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辅助治疗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n461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骨联合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对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骨联合损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组),45例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镜下组).比较两组早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镜下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镜下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6个月,镜下组的VAS和AOFAS评分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关节镜可术中评估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骨联合损伤情况,有利于损伤的复位固定.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联合miRNA芯片与蛋白组学技术考察创伤性股骨头坏死(TIONFH)患者外周血特异性miRNAs调控的差异化蛋白,旨在探讨TIONFH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在前期TIONFH转录组学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数据库对已筛选并验证的8个特异性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通过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将miRNAs靶基因与蛋白组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上调miRNAs的靶基因共有609个,下调miRNAs的靶基因共有37个;蛋白组学鉴定出共115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分子(P<0.05).蛋白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