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发展现状与战略思考

来源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能源已经成为当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替代能源。综述了生物能源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生物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生物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其他文献
基于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与水利人才发展现状,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举措与建设成效几个方面探讨了水利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与应用,通过建设水利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加结果、教育加教学的教学考核评价改革。
基于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西江千户苗寨文化资源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文化体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存在重形式、体验活动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类纪念品制作粗糙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每类文化资源提出了具体的开发策略:建筑类文化以吊脚楼为例,举办摄影比赛、改造家庭博物馆;民俗节庆类文化设置民俗体验馆、参与节庆民俗体验活动;工艺品制作技艺类文化创办可参与的手工坊、创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服饰歌舞类文化可开发大型舞台实景演出类旅游产品;医药饮食类文化设置苗医药疗养会馆、打造可供参观的苗寨
正交胶合木(CLT)作为楼盖、墙体构件,广泛用于中高层木结构建筑。建筑防火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领域,CLT防火性能与所使用胶黏剂密切相关,高温下胶黏剂胶合性能下降将影响CLT的耐火性能。介绍了目前高温下CLT胶黏剂性能的研究进展及测试方法,以期为国内对高温下CLT胶黏剂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对思南万圣山森林公园景观资源中地文景观资源、水文景观资源、生物景观资源、天象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旅游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建设和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培训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恢复和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对策措施。
为探讨分析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与抚育管理方案对其生长量的促进效果,将坡位因子分设高坡度、中坡度和低坡度3个层次;抚育管理因子分设4个层次,做5遍重复测试,用以比较了坡位不同、抚育管理措施不同时杉木生长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坡度区域种植的杉木高生长量平均量达2.007 m;中坡度平均量为1.899 m;高坡度平均量为1.715 m;抚育管理方案3的杉木高生长量为1.997 m,抚育管理方案2为1.904 m,抚育管理方案1为1.880 m,抚育管理方案4为1.713 m。可见抚育方案对杉木高生长量的影
以栓皮栎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传统容器苗和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两种苗木进行了对比,探索了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在凉山州山区造林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①相同条件下轻基质无
随着城市的快速更新,山城步道一方面面临衰落的危机,另一方面又正逢重新焕发生机的良好时机,如何利用现有步道的基础,在重建其交通通行功能的同时,挖掘更多文化,丰富步道内涵,山城步道的景观文化主题如何打造既丰富又有特色,是设计者、建设者重点考虑的问题。为此,调研了重庆市渝中区的山城步道,探索了其在更新打造时为景观文化主题的表现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及获得的效果,提出了山城步道建设可通过历史文化节点、商业、配套设施、乡土植物4个方面保持老山城的登山特色,增加现代元素,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景观、健身、观光串联在一起,以形成重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是区域重要的生态保护建设基地,不仅保护着区域内特殊的生态系统和一些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遗迹,也是当地重要的科研、教育、休闲游乐地点,对区域发展十分重要。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相当优势,当地政府在坚持科学性、全面性、时效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对保护区实施了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合理合并、调整保护区中的重叠区域;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加强环保宣教育,实行统一管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环境管理,制定游客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等大量措施,大大推动了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行业的日新月异,我国高职院校的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专业标准和生源素质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学校实际,从专业定位、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改革思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虽然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但仍然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分类分布不科学、产权归属不明晰等问题,已经越发不能满足人民的优美环境需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创新,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重塑,提高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创造更多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回应人民生态需求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