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纷至沓来的信息从互联网、从电视传媒,也从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向我们袭来。
毫无疑问,除非刻意去回避,大部分人多多少少成了信息的动物。而且,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那么容易获得知识类信息。学海无涯、而人生有涯,人一旦迷失于杂乱无章的知识流之中,可能就会手忙脚乱、荒废光阴。
于是近年来,知识管理和效率工具就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为知笔记就是一款这样的工具。
目前,由李峻和魏拾俊一起创办的我知科技公司已经入选微软的云加速器项目,在那里,他们开发的“为知笔记”将“加速”起飞。
在中关村西区的微软大楼里,记者见到了长相像个大男孩的我知科技创始人之一李峻。
发端于PC平台
和眼下很多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不同,在IOS、安卓等平台发力之前,我知科技已经在桌面电脑平台上耕耘多年。
李峻和魏拾俊也可以说是资深的互联网软件工程师。200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们同时进入金山软件公司,在珠海的WPS小组效力。这段经历,给了他们研发办公软件的最初经历。
2003年,他们两个人都离开了金山公司,魏拾俊去了北京,李峻则回到武汉从事DBMS研发和应急行业项目管理工作。
这个时候正是互联网加速普及的时候,当时的魏拾俊凭借自己对知识管理和效率类工作的兴趣,开发了“网文快捕”软件。这一软件可以帮助人们便利地保存、摘录、管理互联网网页及内容,还可以管理其它资料,例如Office文档、图片、PDF、程序源代码等,用户可以方便地对资料进行检索、共享、制作电子书等等。它被国内著名的软件博客“善用佳软”称为“三大国产资料管理软件”之一,并称其“优秀的品质让很多用户愿意付费注册,成为了相当多网友第一次注册的软件。”善用佳软也对魏拾俊的一些个人做事方式进行了肯定,比如在汶川大地震时,魏曾经进行过慈善销售,把注册费捐助给红十字会。而针对当时软件界的泥沙俱下的现实,魏拾俊称“不管是免费版本,还是共享版本,网文快捕都不会捆绑任何第三方软件。我管不了别人,但我能管好自己。”
2009年,李峻和魏拾俊又开始汇合了,这次是为了创业。此时,安卓手机刚刚开始出现,iPhone在国外已经普及。
“2009年之前可以算是‘前互联网时代’,也是传统PC上的共享软件时代,现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大部分软件都免费,我们必须用服务来赢得利润。”李峻说。
创业的地址选在了北京。魏拾俊负责开发,李峻负责产品和架构。“我们的特长主要集中在传统PC软件上,所以我们也要改变思维。”李峻坦承。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正是在PC端十几年的积累,为我知科技提供了更深厚的根基。这根基可能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是对用户需求、习惯等的了解。
毕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初期,知识管理只是从PC端延伸到了移动端。不管未来是三屏还是四屏,人们做的大量的工作和学习还是在桌面电脑上。所以,10多年的经验十分宝贵。
扎根本土
个人笔记类软件这几年正在兴起。Evernote、Onenote等在欧美的流行,也说明这个市场需求的存在。近年,盛大、网易等公司也发布了笔记类产品。他们都看到了这块市场。
而我知科技是少有的一心一意、单纯做知识管理软件的公司之一。
在为知笔记上,人们可以自由调用各种知识管理的功能:可以记录现场录入的文字、照片、声音,也可以自由摘取网页上的任何文字和图片;各种知识可以随意搜索、分类、调整分类。记者还发现,在可选建立的各种文档中,为知笔记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九宫格日记、康奈尔笔记、每日回顾等便于人们激励自己并条理化自己工作、生活的笔记形式。而且,该软件还设有“桌面便签”的功能,人们可以在不同的PC终端把工作任务、待办事项以便签的形式挂在电脑桌面上。
不能不提及的是,目前Evernote已经进入中国,化身为印象笔记,而网易等大公司也在该领域发力,相比之下,我知科技还算是个小公司。
