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听课和评课引领校本研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tou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课和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它是提高校本研修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加强专题培训、研制可行的评价标准、强化评课交流和反思、塑造共同的价值追求等来引领校本研修走向深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和教学效益。
  [关键词]校本研修 听课 评课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109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和着眼点,以教师教育与教育研究有机融合,促进学校与教师发展的过程与活动。它是当前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很多学校的校本研修效果并不理想,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一种说教和形式上,没有落实到教师的自觉行动当中。笔者以为加强听课和评课是提高校本研修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教育能手必须“板凳工夫深”,听课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个思考和慢慢消化成长的过程。因此,不要希望跳过这一关,许多著名教师都是在听课中成长、成熟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多次告诫青年教师要多听课,他手中至今还保留着自己初为人师时的数百篇听课笔记。
  目前,各校都规定教师每学期必须听完一定数量的课,并以此作为教学业务考核的一部分,但从笔者常常检查的一些情况来看,可以说基本没有令人满意的,主要有下列现象。
  1.新教师听师傅的课时数较多,一般大大超过学校下达的指标,从听课笔记中可以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他们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走进师傅的课堂,一边听一边记,师傅板书的内容一字不落,师傅讲的话也记下很多,就差用摄像机把课堂摄录下来。另外一种是简单地把师傅的板书提纲记录下来,干巴巴的没几个字,因为实在不知道该记些什么好。
  2.从事教学工作三五年以上的老教师,他们的听课笔记寥寥数字,边上很少有注记或者随感,最后的评语中往往也只有几句客套话。
  后来笔者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位教师对他们学校45位语文教师听课笔记的分类记录(如下表)。他发现教师听课观察中对教学活动关注较多,但大都只是写主要的几个大问题,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记得甚少,“学生活动”栏目中很多是空白或者是“学生读书”“学生发言”等字样。
  关注教师活动的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
  全程实录的选择主要问题记录的基本不记录的有选择、重点记录的记录甚少的
  12人31人2人13人32人
  26.7h.9%4.4(.9q.1%
  从本人及他人对听课笔记的检查,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这些听课活动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那么,如何有效地听课、评课,引领校本研修走向深入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加强专题培训,把握听课和评课的方法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需求,聘请本校或者校外专业人员组织集中培训和教学业务学习,如建构主义教学原理、成功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高效课堂的原理、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课堂观察方法等。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哪些是自己最应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作为执教者就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自觉地使自己的教学符合这些要求。作为听课者可以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听课,知道今天听的这节课符合什么理念、体现什么原则、运用什么教学模式,哪些值得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效仿,哪些方面与这些理念、原则或者模式有出入,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回避。
  比如,作为新教师来说,在听师傅的课之前自己要对师傅将要上课的内容先备课,首先对这一部分知识熟悉,不能跟在座的学生一样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其次要阅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然后自己设计教学过程(教案),做到这一层次后再走进师傅的课堂。课中,听师傅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如何及时、准确、恰当地评价学生,如何管理课堂时间,如何驾驭教材,如何实施教学策略,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调控情绪,如何运用体态语言等等。这些在听课的过程中要边听边记边想,把师傅上课中与自己设计不同的地方要详细记录下来。听课后,反思师傅的课比自己的教学设计好的地方是在哪里,好在何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怎样改进,按照自己的改进方案上课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这就是判断、整理、分析、归纳、吸收、借鉴的过程,也是初为人师必不可少的一个经历过程,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这一层次的人生修炼。
  二、研制可行的评价标准,把握评价的尺度
  在检查听课记录时,笔者发现很多教师的点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写一些无关痛痒、人云亦云、敷衍了事的“普通话”,缺少切中肯綮、直陈利弊、坦陈己见、个性鲜明的真知灼见。即使有一些还可以的点评也过于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如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素养高低、教育机智灵活性等等。事实上,我们知道单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情况。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是多元的,下面以地理课评价为例。
  首先,要有对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如你的课堂教学是由什么理念支撑的?符合高效课堂的核心教学要求吗?是如何体现以生为本,如何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如何体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内容把握是否精准?容量是否恰当?有没有地理学科的课堂特色?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等。
  其次,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在你的地理课上始终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有多少学生?积极投入思考的有多少学生?反映积极、思维活跃的有多少学生?动手计算、画图(或画过程)的有多少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接受式为主还是以发现式为主?学生发现并提出了多少个问题?通过探究解决了多少个问题?等等。   最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如何,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及能否迁移运用到具体情境之中,能否熟练运用地理技能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生成了哪些问题,有没有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审美情趣,是否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及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
