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晴朗的冬日午后,李孝文在办公室接受了《CM华夏理财》记者的专访。“简单你的旅行”,这是李孝文对Weego的定位。
李孝文热爱旅行,但他说的旅行与我们平常意义上走马观花的旅行不太一样,他更喜欢探险,去一些平常人不会去的地方,体验一般人不会体验的事情。而Weego的诞生就是源于他个人在旅行中碰到的问题,想要去帮助这些在旅行中遇到同样困难的人,让他们去享受不一样的旅行。在李孝文看来,每个人都应该“Born to be different, Travel to be unique”。
“美国有个叫Conserie的服务,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这个服务通过技术来实现,就是Weego的起始点。”李孝文说。对于一般的旅行者来说,出行前会做一系列攻略,这些攻略会基于个人的游记、网络、书籍等,这个过程非常繁琐。我们做的就是简化这个过程,用计算机算法把产品输出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的行程安排。这是weego做的第一大块业务,可以称之为个性旅行规划师。
除此之外,李孝文考虑到,没有人关注旅行过程这个点。“举例来说,我到了纽约,想要吃个牛排,听个音乐会,这个才是旅行中最有意思的点。我们要做的除了做个性化的行程规划,还要让旅行者做到真正的Travel like local(像当地人一样旅行)。”因此,Weego所做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服务的对接——当地的活动、 球赛和展览,构成对旅行大场景的实现,是all in one (一体化)的一个应用。“目前,我们在旧金山有一个事业发展部,专门做海外市场的开拓。”
谈到未来,李孝文说,美国有一个产品叫Air bnb,做的是游客的民宿体验,未来我们不会做这块,也不会做穷游网那种机票服务,机票和酒店不会是我们的切入点。
“Weego的盈利模式很清晰,首先是旅行目的地的服务,接下来我们会去做对接,游客在当地的全部消费,吃饭、购物都会是我们的盈利点。除了机票之外,酒店都会在当地订,全部的费用都是在目的地发生的。”李孝文说。
根据美国一家咨询公司Consulting 的报告,纽约人流量比较大的200家餐厅,只有65%的客人是本地人,35%都是外地人,他们可能是游客,也可能是差旅人士或其他人,这是供给链。如果35%的资源是对应外来游客的话,这个量是不是一定稳定呢?其实也不一定。这些是已被使用的资源。有数据显示,还有20%-30%的餐厅有未被使用的资源,这些地方当地人的服务需求远低于外来人口,如果能搭建起供给和需求端的平衡,将会是巨大的盈利点。
不过Weego并不着急做商业化,李孝文认为,商业化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做的。Weego前期只做服务,客户需要信息、需要导航,需要本地特色的一些东西,我们提供给他们,做好对接,盈利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目前,Weego的服务已经遍及欧美一些旅游热门城市以及亚洲一些发达国家。不过,在李孝文看来,旅游只是一个入口,“其实我们想做的是基于旅游的一个垂直生活场景”。
李孝文指出,生活中每个人的爱好是不一样的,以前BP机流行,后来是智能手机, 现在有成千上万个APP。每个人可能要用数十个APP 才能满足需求,这是个很无聊的事情,也花费了很多时间,Weego要做的就是用旅游这个垂直的场景,来完成一个人的所有需求。“当然,旅游是低频次的行为,未来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做一个回归本地生活的APP,或者一个运营的系统来帮助用户,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
这个生活场景,只需要一个账户来满足所有需求,而且基于一个简洁的界面,可以用旅游这个切入点,做这个大场景的尝试。之后,再思考能不能做一些人类生活场景的智能切入。
Q:《CM 华夏理财》
A:Weego创始人李孝文
Q:会不会做UGC(用户生成内容)?
A:其实,任何用户产生的数据都叫UGC,不一定是分享到社交媒体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我们的产品如何跟他的社交关系建立联系,他去过什么地方,基于这些点发生了什么,会产生一些数据,基于他自己的社交网络,选择去分享。我们在构思一个用户基于点,点再基于人,这样一个社交圈。其实,这也是基于用户这样一个层面,用户想要看到什么样的内容,这是一个过程。
Q:做Weego的初衷是什么?
A: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探险的人,包括我做Weego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更多的人出去走一走。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一个产品,让人们更放心地去旅行去体验,这是做Weego的初衷。我之前去过45个国家,大二的冬天,19岁时一个人去古巴。当时,我只带了美国的信用卡和储蓄卡,因为美国对古巴进行封锁,美国银行的卡在古巴用不了。住的是民宿,房主不会说英文,真的很无助。幸好后来有邻居去拜访,这个人会说点英文,他让我住他们家,自己开着老爷车带我玩。住了半个月,临走时他还送了一瓶朗姆酒给我。有了很多类似的经历后,做Weego这样一个产品的框架也逐渐清晰起来,因为Weego要做的就是:简单你的旅行!