不过,按照李峻的介绍,他们不仅有良好的基础,而且保有自己的特色。和网易等大公司相比,他们更专注;和Evernote比,他们更懂本土用户并且更容易也更灵活地做出改变、改进。“我们是伴随着中国用户成长起来的。”李峻说。
而且,为知笔记还发明了一个“群组”功能,可以让大家在个人的笔记本之外,和别人共用笔记本、共享知识。它适合中小型工作团队的协作、共享或者一些朋友的私密共享。李峻透露,基于群组的商业服务也即将推出。
用户推动
“我们现在团队的凝聚力还不错。”李峻告诉记者,现在的员工中有一半左右都是由为知笔记的深度用户转化而来。他们对这款笔记自己有感情,也有工作的热情。
现在为知笔记的团队已近20人,在技术方面,魏拾俊也不必事必躬亲了。他写一个原型,叫新人去落实。渐渐地,团队就带起来了。
在另一方面,这款产品的不断改进事实上是靠用户来推动的。“同类产品里,我们的用户反馈可能是最积极的。我们开放了API接口,有些插件就是用户们自己写自己用。”
有趣的是,李峻透露,他们的第一笔投资也来自于用户,当时资金比较紧张,而一个资深用户认为这款产品确实有用,就投了一些钱,让李峻他们运营下去。
当然,现在公司的财务并不那么紧张,戈壁基金已经在他们这里投了 1000万人民币。
这样,这个公司就出现了一个特殊情况:员工、投资人、推动人都和用户相关。所以李峻说:“我们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用户给的。”
当然,李峻和他的伙伴们也尊重用户。“论坛上所有的用户反馈,我们每天都回复,不管对方是骂还是捧。”现在,为知笔记设置的客户支持邮箱还一直是两个创始人的。这自然增添了他们的辛苦。“我们减轻压力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同事把服务做得更好,不要出差错。”李峻说。
云计算时代已经到来,为知笔记采取了和阿里云、微软云合作的方式,介入到了云服务的范畴,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云端保存、随时调用。当然,将来为知笔记的企业用户还可以自由选择更多的云平台。
和大公司提供的云平台合作,对为知笔记来说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让用户对自己资料的保存和隐私性更放心;二是可以保持自己的轻量化和专注的运营;三是会服务得更好,李峻笑着说:“这相当于有上千个工程师为我们服务,为用户服务,这方面我们不亚于Evernote和有道笔记!”
归根结底,又落实到用户上了。
毫无疑问,除非刻意去回避,大部分人多多少少成了信息的动物。而且,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那么容易获得知识类信息。学海无涯、而人生有涯,人一旦迷失于杂乱无章的知识流之中,可能就会手忙脚乱、荒废光阴。
于是近年来,知识管理和效率工具就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为知笔记就是一款这样的工具。
目前,由李峻和魏拾俊一起创办的我知科技公司已经入选微软的云加速器项目,在那里,他们开发的“为知笔记”将“加速”起飞。
在中关村西区的微软大楼里,记者见到了长相像个大男孩的我知科技创始人之一李峻。
发端于PC平台
和眼下很多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不同,在IOS、安卓等平台发力之前,我知科技已经在桌面电脑平台上耕耘多年。
李峻和魏拾俊也可以说是资深的互联网软件工程师。200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们同时进入金山软件公司,在珠海的WPS小组效力。这段经历,给了他们研发办公软件的最初经历。
2003年,他们两个人都离开了金山公司,魏拾俊去了北京,李峻则回到武汉从事DBMS研发和应急行业项目管理工作。
这个时候正是互联网加速普及的时候,当时的魏拾俊凭借自己对知识管理和效率类工作的兴趣,开发了“网文快捕”软件。这一软件可以帮助人们便利地保存、摘录、管理互联网网页及内容,还可以管理其它资料,例如Office文档、图片、PDF、程序源代码等,用户可以方便地对资料进行检索、共享、制作电子书等等。它被国内著名的软件博客“善用佳软”称为“三大国产资料管理软件”之一,并称其“优秀的品质让很多用户愿意付费注册,成为了相当多网友第一次注册的软件。”善用佳软也对魏拾俊的一些个人做事方式进行了肯定,比如在汶川大地震时,魏曾经进行过慈善销售,把注册费捐助给红十字会。而针对当时软件界的泥沙俱下的现实,魏拾俊称“不管是免费版本,还是共享版本,网文快捕都不会捆绑任何第三方软件。我管不了别人,但我能管好自己。”
2009年,李峻和魏拾俊又开始汇合了,这次是为了创业。此时,安卓手机刚刚开始出现,iPhone在国外已经普及。
