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讲题能力培养初探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yygs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数学课堂上的讲题,是指由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规范课堂数学语言,引导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向其他同学说出所要解决问题的题意和思考,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讲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数学素养
  随着年级的递增,孩子们课堂发言人数却逐渐减少。数学课堂上,从低年级孩子们的争相发言,高年级大多数孩子变成光听不说的观众,只有优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少孩子被迫发言,也表现出语言罗嗦、条理不清,缺乏基本的完整性,准确性也不高。数学语言掌握不熟练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敏感不够,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困难,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作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孩子的讲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数学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语言学习是讲题的基础,规范课堂语言发挥示范作用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积累数学语言,在练习中进行内化,在数学课堂活动中输出的过程。学生能够准确灵活地掌握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一)把握数学课本中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理解和描述
  为了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认识和理解,对数学语言的表达更为准确,课本中出现的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严谨、规范的讲解,并在讲题中正确使用。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运算符号“+、-、×、÷”,“>、<、=、≈、%”等,在练习课时,对于题目中出现的符号要让学生理解其表示的意思,并能正确使用并表达。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文字语言,比如:“接近”表示可以比这个数大一些,也可以比这个数小一些;“便宜”“贵”,一般出现在价格比较中,表示少和多的意思,还有“增加到”和“增加了”等,这些文字语言要能理解才能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课本中出现的统计表、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甚至还有练习题出现的账单等,也是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学生必须学会读图,掌握图形或图表语言,能够从图形或图表中读出蕴含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发挥示范作用
  学生讲题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课堂上,运用有效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可以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
  上课前,老师要全面、详细地备课,在语言的描述时,要简洁明了,又能让孩子容易理解。比如:在《数学广角——集合》中,理解集合圈各部分的意义时,只参加作文比赛,只参加计算比赛,既参加作文比赛又参加计算比赛,利用语文所学过的关联词“只”、“既……又……”进行描述,孩子通俗易懂,很快能掌握集合各部分和重叠的意义,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也能使用这些词语准确描述。
  二、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讲题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学习中,就会激起学习的无限乐趣,更加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课堂活动。首先因材施教有助于孩子们充分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对于中、上的学生,我积极引导他们动脑去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潜能生,则侧重加强辅导,及时给予点拨、引导。其次,鼓励和肯定的语言能建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在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是错误的答案,不要急于否定,要表扬孩子敢于提问或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想说敢说。
  (二)讲题形式多样化,提供多种表达训练机会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与每个学生都有讲题的机会。
  第一,利用课堂前3分钟,学生按学号进行轮流讲题,选择前一天作业中的一题进行讲解,在复习巩固旧知的同时锻炼讲题能力;第二,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课堂时间、学生实际和题目的难易程度,采用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多种形式进行题目的分析与讲解。第三,在课后作业或假期作业,可设计有层次的题目分层让孩子们完成讲题,以视频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并在班级展示。第四、介绍和分享数学课外阅读成果。布置学生数学课外阅读,把通过阅读收获到的数学课外知识在班上进行分享,比如莫比乌斯带的介绍,形数的乐趣等等。
  三、遵循规律抓重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要准确、简练、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必须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讲题能力的培养,就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充分结合教材与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在计算中讲清算理,提炼算法,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计算是数学的基本素养,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一句话:“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都必须从计算开始。”从思维的角度看,计算实际上是人们依据数的意义以及运算规律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算理就是这个逻辑推理的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它为正确计算的提供合理的、科学的思维基础。学生只有深刻理解算理,才能够熟练掌握算法,形成有速度、准确率高的算法技能。在讲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先描述13×30的意义表示13个30是的和是多少,把13×30分成两部已经学过的乘法计算:先算3个30是多少,再算10个3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算的得数合并,收集学生的方法,再优化成简化竖式。在讲题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帮助学生顺利从形象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后面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基础。
  (二)操作与描述相结合,提高学生讲题的条理性
  培养学生操作与描述的能力,有助于对概念、定律等的理解,提高学生讲题的条理性,为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讲“点到直线的距离”时,教师在黑板演示点和线的情况,先帮助学生理解直线上、直线外的意思。然后画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利用三角尺从直线外一点,画出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最后量出这条线段的距离。画完后再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点到直线的距离就是: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指导理论,相辅相成,理解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描述的条理性。
