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层分组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了“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能最大限度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互助和团队精神,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课;层次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110-01
长期以来,体育课的教学与考核,只能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体质状况,导致基础好的“鹤立鸡群”,基础差的“望尘莫及”,使得两极分化更为明显,严重挫伤了学生进一步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高。
我校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种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的个性化教学,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来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 教学目标层次化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对A层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对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即可。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 B层学生“吃得好”;满足A层学生“吃得饱”。
二 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般要求低起点,多层次。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既尽量使教学系统进入相对平衡状态,又不断地打破平衡,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很好地利用上课的时间与空间,对能力强的学生要尽量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身体和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要特别关心和照顾好有心理障碍、体弱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可通过观察教师示范、重温技能、练习体会,进而对所学技术动作产生类比、联想,逐步通过试探练习过渡并迁移到新的教学内容,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目的。
对于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可设置一些素质练习及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同时,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或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引伸和变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及时反馈评定效果,有针对性组织练习,从而逐步形成合作学习、互相促进、异步达标、各得其所的动态发展状态。
三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这不仅不可能而且还会贻误学生的一生。学校要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而不能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当前新的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有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评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个标准,这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各异,教法无限,但并不存在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面向全体,按能力、按性别、按年龄分组。如投掷教学中可安排不同距离的投掷线,不同高度的目标,不同规格的投掷物以及不同的目标要求,由学生自主结合,按自身条件选择小组或场地活动。快速跑教学中,采用让距跑,让时跑,蹲锯式起跑,追逐行进间起跑等不同起跑姿势的追逐跑,以及能力相当的结伴跑等多种形式,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抓住学生身边的每个机会,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跳高教学中差异更加突出,为减少部分学生的失败感,使其获得成功体验,可将学生按运动能力或性别分组,由学生自己选择有把握跳过的高度,使所有的学生既可掌握动作要领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条件下都获得成功。
四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过程”教学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教学角度上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进行跨栏跑教学中,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分层分组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了“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增强了集体观念,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思想和学习交流,加深了同学友谊,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团结合作、力争上游”良好品质的形成。通过一个学期的分层分组的学习,我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教学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僵化模式,实现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分组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张祖春,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 冯克诚,舒达.素质教育模式与评估督导实用全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3
关键词:体育课;层次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110-01
长期以来,体育课的教学与考核,只能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体质状况,导致基础好的“鹤立鸡群”,基础差的“望尘莫及”,使得两极分化更为明显,严重挫伤了学生进一步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高。
我校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其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种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的个性化教学,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来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 教学目标层次化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对A层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对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即可。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 B层学生“吃得好”;满足A层学生“吃得饱”。
二 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般要求低起点,多层次。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既尽量使教学系统进入相对平衡状态,又不断地打破平衡,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很好地利用上课的时间与空间,对能力强的学生要尽量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身体和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要特别关心和照顾好有心理障碍、体弱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可通过观察教师示范、重温技能、练习体会,进而对所学技术动作产生类比、联想,逐步通过试探练习过渡并迁移到新的教学内容,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目的。
对于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可设置一些素质练习及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同时,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或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引伸和变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及时反馈评定效果,有针对性组织练习,从而逐步形成合作学习、互相促进、异步达标、各得其所的动态发展状态。
三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这不仅不可能而且还会贻误学生的一生。学校要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而不能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当前新的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有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评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个标准,这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各异,教法无限,但并不存在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面向全体,按能力、按性别、按年龄分组。如投掷教学中可安排不同距离的投掷线,不同高度的目标,不同规格的投掷物以及不同的目标要求,由学生自主结合,按自身条件选择小组或场地活动。快速跑教学中,采用让距跑,让时跑,蹲锯式起跑,追逐行进间起跑等不同起跑姿势的追逐跑,以及能力相当的结伴跑等多种形式,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抓住学生身边的每个机会,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跳高教学中差异更加突出,为减少部分学生的失败感,使其获得成功体验,可将学生按运动能力或性别分组,由学生自己选择有把握跳过的高度,使所有的学生既可掌握动作要领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条件下都获得成功。
四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过程”教学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教学角度上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进行跨栏跑教学中,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分层分组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做到了“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增强了集体观念,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思想和学习交流,加深了同学友谊,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团结合作、力争上游”良好品质的形成。通过一个学期的分层分组的学习,我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教学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僵化模式,实现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分组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张祖春,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 冯克诚,舒达.素质教育模式与评估督导实用全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