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23
摘 要 目的:探讨碘伏在预防阑尾炎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62例在缝合腹膜后用碘伏冲洗切口;B组(对照组)45例在缝合腹膜后用16万U庆大霉素溶入生理盐水60ml冲洗切口。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应用统计学比较术后感染差异。结果:A组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16.1%,B组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28.9%;经采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碘伏在预防阑尾炎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 阑尾炎切口 感染 碘伏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原则上急性阑尾炎,除黏膜水肿型可以保守治疗后痊愈外,都应采用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故阑尾切除是急性阑尾炎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阑尾炎手术本身是一个污染手术,术后很容易引起切口的感染。有资料报导,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率均较高,其中未穿孔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约10%,而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甚至达到了20%[1]。术后切口感染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如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相应的住院时间,从而使其住院负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手术不满意,容易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对手术及医师的不信任,从而产生医患矛盾。故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我们务必要谨慎操作,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术后感染。2000~2011年收治化脓性及穿孔的阑尾炎患者62例,在常规对其行阑尾炎切除术后,对切口使用0.5%的碘伏进行冲洗,以此来预防切口感染,取得良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们所选择入组的病例107例,对患者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后做病理分析,均证实为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所入组的病例均排除甲亢、甲减及典过敏病史。根据切口是否用碘伏行局部冲洗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12~65岁,平均40.2±11.3岁;其中化脓性阑尾炎42例,穿孔性阑尾炎20例。对照组(B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15~63岁,平均39.8±10.7岁;其中化脓性阑尾炎31例,穿孔性阑尾炎14例。
方法:两组术前均采用常规操作方式,依次给预备皮、消毒等操作。在术前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术中采取措施对切口进行保护。阑尾切除后腹腔有脓液者,则用干纱布反复擦干净。A组62例患者均在缝合腹膜后用0.5%碘伏液60ml左右冲洗切口,吸尽后用干净纱布吸净;B组在缝合腹膜后用16万U庆大霉素溶入60ml左右的生理盐水冲洗,反复冲洗后对腹腔液体抽吸干净并用干净纱布吸净。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的是Ⅰ期缝合切口。若术后切口发现有炎症表现,如局部红肿热痛,发现脓性分泌物,则视为该切口为感染切口。
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χ2检验,若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A组切口感染率16.1%;B组切口感染率28.9%。经χ2检验,A组与B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阑尾切除术是外科最常见手术之一,手术操作并不复杂,在各地市级甚至乡镇医院均能进行,但术后的切口感染是其常见的并发症,给众多外科医师带来困惑。若阑尾存在化脓、穿孔等表现,则行阑尾切除术后更易并发切口感染。因为阑尾化脓穿孔后,肠道菌群进入腹腔,手术时穿透保护切口的敷料,在切口部位生长繁殖,造成术后切口的感染。在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的脓液中,经培养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在术后感染中最多见[2]。
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不定型结合物。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病毒、真菌、芽孢等繁殖体均有强大的灭火力,且杀菌快,作用时间持久,对病原微生物不宜耐药,不影响切口愈合[3]。有相关报道,0.5%的络合碘对细菌可产生强的的杀灭作用,可减少切口内污染的细菌数,减少了切口内感染[4]。从本组资料中表明,阑尾切除术后碘伏冲洗切口组感染率16.1%,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感染率28.9%,碘伏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简单、安全,能有效减少阑尾炎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在常规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对手术切口使用碘伏冲洗能很好的控制切口感染,降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华振敏.化脓性阑尾炎128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6):82-83.
2 何佳.综合措施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3):165-166.
3 李峰.应用络合碘冲洗切口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61-1862.
4 孟镔,胡振龙,曹剑,等.阑尾炎临床局解手术学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3):
摘 要 目的:探讨碘伏在预防阑尾炎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62例在缝合腹膜后用碘伏冲洗切口;B组(对照组)45例在缝合腹膜后用16万U庆大霉素溶入生理盐水60ml冲洗切口。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应用统计学比较术后感染差异。结果:A组切口感染10例,感染率16.1%,B组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28.9%;经采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碘伏在预防阑尾炎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 阑尾炎切口 感染 碘伏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原则上急性阑尾炎,除黏膜水肿型可以保守治疗后痊愈外,都应采用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故阑尾切除是急性阑尾炎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阑尾炎手术本身是一个污染手术,术后很容易引起切口的感染。有资料报导,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率均较高,其中未穿孔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约10%,而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甚至达到了20%[1]。术后切口感染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如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相应的住院时间,从而使其住院负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手术不满意,容易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对手术及医师的不信任,从而产生医患矛盾。故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我们务必要谨慎操作,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术后感染。2000~2011年收治化脓性及穿孔的阑尾炎患者62例,在常规对其行阑尾炎切除术后,对切口使用0.5%的碘伏进行冲洗,以此来预防切口感染,取得良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们所选择入组的病例107例,对患者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后做病理分析,均证实为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所入组的病例均排除甲亢、甲减及典过敏病史。根据切口是否用碘伏行局部冲洗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12~65岁,平均40.2±11.3岁;其中化脓性阑尾炎42例,穿孔性阑尾炎20例。对照组(B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15~63岁,平均39.8±10.7岁;其中化脓性阑尾炎31例,穿孔性阑尾炎14例。
方法:两组术前均采用常规操作方式,依次给预备皮、消毒等操作。在术前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术中采取措施对切口进行保护。阑尾切除后腹腔有脓液者,则用干纱布反复擦干净。A组62例患者均在缝合腹膜后用0.5%碘伏液60ml左右冲洗切口,吸尽后用干净纱布吸净;B组在缝合腹膜后用16万U庆大霉素溶入60ml左右的生理盐水冲洗,反复冲洗后对腹腔液体抽吸干净并用干净纱布吸净。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的是Ⅰ期缝合切口。若术后切口发现有炎症表现,如局部红肿热痛,发现脓性分泌物,则视为该切口为感染切口。
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χ2检验,若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A组切口感染率16.1%;B组切口感染率28.9%。经χ2检验,A组与B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阑尾切除术是外科最常见手术之一,手术操作并不复杂,在各地市级甚至乡镇医院均能进行,但术后的切口感染是其常见的并发症,给众多外科医师带来困惑。若阑尾存在化脓、穿孔等表现,则行阑尾切除术后更易并发切口感染。因为阑尾化脓穿孔后,肠道菌群进入腹腔,手术时穿透保护切口的敷料,在切口部位生长繁殖,造成术后切口的感染。在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的脓液中,经培养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在术后感染中最多见[2]。
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不定型结合物。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病毒、真菌、芽孢等繁殖体均有强大的灭火力,且杀菌快,作用时间持久,对病原微生物不宜耐药,不影响切口愈合[3]。有相关报道,0.5%的络合碘对细菌可产生强的的杀灭作用,可减少切口内污染的细菌数,减少了切口内感染[4]。从本组资料中表明,阑尾切除术后碘伏冲洗切口组感染率16.1%,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感染率28.9%,碘伏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简单、安全,能有效减少阑尾炎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在常规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对手术切口使用碘伏冲洗能很好的控制切口感染,降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华振敏.化脓性阑尾炎128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6):82-83.
2 何佳.综合措施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3):165-166.
3 李峰.应用络合碘冲洗切口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61-1862.
4 孟镔,胡振龙,曹剑,等.阑尾炎临床局解手术学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