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2月伊始,缅甸经历了又一次政局剧变。在上个世纪军政府统治期间,缅甸经济发展长期停滞,然而大量上世纪初英国殖民时期的建筑,却也因此逃过百年来的都市更新,得以完整保留。
探访殖民遗迹是我来缅甸旅行的重要部分,当真的来到这里,我还是对这里遗迹之多、保存之完好感到惊诧。
19世纪的“英国小镇”眉缪
我对英国旧时乡村的印象,几乎都来自电影《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朴实的家,达西居住的豪华庄园,再加上那仿佛能溢出屏幕的青草和泥土气息,这些景象,竟在距离曼德勒只有2小时车程的眉缪(又名“彬乌伦”),变成了现实。
旅行指南说,这是一座备受英国殖民者喜爱的度假小镇。起初,我只当这是一座普通的缅甸小镇,有几座老建筑残存而已。可从下车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分不清这到底是缅甸,还是19世纪的英国。
被薄薄尘土覆盖的小路,两侧布满肆意生长的杂草,透出特有的芳香;19世纪风格的旧围墙里面,是一座色彩红得仿佛剛刷过漆的老教堂;街道上,完全按传统样式打造的马车,伴随着马蹄的哒哒声,令我仿佛身处电影之中。
骑着客栈的免费自行车,我花了一下午在这里探索。最令人惊讶的是,街道上的房子,根本看不出它们大多历经百年,一切就像刚刚建成,可风格还是19世纪的样子。这些房子现今要么是政府机关,要么是富豪宅邸,最差也用来开高档餐馆,难怪可以得到如此精心的维护。
书上推荐的“高档餐馆”,开在一座曾是私人宅邸的老房子里,连附带的庭院都得到完整保留。说“高档”,其实一份套餐也只要20多元人民币。可训练有素的侍者、彬彬有礼的服务,加上精心布置的就餐环境,让在这里哪怕一个人吃饭都变成了一种享受。这里唯一“不仿真”的是,菜单中并不是难吃的英国炸鱼薯条,而是正宗、美味的缅甸菜式。
我路过一所私立学校,成排轿车停在门口,用人娴熟地接过刚放学孩子的书包,开车回家。而坐在副驾驶座位的孩子,啃着零食,脸上洋溢着笑容。当地人的生活都是这样吗?
回程时我骑错了路,不小心拐进了一座贫民窟。瞬间“英国小镇”变成垃圾满地、污水横流、散发出阵阵恶臭的贫民窟。两侧全是肆意搭建的铁皮甚至竹木房屋,挡风遮雨恐怕都困难。我透过缝隙看到,屋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房屋的主人自然也是衣衫褴褛。可让我惊讶的是,纵使生活已如此艰难,这里的人还是无一例外,面带笑容向我大声打着招呼。
瞬间“英国小镇”变成垃圾满地、污水横流、散发出阵阵恶臭的贫民窟。
这种友善不仅存在于贫民窟。当我走在街上,甚至会有原本步履匆忙的路人专门停下,用英语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接着热情推荐附近隐藏的好地方。这让我感慨,在如此悬殊的贫富差距之下,也许共同的信仰和微笑才是连结所有缅甸人的纽带吧。
尘封百年的“英国都会”仰光
我是被一组“新旧仰光对比图”吸引而来的。两张同样拍摄自仰光老城中心苏雷佛塔的照片,时间相差了整整100年。然而,除了当年刚栽下的行道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街上的交通工具从马车、人力车变成了现代汽车,其他一切在百年中竟丝毫没有变化。
今日缅甸的贫穷与封闭,让人很难相信百年前东南亚最繁华的都市不是新加坡、不是曼谷,是仰光。正经历最后辉煌的大英帝国,誓将仰光打造成“东南亚殖民地之都”,为仰光留下了数不清的欧式建筑。
今日缅甸的贫穷与封闭,让人很难相信百年前东南亚最繁华的都市是仰光。
如果说眉缪是座“英国小镇”,那曾作为殖民地首府的仰光,当仁不让就是“英国都会”了。这座城市虽然有大片杂乱而平庸的新城,甚至郊外还有现代化的工业区,可这都没影响英国殖民老城里,几乎所有建筑都完好地保留至今。
同眉缪相比,这里的建筑要雄伟得多,用途自然也更多样。无论维护水准怎样,这里的建筑竟全都是“活的”:百年前的邮局,现在还是邮局;百年前的海关,现在还是海关;普通人只能望“楼”兴叹的豪华酒店,现在还是住不起。
除了那些时代与地域特征明显的“印度哥特式”英国殖民地建筑,仰光老城里同样不乏其他风格的点缀。今日的仰光,是全世界宗教种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在这里,你可以轻易根据明显的建筑风格,找到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的痕迹。
让人意外和欣慰的是,我竟在老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座致力于保护缅甸老城的基金会,和一座精心布置的小展厅。
找到基金会工作人员简单聊了几句,我毫不奇怪他们都不是缅甸人。他们向我坦承,自己的力量还太渺小,很多时候并不足以影响政府的决策,甚至得不到缅甸普通人的支持,但他们会一直努力下去。
斑驳老屋里的毛淡棉大学
毛淡棉是我造访的第三座缅甸殖民老城。经历了眉缪的秀丽和仰光的雄伟,我对这里的大多建筑已难以产生什么新鲜感,本打算回房睡觉,却意外拐进了一座院子。
院子里的老建筑不仅斑驳不堪,还因常年淋雨、缺乏维护,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黑色水渍。我走近一看,发现那竟是毛淡棉大学的校园,只是空无一人,我才意识到那是个周末。透过灰暗的玻璃,我望向教室里,只看到一片破旧;再从张贴的各种缅文通知里,尽力找出能辨认的英文和数字,期待可以从中挖掘到一点点信息,然而都是徒劳。
正准备失望离开时,我却撞见一个人。看他稚嫩的面孔,我还以为是学生,却发现是这里的老师。可惜他教缅文而不是英文,所以也只会简单的英语。他说,这里的专业有缅文、英文、历史等,因条件限制几乎都是文科,理科只有数学、计算机和刚开的物理。
我们聊起缅甸的教育,他说缅甸大学生读书都很刻苦,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相对于缅甸的经济,缅甸人受教育的机会并不算差,文盲率也远低于同类国家。说这话时,他眼神中带着满满的自豪和希望。
我想起刚刚无意中闯进的毛淡棉公立图书馆,尽管房间不出所料地破旧且昏暗,可藏书却被整整齐齐堆放着,甚至还有电脑可用,而一旁简易的桌椅边,坐满了求知若渴的人们。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仰光的闹市,和缅甸很多地方。图书馆简直是我看到的各种简陋的公共服务中,唯一让人满意甚至惊喜的。知识带给人改变的力量,希望缅甸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