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日新者必日退”,微文化给党的理论在军队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党的理论只有在完全遵守“微规则”的前提下,关注微平台上官兵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充分掌握和运用微技术深入研究,大胆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占领微平台传播阵地,才能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官兵深刻地理解党的理论,发挥理论鼓舞人、引导人、激励人的作用,在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这场考试前凝聚军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履行强军使命。
一、微文化给党的理论在军队的传播带来新机遇
微文化运用于党的理论传播,将克服党的理论在军队传播的瓶颈问题,为党的理论在军队传播带来新契机。
1.微文化生动了党的理论的传播形式
微文化比起一般的综合传播型媒体,具有更强的互动性的优势,能够满足了官兵主体性的心理需求,容易形成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氛围,激发官兵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这种双向传播模式,突破了传统传播者居于主导地位的单向传播模式,填补了以往受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交流的鸿沟。传播者在传授理论的过程中,就可以便捷地和单个受传者乃至多个受传者交流,及时解答官兵学习的疑点难点。
2.微文化丰富了党的理论的传播内容
党的理论传播要把马克思主义讲到今天,要避免只讲宣传不讲效果的形式主义传播。第一,要注重新,以刺激官兵的大脑神经元,打开官兵心理系统上第一道关口。第二,注重实用,研究官兵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让传播的理论成为官兵的资源,让理论解答他们工作生活训练的思想困惑。第三,注重正面引导,让传播的理论成为官兵审美审丑的一面镜子,对照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
3.微文化拓展了党的理论的传播的时空
微文化下,党的理论传播拓展了有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生动性和有效性:便于思想调查和分析,有利于提高自我教育效果,有利于各领域各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拉近了我们掌握官兵思想动态,传播官兵理论知识、检验官兵学习成果的空间。另一方面,微文化表面上看似支离破碎,却还原着事实的大量细节的消息,作为了解舆论信息,把握国内、国际动态的新窗口,大大拓展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视野空间。
4.微文化突破了党的理论的传播的效率
微文化,作为一种现代化手段开展的政治工作形式,对理论传播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有利于传播者较之过去短许多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穿插声音与动画的教育资料,使得优质的理论教育资源得到共享。第二,微文化传播方式有利于各地单位及时传播党新的政策和纲领,大大缩短了党的理论传播的时间。第三,官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在相关公众号或者党政微博上学到理论知识,大大突破了党的理论的传播效率。
二、微文化给党的理论在军队的传播带来严峻的挑战
1.微文化下官兵“求新求快”的心理变化
党的理论是由严密的、完整的具有逻辑性、与深刻内涵的知识,要达到传播效果,还需要官兵能够进行自我思考其中的意义与联系。便捷的微文化纵容了官兵的惰性,对冗长的理论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理解,不愿意刻苦耐劳地学习。碎片化的微文化可能会肢解了理论本身的内涵,使得官兵不能学习到知识完整的面貌。如何在微文化下,针对官兵求快求变的心理,达到党的理论传播效果,并且保持党的理论的完整性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2.微文化下官兵的主体意识增强
微文化下以自媒体的形式出现,每一个我都成为传播者加入到信息生产的过程中,吸引着官兵积极参与到政治、文化生活中,以平等互动的形式唤醒了官兵的主体意识,这给传统的党的理论自上而下的集中式传播模式带来的挑战。官兵自我表现欲在双向传播的新模式中被充分激活,更具有个性特征,更注重个体的发展,传统单向集中的灌输模式越来越不受官兵欢迎,有时官兵更听从“意见领袖”的话。如何使党的理论的传播不再一概而论,如何结合个体日益凸显的特性,符合个体自我发展的需求传播党的理论,这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3.微文化影响着官兵的价值取向
微文化传播大大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消除了不同国界间文化的差异和隔阂。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充斥在自由的空间里,一些消极的、极端的、反社会、西式的观念混杂其中,与党的理论主导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突。微文化在微党的理论的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發了官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一些商业媒体处于自身盈利考虑,在出售信息产品时,刻意迎合官兵主体意识增强的特点,微视频广告植入、开通微信公众号、利用微博图文并茂表达等方式,传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理念,削弱着党的理论传播的牺牲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念。
4.微文化腐蚀着官兵的革命意志
目前,微文化上潜行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蚕食着我军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打着历史揭秘、还原真相的幌子,散步歷史虚无主义,歪曲磨合党史军史,从源头上蛊惑着官兵对革命传统的情怀;诋毁我军军力的同时也削弱着我军的战斗精神;军队个别违法违纪案件的过度放大,“军队腐败内幕”的编造,损害着革命军人的声誉,军地军民纠纷的过度解读,挑拨着军人与群众的关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结构主流、调侃崇高的内容腐蚀着官兵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5.微文化下政工人才队伍本领恐慌
