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单元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动静态矛盾突出、注采关系不完善、油层非均质严重以及部分层系、砂体储量动用状况差等问题,在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桩106块油藏特点,应用细分砂体综合治理技术,强化工艺技术配套,改善了单元开发效果,摸索出一条复杂河流相岩性油藏开发管理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TE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004-01
1.长堤油田边底水油藏概况
长堤油田边底水油藏共有8个单元,动用地质储量1743.36万吨,可采储量437.51万吨,平均采收率为25.1%。主要分布在Ng、Ed两套含油层系,并以Ng组油藏为主,为常规稠油油藏。油藏开发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常规稠油油藏且边底水发育,直井开发初期具有中、高产能,但底水锥进快,无无水采油期,油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二是单元主要产油期集中在高含水、特高含水期,通过提液保持产量的稳定。三是通过三个轮次水平井调整有效地提高了油藏采收率,改善了开发效果。四是天然能量充足,各开发单元均具有较强的边底水,投入开发以来一直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仅为0.06MPa,经过多年开发,目前动液面只有230米。
2.边底水油藏开发特征研究
2.1 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变化特征
长堤油田初期含水范围在40-60%之间,且含上升很快,含水上升到90%以后趋于平缓,高含水期后含水趋于理论曲线,主要由于边底水能量较强,生产压差大,边底水过早侵入,导致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较低,大部分可采储量将在特高含水期内采出。
2.3 含水和含水上升率变化特征
长堤油田边底水断块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基本无无水采油期,边底水突破后,含水上升快,油井生产2-6个月含水达到90%以上,含水上升率在10以上,进入高含水期后,含水上升率减缓,一般小于1%,高含水期为主要采油期。
2.3 产量递减特征
长堤油田边底水断块在开发初期投产井数少,为大井距稀井网开发,初期产量高,但随着含水的快速升高,产量递减很快,表现出明显的边底水活跃生产特征,后期由于采取补孔改层、提液等措施,递减减缓,但递减仍然很大。
3.边底水油藏开发状况评价
3.1 层系井网状况
长堤油田边底水断块油藏纵向上含油层系较多,主要发育Ng上、Ng下、Ed上、Ed下段等多套含油层系,各单元含油小层在5~21个,其中,馆陶组油层层数多,一般每口井6~8层,最多8层(桩1井),油层单层厚度小,一般小于10米。目前平均井网密度为10.7口/km2,单井控制地质储量13.4万吨。
3.2 产液结构状况
目前,长堤油田边底水断块油藏共有油井146口,开井125口,单井日液能力159.4t/d,单井日油能力3.9t/d,含水97.6%,动液面233m。其中,水平井开井57口,单井日液能力140.4t/d,单井日油能力4.1t/d,含水97.1%,动液面271m;直井开井68口,单井日液能力175.6t/d,单井日油能力3.7t/d,含水97.9%,动液面202m。
4.边底水油藏开发技术经济政策界限研究
4.1 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
新井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油井在投资回收期内的累积产值等于同期总投资、累积经营费用和必要的税金之和。该井的初期产油量,称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累计产油量称为经济极限可采储量(图1)。
4.2 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当井网密度由n增加到n+1时,即每平方公里增加一口井时,单井增加的可采储量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V为储量丰度
当Np达到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时,其对应的井网密度为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4.3 经济极限含水
经济极限含水是指油田(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上升到某一数值时,投入与产出相抵,含水如再升高,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此时的含水称为经济极限含水。依据长堤油田近几年的成本状况,同时根据油田吨液成本的变化规律,按照单井日液进行调整。油价分别按照70、80、90、100$/bbl四个油价进行评价(图2)。
5.边底水油藏经济效益评价结果
根据不同单井日液条件经济极限含水图版,对目前综合含水大于97.5%的141口油井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油价70$/bbl条件下,共有48口井目前的综合含水超过了经济极限含水,其中,单井日液小于50m3/d的油井20口,目前平均单井日油0.35t/d;单井日液在50-100m3/d之间的油井17口,目前平均单井日油0.59t/d;单井日液大于100m3/d的油井11口,目前平均单井日油0.70t/d。
6.边底水油藏下步思路部署
随着边底水油藏开发的深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效益逐渐变差。为此,桩西采油厂以提高“两率”为中心,在主要产液阵地的边底水油藏开展了“控液、稳油、调结构”等工作,通过强化精细剩余油分布与技术界限研究、深化水平井技术应用、细化平面及层间产液结构调整、加强工艺技术攻关试验等做法,实现了控制油藏液量增长速度、保持产量稳定、改善开发指标的效果。
7.认识与结论
(1)边底水砂岩油藏油井生产过程中,底水锥进或者边水推进现象在不同含水率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油藏的生产井之间尽管存在着差异,但同时也存在共性。
(2)油井见水后,不能单纯提液提高采收率,而应正確把握其含水上升规律,根据综合含水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制度,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
