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弟子规》成为许多学校的“特色项目”,许多班主任将其引进班级管理,纵观相关文献,诸多教育工作者肯定了引进《弟子规》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重要性,认为《弟子规》促成学生习惯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开发以学习和践行《弟子规》为核心的管理工作,是促成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弟子规》 生活化德育 班主任管理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29-01
随着时间的推移,《弟子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新的时代内涵的有机融合,可以从教导学生认知亲情、友情、诚信等角度,进行德育培养工作。与此同时,高中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弟子规》开展德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弟子规》对民族地区高中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地区中学生由于所生活区域民族特色浓重,学生民族意识较强,对学习汉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排斥与畏难情绪,同时也说明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通过使用汉语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展本民族的意义。
此外,当前社会环境复杂、网络环境污浊,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家庭教育的缺失或错位,媒体负面影响的泛滥,在各种垃圾文化的喧嚣中,民族地区中学生不断地受到冲击,“现实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也给成长中的民族地區中学生带来了重重迷茫与困惑”,民族地区中学生“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不够强,容易冲动”,由此“民族地区中学生信仰迷失、行为放任,导致犯罪率不断升高,犯罪年龄层不断降低。”民族地区中学生犯罪,相当一部分正是因不懂规矩而造成的。《弟子规》和其他许多传统经典相比,“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是将学会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张有‘余力’再去学习其它的学问;二是从最基础的行为规范养成入手,将学会做人规则化;三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述这些规则,通篇押韵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它能够为现今的道德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强大的文化支持”“孩子应该从小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服务社会。”
二、现代民族地区高中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不良风气和现象日趋严重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虽然都有了较大提高,但同时助长了“礼尚往来”的不良风气。只有送礼才能办事,而且越贵越好,成为社会不良风气的集中体现。另外,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年群体中存在过分追求“个性”解放的不良现象,他们认为传统礼仪过分束缚了自身的个性发展,对礼仪及礼仪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出现自私、放纵、骄逸的行为倾向。
2.家庭礼仪教育不足
家庭礼仪教育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应是长期而持续的,它不仅是一种礼貌教育,更是一种道德层次的人格品质教育。虽然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社会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传统礼仪教育中的精华应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精髓加以继承。从目前家庭礼仪教育的角度来看,很多家长过度将心思放置在孩子学习成绩上,普遍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关注不足,家庭礼仪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生礼仪教育欠缺
学校礼仪教育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校教育往往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当前,民族地区学校礼仪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学校虽然设置了礼仪教育课程,但没有完整的教学内容,礼仪教育多流于形式。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礼仪教育在各学习阶段出现断层,成为礼仪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利用《弟子规》对民族地区高中生进行养成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促进《弟子规》教育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在对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只有意识到知识是对自己有用的,才会认真学习。与此同时,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还经常存在家庭监管不够严格、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这就很容易导致民族地区学生在接受《弟子规》教育的过程中,只是在形式上朗诵《弟子规》,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却不重视对于自己言行的规范,这就导致《弟子规》的教育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民族地区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弟子规》教育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定期在课堂上开展诸如“为父母洗脚”、等活动,让民族地区学生充分意识到父母的艰辛,再与《弟子规》的内容结合起来,更容易发挥《弟子规》的真实教育效果,也可以促进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促进《弟子规》教育与学校生活的有机融合
民族地区院校在进行《弟子规》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民族地区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将点点滴滴的小事和《弟子规》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例如,学生要充分尊重值日生的劳动成果,不在教室和校园里随便扔垃圾,看到校园里有纸屑也要主动地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在学生回到家后,要充分地尊重自己的父母,尽可能地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注重校园和家庭的有机融合
德育工作是一个整体性的教学体系,在进行《弟子规》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能够规范好自己的言行,还要求学生在家庭中能够对自己合理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民族地区学校和家庭积极地配合,注重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进行《弟子规》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对于学生道德养成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族地区高中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弟子规》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民族地区教师重视《弟子规》教育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和学生家庭共同努力,帮助民族地区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双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7,(08):53-54.
