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作为杰出的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妇女力量的伟大,并着手组织力量。她进行了妇女干部的培养工作,使她们能够领导妇女运动;参与成立了“新运妇指会”,号召妇女起来抗日;成为国民参政会委员后,通过参政会维护妇女权利;批驳了要妇女画家的错误言论及思想,维护了妇女的就业权利。这些工作使广大妇女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社会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民主意识大大加强。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妇女工作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4—027—03
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共妇女工作领导人,邓颖超清醒地意识到了妇女力量的伟大,并着手进行大量妇女工作来凝聚这股力量,为抗日战争和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抗战初期妇女工作概况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内形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党各派各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历史转入了新的全民抗战阶段。
妇女运动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动态,从过去仅为自身谋解放争权利的斗争,到动员妇女投身于慰劳前线将士,战地服务、救护等有利于民族抗战的工作。同时希望建立全国妇女总指导机关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中国妇女运动当时已有30余年的历史,固然已有许多团体,但事实上力量极其薄弱,而力量薄弱的原因,则在于不能密切地联系妇女群众,广泛地把所有的妇女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从妇女自身而言,刚刚从晚清封建统治中走出来的中国大部分妇女,即使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也并未摆脱底下的社会地位。在她们中间,文盲半文盲的妇女占妇女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由于缺乏文化知识,她们长期生活在蒙昧之中,一向逆来顺受,一生都要受别人的摆布,认识不到自身的人格价值和应有的追求。传统社会中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仍然存在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妇女依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她们的权利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
而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农村中的大批壮丁奔赴前线,后方的生产重担便落在了妇女的肩上,再加上许多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因为战争的需要也走上了前线,后方一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需要补充部分女职工,于是女职工人数也相对有所增加。随着妇女更多地参加生产,她们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在社会事务中也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对自身的力量逐步有了清醒的认识。邓颖超认识到妇女群体力量的伟大,她决定着力进行妇女工作,发动妇女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提早胜利做出贡献。
二、邓颖超在抗战期间的妇女工作
在抗战时期,邓颖超进行了以下妇女工作。
(一)培养妇女干部,领导妇女运动
抗日战争的爆发,迫使广大妇女纷纷走出家门,为求得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自身的解放而努力奋斗。在这种形势下,就迫切需要妇女干部对这些处于自发状态的妇女运动进行组织和领导,而我们的妇女干部又十分缺乏,所以培养妇女干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1.在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作为我党优秀的妇女干部之一,充分认识到妇女干部在我党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1939年9月,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妇女运动》的报告中说,在工作发展的方面来看,干部是缺乏的,同时还指出:妇女干部的培养是不够的,只有延安为了妇女运动而创办了女大,各校也培养了妇女干部,但是还没有大规模地来做。她又进一步分析了妇女干部缺乏的原因是由于狭隘的宗派思想和关门主义造成的,‘她们虽然知道干部缺乏,可是她们不愿去多多地培养干部,团结干部。她们抱着一种狭隘的宗派思想。因此,形成一种关门主义,自己与广大的群众分开,而只凭感情与兴奋,口味合不来的人,再也合作不了,这样只会形成少数人的包办,形成各自立门户的形象。结果只有使干部更形缺乏,干部的发现更形困难。”
2.在培养妇女干部的方式上,邓颖超认为,应该把在工作中经常不断地进行教育作为培养妇女干部的最重要的方式。1938年5月18日,邓颖超在《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概况》的讲话中提到:“除在陕北公学、抗日大学、延安女师、鲁迅女师等校招收女学生,给予教育外,主要还是在各级政府、各级妇女工作中,经常不断地进行教育与培养干部,给予工作与理论的教育,给以耐心具体的指导。这是培养干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邓颖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妇女运动》的报告中指出,培养干部的方式“应该是个别提拔集体培养。集体的固然重要,而个别的帮助与提拔也是很重要的。”
3.在培养妇女干部的内容上,邓颖超要求从政治上、思想作风上、军事素质上等方面来培养妇女干部。她要求广大的妇女干部对于新干部,应当给以耐心的扶持、具体的领导、公正的态度,要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去团结她们,彻底地抛弃门户之见和关门倾向。邓颖超特别重视干部之间的团结,她认为,只有妇女干部的团结,才能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
