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内心的声音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人生中一段迷茫的时光里,我在博客里收到刘铁芳教授的一句鼓励:遵从你内心的声音。这句话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的教育之路。岁月变迁,我先后在四所学校任职,每到一个单位,都要面临各种新问题,但内心是笃定的,一直抱持着一份初心,从容而勇敢地工作着、生活着。
  一
  1998年9月,20岁师范毕业初出茅庐的我,带着曾经的梦想回到了山里,来到泰山北麓的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高而乡中心小学。校园里的合欢树正繁花似锦,如我的教育热情般绚烂。
  校长见我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毫不犹豫地把少队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一大堆教学任务安排给我。就像一个学艺多年的厨师,终于有了自己的厨房,我兴奋不已。
  凭着扎实的基本功,我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喜欢中午到各个教室,和中午不回家的孩子聊天;喜欢带着一群执勤学生,煞有介事地落实常规;喜欢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小故事……那段日子很累,也很快乐。
  就这样,工作一年之后,我成了学校的教导主任。我一边带着老师应付一个个检查,一边还要跑进教室去给孩子们上课。像一头上了套的驴,蒙着眼睛,闭上嘴巴,卖力干活。安静下来,我常有一种负罪感,源于自己过于忙碌,对学生不够负责。我问自己:这就是你要的教育生活吗?痛苦开始滋生。
  2001年12月,我被任命为中心小学的校长,一干就是六年。六年中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大的失落是弱化了自己的教学,终究没有走出事务型校长的阴影,终日游走在教学与事务的边缘。即便如此,我依然要感谢那段时光。它为我认识教育提供了多重视角,体制、教育管理、教育实践的现实,刺痛了我,也提醒了我。
  二
  心往远方,就会遇到神奇的感召。2006年,刘良华教授的报告深深刺激了我:“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始终处在挣扎逃离的境地。”逃离与挣扎与其说是一种勇气,不如说是一种生命的姿态。我选择了离开,面对新的挑战,让自己的生命拥有更多可能。
  2007年9月,我从泰山北麓来到了黄河岸边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异地漂流感让我的教育生活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个决定把自己置身新环境的人,内心深处已经做好了准备。我把精力和热情投向孩子们那里,过一种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活。我开始阅读,一本本教育专著、一个个教育学者走进我的教育生活,浇灌着我几近干涸的教育心灵。
  读书的同时,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孩子。给孩子们写信,一封封地,我想与孩子拥有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沟通方式。在信中,他们开始认识我,我也开始认识自己。我走到孩子们背后去,去了解他们的家庭,去认识他们的朋友,去和他们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信写得多了,孩子们对我也有了更深的信任,他们有了问题,总喜欢到我这个“非班主任”跟前理论一番,有时甚至面红耳赤。于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走进了我的生活。故事中的孩子个性鲜明,质朴真诚,我用文字记录他们的故事,他们用故事润泽我的心灵。
  教育者对待儿童的问题,往往总是停留在解决的层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为了更好地读懂儿童,我调整了阅读方向。一改原来对教育信念的追寻,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儿童心理上。《接受我的爱》《心理育儿》等书籍走上我的案台。“教师的最大乐趣在孩子身上。”这是我的切身感受,当我丰富了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再去面对儿童的时候,更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分析,更愿意用文字写出我的思考与感受。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我的责任是陪着儿童在校园里续写他们的故事,读懂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因为遇到我,生命发生积极的改变——我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教育让儿童成为儿童,让每个孩子的生命都获得温暖与激励。
  这次教职地之迁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存的不易。初到异地,同事们都用特别的眼神看待我,我在学校里慢慢学会了沉潜之道,时刻保持谦卑的姿态。今天想来,一个人到了新环境中要学会过两种生活:现实的和梦想的。既要面对各种具体的、现实的问题,又要学会享受当下的教育幸福,让内心保留一份诗意与清远。
  三
  追梦不息,故事总要不停延展,2011年2月,我被调到韩仓小学任校长。我告诉自己:每一天都要把自己置身于当校长的最后一天来对待。坚持自己的教育梦想,从改变一个老师开始,从帮助一个孩子开始。让自己成为一个发光体,给老师和学生带来正向影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到这所学校,我遇到了各种问题。班子成员之间各自为政,互不配合,工作落實起来错综复杂;教师之间常有利益小集团,勾心斗角,工作松散;干群之间关系紧张,互不信赖,时有冲突……
