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要求学校必须树立科学的战略思维,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正确路径,推动学校的整体变革。本文主要从社会化、生活化、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等方面出发,探讨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变革的路径。
一、实施社会化策略,构建开门办学的教育格局
考察过海外学校的教师,会发现海外学校与国内学校在建筑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数海外学校没有围墙。有人说“围墙”导致学校对社会影响的拒绝,许多学校的“办学”被窄化为管理学校围墙以内的事务,抓教学质量成为许多学校的唯一追求。
从管理体制看,国内中小学由教育局统管,但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则由关工委、共青团、妇联、街道或社区等其他非教育部门主管。从教育形式看,学校或出于安全,或基于升学率,教育活动大部分都限定于学校围墙之内,各类升学考试缺少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具体要求。从课程设置看,学术型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一统天下,与社会联系较多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不过是浮在面上的“特色”而已。因此,近年来,虽然许多学校的建筑更加华丽,师资力量更加强大,教育观念也比过去更加先进,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非但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围城造校”模式,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树起了一堵有形和无形的高墙。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董渭川明确指出当时中国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教育脱离社会需要,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一现象至今未有根本改观。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就是对与社会隔离的学校教育的批判。学校不是孤悬于社会之外的“围城”, 学校领导者要推倒心墙,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改变就教育言教育的孤立态度,开门办学,主动拥抱时代,倾听世界,使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紧密联系,才能登高望远,牢牢把握办学的制高点。
深圳毗邻港澳,东西方文化交汇于此,并通过大众传媒及各种渠道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就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以更开放的姿态,打开校门,使学校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的价值要求保持一致。如我校组织力量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设计,整体优化,积极搭建社会化成长通道,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等非教学时段,让学生走入社会,开展各类主题社会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和职业体验,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规划自我,加快成长。
二、实施生活化策略,让教育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就是倡导将教育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照本宣科,脱离生活,用灌输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如同将海鲜干货不经泡发、加工和烹饪,直接塞入学生口中,无法下咽,硬塞进去也会无法消化。德育工作也常常采用灌输方式,但父母往往发现学生去敬老院献完爱心回家后却对爷爷奶奶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是典型的两面人表现,是德育脱离生活的典型写照。
实施生活化策略,就是倡导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阔视野,汲取各方面知识,与社会、自然相融,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等,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将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以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我校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系统的生活教育资源。开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校本课程,成立学生仲裁院、学生议事庭、学生自治会,建立三权制衡的学生自治体系。成立学生公司、学生律师事务所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在各种生活场景中,通过实践参与和亲身体验,丰富道德情感,使教育内容联系生活,教育方法贴近生活,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丰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仰。
三、实施个性化策略,促进每位学生的最优成长
创新教育与教育个性化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独创性关键要发展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共性,这就需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在主动学习中发展自我,凸显个体自身的独特性。
为此,我校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开展课程设计,整合学校原有办学资源,建立五大书院和体育俱乐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丰富和完善学校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打破年级管理模式和班级授课制,探索走班、分层、分类的教学组织形式。
碧波书院以“格物致知,法天贵真”为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学科特长和科技创新潜质的优秀初中生;翠竹书院以“厚德明理,博文精工”为培养理念,以五大学科和英语能力竞赛为主要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理科特长的领军人才;梧桐书院以“尚文精思,博学笃行”为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卓越思想力、创新力、领导力的人文社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东湖书院以“求真尚美,厚德馨艺”为培养理念,以培养多才多艺、特长鲜明的艺术人才为目标;南海书院以“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为培养理念,开设英、德、俄、日、法等语言课程,深入推进中外交换生计划,培养学生成为拥有国际视野中国心的世界公民;体育俱乐部以三支高水平运动队为龙头,开设毽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击剑等课程,突出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带动学校体育活动的普及开展。
