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92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2月行胸腔镜术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6~80岁。
方法:通常患者取健侧卧位,切口选择在患侧腋部胸壁第4~8肋间,常用6~7肋间或胸腔B超定位,穿刺点处给予1%利多卡因5~20ml局部麻醉,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镇静。并行心电、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术中给予鼻导管吸氧2~4L/分,保持患者自主呼吸良好。消毒皮肤,在选择好的位置切开皮肤0.5cm,再用套管针进入胸腔,拔出穿刺针后进入胸腔镜的目镜观察胸膜腔。从活检穿刺点重复上述麻醉、切开皮肤等步骤,从活检穿刺点插入套管针至胸膜腔,拔出针芯,插入吸引管,在胸腔镜直视下吸尽胸水,发现病灶后,从活检穿刺点套管插入活检钳,避开大血管多点活检,术毕,退出胸腔镜、活检钳及套管,缝合胸腔镜穿刺点切口,无菌纱布覆盖,在活检穿刺点切口留置引流管接水封瓶闭式引流。
术前护理:①向病人讲解行内科胸腔镜的目的、意义,比较以往诊断方法,如开胸术,反复胸腔抽液,胸膜活检创伤大,操作次数多,诊断阳性率低,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操作过程,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减少患者恐惧,获得术中配合。②该类患者部分年老体弱并伴有其他心、肺、脑等病变,术前一定要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充足睡眠,避免术中血压增高,心律失常等意外情况发生,使手术不能顺利进行,若再次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差。③控制肺部感染,给予有效抗生素及雾化吸入,控制支气管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呼吸道分泌物。④禁烟,严重吸烟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非吸烟者高2~3倍,术前停止吸烟48小时可减少CO-Hb含量而改善供氧,术前停止吸烟2周以上改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因此护理人员要劝告戒烟。⑤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吹气球等呼吸功能训练。⑥嘱患者12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了解患者睡眠情况,如入睡困难,给予舒乐安定10mg,口服。
术中配合:取侧卧位,利用谈话以转移病人注意力,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有无紫绀、出汗、烦躁、呼吸困难等情况,观察心电监护仪显示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SPO2变化,术中必要时听诊心音及呼吸音变化,出现肺部哮鸣音、呼吸、心跳停止等意外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操作,并及时抢救。活检疼痛时及时安抚病人。
术后护理:①术后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并夹管陪同患者回病房,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管与水封瓶之间引流系统应完全封闭,以免影响胸腔内压力的调解。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神志、血压、呼吸、心率、缺氧程度及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妥善处理。②应每隔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防止管口出口处被血块堵塞,挤压时一手反折引流管下端,另一手反复挤压近端引流管,挤压时注意避免牵拉,导致患者疼痛。③术后给予平卧位,使胸腔内积液积聚在胸腹腔下部,利于积液排出,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变化,必要时给予叩背咳痰。④向患者讲解有效咳嗽的重要性,患者因怕疼痛不敢咳嗽,导致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不易排出,应向患者耐心讲解,或遵医嘱用止痛剂,加强呼吸训练,促进肺复张,术后第1天让患者坐起咳嗽,排痰,协助拍背,雾化吸入,术后第2天让患者吹气球等呼吸功能训练,以促进肺早日复张。⑤水封瓶压力管中液体波动表示胸腔内压力高低,并指示引流是否通畅,应密切观察,如压力管中液平无波动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有受压、扭曲、破漏、接头松动等。⑥发热。术后一般有低、中度一过性发热,系手术本身及消毒滑石粉炎性反应引起,无需特殊处理。如发热持续不退,胸腔引流液颜色混浊,甚至脓性,应考虑胸膜腔感染的可能,需加强抗菌药物治疗及行胸膜腔冲洗,保持引流通畅。本组有2例出现38.50C左右发热,经对症处理缓解,无胸膜腔感染发生。⑦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因胸腔镜手术损伤小,疼痛较轻,术后6~8小时在床上坐起活动,术后24~48小时可下床活动。⑧ 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尽量咸食,因甜食会增加呼吸道分泌物。⑨插管周围保持干燥,勤换药,并注意观察插管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加剧。
倾倒引流液的操作技术:倾倒引流瓶内液体应在每天清晨进行,并将引流液准确记录后,用两把止血钳对夹引流管上端,以防止空气溢出胸内,造成气胸,并妥善固定引流管,转动水封瓶取出瓶盖,洗瓶,更换无菌生理盐水,水封瓶内的玻璃末端应浸在液面下3~5cm,盖紧瓶盖,各部衔接要紧密,切勿漏气,注意一定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术后第1个6小时内,每小时不应超过100ml,第1个24小时不应超过500ml,正常的引流液性质应自血性逐渐变为血清样,如第1天引流量>500ml,鲜红色或每小时引流量>100ml,说明有出血倾向,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
拔管指征:引流量少,性质呈血清样,引流压力管波动小,24小时引流量<50ml,无气体排出,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先夹管24小时后即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有无渗血,渗液及皮下气肿等情况。
