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深情 ,何惧缘浅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NDZDYWND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间,皇兄交了一项任务,要我迎接这世间绝美的一株“桃花”,若她安然入楚,任务达成,我便能得到高人一等的权位。
  这日,千军万马在前开道,远山青黛,云卷云舒。浩荡的车队,绮丽的红帐,全成了接嫁的点缀。我本无心顾及这轿中人生得如何貌美,任她是息国旧宠,还是楚国新欢,到头来不过沦为陪衬。可车马行至城下,轿中伸出一只葱白玉指,露出一角金丝笼,女子捧过笼中青雀,摊开掌心,鸟儿便飞向天空。
  “圈养的雀放生是活不了的。”我眯着眼,不知是自言还是对她说。
  “那便是它的命了,总不能让它陪我一辈子关进这座牢笼。”我望向帏帘内的面容,没有梨花带雨,春桃绯面,仪态安然,果然是绝美的一株桃花。只可惜我根本没有选择,等了一会儿,我将缰绳拉紧,一声嘶鸣划破寂静,队伍照常行进着,入了繁华的帝都。脑海里萦绕着少年时常吟的诗,兜兜转转,挥散不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原来世间真有如桃花般的女子。之后几日,普天同庆。皇兄一声令下,宣告了女子的归属权。寒风凛凛,她安静聆听着旨意,像是暮雪蓄春的芦苇,毫无生机,任风欺凌。
  我不后悔用她换取权贵,圣旨一道,势必是要执行的,就算没有我,也会有别人领命。而今她得到的荣宠亦是寻常女子几世都盼不来的,这或许就是天道的平衡。这么想着,白日里也算过得心安,可到了午夜,总会梦见一幅墨色晕染的山水画卷,卷中是普通的民宿,屋檐上挂着空荡的笼,成群的青雀整理着翎羽,欢乐无拘,悠然自得。
  桃花夫人入楚不久,消息便不胫而走。这后宫是禁不起风吹草动的,龙颜稍有不悦,墙内半点风波都会传至朝廷堂前。更何况她掷地有声地宣称,自己无颜侍奉两位帝王。这般刚烈也让堂堂楚王犯了愁。
  雨后的晴空湛蓝如洗,散朝后,皇兄召见我,酒过三巡才艰难开口:“朕不知她想要何物?攻打蔡国是否随她心愿?”我心知,放她自由难如登天,那替她为旧国雪恨又算不算另一种补偿?
  “若皇兄意决,臣弟愿效犬马之劳。”
  出关前,我将那日的梦景画入卷墨,作为封妃礼进献给皇兄。伴着喧天锣鼓,我对着门楼那道模糊倩影说了声“保重”。
  皇兄携着皇妃恭候从蔡国大胜而归的军队。我淹没入汲汲的车马间,看他们衣袍相缠、影身相交,旋音号角显的有些寂寥。不过三载战时,再归国,楚国喜事连连,她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还为皇兄诞下两个皇子。
  国逢庆典,我封了厚礼,为皇子们贺辰,她浅笑的眸子不知又是为谁绽放。
  “夫人如今心愿已偿了?”
  “我的心愿是孩子一世安康。”
  她望向打闹成团的皇子们,笑问,“我要的不多吧,子元?”
  “不多。”那是我第一次听她唤我的名字,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鲜活的笑靥,桃面染得绯红,眸中似要凝出蜜来。只可惜天不作美,她要的“不多”也一样样离弃了她。
  皇兄驾崩那日,一片哀思在淅淅沥沥的暮雨中淡薄哀婉。她披着一袭白锦,跪拜在地,不谙世事的皇子们躲在她怀里抽泣。
  “以后怎么过?”祭奠后,我对着冥台低语。
  她颤巍巍地站起,膝下的孩子被她紧搂在怀。“我要他们长大成人,将来善待百姓,成为明君。你会帮我吗?”