四、实施智能化策略,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人类社会从三千年前以“驿站”“烽火台”传递信息,发展到今天以千兆比特的量,以光的速度交换信息,进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可以说,信息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谁能获得信息技术和其他前沿技术的优势,谁就能在一日千里的竞争中占据主动。相反,就会被甩在后面,而且这种差距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拉大。 有人说:如果邮政行业不努力,顺丰就会替他去努力;银行业如果不努力,支付宝就会替他去努力;通讯行业不努力,微信就会替他去努力;出租车行业不努力,滴滴快车就会替他去努力。的确是这样,当前,能否占据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的竞争力和它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学校也是如此,当前,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如果不努力,也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我校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正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目前,学校建设了网上办公系统,开发了基于手机APP平台的移动办公系统,通过手机阅办文件,省时省力,快捷高效。近期,学校正在开发建设教师会议考勤信息化平台、教师绩效考核和岗位评聘信息化平台;建立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空间:数字终端自助借阅、学习资源点播服务;建设学科3D、VR探究实验室,实现校园无线全覆盖,为学生提供无边界的智慧学习探究环境;建立立体智能的安全架,建设透明厨房、围墙电子围栏,实施雷达运维扫描,实现异常出入提示;实现智能遥控节能管理;建设学生选课系统、生涯发展分析系统;开展个性贴心的校园服务,实现网上点餐、家校互动交流。加快推进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校务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升学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深圳是全国信息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先进城市,要想保持这种领先地位,就要不断学习和创新。马云曾说过:很多人一生实际上是输在四件事上,那就是对新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因此,学校现在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全力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五、实施国际化策略,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推动着学校的深刻变革,并为学校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重大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明确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中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校积极引入国际课程,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国际课程体系。过去,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现在,我们要让世界成为学生的全部教材。我校建立南海书院,开设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深化和姊妹学校交流合作,促进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间对话与合作,渗透国际理念,融合多元文化,开放教育视野,增强应对文化差异的能力,提高学生与国外交往的能力,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同时,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国门,去国外进修访问,提高教师自身的国际视野,丰富教师跨文化交际的经验。
教育的社会化、个性化、生活化、智能化、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只有不断进取,系统推进,推动学校变革,使学校成为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才能培养出大批引领时代的杰出公民和创新人才。
一、实施社会化策略,构建开门办学的教育格局
考察过海外学校的教师,会发现海外学校与国内学校在建筑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大多数海外学校没有围墙。有人说“围墙”导致学校对社会影响的拒绝,许多学校的“办学”被窄化为管理学校围墙以内的事务,抓教学质量成为许多学校的唯一追求。
从管理体制看,国内中小学由教育局统管,但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则由关工委、共青团、妇联、街道或社区等其他非教育部门主管。从教育形式看,学校或出于安全,或基于升学率,教育活动大部分都限定于学校围墙之内,各类升学考试缺少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具体要求。从课程设置看,学术型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一统天下,与社会联系较多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不过是浮在面上的“特色”而已。因此,近年来,虽然许多学校的建筑更加华丽,师资力量更加强大,教育观念也比过去更加先进,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非但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这种“围城造校”模式,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树起了一堵有形和无形的高墙。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董渭川明确指出当时中国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教育脱离社会需要,学生毕业即失业”,这一现象至今未有根本改观。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就是对与社会隔离的学校教育的批判。学校不是孤悬于社会之外的“围城”, 学校领导者要推倒心墙,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改变就教育言教育的孤立态度,开门办学,主动拥抱时代,倾听世界,使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紧密联系,才能登高望远,牢牢把握办学的制高点。
深圳毗邻港澳,东西方文化交汇于此,并通过大众传媒及各种渠道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就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以更开放的姿态,打开校门,使学校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的价值要求保持一致。如我校组织力量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设计,整体优化,积极搭建社会化成长通道,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等非教学时段,让学生走入社会,开展各类主题社会实践,开展调查研究和职业体验,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规划自我,加快成长。
二、实施生活化策略,让教育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就是倡导将教育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照本宣科,脱离生活,用灌输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如同将海鲜干货不经泡发、加工和烹饪,直接塞入学生口中,无法下咽,硬塞进去也会无法消化。德育工作也常常采用灌输方式,但父母往往发现学生去敬老院献完爱心回家后却对爷爷奶奶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是典型的两面人表现,是德育脱离生活的典型写照。
