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胖人烦恼中觅得商机

来源 :吉林农业·百姓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是心中有梦,杨凤君也许现在还“窝”在固安县那个叫东桃园的小村子里。
  作为京南第一县,固安和北京不过百里之遥。在那个小县城,她经常可以看到北京人开着小车来买房。从那时起,她的梦想开始与众不同。她梦想着,总有一天,自己也能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18岁,已经有了一年在县城开副食品批发店“从商”经验的杨凤君来到北京,找到一家她看电视筛选出的“最火投资项目”———肯德基,直接约见经理,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加盟一家这样的店,需要多少资金?”
  面对这个穿着土气的年轻姑娘,经理有点懵,问她:“你有多少资金?”杨凤君镇定自若地反问:“你需要多少资金,那几个盘子能值多少钱?”
  如今的杨凤君说起那次经历,笑得“花枝乱颤”,但她始终觉得:当时的脸一点也不白丢,那个年纪同那样的企业有了一番交流,很是受益。
  
  19岁,她花光“家底”
  
  从北京“受挫”回来的杨凤君,很快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廊坊市,她看到一个小服装店,店面不大可生意却比相邻的店火很多。她好奇地走进去,发现这个店的顾客常常一买就三四件,甚至不问价格。
  “那些衣服款式一般,为什么卖得那么火?”带着疑问,她尾随一位客人出了门,追上去问个究竟。
  客人的答案是:这些衣服自己并不是太喜欢,但因为体形比较胖,能穿就不错了。
  杨凤君这才注意到,这是一家专卖胖人衣服的店。她似乎突然嗅到了商机的味道。回到家,杨凤君背着父母,取出了家里的全部存款15万元。看到19岁的女儿大包小包捣腾回来一堆巨肥无比的衣服,再一看标签,全是200元左右,最后听说多年辛苦攒下的15万元全变成了这些难看的衣服,母亲当场就急得掉泪了。
  杨凤君把自己的店开在了北京大兴。当时那个店大约40平方米,专卖她“淘”来的胖人服装。可令她伤心的是,开业三个月,一件衣服也没有卖出去。这次轮到她自己掉泪了:为什么人家卖得那么火,自己就卖不出去?
  她决定再去廊坊找那家胖人服装店老板取经。在弄清楚杨凤君的店开在大兴,不会形成竞争之后,好心的店老板为她指点迷津:“胖人因为自卑不常去逛商场,你得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你这个店的特色。”
  取经回来,杨凤君立马做了一万张名片,用特别大的字说明自己店里的服装“胸围3尺2到4尺5,腰围2尺6到3尺6”。发放这些名片时杨凤君发现,胖人们拿到这些名片没有随手丢弃,而是收进包里,她一下来了信心。
  1998年5月,杨凤君的店终于熬过了“冬天”,出现了顾客排队试衣服的“盛况”,甚至许多北京市民开着车来买衣服。店里的两个导购员面对面站着,“互相看不到,眼前全是顾客”。
  杨凤君形容那时候的兴奋劲:每天晚上数钞票的感觉真好!
  