  记得我到学校的第二周,一批老师就在“教师领袖”的带领下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当时按照制度,在教育办范围内老师们外出参加教研活动需要自行赶往。这位“教师领袖”坚持要学校安排车辆,否则,号召与会教师罢会……
  记得第一次考核,班子成员因为有同志给自己打分不高,几言不和,就将打分表撕得粉碎,不欢而散……
  我意识到:最大的考验是如何重塑这所学校的文化,让每个人都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代言人。如果人心不稳,谈何管理?激励人心是最重要的管理。
  我在后来的日子里,修订学校制度,任何评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开展暖心工程,让每个老师都有存在感和幸福感;提高教学质量,让老师们在社区内有尊严、被尊重;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让每个老师都行动起来,成为见证者和参与者……
  学校一天天变化着,我在文章中写道:“这是一所不断生长的学校,每个人都在朝向阳光,努力成长。学校每一年的教学成绩名列全区前列,得到了社区百姓的高度认可;青年教师们涌现出诸多名师,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教学新星;班子成员情同手足,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感染着每一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的班子成员一共七人。就这样一个团队,管理了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工作地点分散了,心却更齐了。这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管理样态。有班子成员跟我说原因就是两个字——“相信”。我信任每一个成员,帮助每一个成员,团结每一个成员,事情自然往好的方向发展。   有朋友问我:在韩仓小学的四年时间,你做得风生水起,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来到这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我学会了如何做管理,这也是磨砺我成长的一所学校。从化解“教师领袖”的危机开始,我就在想尽办法寻找管理之道。在韩仓小学我懂得了管理就是团结人、发现人、激励人、成全人。每一天,我都在接受挑战;每一天,我都在学习思考;每一天,学校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是一种特别美好的感觉——你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四
  2015年9月,我被调入济南市洪家楼第二小学。这是一所主城区的老学校,学校规模大,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好。从郊区的学校来,我是有压力的——如何在前几任领导的基础上,推动学校的发展,这是我的责任。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上锻炼自己,是一种幸运。“我能给这所学校带来什么?”“我能帮助老师们什么?”“我能创造怎样的教育给孩子们?”在不断地追问中实践,问题意识成为了推动自我成长和学校成长的关键。
  初到学校,我主要是听和看,多观察和思考,少评论和指导。听课、座谈、参加各种活动,我走到老师们中间,成为安静的倾听者。我知道:最伟大的智慧来自于实践,最真实的声音来自一线。
  “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建设一所不断生长的学校”,这是我在调研之后提出的办学思路。
  学校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办学存在一定的瓶颈,如果仅仅局限于校内的教育,就无法实现对人的成全。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旨在打破师生之间的关系围墙、学科之间的围墙、家校的围墙、地域的围墙、班级的围墙……让教育更开放包容,让每个人都朝向阳光。
  “建设一所不断生长的学校”是要让学校的师生始终保持创新的姿态,从小处着手,不断改进,不断成长。学校的成长核心在于促进每个个体的生命成长,我希望学校是生命场,而不是政绩场。
  一所学校的文化需要传承,在学校精神“尚美和合”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尚美教育”的办学目标。“尚美教育,和合共生”,我期待着老师们、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建设有品质的教育,一起因为教育变得更美好。
  遵从内心的声音,我们才可以获得生命的丰盈与喜悦。每一次教职地之迁,不是因为寻找一份舒适,而是因为还有梦想,不愿就此甘于平庸。任何外力都不是你成功的砝码,关键在你自己。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止你的成长——保持旺盛的学习力,如果可能,所有的挑战都可以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有朋友说:你年纪轻轻已经有这么多經历,都成了年轻的老领导了。似乎,我一路顺利,可以安心于此了。其实,至今我还没有完全找到自己最适宜的位置。我像是沧海一浮萍,依然在追寻与漂泊之中……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其他文献
