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使用中英文语言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文化形成、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等的不同,它们的文化也存在着差异。语言的不同、文化的差异给翻译也带来了障碍和影响。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翻译;影响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汉语和英语是不同的两个语言体系,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不同的产生根源和文化背景,所以中英文在词汇的概念和含义上往往也存在着不同和差异。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因此,我们在把英汉语翻译时,要特别注重和考虑英汉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避免从词汇字面的简单理解进行翻译,要通过提高语言水平,防止因为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带给翻译的障碍和影响。
一、语言交流的实质是文化交流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交际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文化是文学、艺术和教育以及各种知识的总和,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地理、历史、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各个民族因为成长环境、宗教信仰、价值理念和历史发展等等的不一样,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习惯和特点,也致使不同民族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文化上存在差异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就会反映出来,同是一个词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那么表达的方法也会不一样,体现的语言内涵也会不同。不同民族的语言不同,文化存在差异,但是世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互相交流、交际、沟通的基础。不同民族语言交流实质是文化交流。我们在强调学习运用语言的同时,要注重对语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研究,以此克服翻译中语言差异的影响和障碍。
二、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体现
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影响语言的合理使用。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社会环境下使用,往往褒贬的理解不一样、词的基本含义也不一样。比如:“狗”,在汉语的词汇中多数是一个贬义词。如,把日本汉奸叫做“狗腿子”;把仗势欺负人的人叫“狗仗人势”,把说话难听说成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在英美等国家,狗是多用作宠物、打猎等,英语中“狗”的词汇使用,贬意虽有,但令人鄙夷的含义少。例如:aluck y dog是幸运儿;a gay dog,则是“喜欢游玩的人”。
在色彩的词汇使用方面,中文和英文也存在着不一样。如“红”颜色,在汉语中、在人们的理解和民俗中,它都是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使用英语的西方国家,红色代表危险、反抗、爆力、淫秽、血腥。如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撰写的长篇小说《红字》,就描写了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因违反了通奸罪被当地虚伪的清教徒视为大逆不道受到惩罚,当局把海丝特抓起来投入监狱,终生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女犯),站在示众台上接受审判和游街示众。
学习英语要了解词汇的含义,了解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否则,会对词汇使用的不恰当,对词汇翻译的含义不准确,也由此会产生翻译错误,把“褒意”当成“贬意”,把赞扬当成嘲笑,从而造成一方或者是双方面的不愉快。比如,汉语中“政治”一词,如果翻译成“politics”, 就不能很好地表达它原有的意思。因为,“politics”有贬意的涵义,《新编韦氏大学词典》就把这个词解释为:“采取欺诈和不正当的手段搞政治活动”。在选择恰当的英语词汇时,可以把“政治”翻译成为“political activities”(政治活动)或者是“political work”(政治工作)等。
语言中有的表现自然现象的词汇在英汉语中的理解也有文化意义的不同。如,“东风”对于中国人来讲,象征着温暖、春意,寓意希望,诗意性讲是“东风吹来满眼春”。而英国人却认为“东风”是“寒冷”的象征,因此不喜欢东风、喜欢西风。喜欢“西风”是由英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英国的西风温暖,是令人愉快的。
语言表达的意思反映说话人的主观愿望,但是也要受到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的限制。因此,我们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掌握和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文化异同,要做到根据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对象讲合适的话。如英国人见面后互相寒暄打招呼一般是谈谈天气、问问健康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在我国两人见面,常常问到 “吃了吗?”、“最近在做些什么?等,表示一种关心、问候,并不在意对方的回答的怎么样?见面如果直接问外国人How much do you earn? How old are you?外国人就会感到不舒服,中国人却不介意,听着也自然。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在人们交往中的表现。对于对待邀请吃饭,中西方的对待在文化上的差异是,我国人为了表示不占他人的便宜和贪吃,一般情况下是先拒绝,请吃的饭菜丰盛,也说是吃 “粗茶淡饭“等。而英美人他们对别人的邀请认为是件高兴的事情,会表示感谢和接受,一般不会无故推辞,就是请人吃糕点,也是说“I’ve made these especially for you. Enjoy yourself”。
