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两位以“纸条”著名的作家,一位是与雪莱和拜伦齐名的英国诗人济慈,另一位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他们一个用纸条作为学习知识的媒介,一个用纸条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创作灵感。小小的纸条,成为他们文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的伦敦,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由于家境窘困,济慈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等著名诗人,受他们的影响,喜爱上了文学。后来,他弃医从文,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济慈仅仅活了25岁,可是他留下的诗篇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但是,济慈写作短诗有个习惯,几乎每首都写在顺手拿到的纸条上,写完之后,要么拿它当书签,要么随手放在一边。1819年春天的一个清晨,一只夜莺在屋外筑了一个巢,济慈从它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宁和持续的欢乐。他从早餐桌旁起身把椅子搬到了一棵洋李树下的草坪上,在那儿坐了两三个小时。回到屋里时,他的朋友查尔斯·阿米蒂奇·布朗看见他手上拿了几张纸条,进屋后不声不响地把它们压在了书下。布朗赶紧询问,这才知道这四五张纸条上写着关于夜莺叫声所感受的诗句。济慈的字迹很难辨认,布朗设法获得了济慈的帮助,并将诗抄正,《夜莺颂》—— 一首使千百万人倾心的名诗就这样诞生了。随后,布朗立即着手寻找幸存的纸条,重新誊写,集中保存。从那以后,济慈便允许布朗将他写出的诗从那些随地乱扔的纸条上抄清一份。这样,尽管他本人对自己写的诗不大在乎,因为有一位好朋友的帮忙,不少脍炙人口的短诗流传了下来。
另一位作家杰克·伦敦的纸条更有意思。杰克·伦敦1876年生于旧金山,他来自“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凡是到过杰克·伦敦家中的人都觉得很奇怪: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纸条,初到他的房间里的人还以为那是什么特殊的装饰品。实际上,这些小纸条并不是空白的。上边写满了各种各样他搜集来的资料。杰克·伦敦在一家洗衣作坊工作,每天累得筋疲力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为了掌握文化知识,实践写作,他争分夺秒地勤奋学习。他把生字写在一张一张的纸条上,插在梳妆台的镜缝里,以便在早晨修脸和穿衣时背诵;他把一串串的字写在纸条上用扣针悬在晒衣绳上,以便他向上看或者走过房间时可以看见这些新字;他每个衣袋中都装有写着一行行字的纸条,当他到图书馆或出外访问的途中便加以朗读,甚至在吃饭或睡觉前,也默诵着它们。他还随身携带着一叠纸条,记下劳动时的所见所闻:景物的描绘、人物的速写、精彩的语言、谈话的片断、动人的故事等。日积月累,他不仅学到了文化,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建立了储存写作素材的纸条“参考阅览室”,这些材料直到他逝世时都没有用完。
由于他一直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写作,在美国作家中,杰克·伦敦可谓多产,在前后16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出版的作品达50余部,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在美国文坛赢得了声望。尤其让人钦佩的是,他只间接地接受过一些正规的教育。作为一位世界知名的作家,他是通过这种自己独创的学习方式自学而获得成功的。
本刊原创编辑/乃清
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的伦敦,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由于家境窘困,济慈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等著名诗人,受他们的影响,喜爱上了文学。后来,他弃医从文,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济慈仅仅活了25岁,可是他留下的诗篇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但是,济慈写作短诗有个习惯,几乎每首都写在顺手拿到的纸条上,写完之后,要么拿它当书签,要么随手放在一边。1819年春天的一个清晨,一只夜莺在屋外筑了一个巢,济慈从它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宁和持续的欢乐。他从早餐桌旁起身把椅子搬到了一棵洋李树下的草坪上,在那儿坐了两三个小时。回到屋里时,他的朋友查尔斯·阿米蒂奇·布朗看见他手上拿了几张纸条,进屋后不声不响地把它们压在了书下。布朗赶紧询问,这才知道这四五张纸条上写着关于夜莺叫声所感受的诗句。济慈的字迹很难辨认,布朗设法获得了济慈的帮助,并将诗抄正,《夜莺颂》—— 一首使千百万人倾心的名诗就这样诞生了。随后,布朗立即着手寻找幸存的纸条,重新誊写,集中保存。从那以后,济慈便允许布朗将他写出的诗从那些随地乱扔的纸条上抄清一份。这样,尽管他本人对自己写的诗不大在乎,因为有一位好朋友的帮忙,不少脍炙人口的短诗流传了下来。
另一位作家杰克·伦敦的纸条更有意思。杰克·伦敦1876年生于旧金山,他来自“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凡是到过杰克·伦敦家中的人都觉得很奇怪: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纸条,初到他的房间里的人还以为那是什么特殊的装饰品。实际上,这些小纸条并不是空白的。上边写满了各种各样他搜集来的资料。杰克·伦敦在一家洗衣作坊工作,每天累得筋疲力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为了掌握文化知识,实践写作,他争分夺秒地勤奋学习。他把生字写在一张一张的纸条上,插在梳妆台的镜缝里,以便在早晨修脸和穿衣时背诵;他把一串串的字写在纸条上用扣针悬在晒衣绳上,以便他向上看或者走过房间时可以看见这些新字;他每个衣袋中都装有写着一行行字的纸条,当他到图书馆或出外访问的途中便加以朗读,甚至在吃饭或睡觉前,也默诵着它们。他还随身携带着一叠纸条,记下劳动时的所见所闻:景物的描绘、人物的速写、精彩的语言、谈话的片断、动人的故事等。日积月累,他不仅学到了文化,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建立了储存写作素材的纸条“参考阅览室”,这些材料直到他逝世时都没有用完。
由于他一直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写作,在美国作家中,杰克·伦敦可谓多产,在前后16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出版的作品达50余部,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在美国文坛赢得了声望。尤其让人钦佩的是,他只间接地接受过一些正规的教育。作为一位世界知名的作家,他是通过这种自己独创的学习方式自学而获得成功的。
本刊原创编辑/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