  “会。”她说得字字铿锵,让我难以抗绝。
  名扬千里的桃花夫人劝课农桑,推崇新政,以女流之名换来了四海八方的赞誉。她真的做到了,可在我眼中,当年眸若星辰的女子却渐行渐远了。
  年关刚过就下起雪来,信鸽飞进窗口,带回封地的消息。信中说二皇子熊恽为夺取皇权,暗杀了他的哥哥。得知消息,我匆忙理衣,踏雪出门。寻至寂寥无人的殿堂,内侍却已传报完毕,噩耗似霜雪入侵她的双眸,一颗颗清泪滚落而下。
  我还是来晚了一步,没能截住消息,只颓然坐在门口。她细音绵绵,有如呓语,“熊恽杀了他的兄长,却哭着求我原谅,如果我说不,那我是不是就要失去两个皇儿?”我闭上眼,听她的哭声从悲切到平复,屋檐的枝头有簇雪成堆,经风一吹,便洋洋洒洒地铺了一地。我拍去衣衫上的浮雪,“放心,熊恽会站稳王位。你不会失去他的。”
  横遭巨变的楚国人心惶惶,熊恽顺利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宝座。登基大典那日,他把军权交给了我,并封我为令尹。我知这是为安抚楚民的权宜之计,否则如何让这泱泱大国稳住军心。
  短短几年,他便少年得志,羽翼渐丰。瞒着我们做了很多事,集合党羽,分帮拉派,而我很快将会成为他下一个猎物。
  那些日子里,她身体微恙,我扬言要讨她欢愉,大肆修建起玲珑舞池。宫铃阵阵,余音绕梁,侍女们跳着曼妙的舞姿,乐师们不知疲倦地谱着笙歌。本想借机生事,让熊恽收回我的兵权,却适得其反地遭到她的斥责。
  她披着寒衣,赤红的眸子紧紧纠缠着我,质问我为何搭建这舞池,惹来旁人的流言蜚语,乱了楚国的尊规礼法。一番伦理之道化作厚重的墙,横在我们之间,让我不能再靠近她一分。嘴角不禁闪过气急败坏的嘲弄,“尊卑伦理?夫人嫁入两国为妃就在伦理之中?”
  她想不到我会步步紧逼,一时盛怒,便是一记耳光。“先皇当年以舞备战,而你不用于仇敌,却围绕在舞女身边,不是更荒谬?”
  我颔首,“夫人不忘皇兄的初心,我反倒忘了,确实惭愧。”转过身,脸上阵阵火辣,心绪不宁。我不知她是气我笙歌浮靡,还是当真觉得我辱了皇兄的天下。
  郑国用空城计诱敌深入,我领兵无功,夜遁而返。单单一条罪,熊恽也能罢了我的职。可他压着怒火,说此事容后再议,眼中透出的阴冷与不甘却越发浓烈。想来是有人替我求了情。
  我想,她终究还是当年那个蕙质兰心的纯净女子。这场罪责,熊恽决意铲除我,却被她维护,反倒添了他们母子间的芥蒂。那晚夜凉如水,我深思良久,做了一个决定。
  隔日清晨,我以令尹的身份搬进她的别居。门一关便住下了,这一住就是数日,惹来朝廷奏表连连,要熊恽严惩于我。   夜里更深露重,她轻声敲门,怕惊动了士兵,起初还是柔声劝慰让我搬离内宫,可当门内纹丝不动时,她清凉的音色也染上了慌张。屋门顿时被砸得咚咚作响,我在门那头回道:“这扇门我是不会开的。”门外的人顿时收了音,跌坐在地。
  “原谅我想放纵自己,离你更近一些。”外面一片寂静,我便自顾自地说着:“这些年,我们再近也敌不过一门之隔,可纵使这般结束,我也是满足的。”门外传来隐隐的抽泣声,想着此刻桃面落满晶莹的泪滴,心中就忍不住伤感。
  “子元,你搬出内宫,我让皇儿准你做个庶民,住进你画中向往的民居?好不好?”她音色中带着焦灼的希冀。
  原来她收到了画卷,我心中生出一丝宽慰。起伏的呼吸声透过门板传来,我竟有些舍不得结束这段醉人的时光。因为我想说的还有很多,譬如我终究还是后悔了,后悔接嫁那日的残阳下,自己为何不能决然调转缰绳,将这场邂逅改写? 回忆似流景般跳跃在眼前,我勾起唇笑叹:“若有来世,我一定放你走,可此生……我命由我不由人。夫人无须多言了,还是请回吧。”
