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5年12月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在肯尼亚落成,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窗口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非洲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非洲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非洲各孔子学院学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本文以埃塞俄比亚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为例,对非洲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流失现象做了一些考察,并对流失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期对广大对外汉语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学生流失;原因;对策;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
自2005年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在肯尼亚成立以来,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非洲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截止2016年12月,非洲已建立48所孔子学院,27所孔子课堂,范围遍及东西南北非。虽然非洲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汉语队伍在不断壮大,但非洲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各孔子学院或是孔子课堂都会遇到开班初期学生人数爆满,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的问题。笔者试以埃塞俄比亚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为例对这现象做一分析。
一、埃塞俄比亚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汉语教学概况
埃塞俄比亚目前有两所孔子学院,分别是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和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两所孔子学院都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之合作创办。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为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下设点,成立于2011年11月。该孔子课堂在开设汉语专业本科之外还开设汉语证书班,以期培养非专业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和扩大汉语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汉语专业为三年制,目前三个年级的人数从大一到大三分别为13人,11人和10人。这一数字是继一部分学生流失之后稳定下来的。证书班学生流动性比较大,无法统计出具体的数字。但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新学期开始,初级证书班上课人数能达到一百多人,大概一个月后人数开始逐渐减少,到学期末一个班只剩十来个人。中级证书班和高级证书班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的流失从初级到高级呈明显递增趋势。
二、非洲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造成非洲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欲从以下几点对这一现象做一分析。
(一)招生体制不健全,忽视学生个人需求
据笔者了解,在埃塞俄比亚,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是以学校—学院—专业的模式进行。即学生在选定报考大学后,一次性可以填报4到5个学院,在被某一学院录取之后再选择学院下设的专业。例如,笔者所在汉语专业属于社会与外语学院,该院有17个专业,学生在被录取之后,可以同时填报17个志愿,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择优分配专业。为了平衡各专业之间的人数,学校往往忽视学生的报考意愿,随意进行调剂。每年新学期开始都有学生被硬性调剂到汉语专业,而有些真正想学习汉语的学生又被拒之门外。此外,学校不给予中方教师招生的权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就直接被分入汉语专业。被调剂过来的学生对汉语不感兴趣,自行选择了汉语专业的学生没有语言天赋,在上了几周课以后感觉汉语很难,最后选择放弃。
(二)免费教学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
为了扩大汉语的影响力,马克雷大学证书班课程对全校师生免费开放。学生学习随心所欲,上课来去自由。每次上课不断有学生加入又有学生退出,而老师每周会按照计划授课,学生如不连续上课或是中途上课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其结果就是听不懂—?放弃。还有,很多学生只是对汉语感到新奇,在上了一两次课之后感觉汉语很难便弃之不学。学生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也就减小;知难而退,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都是造成证书班学生流失的原因。
(三)学生自我要求低,学习目的性和功利性强
非洲学生学习汉语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比较强。有些学生学汉语就是为了考取HSK证书拿奖学金去中国留学或参加免费夏令营活动;还有些学生想借HSK证书获得在中资企业工作的机会;更有学生通过HSK2级或3级就独自在外开办汉语培训班。学生功利性和目的性强,又对自己要求低,一旦通过低级别的考试便不再继续学习汉语。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初级证书班学生众多,而中高级班学生少的原因。
(四)教学基础设施欠缺,教学形式单一
非洲很多孔子学院都建立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首都地区,有独立的孔子学院大楼和比较完善的教学设施,但是下设孔子课堂常常面临教学设施不完善和没有固定教学场地的尴尬。笔者所在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只有一间语音教室,一间带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但是由于经常停电和操作困難等原因,设备利用率并不高,教师能够展现给学生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比较枯燥。此外,上课没有固定教室也为教学带来不利影响。非洲人时间观念不强,上课迟到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而证书班学生上课又没有固定的教室,每次上课教师都要带着少数按时出勤的学生到处找教室上课。很多迟到的学生找不到教室,久而久之就会放弃学习。
