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策略探究

来源 :中国伤残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no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菌药主要可分为以下2大类型:浓度依赖性抗菌药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主要为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等,其具有血药峰浓度越高,灭菌的效果越好的特点。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则主要为β内酰胺类药物,其灭菌的作用与药物的血药峰浓度无太大的联系,主要与药物对于病菌的MIC时间有关。抗菌类药物在进行杀灭病原菌的作用时,需要以下2种条件:(1)药物具备一定的浓度;(2)作用于靶位一定的时间。时间与浓度的关系在药代动力学中主要是由AUC(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表示[1]。使用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时,药物的浓度越高,则杀灭病原菌的作用越强,对于此类药物,通常的疗效预测指标为Cmax与MIC的比值。氨基糖苷类药物即为较典型的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有研究显示,对于肺炎患者,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治疗时,48小时内若Cmax与MIC的比值能够超过10,则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速度更快[2]。因此对于氨基糖苷类药物,通常要求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增加给药剂量,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在进行杀菌作用时,药物的浓度到达一定的量即会达到饱和,此时增加药物剂量对于治疗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对于此类药物,T>MIC即为监控疗效的指标[3]。β内酰胺类药物即为最为常见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根据相关研究证实,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疗效与AUIC有显著相关性。本文就时间依赖性抗菌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在使用过程中的方案优化进行分析与讨论,具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零缺陷”服务管理对高龄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高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手术类型的比例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55例,
随着可视化技术在麻醉学中的发展,超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临床麻醉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超声技术不断进步,高分辨率便携式超声仪器和探头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超
期刊
目的 探究强化健康教育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干性吸入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49例,常规护理+强
期刊
期刊
期刊
西医是我国现在使用比较多,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医疗方式,传统的中医治疗受到了一定的冷落,虽然西医的医疗技术应用缺失有非常大的帮助,可是并不是意味着中医治疗的效果不好,中医在治
期刊
期刊
患者和医生都熟知的黄连素或称小檗碱,临床应用时间比较长,药价便宜、患者服用简单方便。通常情况下黄连素(小檗碱)为消化内科的常用中药,一直用于治疗感染性腹泻,但是近期一系列的
期刊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的时候,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来严格的遵照流程执行的管理,该管理的目的是希望能给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带来保障。护理安全直接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