[2]程英.心怀弟子规,行思弟子规——浅谈诵读《弟子规》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J].学周刊,2017,(05):64-65.
【关键词】《弟子规》 生活化德育 班主任管理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29-01
随着时间的推移,《弟子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新的时代内涵的有机融合,可以从教导学生认知亲情、友情、诚信等角度,进行德育培养工作。与此同时,高中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弟子规》开展德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弟子规》对民族地区高中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地区中学生由于所生活区域民族特色浓重,学生民族意识较强,对学习汉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排斥与畏难情绪,同时也说明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通过使用汉语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展本民族的意义。
此外,当前社会环境复杂、网络环境污浊,民族地区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家庭教育的缺失或错位,媒体负面影响的泛滥,在各种垃圾文化的喧嚣中,民族地区中学生不断地受到冲击,“现实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也给成长中的民族地區中学生带来了重重迷茫与困惑”,民族地区中学生“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判断是非真伪的能力不够强,容易冲动”,由此“民族地区中学生信仰迷失、行为放任,导致犯罪率不断升高,犯罪年龄层不断降低。”民族地区中学生犯罪,相当一部分正是因不懂规矩而造成的。《弟子规》和其他许多传统经典相比,“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一是将学会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张有‘余力’再去学习其它的学问;二是从最基础的行为规范养成入手,将学会做人规则化;三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述这些规则,通篇押韵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它能够为现今的道德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强大的文化支持”“孩子应该从小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服务社会。”
二、现代民族地区高中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不良风气和现象日趋严重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虽然都有了较大提高,但同时助长了“礼尚往来”的不良风气。只有送礼才能办事,而且越贵越好,成为社会不良风气的集中体现。另外,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年群体中存在过分追求“个性”解放的不良现象,他们认为传统礼仪过分束缚了自身的个性发展,对礼仪及礼仪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出现自私、放纵、骄逸的行为倾向。
2.家庭礼仪教育不足
家庭礼仪教育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应是长期而持续的,它不仅是一种礼貌教育,更是一种道德层次的人格品质教育。虽然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社会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传统礼仪教育中的精华应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精髓加以继承。从目前家庭礼仪教育的角度来看,很多家长过度将心思放置在孩子学习成绩上,普遍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关注不足,家庭礼仪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生礼仪教育欠缺
学校礼仪教育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校教育往往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不够重视。当前,民族地区学校礼仪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学校虽然设置了礼仪教育课程,但没有完整的教学内容,礼仪教育多流于形式。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礼仪教育在各学习阶段出现断层,成为礼仪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利用《弟子规》对民族地区高中生进行养成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促进《弟子规》教育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在对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只有意识到知识是对自己有用的,才会认真学习。与此同时,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还经常存在家庭监管不够严格、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这就很容易导致民族地区学生在接受《弟子规》教育的过程中,只是在形式上朗诵《弟子规》,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却不重视对于自己言行的规范,这就导致《弟子规》的教育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民族地区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弟子规》教育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定期在课堂上开展诸如“为父母洗脚”、等活动,让民族地区学生充分意识到父母的艰辛,再与《弟子规》的内容结合起来,更容易发挥《弟子规》的真实教育效果,也可以促进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促进《弟子规》教育与学校生活的有机融合
民族地区院校在进行《弟子规》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民族地区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将点点滴滴的小事和《弟子规》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例如,学生要充分尊重值日生的劳动成果,不在教室和校园里随便扔垃圾,看到校园里有纸屑也要主动地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在学生回到家后,要充分地尊重自己的父母,尽可能地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注重校园和家庭的有机融合
德育工作是一个整体性的教学体系,在进行《弟子规》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能够规范好自己的言行,还要求学生在家庭中能够对自己合理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民族地区学校和家庭积极地配合,注重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进行《弟子规》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对于学生道德养成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族地区高中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弟子规》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民族地区教师重视《弟子规》教育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和学生家庭共同努力,帮助民族地区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双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7,(08):53-54.
[2]程英.心怀弟子规,行思弟子规——浅谈诵读《弟子规》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J].学周刊,2017,(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