他是在城里长大的90后,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下到农村,驻村期满后毅然申请留任,3年多在两个村与穷“抬杠”、与民“结亲”,张熊咸恩已然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村官”。  2017年3月,来凤县税务局干部张熊咸恩,被下派到该县大河镇黔江洞村任第一书记。面对整村脱贫的“军令状”,他迎难而上,跑部门、争项目、筹资金,在他的争取下,黔江洞村基础设施“遍地开花”。  产业“活起来”,才能带动群众富起来。张熊咸恩和村“
羊可以从树上长出来、通过颅骨尺寸判断人的品质、药物稀释程度越高疗效越好、无生命物质能孕育出生命……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荒诞的理论,即使现在几乎已无人相信,但在过去的时代里,即便是最训练有素的科学家都曾对其深信不疑。  在各种荒诞的科学理论中,羊可以从树上长出来、通过颅骨尺寸判断人的品质、生命在太阳系内无所不在、药物稀释程度越高疗效越好等,在本刊2014年第一期《疯狂的古代科学》一文中也曾提及,那么
将水熊虫的DNA和人类细胞结合起来,是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定居火星?  克里斯·梅森是美国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遗传学家,也是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太空飞行的遗传效应,以及人类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将探索领域进一步扩展到太阳系。他说,在未来的火星任务中,保护宇航员的方法之一——或许是最奇怪的方法——可能是利用缓步动物(俗称水熊虫)的DNA。这种微小的动物能在最极端的条件下生存,甚至在
“老九”,背地有人这样“尊重”有恩于人的教师。更有甚者感觉这样称呼还不过瘾,不足以显摆自己的地位,还要在前面加个“臭”字。谁的成长能离开教师?对那些忘恩负义之徒,我为他们的不齿言行感到痛心。文革时期对教师们的不尊,对教师的谩骂和人格侮辱遗毒已肃清,过去的愚昧,我们应当与之决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师的恩情比山高,比水深。教育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光彩的事业,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让人一辈子都应该
朱武梅,东风传动轴公司一线操作工。在车间,她是令人钦佩的“全线通”; 在突缘班,她将怀揣的“绝活儿”倾囊传授给同事。14年来,她扎根企业热土,在机械林立的生产现场,熟练掌握车、钻、磨、铣、镗及数控车床等全部操作技能,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武梅操作法》。  为了提升传动轴总成质量,公司添置了国内首台新型卧式拉床。面对新式装备,操作者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于没有任何参照物或经验可循,一度使零件加工
雷龙的发现  1877年,马什根据发现的部分化石建立了迷惑龙属,属名来自希腊语“骗人的蜥蜴”,因为迷惑龙化石中的人字形骨与其他恐龙不同,反而与著名的海生爬行动物沧龙相似。迷惑龍的模式种名为埃阿斯迷惑龙,种名来自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大埃阿斯。  两年后,马什的团队在怀俄明州的科莫崖发现了一具巨大的恐龙化石,这可把马什高兴坏了,他要用这个大家伙好好打击一下柯普。经过匆忙的研究,马什将这种恐龙命名为雷龙,属
澳大利亚一男子穿防护服去健身房民众做足防护措施  一段视频显示,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一健身房门口,一名男子身穿白色防护服进入健身房锻炼。由于担心传播病毒,专家警告不要去健身房。显然这名男子也不愿意冒险,做足了防护措施。据报道,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爆發以来,澳大利亚民众采取了各种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在珀斯的伊丽莎白码头,一名男子被发现戴着风暴骑兵头盔。在阿德莱德,一名乘客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乘车。美国一
珠海,是一座海滨小城。天气变幻莫测,晴空万里的下一秒也许就是暴雨倾盆,让人猝不及防。人们的出行常常因此变得麻烦,我也曾吃过天气的亏。  那一天,我从书店出来,没走几步头顶就袭来了微凉的湿意,我抬头一看,树叶沙沙作响,正与雨水在乌云下共舞,我暗叫糟糕,居然下雨了!这时手里若是有伞肯定不会如此慌张,只可惜抱着侥幸心理的我早上并没有带。情急之下,我一头向雨幕冲去,手中护着心爱的书,我可舍不得用它来挡雨!
读唐诗,总觉得满纸珠玑,满目琳琅,常常忍不住在一些佳句下面画线,密密加圈。其中的千古名句不胜枚举,出自一流大诗人之手的自不待言(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成为一流大诗人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不少出自不那么鼎鼎大名的诗人之手。这些诗人的名字,往往就因为那一两句名句的永久生命力而成为不朽。  比如初唐的王湾,他的生卒年不详,诗作大多散失了,《全唐诗》中也仅存其诗十首。但是其中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今年以来,恩施州共遭遇9轮强降雨,特别是7月16日凌晨到17日的特大暴雨,造成恩施城区发生50年一遇洪水,多地被淹,全州8县市共88个乡镇(街道)46万余人受灾。灾情就是命令,抗洪救灾一线就是战场,恩施州迅速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入抗洪救災一线阵地,坚持领导靠前、党员靠前,全力抢险救灾。  书记带头,靠前指挥  “从即时起,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双指挥长’要进驻防汛指挥部,调度指挥防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