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成长视角的学校一体化德育实践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olff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学界在科学规划一体化德育内容、优化一体化德育方法、整合一体化德育资源、配齐建强一体化德育队伍、完善一体化德育评价、强化一体化德育協同等方面将开展深入研究,学校也将在实践层面提供丰富的案例。本文结合潞河中学德育工作实际,从学生成长的视角分析和反思学校一体化德育的实践行为,为新时期学校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提供研究案例。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这一教育方针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有关教育的终极问题。这是学校教育的实践方向,也是学校一体化德育实践的基本遵循。
  百年前,潞河中学就倡导“人格教育”,以“培养健全人格、厚植职业与升学智能、智德体‘三育’齐备”为培养目标,今天的潞河教育传承了“一切为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学校一体化德育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学校育人目标与学生的成长指标保持一致,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措施与教育对象同频共振,我们的一切努力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效果。因此,围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聚焦爱国情感、理想信念、道德认知、良好习惯等关键育人目标的落实,要进行学生视角的转化,结合学生在不同学段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学习要求、成长指标,开展针对性强、可视性好、参与度高的一体化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存在感和获得感,进而实现学校一体化德育目标。
  以学校初一年级的“遇见”课程为例。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从小学进入初中,从生理到心理、从习惯到能力、从学习到生活都是一次挑战。学生如何迅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迈好第一步非常关键。学校的学习环境、老师与同伴、课程资源、学习活动等成为学生和家长关心的热点,也是学校实践一体化德育的关键途径和重要载体。
  为此,从2019年起,面向每一届新初一,我们都会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一体化课程——“遇见”课程。“遇见”课程通过“遇见·潞园”“遇见·班级”“遇见·恩师”“遇见·同窗”“遇见·学科”“遇见·活动”六大板块,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打造促进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体化德育体系。
  “遇见·潞园”让初次踏进百年老校的初一新生感受潞园的古韵古风、校风校训,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学生在入德之门前,感受潞河“人格教育”的初衷;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战争年代践行“一切为了祖国”校训的潞河优秀校友;在潞友体育馆前,感受百年来潞河校友对学校无尽的爱;在校风校训纪念牌前,大声喊出学校的校风“爱国、乐群、自律、修身”。
  “遇见·班级”。从第一天留下班级全家福起,一个班级渐渐形成。为了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年级开展班级文化展示活动,设计班徽、诠释班徽、设计班章、征集班训、制作班级刊物,每一项活动都围绕班级构建展开,每一个活动细节的设计都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存在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获得成就感。而每一个班级文化展示、每一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班级对于美的不同诠释。
  “遇见·恩师”及“遇见·同窗”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人间真情,激发自己对于“美”的追求。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文中写道:“在认识她之前,我只是班级里的一个小透明,没有丝毫的存在感,仿佛世界上没有我这个人。直到有一天……烈阳穿过宽大的枝叶,投照下来,亮得刺眼。我坐在昏暗的教室里,望着远处操场上的人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请那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一声温柔的呼唤在我耳边响起。‘对,就是你。’我慌乱地站了起来:‘老师,我不会。’我羞红了脸,当时真想躲到某个角落,再也不出来。不出所料,我真的被请到了办公室‘喝茶’。‘你是个挺优秀的孩子,虽然入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许多同学都说你小学成绩很优秀,说你的性格很好,我觉得你一定可以更优秀。’校园里的人都走散了……我的心情变得糟糕,变得慌张,直到那个人的出现。人们常说,黑暗中看到的那道光就是救赎。”
  教育是一种引领,“遇见·学科”让新入学的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学科课程的魅力。以“让政治携手辩论”为例,全体初一学生在“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成长”还是“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成长”的班级辩论赛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在年级辩论赛中对决,进一步提升所有初一学生对此问题的深刻认知。此外,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一年级邀请十几位科学工作者走进校园,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人工智能”、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地外文明等10个话题入手,带领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
  “遇见·活动”之年级拔河比赛,每班男女生混合组队,抽签对决。活动中,学生们发现体重并不是决胜的关键,技巧与团结更关乎成功。一轮一轮的对决,让学生们感受到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同时也激发着学生们拼搏的斗志。在“遇见·活动”之传统文化进校园中,空竹与花毽激起了学生对于体育由衷的热爱,他们创新玩法,集体踢花毽,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提升了对体育精神的追求。学生在绘制京剧人物脸谱和做泥人、兔爷、北京宫灯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对美的认识。