邓颖超在抗战期间,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妇女运动中培养妇女干部。她的工作极大地支持了妇女运动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为全民抗战的形势好转和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参与成立了“新运妇指会”,号召妇女起来抗日
1938年,正值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之际,宋美龄于5月20日至25日以个人名义在庐山召开了一个妇女界谈话会,邀请了各党派、各界、各地妇女知名人士52人参加,中共方面有邓颖超、孟庆树。
中共代表邓颖超,孟庆树在会上作了报告。邓颖超在《关于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概况》报告介绍了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的情况,边区妇女的政治、经济平等地位和婚姻自由情况,边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和各类学校的学习情况等,引起到会妇女界人士的极大兴趣。她在《我们对于战时妇女工作的意见》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中共对战时妇女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中心任务。关于建立全国性的妇女组织问题,她强调指出,这个全国性的妇女组织不管名称如何,应是代表各界、各党派、各省、各地区妇女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它的产生应采取民主方式,可以由现有的各妇女团体的代表和各界妇女先进人士共同筹备,然后召开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全国妇女的统一领导机构。但由于战乱,召开全国大会是有困难的,而开展婦女抗日工作却刻不容缓,于是,赞同以妇指会作为全国性的妇女机构,但必须切实加以改组、扩大,加强民主协商,团结各方面的爱国妇女参加这个机构,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从事抗日建国工作。她的发言赢得了会场的热烈掌声。
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妇女指导委员会沈兹九被推选为大纲起草人。邓颖超参加了定稿32作,最后大纲在会上一致通过。这是一个动员全国妇女团结抗战的共同纲领,基本符合我党提出的“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方针政策,奠定了妇女界联合抗日的政治思想基础,成为改组扩大后的妇指会的工作准绳。依照这个大纲,我党通过妇指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妇女工作。 改组、扩大后的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妇女指导委员会于1938年7月1日在汉口正式组成并开始办公。它的宗旨就是一定程度上成为各党各派妇女代表和知名妇女参加的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改组后的妇指会有宋美龄任指导长,邓颖超、康克清、沈兹九等任委员。妇指会成立后,各地纷纷响应,成立地方分会,不少的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被安排进这些组织。邓颖超等妇委成员于这些组织里的秘密党员和进步人士保持了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个合法的公开组织开展妇女抗战工作,为抗战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三)成为国民参政会委员,通过参政会维护妇女权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动员和团结全国各党各派和全国各族人民实行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强烈要求国民党中央改革政治,设立民意机关,实行抗日民主。迫于抗战形势和全国人民的要求,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共方面,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接受国民党聘请加入参政会。在参政会内外,邓颖超与中共其他参政员一道为巩固抗体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日、争取政治民主,开展了大量颇著成效的工作。
1938年7月,在武汉召开了一届一次参政会,邓颖超与其他女参政员一起提出了《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议案。在讨论提案时,她起立演说,愤怒控诉了日寇侵略残害中国人民特别是残害妇女的种种罪行,希望国民政府切实按抗战建国纲领的条文,坚持抗战到底,同时提出了动员妇女积极行动起来,参加抗战建国,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主张。她的发言获得了与会者的热烈称赞。
国民参政会成立的时候,由于抗战以来广大妇女的新觉醒和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显示了妇女在抗战中的巨大作用,使社会各界不得不重新估量妇女的伟大力量,促使第一届国民参政会选聘了邓颖超、史良、吴贻芳、刘蘅静等10位女参政员,占总数的5%。尽管这个比例很小,但毕竟“开了中国妇女参政史中未有的先例”。邓颖超通过参政会这个合法的讲坛,全面宣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和妇女运动的方针、政策,为发动全国妇女参加抗战以及争取和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作出了杰出贡献。
(四)批驳要妇女回家的错误言论及思想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后方经济相当困难,许多男职212失业。一些目光短浅的人认为男职工失业是因为女职工占了他们的位置,纷纷要求裁撤女职工,以腾出位置给男性。1940年,国统区掀起了打击女职工的狂潮。该年年初,国民政府交通部规定,“凡服务交通机关之女职员,即须停止业务。”邮政局也以女性不适于收寄包裹、运输邮件工作为由,通过了限制女性就业的条款,规定:“(一)各邮区录用女职员,以管理局及一等局为限;(二)各管理局与所属各一等局女性职员名额不得超过该区职员人数百分之五;(三)已嫁之女性不得应聘报考;(四)入局后的女职工结婚时予以裁退。”许多工厂、商店、银行老板也效法政府部门,拒用女职员。有些单位虽然还有女职员,但多被安排在无关紧要的辅助岗位,很少有提拔升迁的机会。一批思想迂腐、观念陈旧的帮闲御用文人,为一些部门、厂家裁撤女职工摇旗呐喊,叫喊女子的首要任务是做“贤妻良母”,“做家庭的好主妇,儿女的好母亲”,主张女职工回到家里去。