(五)考试频繁,学生为考试而学
HSK证书是能够去中国留学的通行证,因此HSK考试成为吸引非洲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有些孔子学院为了证明其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展现其工作业绩,频繁地举行HSK考试,却忽略了“汉语学习”和“汉语考试”之间的平衡关系。笔者所在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应上级孔子学院的统一安排,在2016年11月、12月和次年1月、3月连续举行了四次HSK考试和两次HSKK考试。兴趣班的课程往往没有“兴趣”,倒变成了“应试”培训课。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考试结束,学习任务也随之结束。实际上学生的汉语水平非常低,卷面成绩不足以代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有,很多学生急于求成,学习程度还未达到能够应试的水平就去参加考试,结果成绩不理想,心理受挫而放弃学习。因此每次考试之后学生人数就会下降。
三、学生流失问题对策探究
学生流失现象严重是很多非洲孔子学院都面临着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中外双方加强沟通,提高汉语专业学生入班门槛
外方应该和中方进行沟通,赋予中方招生的权利。对于报考汉语专业的学生,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选择真正对汉语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汉语并且具有一定语言学能的学生。就马克雷大学汉语专业大三学生来说,汉语程度较好,毕业之后能够胜任汉语工作的人不到40%。很多学生学了三年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一直停留在入门阶段,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工作。适当提高入班门槛,不但对学生自身有利,而且可以提高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适当收取学费,促使学生正视汉语学习
埃塞国民教育实行全免费政策,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不用交学费,大学期间食宿也实行先行免费政策,毕业之后五年内还清即可,学生在上学期间没有任何经济压力。正因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学生上课自由散漫。埃塞人“不劳而获”的心理比较严重,对于要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东西积极性不高。鉴于此,对于汉语证书班学生应该适当收取学费,促使他们正视汉语学习。因为在有一定的经济消耗之后,他们才会意识到个人付出所带来的价值。
(三)扭转学生认识,不断激发学生动机
非洲学生学习汉语主要是寻找工作,赚钱,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等,在这种单一的学习动机的驱使下,学生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但是如果能够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动机,并不断“充电”使之进一步增强,启发引导学生把汉语学习当做自觉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交际需要,会对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汉语起到促进作用。
(四)中外双方加强沟通,努力完善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
非洲众多孔子学院经费的投入全部由中国政府单方面承担,再加上非洲人对中国的片面认识,认为中国人有钱,很多问题中国人可以自行解决,所以在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上并不是大力支持。中方必须要不断加强与外方的沟通,使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在汉语教学推广过程中,中外双方都应该发挥各自的职能,以“一切为学生考虑”为出发点,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切实解决教学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科学安排HSK考试时间,促进“考教”有效结合
孔子学院要全面了解下设孔子课堂和汉语教学点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HSK考试时间,不应片面凸显工作业绩而频繁举办考试。考试太过频繁,可能契合了某些学生的需求,但如此一来,原本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就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应试”教学,一切都是围绕考试而学,既不利于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汉语教学的长远发展。考务中心应根据所在地区学校开学时间,统筹兼顾各个孔子课堂和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将考试时间安排在学期中或是学期末。从学期中到学期末都有考试,会促使学生连续不断地学习汉语,防止学生流失。
四、结束语
越来越的中资企业落户于非洲,一方面促进了非洲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为非洲人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强大的经济利益催生了非洲人学习汉语的热潮。但是由于非洲人自身的主观原因和外部客观原因,非洲很多孔子学院都面临着学生流失的问题。孔子学院不能单纯地只以注册学员人数多少来评定其在汉语推广中取得的成就,而应以真正取得的实际效果为准。如何保持住生源,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应该引起各非洲孔子学院思考和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根据在埃塞俄比亚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任教期间的亲身经历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提供一点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尚晋.非洲中法语言推广机构及文化推广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5.
[2]李红秀.非洲孔子学院建设与汉语文化傳播[J].中华文化论坛,2015,1.
[3]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中国国家汉办官网:http://www.hanban.edu.cn/.
