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花木兰不当真人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木兰传奇》近期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花英雄身上的那点忠孝节义,足够今时今日借鉴。至于该剧拿出二十多集在“当户织”上玩想象力,不能算错,说明年轻人爱劳动,弘扬祖国古老的刺绣文化。让一个民间绣女与敌国王子谈恋爱,也不能算错,没有爱欲纠缠,怎么吊观众胃口?吐槽是网友们玩的,我们还是说历史吧。
  “民间述史”性质
  《木兰辞》说它是北朝(魏)乐府,大概不会有人反对。
  秦汉以前的朝廷大多设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职能是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属掌礼仪教化的太常寺该管。《木兰辞》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不是没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亲郭源明曾做过太常博士,家学渊源、慧眼独具。
  乐府歌辞的来源一般有两种:御用文人创作和民间采集。《木兰辞》显然属于后者。重读,我们眼前会呈现这样的景象:一个利落朴素、自恋成痴的姑娘,在娓娓叙事,旁边还有一个小秀才做记录。
  实际上,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乐府经典,无不带有上述“写实”的特点。
  这种民间“写实”非常可贵,我们称其为“民间述史”,也即老百姓自己写的历史,相当于某人传记或非官方大事记。为何这么说呢?古代官方修史,帝王将相、改朝换代是大餐,后妃本传、怪力乱神只是小菜儿,民间小事小情小人物,史书不显。
  寻找木兰从军的可能
  有人跟我较真儿,说《隋唐演义》里还有花木兰故事呢。没错,那能说明什么?隋恭帝在位不足半年,还是唐高祖李渊立的傀儡。中原百姓有称皇帝为“可汗”的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又怎么解释?
  在北魏官方文献里,孝文帝改革之前,皇帝一般称为“可汗”,这是不争的事实。稍往前溯,五胡十六国也有称皇帝为“可汗”的,但在内蒙额尔古纳附近连续征战超过十年的,恕我浅陋,找不到。唯独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柔然族的战争达到了25年之久;且孝文帝改革后,朝野全面汉化,已不再有“可汗”的称谓。也就是说,花木兰若史有其人,应该生活在拓跋焘时代。
  关于花木兰的籍贯,如今争议也颇多。有说她是谯郡人,有说她是宋州人,有说她是黄州人,有说她是商丘人。如果熟悉史料的话,这些争议其实不是争议,因为历史上的谯郡、宋州、商丘等,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一带。
  商丘原是南朝刘宋的土地,拓跋焘在433年将刘宋势力驱逐,至439年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其发动对柔然的战争,从424年开始至449年结束,历时25年。这个时间段,与目前流行的花木兰的生平亦基本相当。
  比如说花木兰生于412年,若成立,那么433年商丘归属北魏,木兰应是21岁,在年龄上具备了代父从军的可能。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前,还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可汗大点兵”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符合当时的史实,奴隶主或部落首领发动战争,每家每户出一男丁为兵。“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行孝的角度出发,花木兰代父从军,也成为可能。
  花木兰“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抵御柔然的故事,应发生在拓跋焘击溃高句丽等柔然附属部落之后,在东北设六镇戍边期间,约435年到447年或449年。因为439年双方通过和亲改善了关系,其后的战争走向主要围绕西域的争夺,东北部只是在444年有过一次大规模战争,中山王拓跋辰等八将“坐击柔然后期,靳于都南”,北魏大获全胜。其他时间基本没什么大仗。
  史家学者认可
  花木兰是否真有其人?目前学界说得最多的就是五个字——“史书无确载”。但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牧,南宋学者程大昌,明代学者徐文长,清代史学家姚石甫、宋虞庭等人,都认为花木兰确有其人,只是年代背景不尽相同而已。这些人既是文学家,又是饱学经史的大学者,自不会凭空乱说。
  成书于清代的《商丘县志》也值得参考,其载曰:“……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该县志史料依据源自元代碑文《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
  前半段或是可信的。因为北魏前期实行“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的民族政策,貌似提高了汉人士族官僚的地位,其实不然,鲜卑贵族及其分支勋贵依然唯血统论,史官述史基本也遵循这个原则。我的推论是,花木兰有可能是鲜卑奴隶移民至商丘,凭战功跻身贵族行列,《魏书》和《北史》原本应该有她的传记,但“以事闻于朝”,她的女儿身暴露了,犯下欺君之罪,虽赦免,青史留名的机会随即被褫夺。后半段说木兰被拓跋焘强纳为妃、不从自尽云云,绝无可能。
  拓跋焘其人,首先是个军事家,然后才是政治家。军事家的谋略,不仅在于如何打胜仗,还在于爱惜士卒和拢固军心。比如他对在战争中“尽忠竭节”、“蹈锋履难”的将士,升官晋爵,人口牲畜、金银古玩缯帛等,赏赐很重,毫不吝啬。木兰代父从军之事已然朝野皆知,作为一代开化君主,且能尊崇孔子、提倡儒学的拓跋焘,娶其为妃或可谓之奖赏的一种,但还不至于欺男霸女。当然,若真有其事,史官亦会“为尊者讳”,不予记载。
