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云南省河口县的交通事故率不断上升,其中摩托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尤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摩托车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对驾驶员的管理不够严格.不同年龄段驾驶员的风
【机 构】
:
北京师范大学,云南省河口县交通警察大队,北京师范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云南省河口县的交通事故率不断上升,其中摩托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尤为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摩托车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对驾驶员的管理不够严格.不同年龄段驾驶员的风险水平不同.用模糊区间信息矩阵分析了最近3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发现26~30岁年龄段的风险水平最高,因此建议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一年龄段驾驶员的管理力度.
其他文献
采用“契合”的思想,给出了地下多个孔洞与地面上的半圆形凸起地形对SH波散射问题的解答。将整个求解区域分割成两部分来处理,其一为包括半圆形凸起地形在内的一个圆形区域I,其余为区域II。在区域I中,构造了一个上半部边界应力为零,而其余部分位移、应力任意的驻波解;在区域II中,构造了半圆形凹陷和浅埋圆孔的散射波,且要求它满足水平界面上应力为零的约束条件。然后再通过移动坐标,满足“公共边界”的“契合”条件
2004年 10月 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里氏 6. 8级强烈地震,死亡 40人,受伤 4500余人, 10万余人无家可归;房屋损坏近 14万栋,财产损失约 3万亿日元。作者随日本建筑学会地震考察队到该次地震现场进行了考察,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概况,地震活动性、地震烈度分布及地震波的特征,震害及分析,经济损失,最后给出了这次地震的震害经验和教训。内容可供建筑抗震设计和今后有关规范的修订参
介绍了用三性法对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的早期跨越式预测,并讨论了某些相关问题。所谓三性法就是大震时序上的周期性、倍周期性和黄金分割性的排列。
通过分析地震史料和近代地震调查资料,总结得出辽宁省的地震灾害有以下特点:(1)类型较多,除了浅源地震外,还有由人类生产活动诱发的矿震、水库地震和塌陷地震。(2)发生频繁,近100年来共记录到烈度6度以上的构造地震14次,近年来破坏性矿震每年都有发生。(3)分布范围广,成灾方式不一,全省90%的地区都遭受过6度以上的震害,有的一次成灾,有的灾害系由多次地震累加造成。(4)损失严重,辽宁省经济发达,而
以重庆秀山县为研究对象,对建国后50年中各年代人为因素对农业旱灾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成因及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秀山县由于生态破坏、水利设
对1980-2003年长治市发生的26次严重电力污闪事故进行了调研分析。找出了其中主要电力污闪事故发生的成因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诱发污闪的主要气象条件(浓雾、小雪、雨夹雪、
简要论述了国内外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大庆油田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为基础,详细探讨了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框架研究,包括ArcIMS的应用、系统框架的二次开发、数据库的远程连接和调用和系统框架的集成等。同时阐述了分布式网络G IS已经成为防震减灾信息和辅助决策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它的应用价值。
以区域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能力三方面的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如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型进行洪涝灾害灾情评估的思路和方法。经实例验证,综合灾害经济损失总量、区域调节承受能力和灾后社会或部门追加投入总量的洪涝灾度评估方法,可对区域实际遭受洪涝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影响深度做出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估。
综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沙尘暴监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提出了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识别和提取沙尘暴信息的新方法 ,利用近红外 1 .6 μm波段特性 ,构建了可比沙尘强度指数。研究表明 :利用卫星探测器 1 1 μm ,1 2 μm波段差值进行沙尘暴信息识别和提取 ,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但不能刻画沙尘暴强度 ;构建的可比沙尘强度指数 ,能够解决多源遥感数据由于卫星平台、监测时间、监测区域等不同因素导致的
将农业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成果与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相结合,建立了东北地区低温冷害防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模型,以提高灾害决策分析水平。概述了概念模型的基本结构,介绍了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