(3)分析边底水油藏不同单井日液条件下经济极限含水,对没有经济效益的单井实施补孔、层间轮采、堵水等有效措施,是提高该类油藏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中图分类号:TE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004-01
1.长堤油田边底水油藏概况
长堤油田边底水油藏共有8个单元,动用地质储量1743.36万吨,可采储量437.51万吨,平均采收率为25.1%。主要分布在Ng、Ed两套含油层系,并以Ng组油藏为主,为常规稠油油藏。油藏开发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常规稠油油藏且边底水发育,直井开发初期具有中、高产能,但底水锥进快,无无水采油期,油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二是单元主要产油期集中在高含水、特高含水期,通过提液保持产量的稳定。三是通过三个轮次水平井调整有效地提高了油藏采收率,改善了开发效果。四是天然能量充足,各开发单元均具有较强的边底水,投入开发以来一直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仅为0.06MPa,经过多年开发,目前动液面只有230米。
2.边底水油藏开发特征研究
2.1 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变化特征
长堤油田初期含水范围在40-60%之间,且含上升很快,含水上升到90%以后趋于平缓,高含水期后含水趋于理论曲线,主要由于边底水能量较强,生产压差大,边底水过早侵入,导致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较低,大部分可采储量将在特高含水期内采出。
2.3 含水和含水上升率变化特征
长堤油田边底水断块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基本无无水采油期,边底水突破后,含水上升快,油井生产2-6个月含水达到90%以上,含水上升率在10以上,进入高含水期后,含水上升率减缓,一般小于1%,高含水期为主要采油期。
2.3 产量递减特征
长堤油田边底水断块在开发初期投产井数少,为大井距稀井网开发,初期产量高,但随着含水的快速升高,产量递减很快,表现出明显的边底水活跃生产特征,后期由于采取补孔改层、提液等措施,递减减缓,但递减仍然很大。
3.边底水油藏开发状况评价
3.1 层系井网状况
长堤油田边底水断块油藏纵向上含油层系较多,主要发育Ng上、Ng下、Ed上、Ed下段等多套含油层系,各单元含油小层在5~21个,其中,馆陶组油层层数多,一般每口井6~8层,最多8层(桩1井),油层单层厚度小,一般小于10米。目前平均井网密度为10.7口/km2,单井控制地质储量13.4万吨。
3.2 产液结构状况
目前,长堤油田边底水断块油藏共有油井146口,开井125口,单井日液能力159.4t/d,单井日油能力3.9t/d,含水97.6%,动液面233m。其中,水平井开井57口,单井日液能力140.4t/d,单井日油能力4.1t/d,含水97.1%,动液面271m;直井开井68口,单井日液能力175.6t/d,单井日油能力3.7t/d,含水97.9%,动液面202m。
4.边底水油藏开发技术经济政策界限研究
4.1 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
新井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油井在投资回收期内的累积产值等于同期总投资、累积经营费用和必要的税金之和。该井的初期产油量,称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累计产油量称为经济极限可采储量(图1)。
4.2 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当井网密度由n增加到n+1时,即每平方公里增加一口井时,单井增加的可采储量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V为储量丰度
当Np达到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时,其对应的井网密度为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4.3 经济极限含水
经济极限含水是指油田(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上升到某一数值时,投入与产出相抵,含水如再升高,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此时的含水称为经济极限含水。依据长堤油田近几年的成本状况,同时根据油田吨液成本的变化规律,按照单井日液进行调整。油价分别按照70、80、90、100$/bbl四个油价进行评价(图2)。
5.边底水油藏经济效益评价结果
根据不同单井日液条件经济极限含水图版,对目前综合含水大于97.5%的141口油井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油价70$/bbl条件下,共有48口井目前的综合含水超过了经济极限含水,其中,单井日液小于50m3/d的油井20口,目前平均单井日油0.35t/d;单井日液在50-100m3/d之间的油井17口,目前平均单井日油0.59t/d;单井日液大于100m3/d的油井11口,目前平均单井日油0.70t/d。
6.边底水油藏下步思路部署
随着边底水油藏开发的深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效益逐渐变差。为此,桩西采油厂以提高“两率”为中心,在主要产液阵地的边底水油藏开展了“控液、稳油、调结构”等工作,通过强化精细剩余油分布与技术界限研究、深化水平井技术应用、细化平面及层间产液结构调整、加强工艺技术攻关试验等做法,实现了控制油藏液量增长速度、保持产量稳定、改善开发指标的效果。
7.认识与结论
(1)边底水砂岩油藏油井生产过程中,底水锥进或者边水推进现象在不同含水率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油藏的生产井之间尽管存在着差异,但同时也存在共性。
(2)油井见水后,不能单纯提液提高采收率,而应正確把握其含水上升规律,根据综合含水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制度,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
(3)分析边底水油藏不同单井日液条件下经济极限含水,对没有经济效益的单井实施补孔、层间轮采、堵水等有效措施,是提高该类油藏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