在此情况下,邓颖超挺身而出,和歧视妇女的种种思想行为作斗争。为女职工争取平等就业权,既是为妇女争取社会地位,又是挽救抗日有生力量的一个壮举。针对1940年的“妇女回家”论,她利用一切机会,予以驳斥。
首先,邓颖超于1940年8月发表《对<蔚蓝中的一点黯澹>的批判》一文,对端木露西在《蔚蓝中的一点黯澹》中鼓吹的“妇女回家”论进行理论上的批驳。提出“妇女回家”论是对妇女走向社会、走向抗日民族革命解放道路的反动。其次,邓颖超还在许多公众场合中批评“妇女回家”论,以得到舆论的支持。再次,作为女参政员,邓颖超利用自己的合法地位,积极领导国统区妇女进行争取工作权的斗争。她明确提出要“对压迫女性的思想,对取消妇女职业的谬论,对束缚妇女的设施,对奴役妇女的企图以及对妇女的片面责难等等进行斗争。”她经常出席重庆市妇女团体的各种集会,广泛听取妇女们的意见,联合其他女参政员,向参政会提出保卫妇女合法权益的议案。在二届二次参政会上,邓颖超等女参政员联名提出《不得禁用女职员》的提案,请政府明令各机关不得藉故禁用解雇女职员。这一提案获得通过,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在各界妇女的共同努力下,职业妇女争取工作权的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效。交通部取消了限制录用女职员的规定,国防最高委员会也将歧视女职员的条款删去。
三、对抗战期间邓颖超妇女工作的评价
邓颖超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她作为政治家的敏锐洞察力,以她特有的热情和激情时刻关注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局势,关注着妇女解放运动。她所做的妇女T作在今天看来,拥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抗战时期邓颖超的妇女工作,推动建立了妇女抗日统一战线,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壮大
八年抗战期间,邓颖超在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下,依据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了千百万妇女能够投身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先后领导和建立了三个全国性的妇女统一战线组织,即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改组后的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和1940年春在山城重庆成立的中苏文化协会妇女委员会。这三个组织,共同撑起了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大旗。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建立。在抗日民族统—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妇女不分长幼和地位的高低,共同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立下了丰功伟绩。邓颖超在其间所进行的大量工作和对这些妇女组织所进行的领导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言功不可没。
(二)抗战时期邓颖超的妇女工作,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显示了共产党员的时代进步性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大力倡导组成全民族抗日救亡统一战线,并极力争取广大的妇女同胞。邓颖超在进行妇女工作的同时,一直是以中国共产党妇女干部的形象出现,她认真地执行中国共产党关于团结妇女、建立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方针,在妇女群众中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努力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她们的利益。经过长时间的与妇女群众沟通情况、交换意见、统一思想、联络感情,邓颖超在妇女群众中赢得了极大的信任,成为她们的“贴心人”,而这一切又间接地为中共做了宣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真的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党,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时代进步性。
(三)抗战时期邓颖超的妇女工作,解放了妇女的思想,促使她们走出家门,一致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做了大量的工作,致力于解放妇女的思想。她组织开办妇女夜校和识字班,动员妇女儿童参加学习,还常亲自到妇女中了解学习文化情况,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困难和问题,鼓励妇女参政,鼓励她们走出家门,加入到抗日战争的巨大洪流之中,为抗日战争、保家卫国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在这一特殊的时期,解放妇女思想的工作也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是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任何工作都要服从于这一矛盾,所以,这一时期的妇女工作均致力于解放妇女的思想,号召她们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来,但却不会鼓励妇女因为要求自身解放就伤害到国内的抗日团结,即使是妇女解放工作,也被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是服从当时国内大局的明智之举,邓颖超等妇女工作领导人的决定,保证了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戰线的建立与巩固,大大地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为妇女争取政治权利和谋求自身的解放,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在普及妇女文化教育,为妇女争取平等就业权、参政权及改善妇女生存福利条件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绩,并为妇女参加抗战铺平了道路。这些斗争使国统区妇女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社会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民主意识大大加强。她从团结抗战的大局出发,耐心的指导全国的妇女大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不懈努力,同时它对妇女解放问题上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坚决地批判和斗争。她所做的妇女工作的经验和影响,在建国后也能明显地看到。江泽民同志为纪念邓颖超诞辰90周年和纪念她逝世一周年而编辑出版的《忆邓大姐》一书题词;“学习邓颖超同志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妇女工作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4—027—03
