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数学思维的障碍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7844412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思维障碍是目前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听就懂,一做就蒙”,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思维的障碍. 听老师讲的时候觉得非常简单,可是到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觉得困难重重,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所教的方法好像都用不上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学得懂,更加懂得如何解决问题.
  【关键词】 数学思维障碍;解决问题;初中数学
  我们所说的数学思维障碍,其实就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有效的联系,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过去,在联想的过程中出现知识链的中断,所学知识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以至于不能把所学运用于解决问题上,思维也失去了原有的惯性作用,直接的结果就是不懂得如何独立解决问题. 因此,突破这种困局,帮助学生摆脱这种思维障碍的困扰,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可以先从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来分析.
  一、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1. 思维模式单一,难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单一的思维模式往往是因为学生们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忽视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的运用还不够灵活,不善于多方面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单一的思维模式常常会导致思维过程不能继续而中断.
  例如,对xyz - xy - yz xz y - z进行因式分解时,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平时的单一思维的影响,容易按照式子的顺序进行思考和分解,会觉得这样的多项式比较难. 但如果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对这个多项式中的各项调换位置,变为xyz - xy - yz y xz - z或xyz - yz - xy y xz - z,相信这样会变得容易很多. 像这种就是典型的单一思维模式而导致的思维障碍.
  2. 僵化的思维模式,难以灵活地运用知识
  僵化的思维模式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在某些程度上是积极的,而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思维定式是负迁移的,是具有保守意义的. 这种思维模式在解题时常常是先入为主,思维刻板,解题思维程序化,不敢灵活变化.
  例如,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6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大部分的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用的是多边形的边数与角的关系,列出方程(n - 2)·180 = 60n,解方程得n = 6,这个方法没有错,同样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有更简单的方法,可以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直接求出360 ÷ 60 = 6,像这种消极的思维定式就容易阻碍解决问题. 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帮助学生们解决和克服这种困难.
  二、突破数学思维障碍的有效途径
  要克服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思维障碍,主要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两点.
  1. 强化基础和数学思想意识
  数学基础和数学意识是相互联系的,我们不能抛开基础空谈意识,良好的数学意识也是建立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的,因此,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再强化学生的意识,意识的培养和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就要求把数学意识循循善诱地渗透到各个环节中.
  例如,在复习因式分解的时候,我们在整体上可以采用换元的方法,用整体的意识去分析问题,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xm - xn = x(m - n)……(1),使用了提取公因式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原式变得复杂一点,将(1)中的x换成(a - b),得到am - an - bm bn = (a - b)(m - n)……(2),这是采用了分组分解法,通过同类项分组,再进行两次的提取公因式. 也可以将(1)式中的x换成(m n),得到m2 - n2 = (m n)(m - n)……(3),这利用的是平方差公式. 如此这样反复改变原题中的量,可以得到更多不一样的式子,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反复练习,强化对因式分解的各种方法的使用,同时强化各种数学意识.
  2. 注重展示思考过程
  思考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一些教材中,编者为了避免过程冗长,往往对解题的过程相对简化,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按书本的步骤讲解,难免会有些地方过于简略,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形成是不利的,因为课堂上有教师提示,学生还可以根据书本上的过程去理解,但如果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缺少了教师的指点,问题就变得困难了,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容易.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解题过程及思维过程的讲解,不怕繁杂,就怕过于简单.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书本上给出的过程是启发式的,也就是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之后,通过观察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猜想,也就是对韦达定理的猜想,最后再对该定理进行验证.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说是教材的惯例. 可以反过来想,为什么解完方程就要去观察呢?啥也没说,一上来就让学生先观察和猜想,其实还是优点唐突的,其实可以利用反向思维去把这个过程理清楚. 比如说学生们都可以通过方程求得方程的根,那可以通过方程的根求得方程吗?教师这样去问学生,学生们反而觉得这样的问题更加新奇有趣,在观察的过程中也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探究情况进一步引导. 让学生们体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思考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思考的方式往往会决定思考的结果.
  总之,学生们的数学思维障碍是与平时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相联系的,这些思维缺陷和障碍却又是受教师的教学方法所影响. 老师平时所看到的“一教就会”,很多时候都是假象,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并没有老师想象中的扎实,而是要从课堂细节起,随时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解题心理,帮助学生们突破这种数学思维障碍,不仅学得懂,学得透,在解决问题时也能灵活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之兵.“干支”分析——初中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3(7).
  [2]李金明.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力发展特点及培养方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
其他文献
【摘要】 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情趣;采取多样化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愉悦”学习五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载体,教师的目的不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140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产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转型, 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疾病谱也由此发生了明显改变, 过去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性传染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由于感染因素造成的疾病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巨大儿的高危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于2008~2012年期间收治的185例巨大儿(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并与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85例(对照组)进行
1979年Azzopardi提出“乳头状瘤”这一术语应该严格地运用于由增生上皮衬覆于纤维血管轴心表面而形成的具有乳头状、树枝状生长模式的乳腺病变。因此,乳腺疾病中所谓的微乳头
近年在很多文献中用食管胃(OG)交界的解剖学名词代替原"胃贲门"的概念.新版<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增加了一章介绍食管胃交界肿瘤,明确主张不用胃贲门癌的诊断术语.
在1997年WHO淋巴与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只有组织细胞肉瘤,而备受人们关注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或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 MH)的名称不见了[1], 引起了病
目的应用万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MM患者应用万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做到正确给药、密切观察不良反应、配合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