  (三)在解决问题中理清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是将数学信息和所学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最后形成书面或语言表达。在一道图文结合的题中,文字信息给出:某家电商场计划2018年计划销售洗衣机820台,条形统计图给出了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的销售量分别是195台、230台、205台,问题是求前三季度平均每月销售多少台?这道题目是求平均数的问题,不难,但是容易错,原因是因为没有分析问题就直接想当然去解题。在解决问题中,第一步要读懂题目中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读出所有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求每个月的平均数,前三季度9个月的销售总量÷9个月=平均每月的销售量。所以,第一步先求出195+230+205的和是630,再求出3×3的积得到9个月,最后求出平均数。在这样一步步的讲题过程中,理清了思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講题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促进课堂教学收到实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鲍建生.数学语言的教学 [J] .数学通报,1992(10):封2—2
  [2]黄兴海.数学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J]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传统教育中教育惩罚一直延续至今,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合理利用教育惩罚,必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当前阶段教师运用教育惩罚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不做任何惩罚、二是过度惩罚、三是不公平惩罚。基于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教育惩罚时应健全教育惩罚规章制度、优化惩罚方式、坚持有奖有罚原则。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教育惩罚;合理运用  自从课程改革后人文教育理念被提出,在此背景下人权意识发挥着越来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践行素质教育的内涵更为深刻。教育不能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关注德育方面的培养。如今的学生无论是生活的时代还是学习的环境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学生在道德品质建设方面也有所缺失,需要老师进一步地去引导和强化。鉴于此,本文将对传统文化篆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篆刻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篆刻是书法和篆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期刊
摘 要:概要写作区别于其他传统分项测试,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多方面的素养。本文探讨“AEPL”模式在概要写作中的有效性,运用具体步骤指导学生进行概要写作。  关键词:“AEPL”模式;概要写作  概要写作,是对所读过的文章用另一种方式进行简要概括,写出文章的中心大意,也可称之为摘要。写概要时,学生要是把文章的具体信息用一些具有概括功能的词和句表述出来,既不是抄袭文章的原句,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广大教师应在做好日常教学辅导工作外还要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健全学生品格,而地理学科中要想渗透德育教育,要求地理教师应结合教材制定科学德育教育方针策略,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有关知识,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方式深化德育教育效果,促使地理课堂的全面革新。基于此,本文就中学地理课堂德育教育渗透展开合理分析论述,以资借鉴。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研究  地理学是兼跨自然和人
期刊
摘 要:凝聚力是一个班级积极向上的重要因素,只有一个班级共同团结了,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凝聚力对于如今的班级组成来说,更加重要,特别是体现在一些校园活动当中,班级凝聚力强的班级体在做事情方面都会体现的比较团结。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相互配合的能力呢?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浅薄,做事情方面考虑的也比较少,提高班级凝聚力也就显得比较困难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之中,微课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作为教师来说,我们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便是在目前的课程教学工作中,试卷评讲工作是一个难点。如何能够在实际的环境中,推动学生对试卷评讲课程提起兴趣,并形成知识在总结和积累,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立足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微课助力,让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绽放出新光彩。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
期刊
摘 要:文言文凝聚了中華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重情感熏陶,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故事内容,从复述故事中感悟人物形象,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人文性;方法  文言文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了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了解我国的古汉
期刊
摘 要:语文要素是统编教材中重要的学习内容,统编教材也是围绕语文要素进行编排,每个年段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是现代课程最重要的特征。  关键词:现代课程;学习活动设计;语文教材;统编教材;活动支架;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就是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形成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的过程,因此打造高效的课堂,需要老师围绕语文要素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期刊
摘 要:为了研究石峁遗址出土文物在当代文化创新大背景下的研究价值与方法,体现石峁古城地域性文化元素,解决当前陕西文创产品同质化、缺乏特点、创意不足等问题。总结出对于石峁文化符号的内涵及特征、形成以石峁地域性文化符号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在经济上实现资本转化,指出石峁文化在传承中积极的价值与意义,实现文化符号向文化实力的转型。  关键词:石峁遗址;文化符号;文创;文化价值  中国石峁遗址作为(20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以一名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动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研究者反思日记作为数据的收集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教师内部培训,给予家长专业和心理支持,使用“应用行为分析技术”,运用班级宣导、班级接纳及同伴支持的策略解决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幼儿融合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最终使精神发育迟滞幼儿的入园融合适应与生活得到改善并得到全员的接纳、支持与肯定。本研究提升了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