  我不知她是几时被人拉开的,耳边的兵刃声传来。屋内烛火顷刻熄灭,暗器上冰冷的银光,从我面前一一飞过,好似天边的流火,纷纷坠落进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如此黑,便不会留下触目惊心的狼藉吧。索性一切迅速而短暂,并未留于我多少残喘的余地。
  窗外是一片柔和的月光,春日正浓,一缕桃香嗅入鼻息,我仿佛看见那个眸若春桃的女子化作一只青鸟栖上我的肩,同我远离了这片硝烟滚滚的楚空。
  民间盛传,当朝令尹企图轻薄太后,被楚成王熊恽万箭穿心,就地正法在庭院深深宫墙内。之后的朝堂上,文官把他的罪行记入史册。桃花夫人就是踏着这墨迹未干的史册,卸去重任,从此以山水为伴,与桃花为邻,清淡地度过了余生。
  多年后,一位诗人寻着旧迹,行至这桃林庙堂,墨笔挥毫写下这样一首诗:
  “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云雨飞何处,山川是旧时。独怜春草色,犹似忆佳期。”
  冬去春来,庙堂年年如旧,盛开着极娇艳的桃花,一簇簇争香艳丽的花朵隐没于青山绿水中,仿若当年初见,春桃如面,拂花似影,车马入了喧嚣的帝都,以她的自由换一颗倾心相守。往昔纷繁编织成靓丽的景致,那诗人口中的女子有着怎样的佳期幽梦呢?又会映出谁人的影,只留于后人去评说了。
其他文献
红红草莓酱:只有填满肚子,人才不会空虚。  王雨要做海贼王: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身在课堂心在厨房:真羡慕那些学习起来就忘了吃饭的人啊。—来自一个吃起饭来就忘了学习的人。  云朵是颗糖:真理掌握在吃早饭的人手里。  我何必说谎:早饭我唯一不吃的两样东西是午饭和晚饭。  爱吃海鲜的海子:我有一个梦想,面朝大海张开嘴,所有海鲜都免费。  papi酱也是一种酱:人这辈子有
期刊
一叶碧云轻,建业城西雨又晴。  换了罗衣无气力,盈盈,独倚阑干听晚莺。  何处是归程?脉脉斜阳满旧汀。  双桨不来闲梦远,谁迎?自恋苹花住一生。  —清·冯煦《南乡子》  一场雨淅淅沥沥,许是下了很久,一点一声愁。江南才子冯煦久坐窗前,任由它点点滴滴随阶而去。而后他轻轻阖上眼,回忆排山倒海般涌来,长歌未尽,斜阳未暮,余温散去之余,落笔成叹。  建业城西,茅舍竹篱,安放着一颗沉寂的心,此间无关世事纷
期刊
陈与义出生时,大宋洛阳城的杏花飘零如雨,陈府后园里的池塘里落着厚厚一层碎白。他天资聪颖,幼时便有神童之名。虽极富文采,却温润恭谦习文刻苦。24岁那年考中进士,此后仕途顺风顺水。  只是年少多闲情,所担的又是一个闲职,为官三年后他便潇潇洒洒地辞了官,邀几个知己好友成日里吟诗赏画,好不快意。  那是陈与义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生活。北宋末年的洛阳城,不管城外时局如何动荡不安,城内的杏花依然和着花影里的美娇
期刊
晨雾缭绕的山林间,一条石径曲曲折折地通向山中,粗衣布衫的晚唐诗人杜荀鹤踏着露水慢慢走来,他走得很慢,仿佛在听鸟鸣,在感受风的轻拂,然后在“风暖鸟声碎”的吟咏中继续行走着……  杜荀鹤出生时虽家境贫穷,但也勉强被送入私塾读书,所幸他天资聪颖,学问极好。年少的他心有壮志,索性离家外出求学。红尘之大,天地之广,终于让他敞开胸怀漫游其中,但生不逢时却是他无法左右的。  彼时正值战乱频起,社会动荡不安,一路
期刊