微文化延伸到官兵生活的各个领域,军人接受信息的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产生较大的变化,而我军对微文化人才培养还未建立完善的培养渠道,既深谙党的理论传播的方法与艺术,又具备一定的微知识与微技能的政工队伍尚未形成,目前,政工干部理论传播观念、内容、手段与现实问题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
作者简介:
廖玲娜,女,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2014级研究生。
一、微文化给党的理论在军队的传播带来新机遇
微文化运用于党的理论传播,将克服党的理论在军队传播的瓶颈问题,为党的理论在军队传播带来新契机。
1.微文化生动了党的理论的传播形式
微文化比起一般的综合传播型媒体,具有更强的互动性的优势,能够满足了官兵主体性的心理需求,容易形成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氛围,激发官兵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这种双向传播模式,突破了传统传播者居于主导地位的单向传播模式,填补了以往受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交流的鸿沟。传播者在传授理论的过程中,就可以便捷地和单个受传者乃至多个受传者交流,及时解答官兵学习的疑点难点。
2.微文化丰富了党的理论的传播内容
党的理论传播要把马克思主义讲到今天,要避免只讲宣传不讲效果的形式主义传播。第一,要注重新,以刺激官兵的大脑神经元,打开官兵心理系统上第一道关口。第二,注重实用,研究官兵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让传播的理论成为官兵的资源,让理论解答他们工作生活训练的思想困惑。第三,注重正面引导,让传播的理论成为官兵审美审丑的一面镜子,对照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
3.微文化拓展了党的理论的传播的时空
微文化下,党的理论传播拓展了有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生动性和有效性:便于思想调查和分析,有利于提高自我教育效果,有利于各领域各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拉近了我们掌握官兵思想动态,传播官兵理论知识、检验官兵学习成果的空间。另一方面,微文化表面上看似支离破碎,却还原着事实的大量细节的消息,作为了解舆论信息,把握国内、国际动态的新窗口,大大拓展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视野空间。
4.微文化突破了党的理论的传播的效率
微文化,作为一种现代化手段开展的政治工作形式,对理论传播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有利于传播者较之过去短许多的时间去收集资料,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穿插声音与动画的教育资料,使得优质的理论教育资源得到共享。第二,微文化传播方式有利于各地单位及时传播党新的政策和纲领,大大缩短了党的理论传播的时间。第三,官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在相关公众号或者党政微博上学到理论知识,大大突破了党的理论的传播效率。
二、微文化给党的理论在军队的传播带来严峻的挑战
1.微文化下官兵“求新求快”的心理变化
党的理论是由严密的、完整的具有逻辑性、与深刻内涵的知识,要达到传播效果,还需要官兵能够进行自我思考其中的意义与联系。便捷的微文化纵容了官兵的惰性,对冗长的理论不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理解,不愿意刻苦耐劳地学习。碎片化的微文化可能会肢解了理论本身的内涵,使得官兵不能学习到知识完整的面貌。如何在微文化下,针对官兵求快求变的心理,达到党的理论传播效果,并且保持党的理论的完整性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2.微文化下官兵的主体意识增强
微文化下以自媒体的形式出现,每一个我都成为传播者加入到信息生产的过程中,吸引着官兵积极参与到政治、文化生活中,以平等互动的形式唤醒了官兵的主体意识,这给传统的党的理论自上而下的集中式传播模式带来的挑战。官兵自我表现欲在双向传播的新模式中被充分激活,更具有个性特征,更注重个体的发展,传统单向集中的灌输模式越来越不受官兵欢迎,有时官兵更听从“意见领袖”的话。如何使党的理论的传播不再一概而论,如何结合个体日益凸显的特性,符合个体自我发展的需求传播党的理论,这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3.微文化影响着官兵的价值取向
微文化传播大大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消除了不同国界间文化的差异和隔阂。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充斥在自由的空间里,一些消极的、极端的、反社会、西式的观念混杂其中,与党的理论主导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突。微文化在微党的理论的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發了官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一些商业媒体处于自身盈利考虑,在出售信息产品时,刻意迎合官兵主体意识增强的特点,微视频广告植入、开通微信公众号、利用微博图文并茂表达等方式,传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理念,削弱着党的理论传播的牺牲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念。
4.微文化腐蚀着官兵的革命意志
目前,微文化上潜行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蚕食着我军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打着历史揭秘、还原真相的幌子,散步歷史虚无主义,歪曲磨合党史军史,从源头上蛊惑着官兵对革命传统的情怀;诋毁我军军力的同时也削弱着我军的战斗精神;军队个别违法违纪案件的过度放大,“军队腐败内幕”的编造,损害着革命军人的声誉,军地军民纠纷的过度解读,挑拨着军人与群众的关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结构主流、调侃崇高的内容腐蚀着官兵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5.微文化下政工人才队伍本领恐慌
微文化延伸到官兵生活的各个领域,军人接受信息的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产生较大的变化,而我军对微文化人才培养还未建立完善的培养渠道,既深谙党的理论传播的方法与艺术,又具备一定的微知识与微技能的政工队伍尚未形成,目前,政工干部理论传播观念、内容、手段与现实问题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
作者简介:
廖玲娜,女,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2014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