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先天性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嗅觉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MRI表现.方法 选择47例先天性嗅觉功能障碍(39例为Kallmann综合征,8例为单纯嗅觉功能障碍)患者和21名健康志愿者行MR检查.观察MRI上颅内异常表现,测最嗅球体积、嗅沟深度、垂体及垂体柄径线.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中嗅球嗅束完全不发育比例有无差异,非参数检验比较2组患者存在的嗅球体积的差别,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垂体和垂体柄径线的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先天性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嗅觉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MRI表现.方法 选择47例先天性嗅觉功能障碍(39例为Kallmann综合征,8例为单纯嗅觉功能障碍)患者和21名健康志愿者行MR检查.观察MRI上颅内异常表现,测最嗅球体积、嗅沟深度、垂体及垂体柄径线.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中嗅球嗅束完全不发育比例有无差异,非参数检验比较2组患者存在的嗅球体积的差别,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垂体和垂体柄径线的差异.结果 所有先大性嗅觉功能障碍患者MRI上嗅球、嗅束和(或)嗅沟均有异常表现,可表现为完全不发育或发育不良,双侧可不对称.Kannlann综合征(31/39)较单纯嗅觉功能障碍患者(2/8)更多地表现为嗅球、嗅束不发育(χ2=6.998,P=0.008),嗅球存在者嗅球体积也较小(Kallmann综合征患者存在的嗅球体积中位数为8 mm3,单纯嗅觉功能障碍患者为22 mm3,Z=-2.902,P=0.004).Kalhnann综合征患者垂体较正常志愿者小[Kallmann综合征患者垂体前后径为(7.22±.93)mm,正常志愿者为(9.94±1.59)mm,F=16.835,P=0.000;Kallmann综合征垂体高度为(3.71±1.74)mm,正常志愿者为(6.00±1.24)mm,F=16.092,P=0.000],垂体柄纤细[Kallmalm综合征患者为(1.19±0.55)mm,正常志愿者为(1.88±0.49)mm,F=13.060,P=0.000].结论 MRI可显示先天性嗅觉功能障碍患者嗅球、嗅束、嗅沟的先天发育异常,对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Behcet病的胸部CT表现,评价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有胸部病变的Behcet病的临床病历记录及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的诊断根据Behcet病国际研究小组诊断标准.结果 13例中3例表现为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影,3例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密度影,1例左下叶塌陷伴有右下叶结节影,1例胸膜下孤立结节影,2例双侧少量胸水,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在治疗过程中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粟
目的 分析结节性筋膜炎(NF)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NF的影像表现,其中4例行CT检查,5例行MR检查.结果 9例NF中,5例位于下肢,2例位于腹壁,2例位于外耳道.病灶最大直径为1.1~9.5 cm,平均(3.7±0.3)cm.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单发实性软组织肿块,CT平扫显示肿块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病灶在MR T1WI呈等低信号,在T2WI呈
脑胶质细胞增生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损害因子所致损害的修复反应,但是过多的胶质增生又将成为阻碍神经元髓鞘和轴索生长的机械性屏障,影响神经元结构的修复和功能恢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称之为脑胶质细胞增生症~([1])。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疾病的80%[1],其中以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发病率最高.MRI可以反映缺血后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但是MRI变化是否与缺血后脑组织的分子生物学变化存在关系有待研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是一类DNA结合蛋白,参与细胞生长、恶性转化、凋亡等生理功能的调节[2],磷酸化
患儿女,8岁,因"先天性心脏病"于2008年7月20日入我院心胸外科,无癫痫病史.7月23日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毕安全返回监护病房持续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静脉注射青霉索400万U/次,4次/d。
患者 女,64岁,间断性头痛20余年.临床检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影像检查:CT检查右颞部可见一类圆形等高密度影,边界不清,边缘欠光整,其内可见粗条形高密度钙化灶(图1)。
目的 分析影响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探讨常规肺部容积扫描条件下获得HRCT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64层CT对Catphan500模具进行连续、重复扫描.对比内容:扫描方式(轴面扫描、螺旋扫描)、kV值(140、120 kV)、层厚(1.25、5.00 mm,其中5.00 mm图像折分为1.25 mm)、重建算法(骨+算法、肺算法).评价内容: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
目的 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A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 将72例心率70次/min(bpm)以上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按扫描方式分为2组.A组40例行适应性序列扫描.B组32例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2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辐射剂量.结果 A组评价5
目的 以幼猪头颅模拟婴幼儿头颅,探求最合适的婴幼儿头颅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参数.方法 选取幼猪5只,在固定其他参数的情况下,先行常规400 mAs CT扫描,再行300、250、200、150、100 mAs低剂量扫描,每只猪每个条件扫描12次,各获得960幅图像,测量实验动物的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I).扫描均采用脑组织算法,将获得图像由3名医师进行双盲法阅片,使用4分制
射频消融术(RFA)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小肝癌有效的微创手术,因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受患者因素影响小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特别适合于肿瘤长径≤3 cm的单个或多个原发性、继发性和术后复发的小肝癌,及近大血管及肝门部位手术切除困难、肝功能较差及年老体弱不宜手术的肝癌患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