  25岁,被人认为是傻子
  
  2002年,杨凤君迎来一位从哈尔滨找上门来的客人。这位客人叫田萌,自从生完孩子,她就苦于身材发胖买不到合适的衣服,为了找回自信,她特意来北京买衣服。可西单王府井逛遍了,也没有找到满意的服装。经过住在大兴的姑妈介绍,她来到了杨凤君的店,结果选了几件一试,田萌觉得“就好像订做的一样”,当场就选了三套,高高兴兴回了哈尔滨。
  穿上新衣服的田萌得到了丈夫和姐妹们的称赞,从此她所有的衣服都托姑妈在杨凤君的店里买,她的同事朋友也让她代买,一来二去,田萌受到启发,她要求杨凤君一次卖给她10000元的衣服,让她在哈尔滨卖。
  杨凤君犯了难,自己店里的衣服都是从各地淘来的,被田萌买走了,自己卖什么?她无奈地拒绝了田萌的要求。田萌没有死心,反倒给杨凤君出主意:“你为啥不自己做衣服,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
  田萌的提议让杨凤君如梦初醒,自己漫天淘货费时费力,根本解决不了货源问题,也制约着事业的发展,一年后,25岁的杨凤君组建了一个专门经营胖人服装的公司,注册了一个“胖衣秀”的品牌商标。
  由于一直搞服装销售,她对市场和顾客的心理很了解,但是要想搞自己的产品,首先得有生产基地,她通过翻看报纸找到了北京一家服装厂的经理马卫斌,想和他谈合作。
  一番交流后,马卫斌觉得她“太外行了”。原来,杨凤君根本不知道批量生产衣服的制作流程,以为就跟裁缝店一样,拿件样衣就能做。更让马卫斌琢磨不透的是,杨凤君竟然上来就与他大谈合作条件:只要同意给“胖衣秀”加工服装,公司全年的销售利润与他五五分成。
  杨凤君实在太心急了,她希望能立刻开展服装加工,解决货源问题,可这个过于优惠的合作条件却让马卫斌产生一种直觉:“这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
  为保险起见,他主动建议,自己只收取服装加工费用。
  