李孝文热爱旅行,但他说的旅行与我们平常意义上走马观花的旅行不太一样,他更喜欢探险,去一些平常人不会去的地方,体验一般人不会体验的事情。而Weego的诞生就是源于他个人在旅行中碰到的问题,想要去帮助这些在旅行中遇到同样困难的人,让他们去享受不一样的旅行。在李孝文看来,每个人都应该“Born to be different, Travel to be unique”。
“美国有个叫Conserie的服务,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这个服务通过技术来实现,就是Weego的起始点。”李孝文说。对于一般的旅行者来说,出行前会做一系列攻略,这些攻略会基于个人的游记、网络、书籍等,这个过程非常繁琐。我们做的就是简化这个过程,用计算机算法把产品输出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的行程安排。这是weego做的第一大块业务,可以称之为个性旅行规划师。
除此之外,李孝文考虑到,没有人关注旅行过程这个点。“举例来说,我到了纽约,想要吃个牛排,听个音乐会,这个才是旅行中最有意思的点。我们要做的除了做个性化的行程规划,还要让旅行者做到真正的Travel like local(像当地人一样旅行)。”因此,Weego所做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服务的对接——当地的活动、 球赛和展览,构成对旅行大场景的实现,是all in one (一体化)的一个应用。“目前,我们在旧金山有一个事业发展部,专门做海外市场的开拓。”
谈到未来,李孝文说,美国有一个产品叫Air bnb,做的是游客的民宿体验,未来我们不会做这块,也不会做穷游网那种机票服务,机票和酒店不会是我们的切入点。
“Weego的盈利模式很清晰,首先是旅行目的地的服务,接下来我们会去做对接,游客在当地的全部消费,吃饭、购物都会是我们的盈利点。除了机票之外,酒店都会在当地订,全部的费用都是在目的地发生的。”李孝文说。
根据美国一家咨询公司Consulting 的报告,纽约人流量比较大的200家餐厅,只有65%的客人是本地人,35%都是外地人,他们可能是游客,也可能是差旅人士或其他人,这是供给链。如果35%的资源是对应外来游客的话,这个量是不是一定稳定呢?其实也不一定。这些是已被使用的资源。有数据显示,还有20%-30%的餐厅有未被使用的资源,这些地方当地人的服务需求远低于外来人口,如果能搭建起供给和需求端的平衡,将会是巨大的盈利点。
不过Weego并不着急做商业化,李孝文认为,商业化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做的。Weego前期只做服务,客户需要信息、需要导航,需要本地特色的一些东西,我们提供给他们,做好对接,盈利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目前,Weego的服务已经遍及欧美一些旅游热门城市以及亚洲一些发达国家。不过,在李孝文看来,旅游只是一个入口,“其实我们想做的是基于旅游的一个垂直生活场景”。
李孝文指出,生活中每个人的爱好是不一样的,以前BP机流行,后来是智能手机, 现在有成千上万个APP。每个人可能要用数十个APP 才能满足需求,这是个很无聊的事情,也花费了很多时间,Weego要做的就是用旅游这个垂直的场景,来完成一个人的所有需求。“当然,旅游是低频次的行为,未来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做一个回归本地生活的APP,或者一个运营的系统来帮助用户,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
这个生活场景,只需要一个账户来满足所有需求,而且基于一个简洁的界面,可以用旅游这个切入点,做这个大场景的尝试。之后,再思考能不能做一些人类生活场景的智能切入。
Q:《CM 华夏理财》
A:Weego创始人李孝文
Q:会不会做UGC(用户生成内容)?
A:其实,任何用户产生的数据都叫UGC,不一定是分享到社交媒体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我们的产品如何跟他的社交关系建立联系,他去过什么地方,基于这些点发生了什么,会产生一些数据,基于他自己的社交网络,选择去分享。我们在构思一个用户基于点,点再基于人,这样一个社交圈。其实,这也是基于用户这样一个层面,用户想要看到什么样的内容,这是一个过程。
Q:做Weego的初衷是什么?
A: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探险的人,包括我做Weego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更多的人出去走一走。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一个产品,让人们更放心地去旅行去体验,这是做Weego的初衷。我之前去过45个国家,大二的冬天,19岁时一个人去古巴。当时,我只带了美国的信用卡和储蓄卡,因为美国对古巴进行封锁,美国银行的卡在古巴用不了。住的是民宿,房主不会说英文,真的很无助。幸好后来有邻居去拜访,这个人会说点英文,他让我住他们家,自己开着老爷车带我玩。住了半个月,临走时他还送了一瓶朗姆酒给我。有了很多类似的经历后,做Weego这样一个产品的框架也逐渐清晰起来,因为Weego要做的就是:简单你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