作者简介:李海兰(1987-),女,汉族,甘肃天水,硕士,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关键词:学生流失;原因;对策;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
自2005年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在肯尼亚成立以来,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非洲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截止2016年12月,非洲已建立48所孔子学院,27所孔子课堂,范围遍及东西南北非。虽然非洲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汉语队伍在不断壮大,但非洲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各孔子学院或是孔子课堂都会遇到开班初期学生人数爆满,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的问题。笔者试以埃塞俄比亚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为例对这现象做一分析。
一、埃塞俄比亚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汉语教学概况
埃塞俄比亚目前有两所孔子学院,分别是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和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两所孔子学院都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之合作创办。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为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下设点,成立于2011年11月。该孔子课堂在开设汉语专业本科之外还开设汉语证书班,以期培养非专业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和扩大汉语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汉语专业为三年制,目前三个年级的人数从大一到大三分别为13人,11人和10人。这一数字是继一部分学生流失之后稳定下来的。证书班学生流动性比较大,无法统计出具体的数字。但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新学期开始,初级证书班上课人数能达到一百多人,大概一个月后人数开始逐渐减少,到学期末一个班只剩十来个人。中级证书班和高级证书班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的流失从初级到高级呈明显递增趋势。
二、非洲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造成非洲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欲从以下几点对这一现象做一分析。
(一)招生体制不健全,忽视学生个人需求
据笔者了解,在埃塞俄比亚,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是以学校—学院—专业的模式进行。即学生在选定报考大学后,一次性可以填报4到5个学院,在被某一学院录取之后再选择学院下设的专业。例如,笔者所在汉语专业属于社会与外语学院,该院有17个专业,学生在被录取之后,可以同时填报17个志愿,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择优分配专业。为了平衡各专业之间的人数,学校往往忽视学生的报考意愿,随意进行调剂。每年新学期开始都有学生被硬性调剂到汉语专业,而有些真正想学习汉语的学生又被拒之门外。此外,学校不给予中方教师招生的权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就直接被分入汉语专业。被调剂过来的学生对汉语不感兴趣,自行选择了汉语专业的学生没有语言天赋,在上了几周课以后感觉汉语很难,最后选择放弃。
(二)免费教学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
为了扩大汉语的影响力,马克雷大学证书班课程对全校师生免费开放。学生学习随心所欲,上课来去自由。每次上课不断有学生加入又有学生退出,而老师每周会按照计划授课,学生如不连续上课或是中途上课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其结果就是听不懂—?放弃。还有,很多学生只是对汉语感到新奇,在上了一两次课之后感觉汉语很难便弃之不学。学生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也就减小;知难而退,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都是造成证书班学生流失的原因。
(三)学生自我要求低,学习目的性和功利性强
非洲学生学习汉语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比较强。有些学生学汉语就是为了考取HSK证书拿奖学金去中国留学或参加免费夏令营活动;还有些学生想借HSK证书获得在中资企业工作的机会;更有学生通过HSK2级或3级就独自在外开办汉语培训班。学生功利性和目的性强,又对自己要求低,一旦通过低级别的考试便不再继续学习汉语。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初级证书班学生众多,而中高级班学生少的原因。
(四)教学基础设施欠缺,教学形式单一
非洲很多孔子学院都建立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首都地区,有独立的孔子学院大楼和比较完善的教学设施,但是下设孔子课堂常常面临教学设施不完善和没有固定教学场地的尴尬。笔者所在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只有一间语音教室,一间带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但是由于经常停电和操作困難等原因,设备利用率并不高,教师能够展现给学生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比较枯燥。此外,上课没有固定教室也为教学带来不利影响。非洲人时间观念不强,上课迟到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而证书班学生上课又没有固定的教室,每次上课教师都要带着少数按时出勤的学生到处找教室上课。很多迟到的学生找不到教室,久而久之就会放弃学习。
(五)考试频繁,学生为考试而学