  (据《北京青年报》)
其他文献
从乌克兰到柏林,娜杰日达·波波娃和她的战友们将航迹铺满夜空,以“暗夜女巫”之别名,成就了苏德战场上一段巾帼英雄的传奇。  她是志愿参加苏联红军的第一批女飞行员之一,驾驶轰炸机执行过852次作战任务,因此成为绝无仅有的、获得过3枚卫国战争勋章的女军人,更被授予最高荣誉——“苏联英雄”。  装备简陋,却是敌军眼中钉  1941年底,斯大林签署命令,要求组建3支完全由女性组成的空军部队,分为独立的战斗机
期刊
战争岁月中,我人民军队与敌进行了殊死较量。当时,我军武器装备落后,常用大刀同敌进行近战“肉搏”,此时,大刀就显示出令敌“胆寒”的威力。对峙中,无论是日寇精良的“武士刀”,还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美式“钢刺”,我军大刀都毫不逊色,挥刀者气壮山河,尽显“刀客”本色。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和《大刀》主角郑羽就是两名我军的“刀客”将领。虽是文艺作品,但艺术也源于现实,这些“刀客”将领在我军军史中的确是真实存在
期刊
关于平型关战役,有一种流行说法认为战役有悖于毛泽东在洛川会议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思想。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完全可以有根据地说:平型关战役不仅不是“有悖于”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思想,而且还是毛泽东亲自批准、同意打的。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召开的洛川会议,讨论了政治任务、军事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关于军事问题,毛泽东指出:根据中日战争中敌强我弱的形势和敌人主要
期刊
在南京中山东路237-1号的一座两层小楼里,很多谍战类电视剧里的镜头都曾在这里真实地上演过,其中,由于我党安插在敌人心脏里的一名地下党员成功截获的一条重要情报,使中国革命的航船化险为夷,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在南京中山东路上,紧挨着豪华的中央饭店东边的一幢西式两层洋楼,现在属于中央饭店的东楼,它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1930年,在这座普通的小楼的门前,挂出了一个牌子,上有“正元实业社”几
期刊
●一年前,她为了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主动辞去工作  ●一年后,“糊涂”婆婆的一次摔倒,丈夫不问青红皂白赶她出门。如今,回到娘家的她满脸泪痕,不知该不该挽回这个家  棉麻T恤、白色裤子、民族风布鞋,着装淡雅的舒瑜身上透着一种恬静温暖的感觉。虽然脸上挂着重重的黑眼圈、面颊上残留着泪痕,但她依旧用知性温柔的气场hold住了内心深不见底的悲伤。  辞去工作全心照顾“糊涂”婆婆  我的前三段恋爱均以失败
期刊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陆贞传奇》,女主角陆贞的原型,显然是北齐后主高纬的乳母陆令萱。就剧情而言,无可厚非,陆贞很传奇,从一个官商之女,历经继母妒恨、避难宫廷、晋升女官后的种种钩心斗角、阴谋诡计及爱恨情仇的大交织,最终“她嫁给政治,辅佐幼帝”,成为一代女相。然而,真实的陆贞(陆令萱)够不够传奇的标准呢?  离奇的奶婆发迹史  史料中称陆令萱“尝配入掖庭”。所谓“配入”,即是指“籍没”,其夫骆超犯了谋反罪
期刊
1917年张勋复辟后,别的变化也不是太大,最可道的是服装业。清廷朝服原本是停摆了多年的垃圾股,一夜之间涨个不停。凡在大清任过三品以上官员,原先回家立志当隐士的遗臣们,一窝蜂地往北京跑,要入宫恭请圣安。北京火车站几乎成了大清旧臣专列。跑到北京才晓得,皇上发了上谕,穿西装、中山装是不能领旧职的,恢复旧制,得恢复旧装。  民国建立已是多年,大清朝服早已停产,哪里去找黄袍马褂?于是供游人照相的朝服、戏园子
期刊
【倾诉者】 麓涛 男 39岁  恋爱也曾幸福甜蜜  年轻时,我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一直渴望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可也许是爱情之神把我忘了,抑或是我太过平凡,相貌一般、工作一般、家境一般,直到28岁了,依旧单身一人,父母急,我也心焦,整天收到同龄人的结婚请柬,或者听说某某的孩子出世,总能隐隐地刺痛我的心。所以朋友、同事纷纷热心地给我介绍对象,我从不拒绝,除此之外,我还有意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参加各种
期刊
“裤子是男人穿的。”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的一句话否定了女性穿裤子的权利,因此,在以前的朝鲜,无论春夏秋冬,除女军人外,妇女们都会响应领袖号召,坚决只穿裙子,况且裙子本来就是朝鲜妇女的传统服装。  裤子是朝鲜男性的标志。朝鲜女性俗称男性为“裤子”,未婚男子被称为“新裤子”,离过婚的被戏称为“旧裤子”,再次离婚的就被贬为“破裤子”。“新裤子”当然是多数朝鲜姑娘的目标。另外,有三种“裤子”最受朝鲜姑娘
期刊
朦胧的月光罩住了山村。她稍稍打扮便出了门,晚风习习,轻抚着她俊俏的脸庞;月光淡淡,沐浴着她窈窕的身段。她怀着既忐忑又渴望的心情应约来到村头的老槐树下。他已在树下左顾右盼。  两人同村,小伙子承包过鱼塘,后来在村里搞了个米面加工厂。  她常常把稻谷、麦子拿到他那儿加工。  他常常把精米、白面送到她的家门口。  他干事有种不屈不挠从不言败的精神,姑娘早就相中了这点。她文雅、矜持,特别是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