三、语言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把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它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不同文化的现象。在相互融合、广为开放的时代,英汉语言文化的交流、交际,已经成为社会现代交际的一个重要现象和特点。英汉翻译的实践中, 通过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比较, 进而了解和掌握、运用它们的特点、规律解决翻译中的困难尤为重要。翻译中由于对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差异了解不透,会造成英语翻译和英语运用上的错误。面对语言文化的差异带给翻译的影响,我们应该面对和研究。只有深刻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才能做好跨越语言文化的鸿沟, 解决语言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障碍和影响。
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有:一是词义联想与意象上的差异对翻译有障碍和影响。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事物本质和特性的认识有差别, 心理反映有差别, 在词义联想、联想记忆与意象上就有不同。比如, " 红娘" 一词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促成美好姻缘的人;在西方文化中, go- between除了有" 媒人" 的含义外, 还有"中间人"的意思。如果词义联想失误、联想记忆不同,那么翻译就会出现错误。二是思维不同对翻译有障碍和影响。英汉两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理解和思维方式。对同一事物, 往往因思维方式不同, 就会产生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如前面提到的对“红色”认识理解的不一样,它的文化意义也就有了不同。三是习惯表达的差异对翻译有障碍和影响。习惯表达体现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不同民族语言习惯表达的不同影响翻译。要做到翻译的合理、准确,就要深化研究汉英语言在习惯表达方面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语言习惯差异的障碍,达到译文符合原文的本意,做到词达意、情合理。四是宗教信仰不同对翻译有障碍和影响。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人多数都信奉基督教, 信封上帝创造一切, 和宗教有关的词汇有“洗礼”、“教堂”、"上帝" 等。中国人有的信奉佛教、道教, 宗教词汇有"佛主" 、“观音“、“菩萨”等等。
总之,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要注重研究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对于英语的翻译要注意语言的理解,更要加强对语言文化的了解,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正确运用语言,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和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把握,从而促进语言文化能力和翻译能力的提高。(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J].外国语,1991/4。
[2] 何家宁.从词语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J]学术研究(广州),1998/2
[3]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翻译;影响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汉语和英语是不同的两个语言体系,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不同的产生根源和文化背景,所以中英文在词汇的概念和含义上往往也存在着不同和差异。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因此,我们在把英汉语翻译时,要特别注重和考虑英汉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避免从词汇字面的简单理解进行翻译,要通过提高语言水平,防止因为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带给翻译的障碍和影响。
一、语言交流的实质是文化交流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交际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文化是文学、艺术和教育以及各种知识的总和,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地理、历史、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各个民族因为成长环境、宗教信仰、价值理念和历史发展等等的不一样,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习惯和特点,也致使不同民族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文化上存在差异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就会反映出来,同是一个词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那么表达的方法也会不一样,体现的语言内涵也会不同。不同民族的语言不同,文化存在差异,但是世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互相交流、交际、沟通的基础。不同民族语言交流实质是文化交流。我们在强调学习运用语言的同时,要注重对语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研究,以此克服翻译中语言差异的影响和障碍。
二、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体现
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影响语言的合理使用。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社会环境下使用,往往褒贬的理解不一样、词的基本含义也不一样。比如:“狗”,在汉语的词汇中多数是一个贬义词。如,把日本汉奸叫做“狗腿子”;把仗势欺负人的人叫“狗仗人势”,把说话难听说成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在英美等国家,狗是多用作宠物、打猎等,英语中“狗”的词汇使用,贬意虽有,但令人鄙夷的含义少。例如:aluck y dog是幸运儿;a gay dog,则是“喜欢游玩的人”。