结 果
诊断率:诊断结核性胸膜炎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6例,肺癌胸膜转移4例。
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心率、血压、SPO2,见表1。
由表1可见,内科胸腔镜检查过程中仅有术中心率轻度增快和血压轻度增高,考虑与活检时疼痛有关,无恶性高血压和严重低氧血症发生。
不良反应:所有病例活检时均有疼痛,术后切口、胸腔引流管刺激有疼痛,经对症处理可缓解,无持久性疼痛;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38.5℃左右发热,经对症处理缓解;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气肿,1周后自行吸收;无大出血、心律失常、气胸等发生。
讨 论
胸腔镜自1910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电视辅助外科胸腔镜、内科胸腔镜有安全、方便、创伤小、费用低等独特的优点[1],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敢于用力咳嗽、深呼吸,早期下床活动,明显降低了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术后近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开胸手术,最大限度减少了手术瘢痕,外形美观。文献报道对胸膜疾病诊断其临床符合率在90%以上[2],本组病例诊断率达100%,在局麻下均能很好地耐受检查,无明显不适和痛苦,对心肺功能无明显影响,内科胸腔镜常见的并发症如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引流管堵塞、伤口感染等,本组仅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气肿,1周后自行吸收,其他均未发生,患者康复出院。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时仔细观察,正确分析,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尤其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基础心肺功能差,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防治更是成功的保证。
总之,内科胸腔镜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正确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和精心护理,内科胸腔镜手术可以获得与电视辅助外科胸腔镜、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诊断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一兵,吴宏成,汤嫩东.内科胸腔镜在难治性气胸的应用.临床医学,2005,25(2):18.
2 吴宏成,汤耀东,等.胸腔镜在胸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浙江临床医学,2005,7(5):471-472.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2月行胸腔镜术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6~80岁。
方法:通常患者取健侧卧位,切口选择在患侧腋部胸壁第4~8肋间,常用6~7肋间或胸腔B超定位,穿刺点处给予1%利多卡因5~20ml局部麻醉,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镇静。并行心电、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术中给予鼻导管吸氧2~4L/分,保持患者自主呼吸良好。消毒皮肤,在选择好的位置切开皮肤0.5cm,再用套管针进入胸腔,拔出穿刺针后进入胸腔镜的目镜观察胸膜腔。从活检穿刺点重复上述麻醉、切开皮肤等步骤,从活检穿刺点插入套管针至胸膜腔,拔出针芯,插入吸引管,在胸腔镜直视下吸尽胸水,发现病灶后,从活检穿刺点套管插入活检钳,避开大血管多点活检,术毕,退出胸腔镜、活检钳及套管,缝合胸腔镜穿刺点切口,无菌纱布覆盖,在活检穿刺点切口留置引流管接水封瓶闭式引流。
术前护理:①向病人讲解行内科胸腔镜的目的、意义,比较以往诊断方法,如开胸术,反复胸腔抽液,胸膜活检创伤大,操作次数多,诊断阳性率低,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操作过程,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减少患者恐惧,获得术中配合。②该类患者部分年老体弱并伴有其他心、肺、脑等病变,术前一定要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充足睡眠,避免术中血压增高,心律失常等意外情况发生,使手术不能顺利进行,若再次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差。③控制肺部感染,给予有效抗生素及雾化吸入,控制支气管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呼吸道分泌物。④禁烟,严重吸烟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非吸烟者高2~3倍,术前停止吸烟48小时可减少CO-Hb含量而改善供氧,术前停止吸烟2周以上改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因此护理人员要劝告戒烟。⑤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吹气球等呼吸功能训练。⑥嘱患者12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了解患者睡眠情况,如入睡困难,给予舒乐安定10mg,口服。
术中配合:取侧卧位,利用谈话以转移病人注意力,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有无紫绀、出汗、烦躁、呼吸困难等情况,观察心电监护仪显示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SPO2变化,术中必要时听诊心音及呼吸音变化,出现肺部哮鸣音、呼吸、心跳停止等意外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操作,并及时抢救。活检疼痛时及时安抚病人。