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共妇女工作领导人,邓颖超清醒地意识到了妇女力量的伟大,并着手进行大量妇女工作来凝聚这股力量,为抗日战争和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抗战初期妇女工作概况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内形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党各派各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历史转入了新的全民抗战阶段。
妇女运动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动态,从过去仅为自身谋解放争权利的斗争,到动员妇女投身于慰劳前线将士,战地服务、救护等有利于民族抗战的工作。同时希望建立全国妇女总指导机关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中国妇女运动当时已有30余年的历史,固然已有许多团体,但事实上力量极其薄弱,而力量薄弱的原因,则在于不能密切地联系妇女群众,广泛地把所有的妇女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从妇女自身而言,刚刚从晚清封建统治中走出来的中国大部分妇女,即使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也并未摆脱底下的社会地位。在她们中间,文盲半文盲的妇女占妇女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由于缺乏文化知识,她们长期生活在蒙昧之中,一向逆来顺受,一生都要受别人的摆布,认识不到自身的人格价值和应有的追求。传统社会中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仍然存在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妇女依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她们的权利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
而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农村中的大批壮丁奔赴前线,后方的生产重担便落在了妇女的肩上,再加上许多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因为战争的需要也走上了前线,后方一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需要补充部分女职工,于是女职工人数也相对有所增加。随着妇女更多地参加生产,她们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在社会事务中也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对自身的力量逐步有了清醒的认识。邓颖超认识到妇女群体力量的伟大,她决定着力进行妇女工作,发动妇女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提早胜利做出贡献。
二、邓颖超在抗战期间的妇女工作
在抗战时期,邓颖超进行了以下妇女工作。
(一)培养妇女干部,领导妇女运动
抗日战争的爆发,迫使广大妇女纷纷走出家门,为求得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自身的解放而努力奋斗。在这种形势下,就迫切需要妇女干部对这些处于自发状态的妇女运动进行组织和领导,而我们的妇女干部又十分缺乏,所以培养妇女干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1.在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作为我党优秀的妇女干部之一,充分认识到妇女干部在我党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1939年9月,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妇女运动》的报告中说,在工作发展的方面来看,干部是缺乏的,同时还指出:妇女干部的培养是不够的,只有延安为了妇女运动而创办了女大,各校也培养了妇女干部,但是还没有大规模地来做。她又进一步分析了妇女干部缺乏的原因是由于狭隘的宗派思想和关门主义造成的,‘她们虽然知道干部缺乏,可是她们不愿去多多地培养干部,团结干部。她们抱着一种狭隘的宗派思想。因此,形成一种关门主义,自己与广大的群众分开,而只凭感情与兴奋,口味合不来的人,再也合作不了,这样只会形成少数人的包办,形成各自立门户的形象。结果只有使干部更形缺乏,干部的发现更形困难。”
2.在培养妇女干部的方式上,邓颖超认为,应该把在工作中经常不断地进行教育作为培养妇女干部的最重要的方式。1938年5月18日,邓颖超在《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概况》的讲话中提到:“除在陕北公学、抗日大学、延安女师、鲁迅女师等校招收女学生,给予教育外,主要还是在各级政府、各级妇女工作中,经常不断地进行教育与培养干部,给予工作与理论的教育,给以耐心具体的指导。这是培养干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邓颖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妇女运动》的报告中指出,培养干部的方式“应该是个别提拔集体培养。集体的固然重要,而个别的帮助与提拔也是很重要的。”
3.在培养妇女干部的内容上,邓颖超要求从政治上、思想作风上、军事素质上等方面来培养妇女干部。她要求广大的妇女干部对于新干部,应当给以耐心的扶持、具体的领导、公正的态度,要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去团结她们,彻底地抛弃门户之见和关门倾向。邓颖超特别重视干部之间的团结,她认为,只有妇女干部的团结,才能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
邓颖超在抗战期间,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妇女运动中培养妇女干部。她的工作极大地支持了妇女运动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为全民抗战的形势好转和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参与成立了“新运妇指会”,号召妇女起来抗日