“2009年之前可以算是‘前互联网时代’,也是传统PC上的共享软件时代,现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大部分软件都免费,我们必须用服务来赢得利润。”李峻说。
创业的地址选在了北京。魏拾俊负责开发,李峻负责产品和架构。“我们的特长主要集中在传统PC软件上,所以我们也要改变思维。”李峻坦承。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正是在PC端十几年的积累,为我知科技提供了更深厚的根基。这根基可能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是对用户需求、习惯等的了解。
毕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初期,知识管理只是从PC端延伸到了移动端。不管未来是三屏还是四屏,人们做的大量的工作和学习还是在桌面电脑上。所以,10多年的经验十分宝贵。
扎根本土
个人笔记类软件这几年正在兴起。Evernote、Onenote等在欧美的流行,也说明这个市场需求的存在。近年,盛大、网易等公司也发布了笔记类产品。他们都看到了这块市场。
而我知科技是少有的一心一意、单纯做知识管理软件的公司之一。
在为知笔记上,人们可以自由调用各种知识管理的功能:可以记录现场录入的文字、照片、声音,也可以自由摘取网页上的任何文字和图片;各种知识可以随意搜索、分类、调整分类。记者还发现,在可选建立的各种文档中,为知笔记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九宫格日记、康奈尔笔记、每日回顾等便于人们激励自己并条理化自己工作、生活的笔记形式。而且,该软件还设有“桌面便签”的功能,人们可以在不同的PC终端把工作任务、待办事项以便签的形式挂在电脑桌面上。
不能不提及的是,目前Evernote已经进入中国,化身为印象笔记,而网易等大公司也在该领域发力,相比之下,我知科技还算是个小公司。
不过,按照李峻的介绍,他们不仅有良好的基础,而且保有自己的特色。和网易等大公司相比,他们更专注;和Evernote比,他们更懂本土用户并且更容易也更灵活地做出改变、改进。“我们是伴随着中国用户成长起来的。”李峻说。
而且,为知笔记还发明了一个“群组”功能,可以让大家在个人的笔记本之外,和别人共用笔记本、共享知识。它适合中小型工作团队的协作、共享或者一些朋友的私密共享。李峻透露,基于群组的商业服务也即将推出。
用户推动
“我们现在团队的凝聚力还不错。”李峻告诉记者,现在的员工中有一半左右都是由为知笔记的深度用户转化而来。他们对这款笔记自己有感情,也有工作的热情。
现在为知笔记的团队已近20人,在技术方面,魏拾俊也不必事必躬亲了。他写一个原型,叫新人去落实。渐渐地,团队就带起来了。
在另一方面,这款产品的不断改进事实上是靠用户来推动的。“同类产品里,我们的用户反馈可能是最积极的。我们开放了API接口,有些插件就是用户们自己写自己用。”
有趣的是,李峻透露,他们的第一笔投资也来自于用户,当时资金比较紧张,而一个资深用户认为这款产品确实有用,就投了一些钱,让李峻他们运营下去。
当然,现在公司的财务并不那么紧张,戈壁基金已经在他们这里投了 1000万人民币。
这样,这个公司就出现了一个特殊情况:员工、投资人、推动人都和用户相关。所以李峻说:“我们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用户给的。”
当然,李峻和他的伙伴们也尊重用户。“论坛上所有的用户反馈,我们每天都回复,不管对方是骂还是捧。”现在,为知笔记设置的客户支持邮箱还一直是两个创始人的。这自然增添了他们的辛苦。“我们减轻压力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同事把服务做得更好,不要出差错。”李峻说。
云计算时代已经到来,为知笔记采取了和阿里云、微软云合作的方式,介入到了云服务的范畴,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云端保存、随时调用。当然,将来为知笔记的企业用户还可以自由选择更多的云平台。
和大公司提供的云平台合作,对为知笔记来说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让用户对自己资料的保存和隐私性更放心;二是可以保持自己的轻量化和专注的运营;三是会服务得更好,李峻笑着说:“这相当于有上千个工程师为我们服务,为用户服务,这方面我们不亚于Evernote和有道笔记!”
归根结底,又落实到用户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