,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则,突出完善党在各领域的统领作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制定涵盖治国理政所有方面的法规和制度;在党的组织方面,着重解决好制度和法规的层级与内容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对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选举、职责、运行、纪律方面的制度法规进行完善细化;要形成全域、全程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制约的法规制度体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党的建设特别是自身建设方面,以制度安排继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二)发挥党内制度的规范功能
  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能够在政治文化中找到根源,更好地发挥制度的规范功能,党内政治文化就会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力量。要通过社会化的过程、以文化人,把党章、党纪的核心价值烙印在党员心中,落实在党员行动中,把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和政党价值观具象化、行动化,使之成为广大党员的信条。新时代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在“关键少数”,他们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为党员干部作出表率,让党内政治文化始终保持引领性、规范性、约束性。
  道德是引导人们行为的内在尺度和准则,调节着社会秩序,促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加完善与美好。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制度建设的道德尺度,党员及领导干部自身的政治品德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的关系,就体现在了以德治党和以规治党的关系之中”[17]。党的“德治”和“规治”相通相容,党内政治文化把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   (三)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党内政治文化底限性内涵,完备的党内民主肯定是一个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功能协调、链接完备的制度体系。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处理党员权利与领导权力的关系,党内领导体制权力构架的设计,要保障党员权利,均衡配置党内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种权力,保证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规范其运行。创新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有效发挥各项制度功能和制度体系总体功能,必须紧紧抓住权力授受制度。建立和实行明确、健全的权力授受制度,理顺权力授受关系,为合理、均衡的权力配置提供制度前提,为防止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权力膨胀或权利萎缩提供规范。
  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外部条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136这里的理论假设是如果缺少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权力运行会导致腐败,因为权力本身具有内在的扩张倾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以制度安排来构建权力产生、权力运行、权力监督机制来化解或减少权力腐败的危险。而这种制度安排正是以一切权力来自人民的政治文化为核心价值。
  加强党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新时代加强党的制度文化建设要着重于两个方面:一要加强党内法规文化建设,用法规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法规是党内法治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特殊的规范和约束作用,要重视党内法规在规范党员领导干部行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明晰党员行为规范的边界和底线,培育良好的党内法规文化。二要加强党内具体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民主制度、选人用人制度、监督执纪问责等制度,厘清党员的权利义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政治标识,也是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灵魂和核心。价值引领、主体塑造、执政为民、自我净化、破立并进、制度安排共同集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机理,当然,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仅停留在机理认知层面是不够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还需要明确责任、讲究效果,形成可感知的实践机制和办法,切实生成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活。这一过程中,党的组织是平台载体,党员领导干部是责任主体,每一个党员是参与者、践行者。新时代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明晰机理、确立机制,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真正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思想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4]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9.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 李冉.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7 .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9] 刘德厚.广义政治论——政治关系社会化分析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07.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11] 任晓伟.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史上“党性”术语的使用及其内涵变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2):45-52.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5.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89-590.
  [14] 罗骞.走向建构性政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9.
  [1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52.
  [16] 孙成武.新时代背景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化探析[J].理论探讨,2020(04):126-132.
  [17] 辛鸣. 论党内政治文化[N]. 北京日报,2017-01-16(013).
  责任编校   王学青
  Mechanism for Inner-Party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ZANG Naikang, WEI Zhengyu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Abstract: An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for inner-Party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oves to be indispensable for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century-long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for the precis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s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 Such mechanisms in this regard are mainly found in the value guidance mechanism with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the subjective molding mechanism supported by team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for the public mechanism aiming at serving the people, the self-purific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Party quality cultivation, the coexistence of shattering and establishment mechanism motivated by self-revolution, the systematic arrangement mechanism guaranteed by inner-Party regulations and disciplines.
  Key words: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value guidance; self-purification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对商业空间设计形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案例,分析全息投影技术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从空间设计、产品陈列、用户空间体验效果等方面论证其创新性,对全息投影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促进商业空间时代性设计理念的充分表达和空间沉浸式体验效果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全息投影;空间设计;商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课题(20S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复兴意识的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浪潮到来,推动了中国现代城市环境审美的改变。人们不仅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舒适,而且还越来越注重环境设计的内涵和美感。现代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元素的相互碰撞,不仅可以快速推动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还可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分析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现状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带的积极意义,探究如何在现代城市环境
小城镇绿色交通建设不仅与城镇空间营造有密切关系,而且对于城镇居民的出行方式与生活方式也有着深远影响.在交通建设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群的出行体验,另一方面则要注意交
虽然我国已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作为该规则重要组成部分的“毒树之果”理论尚未得到立法及司法适用规定的明确肯定。目前我国正处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一体建设”过程中,“毒树之果”规则能够维护程序正义,敦促侦查人员遵守证据收集的法定程序,顺应依法办案、保障人权的需要,有现实的适用基础。为保障“毒树之果”规则在我国的正确适用,在立法方面,应当将“毒树”的范围限缩为侵犯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非法取证行为所取得的非法证据;在具体适用方面,采用裁量排除,由预审法官结合违法取证行为的严重程度、衍生证据的重
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检察机关应当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法权新领域、拓展检察建议理论新外延,构建、完善以一般监督理论为支撑的的检察建议制度,进一步规范、优化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切实发挥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纠错、整改、预防、引领作用。
摘 要: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是新党员在入党时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关于盟员义务的条文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入党誓词提供了基本遵循,也构成了无产阶级政党入党誓词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最早出现于大革命时期,最后定型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期间党的奋斗目标、工作方式和所处的历史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入党誓词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变动,但“为民服务”“为共
作者简介:  陳佳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期刊
近似商标一并转让条款是基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而对商标转让行为作出的限制.在“苏宁”商标转让诉讼案件中,当事人以双方签订商标共存协议为理由,对近似商标一并转让条款的
廉政文化建设关系到百姓的人心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定理想信仰,让精神文化激发向廉向善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