  基于这样的评课才是实实在在的评课,才不会天马行空,才能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积极作用。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自觉地用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教学,自觉地用这些标准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教育的实效。
  三、强化评课、交流和反思,提高研修成效
  评课、交流和反思是提升教学能力,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校本研修质量的核心。作为随堂课或研究课,很多时候不像“公开课”或者“评优课”那样经过精雕细刻、仔细打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也可能没有自己的课上得精彩。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听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别人的优点、长处,失败或者不足也是我们听课者获取的“极有研讨价值的信息”,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因为听课是为了解决问题、改进方法、提升教学业务能力,因此要与授课教师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听课中遇到的困惑,说出自己的见解,一起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同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规律,阐述自己的建议,给授课者以实实在在的帮助。作为授课者要反思教学与课前预设的差异,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各环节的具体问题,分析效率高或低的原因。这样,通过倾听别人的评课、授课人的说课,可能有许多新的灵感随之而来,一些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智慧可能在瞬间生成,听课者或者授课人的教学教育能力可能在顷刻间得到提升。
  作为听课者来说,还能以此为范例在自己的授课班级上课,上完课后再进行自我多视角、多层次的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上课解决了哪些问题?有没有回避其他教师出现的问题?新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再进行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和理论,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研究、反思所确立的新教学理念及策略,改进原有教学中的不足。这样的听课才是高效的、有生命力的,才是校本研修需要达到的目的。
  四、加强组织管理和专业引领,塑造共同的价值追求
  任何人都有惰性,特别是教龄到了一定年限后会出现一种“高原现象”:这几个人的课没有什么新意了,闭着眼睛都能想起来它是怎么上课的,不屑一顾,不值得去听。为了减少这些情况发生,必须加强组织管理,协助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没有组织管理,就会出现一种无序状态,一盘散沙,导致听课、评课过早夭折;单有管理会出现一种被动应付状态,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会有什么智慧火花的碰撞和灵感的闪现。
  任何教师都是在他职业生命的“奉献”中自我“牺牲”,在职业的自我“牺牲”与自然生命的“燃烧”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能力。作为学校管理不能是简单的检查、督促,应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同感,调动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积极性,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原动力。使教师感到积极参加听课、评课能使自己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能够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身教育的激情、增添工作的责任感,彻底改变意志消沉,工作随大流的疲惫状态。即由所谓的 “简单粗暴型管理”向“细致入微型管理”转变,千方百计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使教师自我认识和改造教育的力量得到不断增强。
  阿基米得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可以说,校本研修就是激活学校教学的支点,而听课和评课则是校本研修的支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是学校有效发展的支点,通过这个支点就能保证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陈芳.课堂观察——研究课堂的金钥匙[J].江苏教育研究,2010(2B).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正> 建国以来,淮河流域内共修建起4200多座闸坝,其中绝大部分为小型闸坝。这些小型闸坝星罗棋布,层层分布在各平原河道的大小河流上,蓄水量一般在30~50万立方米。主要目的是
用数学方法解物理方程,讨论方程的解的数学意义和物理意义及与其所联系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得出结论:有数学意义的解可表示某种物理规律正确或物理现象可发生;但有数学意义而无
<正> 沂沭泗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极不稳定,连年洪涝时有发生,一年内旱涝交替也常出现,特别是暴雨造成的洪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一、
我市从2001年开始,在升学考试中加入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希望借此促进自然学科中实验教学的开展,促进各校的实验设施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实验能力的全面提高.至
期刊
【正】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欣逢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40周年,谨向为治理开发淮河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
介绍了适用于中小河流和渠道截流丝袋围堰的设计与施工方法,该方法施工简单,防渗、防冲效果好,成本低.
本文以德国60年代开始进行的教育改革为例,指出德国教育改革的可贵之处在于明确的理论基础,能将机会平等和适性教育的口号转为可行的制度,特别是德国实行的分流教育成效颇高,
期刊
<正> 每逢国庆,我们几乎都要回顾治淮的历程,这不仅是作为治淮工作者要以自己的工作成就向国家献礼,还因为新中国颁布《关于治理淮河的
[摘 要]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教育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推进下,作为祖国花朵的培育人,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进而同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主要对中学教师观念和态度、进行培训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提高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素养
<正> 减轻洪水损失的措施,有两种分类法,一种分为水控制措施、土地利用控制措施以及财政援助措施,一种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一、水控制、土地利用控制及财政援助措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