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想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没有知识是行不通的,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生命、尊严的维护,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内在灵魂。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对同行起到启发作用。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育 人文精神 培养途径
一、引言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生命、尊严的维护,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人文精神日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忙于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修炼人文精神,导致自身潜能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高中阶段是个体获得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然而,随着高考压力的持续加大,绝大多数高中生都在各门课程学习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忽视了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高中语文课程承担了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比起其他高中课程,高中语文散发着更加强烈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充实着高中生的生活,净化着他们的心灵。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课文,如诗歌、散文等为高中生展示各个时代的生活画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自身价值。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启发作用。
二、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1.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它们或启人思索、或令人振奋、或优美典雅,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熏陶。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大力开发教材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在感悟中领会作者精神,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比如在教授《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史铁生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突然失去了双腿,一个原本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人突然失去了行走能力,他的心中会想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学生深深思考,然后教师导入《我与地坛》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史铁生生命的顽强,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会让学生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美好,珍惜现有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完善人生境界,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
2.教师要提高人文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高中语文教师承担教育育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责,作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必须丰富知识经验,拓展思想深度,这样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站在局外人的位置,生搬硬套一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构建起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深入探究奇妙的人文历程,一起研究课本中所隐含的人文因子,如《勾践灭吴》传达出的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坚韧品质;《纪念刘和珍君》传达出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思想都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教学相长,方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3.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语文教师不可能在短短45分钟之内就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反之,人文精神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教师要将人文精神培养延伸至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由于高中生的知识储备比较有限,在一开始,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巴黎圣母院》、《鲁滨孙漂流记》、《飘》等经典著作,这些作品可读性强,情节曲折,有感染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后,再推荐他们阅读《红楼梦》、《复活》等寓意比较深刻的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此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专题沙龙或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阅读的名著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切磋知识,这样还能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结语
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想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没有知识固然行不通,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品格。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语文教学回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自身功能和价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这是中学语文教育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雷林芳.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人文思想[J].都市家教,2011(7).
[2]黄爱玲.浸润人文精神,深化语文教学[J].科技信息,2011(28).
[3]林萍.发掘教材人文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J].阅读与鉴赏,2011(5).
[4]朱佶芝.沐浴人文关怀焕发生命之光——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育 人文精神 培养途径
一、引言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生命、尊严的维护,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人文精神日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忙于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修炼人文精神,导致自身潜能无法得到全面发展。
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高中阶段是个体获得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然而,随着高考压力的持续加大,绝大多数高中生都在各门课程学习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忽视了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高中语文课程承担了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比起其他高中课程,高中语文散发着更加强烈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充实着高中生的生活,净化着他们的心灵。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课文,如诗歌、散文等为高中生展示各个时代的生活画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自身价值。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启发作用。
二、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1.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它们或启人思索、或令人振奋、或优美典雅,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熏陶。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大力开发教材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在感悟中领会作者精神,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比如在教授《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史铁生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突然失去了双腿,一个原本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人突然失去了行走能力,他的心中会想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学生深深思考,然后教师导入《我与地坛》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史铁生生命的顽强,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无疑会让学生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美好,珍惜现有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完善人生境界,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
2.教师要提高人文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高中语文教师承担教育育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责,作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必须丰富知识经验,拓展思想深度,这样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站在局外人的位置,生搬硬套一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构建起平等、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深入探究奇妙的人文历程,一起研究课本中所隐含的人文因子,如《勾践灭吴》传达出的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坚韧品质;《纪念刘和珍君》传达出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思想都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教学相长,方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3.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语文教师不可能在短短45分钟之内就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反之,人文精神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教师要将人文精神培养延伸至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由于高中生的知识储备比较有限,在一开始,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巴黎圣母院》、《鲁滨孙漂流记》、《飘》等经典著作,这些作品可读性强,情节曲折,有感染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后,再推荐他们阅读《红楼梦》、《复活》等寓意比较深刻的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此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专题沙龙或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阅读的名著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切磋知识,这样还能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结语
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想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没有知识固然行不通,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品格。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语文教学回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自身功能和价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这是中学语文教育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雷林芳.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人文思想[J].都市家教,2011(7).
[2]黄爱玲.浸润人文精神,深化语文教学[J].科技信息,2011(28).
[3]林萍.发掘教材人文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J].阅读与鉴赏,2011(5).
[4]朱佶芝.沐浴人文关怀焕发生命之光——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