她和西施在同一个地方卖艺。她们是当地弹琵琶最好的两个女子,只是行事作风大不相同。每次都是西施第一个弹奏,因为容颜倾城,总能吸引人们前来围观。而她却一直在帷帘后面默默等待,每次最动人的曲子都是出自她手,令人如痴如醉。只是她不肯露面,因而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一天,她弹琴时发现一位公子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都盯着西施看,唯有那位公子自始至终都轻合双目,静静等着听最后一支曲。她对这位公子一见倾心,那公子似
期刊
那天,蔡州城的瑟瑟秋风宛如哀歌,在人耳际轻旋。  颜真卿阖目静思,内心一片清明,等待最后的时刻。人生浅短,匆匆易逝,岁月飘摇间他已至古稀之年。再不是当年潇洒远游的意气少年,再不是锄奸讨逆处事果敢的平原郡守,更不是一杆翰笔写诗书的颜氏鲁公……  老了,老了,连过往都老了!倘若重回那时多好,他还是心无旁骛的十三郎,终日独坐书房,读书学字。墨香萦绕,窗轩向阳,偶有微风轻拂,日光便在宣纸上投映出斑驳树影,
期刊
漫漫人生路上风景无数,谢方端的少女时期正如娇美的春日,阳光和煦,白云飘逸,每一缕春风里都夹杂着淡淡的喜悦。生于书香门第的女孩仿佛被春风吻过的花,格外芬芳。小小年纪的谢方端最喜欢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喜欢在一行行文字间徜徉。  谢方端幼年丧母,常随父宦游,她聪慧善读,少时跟父亲学声韵,长大后喜爱工诗填词,出口成章。  父亲在朝为官,任所不停变换,一家人便随父亲在不同的地方流连辗转。谢方端的年少时光大多是
期刊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在游历张家港时随手题下的一联,如今还镌刻在梅花堂里伴随着有关于他的传奇流传后世。  那该是怎样的传奇呢?江阴故居里,他的雕像风雨不动地立在那里,身躯伟岸,眉眼坚毅,目光仿佛穿过重重岁月,仍在追寻还未抵达的远方。后人仰望这个名唤徐霞客的男子,心想这便是他了,那个朝代的独行客,那段岁月的遗世者。  徐霞客出生于晚明仕宦之家,尽管出生时家族已不复往日辉煌,可他的
期刊
恋笔纪  “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那日灯下揽卷,读到此时不由一怔,书卷的微凉顺着温热的指尖,一丝丝一缕缕荡到心湖,氤氲出蒙蒙寒雾来。虽然又是春至,三春渐归,却已然再无大观园中的元春了。  元者,始也。因着元春,莺歌燕语婉转幽啼的大观园里才容下了一众红楼女儿的传奇,一任她们娇嗔痴缠绘尽风流,花底醉眠也好,月下联诗也罢,那些天真无拘却都与元春
期刊
一辆宫车渐行渐远,回望繁华的京城,遥遥映入眼中的亭台楼阁犹如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深深印在她心中,昔日荣华终成过眼云烟,盈盈握于手里的是散发着墨香的书简,随风潜入脑海里的是绮丽散淡的诗句。  坐在车中的鲍君徽终于收回遥望的目光,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在这迢遥颠簸的羊肠小道上,往事如烟,萦绕于心头。  唐朝天宝年间战乱频繁,生逢乱世的鲍君徽虽然出生于贫寒之家,但因是家中独女,从小便得父母喜爱,喜读诗文的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