1938年,正值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之际,宋美龄于5月20日至25日以个人名义在庐山召开了一个妇女界谈话会,邀请了各党派、各界、各地妇女知名人士52人参加,中共方面有邓颖超、孟庆树。
中共代表邓颖超,孟庆树在会上作了报告。邓颖超在《关于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概况》报告介绍了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的情况,边区妇女的政治、经济平等地位和婚姻自由情况,边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和各类学校的学习情况等,引起到会妇女界人士的极大兴趣。她在《我们对于战时妇女工作的意见》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中共对战时妇女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中心任务。关于建立全国性的妇女组织问题,她强调指出,这个全国性的妇女组织不管名称如何,应是代表各界、各党派、各省、各地区妇女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它的产生应采取民主方式,可以由现有的各妇女团体的代表和各界妇女先进人士共同筹备,然后召开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全国妇女的统一领导机构。但由于战乱,召开全国大会是有困难的,而开展婦女抗日工作却刻不容缓,于是,赞同以妇指会作为全国性的妇女机构,但必须切实加以改组、扩大,加强民主协商,团结各方面的爱国妇女参加这个机构,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从事抗日建国工作。她的发言赢得了会场的热烈掌声。
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妇女指导委员会沈兹九被推选为大纲起草人。邓颖超参加了定稿32作,最后大纲在会上一致通过。这是一个动员全国妇女团结抗战的共同纲领,基本符合我党提出的“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方针政策,奠定了妇女界联合抗日的政治思想基础,成为改组扩大后的妇指会的工作准绳。依照这个大纲,我党通过妇指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妇女工作。 改组、扩大后的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妇女指导委员会于1938年7月1日在汉口正式组成并开始办公。它的宗旨就是一定程度上成为各党各派妇女代表和知名妇女参加的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改组后的妇指会有宋美龄任指导长,邓颖超、康克清、沈兹九等任委员。妇指会成立后,各地纷纷响应,成立地方分会,不少的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被安排进这些组织。邓颖超等妇委成员于这些组织里的秘密党员和进步人士保持了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个合法的公开组织开展妇女抗战工作,为抗战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三)成为国民参政会委员,通过参政会维护妇女权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动员和团结全国各党各派和全国各族人民实行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强烈要求国民党中央改革政治,设立民意机关,实行抗日民主。迫于抗战形势和全国人民的要求,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共方面,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接受国民党聘请加入参政会。在参政会内外,邓颖超与中共其他参政员一道为巩固抗体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日、争取政治民主,开展了大量颇著成效的工作。
1938年7月,在武汉召开了一届一次参政会,邓颖超与其他女参政员一起提出了《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议案。在讨论提案时,她起立演说,愤怒控诉了日寇侵略残害中国人民特别是残害妇女的种种罪行,希望国民政府切实按抗战建国纲领的条文,坚持抗战到底,同时提出了动员妇女积极行动起来,参加抗战建国,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主张。她的发言获得了与会者的热烈称赞。
国民参政会成立的时候,由于抗战以来广大妇女的新觉醒和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显示了妇女在抗战中的巨大作用,使社会各界不得不重新估量妇女的伟大力量,促使第一届国民参政会选聘了邓颖超、史良、吴贻芳、刘蘅静等10位女参政员,占总数的5%。尽管这个比例很小,但毕竟“开了中国妇女参政史中未有的先例”。邓颖超通过参政会这个合法的讲坛,全面宣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和妇女运动的方针、政策,为发动全国妇女参加抗战以及争取和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作出了杰出贡献。
(四)批驳要妇女回家的错误言论及思想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后方经济相当困难,许多男职212失业。一些目光短浅的人认为男职工失业是因为女职工占了他们的位置,纷纷要求裁撤女职工,以腾出位置给男性。1940年,国统区掀起了打击女职工的狂潮。该年年初,国民政府交通部规定,“凡服务交通机关之女职员,即须停止业务。”邮政局也以女性不适于收寄包裹、运输邮件工作为由,通过了限制女性就业的条款,规定:“(一)各邮区录用女职员,以管理局及一等局为限;(二)各管理局与所属各一等局女性职员名额不得超过该区职员人数百分之五;(三)已嫁之女性不得应聘报考;(四)入局后的女职工结婚时予以裁退。”许多工厂、商店、银行老板也效法政府部门,拒用女职员。有些单位虽然还有女职员,但多被安排在无关紧要的辅助岗位,很少有提拔升迁的机会。一批思想迂腐、观念陈旧的帮闲御用文人,为一些部门、厂家裁撤女职工摇旗呐喊,叫喊女子的首要任务是做“贤妻良母”,“做家庭的好主妇,儿女的好母亲”,主张女职工回到家里去。
在此情况下,邓颖超挺身而出,和歧视妇女的种种思想行为作斗争。为女职工争取平等就业权,既是为妇女争取社会地位,又是挽救抗日有生力量的一个壮举。针对1940年的“妇女回家”论,她利用一切机会,予以驳斥。