HSK证书是能够去中国留学的通行证,因此HSK考试成为吸引非洲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有些孔子学院为了证明其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展现其工作业绩,频繁地举行HSK考试,却忽略了“汉语学习”和“汉语考试”之间的平衡关系。笔者所在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应上级孔子学院的统一安排,在2016年11月、12月和次年1月、3月连续举行了四次HSK考试和两次HSKK考试。兴趣班的课程往往没有“兴趣”,倒变成了“应试”培训课。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考试结束,学习任务也随之结束。实际上学生的汉语水平非常低,卷面成绩不足以代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有,很多学生急于求成,学习程度还未达到能够应试的水平就去参加考试,结果成绩不理想,心理受挫而放弃学习。因此每次考试之后学生人数就会下降。
三、学生流失问题对策探究
学生流失现象严重是很多非洲孔子学院都面临着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中外双方加强沟通,提高汉语专业学生入班门槛
外方应该和中方进行沟通,赋予中方招生的权利。对于报考汉语专业的学生,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选择真正对汉语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汉语并且具有一定语言学能的学生。就马克雷大学汉语专业大三学生来说,汉语程度较好,毕业之后能够胜任汉语工作的人不到40%。很多学生学了三年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一直停留在入门阶段,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工作。适当提高入班门槛,不但对学生自身有利,而且可以提高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适当收取学费,促使学生正视汉语学习
埃塞国民教育实行全免费政策,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不用交学费,大学期间食宿也实行先行免费政策,毕业之后五年内还清即可,学生在上学期间没有任何经济压力。正因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学生上课自由散漫。埃塞人“不劳而获”的心理比较严重,对于要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东西积极性不高。鉴于此,对于汉语证书班学生应该适当收取学费,促使他们正视汉语学习。因为在有一定的经济消耗之后,他们才会意识到个人付出所带来的价值。
(三)扭转学生认识,不断激发学生动机
非洲学生学习汉语主要是寻找工作,赚钱,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等,在这种单一的学习动机的驱使下,学生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但是如果能够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动机,并不断“充电”使之进一步增强,启发引导学生把汉语学习当做自觉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交际需要,会对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汉语起到促进作用。
(四)中外双方加强沟通,努力完善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
非洲众多孔子学院经费的投入全部由中国政府单方面承担,再加上非洲人对中国的片面认识,认为中国人有钱,很多问题中国人可以自行解决,所以在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上并不是大力支持。中方必须要不断加强与外方的沟通,使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在汉语教学推广过程中,中外双方都应该发挥各自的职能,以“一切为学生考虑”为出发点,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切实解决教学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科学安排HSK考试时间,促进“考教”有效结合
孔子学院要全面了解下设孔子课堂和汉语教学点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HSK考试时间,不应片面凸显工作业绩而频繁举办考试。考试太过频繁,可能契合了某些学生的需求,但如此一来,原本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就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应试”教学,一切都是围绕考试而学,既不利于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汉语教学的长远发展。考务中心应根据所在地区学校开学时间,统筹兼顾各个孔子课堂和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将考试时间安排在学期中或是学期末。从学期中到学期末都有考试,会促使学生连续不断地学习汉语,防止学生流失。
四、结束语
越来越的中资企业落户于非洲,一方面促进了非洲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为非洲人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强大的经济利益催生了非洲人学习汉语的热潮。但是由于非洲人自身的主观原因和外部客观原因,非洲很多孔子学院都面临着学生流失的问题。孔子学院不能单纯地只以注册学员人数多少来评定其在汉语推广中取得的成就,而应以真正取得的实际效果为准。如何保持住生源,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应该引起各非洲孔子学院思考和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根据在埃塞俄比亚马克雷大学孔子课堂任教期间的亲身经历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提供一点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尚晋.非洲中法语言推广机构及文化推广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5.
[2]李红秀.非洲孔子学院建设与汉语文化傳播[J].中华文化论坛,2015,1.
[3]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D].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中国国家汉办官网:http://www.hanban.edu.cn/.
作者简介:李海兰(1987-),女,汉族,甘肃天水,硕士,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