术后护理:①术后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并夹管陪同患者回病房,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管与水封瓶之间引流系统应完全封闭,以免影响胸腔内压力的调解。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神志、血压、呼吸、心率、缺氧程度及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妥善处理。②应每隔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防止管口出口处被血块堵塞,挤压时一手反折引流管下端,另一手反复挤压近端引流管,挤压时注意避免牵拉,导致患者疼痛。③术后给予平卧位,使胸腔内积液积聚在胸腹腔下部,利于积液排出,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变化,必要时给予叩背咳痰。④向患者讲解有效咳嗽的重要性,患者因怕疼痛不敢咳嗽,导致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不易排出,应向患者耐心讲解,或遵医嘱用止痛剂,加强呼吸训练,促进肺复张,术后第1天让患者坐起咳嗽,排痰,协助拍背,雾化吸入,术后第2天让患者吹气球等呼吸功能训练,以促进肺早日复张。⑤水封瓶压力管中液体波动表示胸腔内压力高低,并指示引流是否通畅,应密切观察,如压力管中液平无波动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有受压、扭曲、破漏、接头松动等。⑥发热。术后一般有低、中度一过性发热,系手术本身及消毒滑石粉炎性反应引起,无需特殊处理。如发热持续不退,胸腔引流液颜色混浊,甚至脓性,应考虑胸膜腔感染的可能,需加强抗菌药物治疗及行胸膜腔冲洗,保持引流通畅。本组有2例出现38.50C左右发热,经对症处理缓解,无胸膜腔感染发生。⑦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因胸腔镜手术损伤小,疼痛较轻,术后6~8小时在床上坐起活动,术后24~48小时可下床活动。⑧ 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尽量咸食,因甜食会增加呼吸道分泌物。⑨插管周围保持干燥,勤换药,并注意观察插管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加剧。
倾倒引流液的操作技术:倾倒引流瓶内液体应在每天清晨进行,并将引流液准确记录后,用两把止血钳对夹引流管上端,以防止空气溢出胸内,造成气胸,并妥善固定引流管,转动水封瓶取出瓶盖,洗瓶,更换无菌生理盐水,水封瓶内的玻璃末端应浸在液面下3~5cm,盖紧瓶盖,各部衔接要紧密,切勿漏气,注意一定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术后第1个6小时内,每小时不应超过100ml,第1个24小时不应超过500ml,正常的引流液性质应自血性逐渐变为血清样,如第1天引流量>500ml,鲜红色或每小时引流量>100ml,说明有出血倾向,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
拔管指征:引流量少,性质呈血清样,引流压力管波动小,24小时引流量<50ml,无气体排出,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先夹管24小时后即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有无渗血,渗液及皮下气肿等情况。
结 果
诊断率:诊断结核性胸膜炎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6例,肺癌胸膜转移4例。
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心率、血压、SPO2,见表1。
由表1可见,内科胸腔镜检查过程中仅有术中心率轻度增快和血压轻度增高,考虑与活检时疼痛有关,无恶性高血压和严重低氧血症发生。
不良反应:所有病例活检时均有疼痛,术后切口、胸腔引流管刺激有疼痛,经对症处理可缓解,无持久性疼痛;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38.5℃左右发热,经对症处理缓解;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气肿,1周后自行吸收;无大出血、心律失常、气胸等发生。
讨 论
胸腔镜自1910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电视辅助外科胸腔镜、内科胸腔镜有安全、方便、创伤小、费用低等独特的优点[1],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敢于用力咳嗽、深呼吸,早期下床活动,明显降低了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术后近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开胸手术,最大限度减少了手术瘢痕,外形美观。文献报道对胸膜疾病诊断其临床符合率在90%以上[2],本组病例诊断率达100%,在局麻下均能很好地耐受检查,无明显不适和痛苦,对心肺功能无明显影响,内科胸腔镜常见的并发症如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引流管堵塞、伤口感染等,本组仅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气肿,1周后自行吸收,其他均未发生,患者康复出院。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时仔细观察,正确分析,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尤其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基础心肺功能差,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防治更是成功的保证。
总之,内科胸腔镜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正确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和精心护理,内科胸腔镜手术可以获得与电视辅助外科胸腔镜、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诊断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一兵,吴宏成,汤嫩东.内科胸腔镜在难治性气胸的应用.临床医学,2005,25(2):18.
2 吴宏成,汤耀东,等.胸腔镜在胸膜疾病的诊断价值.浙江临床医学,2005,7(5):47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