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亲情的民族,尤其是新春佳节,更会让倍游子倍加思念亲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奔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
家是什么?有人说,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闻着熟悉的味道,看着熟悉的场景,听着亲切的乡音,抬腿、伸腰、喘气儿,哪哪儿就透着那么舒坦、自在。这可能就是家对于一个人渗入骨髓的感受吧。
央视的大型记录片《记住乡愁》,试图帮助我们这个流动性越来越大,越来越缺乏归属感的当下人找到根儿;一篇在网上引发讨论的一位博士后的“回乡偶书”,对“故乡已不再亲近”以至中国城镇化进程产生的问题进行自我视角的解读……作为摄影者,我们是用图片说话的。回家过年日子里,耐不住技养,也按了几下快门。还特意带着全家老小,请我的朋友,著名摄影家张华斌帮忙拍了全家福。网上也看到了许多朋友的“返乡记录”。无论是艺术的再现,还是真实的记录,亦或诗性的表达,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有情可抒,有感而发。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
其实说来,对于一个影像记录者来说最遗憾的莫过于,当我们意识到某些人或事是应该被记录的时候,它已经消失了。记得一位老摄影家回忆儿时的北京时说,那时的北京一到冬天,胡同里都是坐着自制冰车嬉戏的孩子,总觉得习以为常,总有拍的机会,就没当回事儿,可当他回想起这个场景想要举起相机拍摄时,这个画面早已从视野中消失很久了,再也寻不回来了。应那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老话了。
翻看照片,家乡已和儿时记忆中的模样大不一样,父母已白发苍苍,我熟悉的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着改变,这些改变也在提醒我,再不拍摄,我亦老矣,家乡也就只能是记忆中的乡愁了。
家是什么?有人说,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闻着熟悉的味道,看着熟悉的场景,听着亲切的乡音,抬腿、伸腰、喘气儿,哪哪儿就透着那么舒坦、自在。这可能就是家对于一个人渗入骨髓的感受吧。
央视的大型记录片《记住乡愁》,试图帮助我们这个流动性越来越大,越来越缺乏归属感的当下人找到根儿;一篇在网上引发讨论的一位博士后的“回乡偶书”,对“故乡已不再亲近”以至中国城镇化进程产生的问题进行自我视角的解读……作为摄影者,我们是用图片说话的。回家过年日子里,耐不住技养,也按了几下快门。还特意带着全家老小,请我的朋友,著名摄影家张华斌帮忙拍了全家福。网上也看到了许多朋友的“返乡记录”。无论是艺术的再现,还是真实的记录,亦或诗性的表达,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有情可抒,有感而发。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
其实说来,对于一个影像记录者来说最遗憾的莫过于,当我们意识到某些人或事是应该被记录的时候,它已经消失了。记得一位老摄影家回忆儿时的北京时说,那时的北京一到冬天,胡同里都是坐着自制冰车嬉戏的孩子,总觉得习以为常,总有拍的机会,就没当回事儿,可当他回想起这个场景想要举起相机拍摄时,这个画面早已从视野中消失很久了,再也寻不回来了。应那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老话了。
翻看照片,家乡已和儿时记忆中的模样大不一样,父母已白发苍苍,我熟悉的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着改变,这些改变也在提醒我,再不拍摄,我亦老矣,家乡也就只能是记忆中的乡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