实施生活化策略,就是倡导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阔视野,汲取各方面知识,与社会、自然相融,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等,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将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以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我校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系统的生活教育资源。开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校本课程,成立学生仲裁院、学生议事庭、学生自治会,建立三权制衡的学生自治体系。成立学生公司、学生律师事务所等社团组织,让学生在各种生活场景中,通过实践参与和亲身体验,丰富道德情感,使教育内容联系生活,教育方法贴近生活,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丰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仰。
三、实施个性化策略,促进每位学生的最优成长
创新教育与教育个性化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独创性关键要发展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共性,这就需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在主动学习中发展自我,凸显个体自身的独特性。
为此,我校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开展课程设计,整合学校原有办学资源,建立五大书院和体育俱乐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丰富和完善学校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打破年级管理模式和班级授课制,探索走班、分层、分类的教学组织形式。
碧波书院以“格物致知,法天贵真”为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学科特长和科技创新潜质的优秀初中生;翠竹书院以“厚德明理,博文精工”为培养理念,以五大学科和英语能力竞赛为主要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理科特长的领军人才;梧桐书院以“尚文精思,博学笃行”为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卓越思想力、创新力、领导力的人文社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东湖书院以“求真尚美,厚德馨艺”为培养理念,以培养多才多艺、特长鲜明的艺术人才为目标;南海书院以“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为培养理念,开设英、德、俄、日、法等语言课程,深入推进中外交换生计划,培养学生成为拥有国际视野中国心的世界公民;体育俱乐部以三支高水平运动队为龙头,开设毽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击剑等课程,突出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带动学校体育活动的普及开展。
四、实施智能化策略,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人类社会从三千年前以“驿站”“烽火台”传递信息,发展到今天以千兆比特的量,以光的速度交换信息,进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可以说,信息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谁能获得信息技术和其他前沿技术的优势,谁就能在一日千里的竞争中占据主动。相反,就会被甩在后面,而且这种差距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拉大。 有人说:如果邮政行业不努力,顺丰就会替他去努力;银行业如果不努力,支付宝就会替他去努力;通讯行业不努力,微信就会替他去努力;出租车行业不努力,滴滴快车就会替他去努力。的确是这样,当前,能否占据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的竞争力和它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学校也是如此,当前,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如果不努力,也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我校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正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目前,学校建设了网上办公系统,开发了基于手机APP平台的移动办公系统,通过手机阅办文件,省时省力,快捷高效。近期,学校正在开发建设教师会议考勤信息化平台、教师绩效考核和岗位评聘信息化平台;建立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空间:数字终端自助借阅、学习资源点播服务;建设学科3D、VR探究实验室,实现校园无线全覆盖,为学生提供无边界的智慧学习探究环境;建立立体智能的安全架,建设透明厨房、围墙电子围栏,实施雷达运维扫描,实现异常出入提示;实现智能遥控节能管理;建设学生选课系统、生涯发展分析系统;开展个性贴心的校园服务,实现网上点餐、家校互动交流。加快推进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校务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升学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深圳是全国信息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先进城市,要想保持这种领先地位,就要不断学习和创新。马云曾说过:很多人一生实际上是输在四件事上,那就是对新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因此,学校现在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全力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五、实施国际化策略,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推动着学校的深刻变革,并为学校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重大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明确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中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校积极引入国际课程,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国际课程体系。过去,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现在,我们要让世界成为学生的全部教材。我校建立南海书院,开设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课程,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深化和姊妹学校交流合作,促进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间对话与合作,渗透国际理念,融合多元文化,开放教育视野,增强应对文化差异的能力,提高学生与国外交往的能力,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同时,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国门,去国外进修访问,提高教师自身的国际视野,丰富教师跨文化交际的经验。
教育的社会化、个性化、生活化、智能化、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只有不断进取,系统推进,推动学校变革,使学校成为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才能培养出大批引领时代的杰出公民和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