在色彩的词汇使用方面,中文和英文也存在着不一样。如“红”颜色,在汉语中、在人们的理解和民俗中,它都是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使用英语的西方国家,红色代表危险、反抗、爆力、淫秽、血腥。如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撰写的长篇小说《红字》,就描写了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因违反了通奸罪被当地虚伪的清教徒视为大逆不道受到惩罚,当局把海丝特抓起来投入监狱,终生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女犯),站在示众台上接受审判和游街示众。
学习英语要了解词汇的含义,了解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否则,会对词汇使用的不恰当,对词汇翻译的含义不准确,也由此会产生翻译错误,把“褒意”当成“贬意”,把赞扬当成嘲笑,从而造成一方或者是双方面的不愉快。比如,汉语中“政治”一词,如果翻译成“politics”, 就不能很好地表达它原有的意思。因为,“politics”有贬意的涵义,《新编韦氏大学词典》就把这个词解释为:“采取欺诈和不正当的手段搞政治活动”。在选择恰当的英语词汇时,可以把“政治”翻译成为“political activities”(政治活动)或者是“political work”(政治工作)等。
语言中有的表现自然现象的词汇在英汉语中的理解也有文化意义的不同。如,“东风”对于中国人来讲,象征着温暖、春意,寓意希望,诗意性讲是“东风吹来满眼春”。而英国人却认为“东风”是“寒冷”的象征,因此不喜欢东风、喜欢西风。喜欢“西风”是由英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英国的西风温暖,是令人愉快的。
语言表达的意思反映说话人的主观愿望,但是也要受到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的限制。因此,我们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掌握和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文化异同,要做到根据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对象讲合适的话。如英国人见面后互相寒暄打招呼一般是谈谈天气、问问健康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在我国两人见面,常常问到 “吃了吗?”、“最近在做些什么?等,表示一种关心、问候,并不在意对方的回答的怎么样?见面如果直接问外国人How much do you earn? How old are you?外国人就会感到不舒服,中国人却不介意,听着也自然。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在人们交往中的表现。对于对待邀请吃饭,中西方的对待在文化上的差异是,我国人为了表示不占他人的便宜和贪吃,一般情况下是先拒绝,请吃的饭菜丰盛,也说是吃 “粗茶淡饭“等。而英美人他们对别人的邀请认为是件高兴的事情,会表示感谢和接受,一般不会无故推辞,就是请人吃糕点,也是说“I’ve made these especially for you. Enjoy yourself”。
三、语言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把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它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不同文化的现象。在相互融合、广为开放的时代,英汉语言文化的交流、交际,已经成为社会现代交际的一个重要现象和特点。英汉翻译的实践中, 通过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比较, 进而了解和掌握、运用它们的特点、规律解决翻译中的困难尤为重要。翻译中由于对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差异了解不透,会造成英语翻译和英语运用上的错误。面对语言文化的差异带给翻译的影响,我们应该面对和研究。只有深刻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才能做好跨越语言文化的鸿沟, 解决语言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障碍和影响。
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有:一是词义联想与意象上的差异对翻译有障碍和影响。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事物本质和特性的认识有差别, 心理反映有差别, 在词义联想、联想记忆与意象上就有不同。比如, " 红娘" 一词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促成美好姻缘的人;在西方文化中, go- between除了有" 媒人" 的含义外, 还有"中间人"的意思。如果词义联想失误、联想记忆不同,那么翻译就会出现错误。二是思维不同对翻译有障碍和影响。英汉两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理解和思维方式。对同一事物, 往往因思维方式不同, 就会产生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如前面提到的对“红色”认识理解的不一样,它的文化意义也就有了不同。三是习惯表达的差异对翻译有障碍和影响。习惯表达体现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不同民族语言习惯表达的不同影响翻译。要做到翻译的合理、准确,就要深化研究汉英语言在习惯表达方面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语言习惯差异的障碍,达到译文符合原文的本意,做到词达意、情合理。四是宗教信仰不同对翻译有障碍和影响。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人多数都信奉基督教, 信封上帝创造一切, 和宗教有关的词汇有“洗礼”、“教堂”、"上帝" 等。中国人有的信奉佛教、道教, 宗教词汇有"佛主" 、“观音“、“菩萨”等等。
总之,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要注重研究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对于英语的翻译要注意语言的理解,更要加强对语言文化的了解,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正确运用语言,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和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把握,从而促进语言文化能力和翻译能力的提高。(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J].外国语,1991/4。
[2] 何家宁.从词语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J]学术研究(广州),1998/2
[3]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