  28岁,她成了致富明星
  
  2007年,两人已合作4年之久。这期间,许多服装生产领域的问题是杨凤君所不懂的,而做了多年服装加工的马卫斌对生产要求极为严格,在不断的“交锋”中,两人取长补短,一个提供市场信息,一个改进技术发展生产,不知不觉竟然填补着市场上时尚胖体女装的空白。以前,马卫斌做惯了国家标准板衣,做胖体服装对他来说也是个挑战。胖人各自胖的地方不同,有胖肚子的,胖臀的,胖胸的,所以模板各异。更何况杨凤君提出要求,要在胖体服饰中加入时尚元素。
  很多人认为胖人和瘦人的衣服就是尺寸的区别,杨凤君却从来把胖人和瘦人分成两个世界,没有胖人服装的国家标准,杨凤君就自己琢磨。十年来,她最希望改变的是人们心里一个固有的观念:胖人服装等于中老年服装。因此,她研究胖体服装,尽可能把衣服做得时尚、漂亮,她每提供一个产品给客户,实际上可能是试了无数遍,产生若干废品后的结果。
  目前,杨凤君在全国开了300多家专卖店,仅北京就有7家,资产达到2000万元。在她的店里,任何一件东西都是为胖人准备的,专门设有加大的沙发、试衣间,她说,只有首先恢复胖人的信心,才可能让他们产生购买的欲望。
  对于今后的打算,杨凤君说:“我想把‘胖衣秀’做成国际知名品牌。然后,再做胖男人装、胖小孩装。因为这里面有广阔的市场。”
其他文献
创业是一个艰辛的历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李映明说,他不吝于自揭疮疤示人,是希望为更多创业者敲响警钟的同时,也从中成就他自己的事业和价值。    李映明个头不高,瘦,一头短发根根竖起,眼镜片后藏着一双“贼亮贼亮”的眼睛,给人的感觉是倔强中透着精明。  “我的事业是被‘骗’出来的!”开口的第一句话,就道尽创业、打拼的心酸。  我的家乡盛产西瓜。初二的暑假,我到县城卖西瓜,当天没卖完,只好留下等
期刊
普通的高中学历,简单的人生经历,一位26岁的宁波女孩靠卖姜汤一年赚了10多万元。她的成功创业证明,那些不少人看来“土气”、不起眼的乡土特产也有商机可挖。    食博会上觅得商机    这位女孩叫应红,在卖姜汤前,她先后做过餐厅服务员、推销员。  2006年,应红去逛了逛食博会。在众多摊位前,她被丽水一家经营姜汤的摊位吸引了。闲聊中,摊位的工作人员告诉应红,他们经营的是姜汤冲剂,是把生长在海拔100
期刊
河南一位打工青年因为唐代王维《红豆》一诗,成了百万富翁,您听了,心里一定会问,他是怎样想出生财之道呢?    《红豆》觅得生财道    1974年 3月,江南出生在河南新乡县一户农家。1998年,他结识了同样在广州打工的老乡冯月梅。恋爱期间,江南经常送给冯月梅礼物,相恋 1年,礼物都快够开一家爱情礼品屋了。1999年元旦,江南和冯月梅喜结良缘,婚后3个月,为了家庭,江南决定到广州打工。  在广州,
期刊
一个残疾人艺术家用艺术之手扮靓全国170多座城市,他的城雕作品成了城市一道道美丽风景,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作为浙江省唯一受到表彰的首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之星,阮文龙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创业历程中的“教训”。   “不懂行,不能做,要做自己懂并且喜欢的事业。”   阮文龙个头不高,出生在上虞农村的他,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了肢残人,初中尚未毕业就因贫困而休了学。但从小酷爱美术的他偷偷参加了当地美术培训
期刊
当下从事精油、香熏等生意很上红火,仅以广州的一个小店铺为例,月收入达万元以上,并且发展了几个加盟店。  两年前,杨冰雯跟3位好朋友投资不到5万元,在网上建了一个“芳香小铺”,从事精油、香熏等芳香产品的网上销售。两年后的今天,“芳香小铺”月均营业额约5-6万元,纯利15-20%,并在扬州和重庆增开了两个加盟店。   “芳香小铺”负责人杨冰雯说,“芳香小铺”正面向全国招纳加盟商,希望建立一个以上海为总
期刊
她36岁,曾在蔡甸当了16年乡村老师,怀着作家梦,今年突然转型,半年内写了3部小说,全部被新浪网连载,并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她在新浪网上放言:谁给我300字的故事梗概,我还你30万字的书。    揣着500元闯京都      “为了体验许豆豆这个人物,我揣着500元钱,丢下一切现有的生活,一件行李没带就闯入了北京的未来世界”。    2007年9月1日,在蔡甸当了16年乡村教师、36岁的
期刊
一个高考落榜青年,因偶然抓住了一个“跳”到他手里的机会,跟癞蛤蟆结上了缘。从此,他“赖”上了癞蛤蟆,一脚踏进这个“偏门”,在22岁时不仅挣下了百万财产、买了一幢别墅,还娶回一个刚毕业的漂亮女大学生。      癞蛤蟆,跳进家       1999年夏,江苏盐城18岁的青年袁正洋高考落榜了,他不得不回到家乡港中村。看到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上大学去,袁正洋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做出名堂来,不能让你们小看我!
期刊
有人说喜欢做梦的人,它的头脑里面肯定就有一个金矿,那里面的财富和梦想也肯定都冒着气泡,因为创造性的思维都是奇迹,在我们身边,往往一个奇迹的诞生,就是一个人开始做梦前的准备。     一个人和一个梦想,一个地方特色和一群有志向的农民,他们被更多的人了解,它改变的是一个创造了今天的七彩之村粉笔村远近相传的佳话,应城素有“膏都盐海”的美誉。石膏工业储量达5.1亿吨,纤维石膏储量、品位居全国之冠,被誉为“
期刊
现在说起养宠物,牛静算是个行家。可在多年前,她还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原来牛静一直从事服装生意,1999年,有一次去上海进货,牛静经过一家宠物店,就好奇地进去看了看。真是不看不知道,宠物店里小狗用的房子、猫猫的指甲钳、可爱的宠物衣服,都是些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玩意,她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回到济南后,牛静在全市范围内作了个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个省会城市,登记在册的有1000多只宠物狗,而宠物店却没
期刊
如今,十字绣店已遍布乌市的大街小巷,绚丽的图案吸引着众多手工艺爱好者和消费者的目光。   我只知道,用针线活来消磨时间或平添人生乐趣,是农业社会中富家小姐和太太的“专利”,但2月15日在乌鲁木齐市的一家十字绣店里逗留后,我发现喜欢针线活的群体居然那么庞大:他们有在校学生,也有办公室白领;有寂寞的老太太,也有青壮年男子……  这家十字绣店位于乌市长江路,店主是个年轻的女人,名叫杨慧文。我很惊异她的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