首先,邓颖超于1940年8月发表《对<蔚蓝中的一点黯澹>的批判》一文,对端木露西在《蔚蓝中的一点黯澹》中鼓吹的“妇女回家”论进行理论上的批驳。提出“妇女回家”论是对妇女走向社会、走向抗日民族革命解放道路的反动。其次,邓颖超还在许多公众场合中批评“妇女回家”论,以得到舆论的支持。再次,作为女参政员,邓颖超利用自己的合法地位,积极领导国统区妇女进行争取工作权的斗争。她明确提出要“对压迫女性的思想,对取消妇女职业的谬论,对束缚妇女的设施,对奴役妇女的企图以及对妇女的片面责难等等进行斗争。”她经常出席重庆市妇女团体的各种集会,广泛听取妇女们的意见,联合其他女参政员,向参政会提出保卫妇女合法权益的议案。在二届二次参政会上,邓颖超等女参政员联名提出《不得禁用女职员》的提案,请政府明令各机关不得藉故禁用解雇女职员。这一提案获得通过,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在各界妇女的共同努力下,职业妇女争取工作权的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效。交通部取消了限制录用女职员的规定,国防最高委员会也将歧视女职员的条款删去。
三、对抗战期间邓颖超妇女工作的评价
邓颖超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她作为政治家的敏锐洞察力,以她特有的热情和激情时刻关注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局势,关注着妇女解放运动。她所做的妇女T作在今天看来,拥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抗战时期邓颖超的妇女工作,推动建立了妇女抗日统一战线,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壮大
八年抗战期间,邓颖超在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下,依据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了千百万妇女能够投身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先后领导和建立了三个全国性的妇女统一战线组织,即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改组后的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和1940年春在山城重庆成立的中苏文化协会妇女委员会。这三个组织,共同撑起了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大旗。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建立。在抗日民族统—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妇女不分长幼和地位的高低,共同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立下了丰功伟绩。邓颖超在其间所进行的大量工作和对这些妇女组织所进行的领导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言功不可没。
(二)抗战时期邓颖超的妇女工作,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显示了共产党员的时代进步性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大力倡导组成全民族抗日救亡统一战线,并极力争取广大的妇女同胞。邓颖超在进行妇女工作的同时,一直是以中国共产党妇女干部的形象出现,她认真地执行中国共产党关于团结妇女、建立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方针,在妇女群众中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努力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她们的利益。经过长时间的与妇女群众沟通情况、交换意见、统一思想、联络感情,邓颖超在妇女群众中赢得了极大的信任,成为她们的“贴心人”,而这一切又间接地为中共做了宣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真的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党,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时代进步性。
(三)抗战时期邓颖超的妇女工作,解放了妇女的思想,促使她们走出家门,一致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做了大量的工作,致力于解放妇女的思想。她组织开办妇女夜校和识字班,动员妇女儿童参加学习,还常亲自到妇女中了解学习文化情况,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困难和问题,鼓励妇女参政,鼓励她们走出家门,加入到抗日战争的巨大洪流之中,为抗日战争、保家卫国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在这一特殊的时期,解放妇女思想的工作也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是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任何工作都要服从于这一矛盾,所以,这一时期的妇女工作均致力于解放妇女的思想,号召她们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来,但却不会鼓励妇女因为要求自身解放就伤害到国内的抗日团结,即使是妇女解放工作,也被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是服从当时国内大局的明智之举,邓颖超等妇女工作领导人的决定,保证了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戰线的建立与巩固,大大地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为妇女争取政治权利和谋求自身的解放,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在普及妇女文化教育,为妇女争取平等就业权、参政权及改善妇女生存福利条件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绩,并为妇女参加抗战铺平了道路。这些斗争使国统区妇女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社会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民主意识大大加强。她从团结抗战的大局出发,耐心的指导全国的妇女大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不懈努力,同时它对妇女解放问题上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坚决地批判和斗争。她所做的妇女工作的经验和影响,在建国后也能明显地看到。江泽民同志为纪念邓颖超诞辰90周年和纪念她逝世一周年而编辑出版的《忆邓大姐》一书题词;“学习邓颖超同志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