  综上所述,学校一体化德育实践活动,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成长需要,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充分体验中成长,使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让学校教育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摘要: 建筑业是国家经济立足的重要支柱,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行业扮演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中有关BIM技术的相应不足开展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相应应用提出实际建议,解决因BIM相关技术所遇到的瓶颈,完善BIM相关的空白,打破现状使BIM技术应用于实际建设中来。  关键字:建筑行业、BIM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和国民经济的日益壮大,大众对于建
期刊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东西,也称为个性。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真正的教育需要从尊重开始。”这是孙云晓在《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中表述的观点。尊重是教育之魂。站在尊重生命的高度,通过尊重润泽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流淌;通過尊重使每一位教师享受职业幸福,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通过尊重使每一名家长满怀希望,让信任相伴并携手前行。  真
期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作为教科院最大的基础教育研究机构,与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早期教育研究所、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共同承担“减负”工作任务。  首先是做好两个调研,为“双减”落实做好准备。  一是通过年度调查,整体了解“双减”政策背景下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基本情况、落实“双减”要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及发现典型经验、鲜活案例并进行
期刊
- 编者按 -  当下,正是“双减”工作稳步推进和实施阶段,“双减”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发挥学校的主体育人作用,提升校内的教育教学水平,这离不开高品质教研专业力量的支持和引领。北京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承担着探索、研究、有效实施“双减”的使命和责任。为此,我们特邀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海淀区教师進修学校,分别从“教研促进教学提升的策略”“教研服务教学的方式”和“教研支撑教学的六大提质行
期刊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排第二位.近年来,随着筛查手段的提高,虽然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仍居妇科肿瘤的首位.受经济及社会等因素影响,在我国浸润癌居多,且年轻宫颈癌逐渐增加。
期刊
“双减”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所以,“双减”的本质和任务是减负提质,根本目的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2020年11月,东城区教育大会正式推出《东城区教育综合质量与队伍建设质量“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双升”)。“双升”的本质和任务是提质增效,根本目的是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与“双减”的本质和任务高度一致,所以,聚焦“双减”,推进“双升”,是东城区教学和教研质量提升的基本策
期刊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作为全区教育的人才高地和教研中心,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市教育两委“双减”工作精神,积极开展调研与视导,了解学校“双减”工作情况,并通过深化研究、加强指导、优化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探索出教与学改进的西城特色,助力西城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发展。  1.指导学校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助力学校教学管理得到实质性提升  “双减”中指出:“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
期刊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外科手术水平及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体外循环术后肺部并发症仍较高,尤其对于重症患者及年幼患儿,体外循环引起的肺功能障碍已经成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避免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一直是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在此就近年来有关体外循环术后肺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
北京市海淀区聚焦“双减”工作,推进“六项提质”。从课程规划定位、课堂提升品质、课后支撑发展、作业深化变革、教学管理提质和考试命题优化六个维度,发挥合力,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课程规划提质  以“雙减”为核心,海淀区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课堂,不断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规划力,实现课程育人目标。课程规划提质注重三个定位:把关定位课程设置方案、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师单元教学设计,为教
期刊
Rachel Yudkowsky博士等人在Academic MSIicine[2008,83(10 Suppl):S13-S16]上撰文提出了一种改良安国辅法("三分法"),用于设置操作型考试及格线,在该研究中专家使用"是"、"否"和"可能"三种备选来判断,试图减少传统安国辅法("两分法")潜在的偏倚.研究中,5名专家用"三分法"对四年级医学生的7个临床病例考题的检核表逐一进行评判,共有121个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