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我市6月龄婴儿体内钙、铁、锌、铜、镁5种元素的含量,探索我市预防微量元素缺乏的干预措施。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全市6个县区600例6月龄婴儿末梢血选择性做5种元素检测。结果我市6月龄婴儿缺铁第1位,占59%,缺锌第2位,占56%,缺钙第3位,占39%,缺镁第4位,占0.33%,缺铜第5位,占0.17%。结论我市6月龄婴儿普遍存在铁、锌、钙缺乏现象,铜、镁极少缺乏。针对调查结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症、佝偻病的发病率,以实现婴儿的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
【关键词】微量元素;6月龄;食物转换;预防措施
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来分,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钠、镁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等,称为微量元素(铁又称半微量元素)。其中人体最易缺乏的常见元素有钙、铁、锌、铜、镁。缺乏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紊乱、贫血、佝偻病等,本文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地区常见元素缺乏的实际情况,于2012年随机抽取600例6月龄婴儿给予免费检测,进行结果分析,以下统称为微量元素检测,为我市制定预防微量元素缺乏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對象白山市6月龄婴儿600例。
1.2方法2012年6月——8月对全市所辖6个县、区进行横断面调查,每个县、区抽取100例6月龄婴儿,每个婴儿取0.04ml末梢血溶于1ml的专用溶血济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etrometry AAS)进行检测。
1.3仪器采用北京博辉创新兴电技术股份公司生产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正常值范围:铜(Cu):11.83uml/L-39.3uml/L;锌(Zn):76.5uml/L-170uml/L;钙(Ca):1.55uml/L-2.10uml/L;镁(Mg):1.12uml/L-2.06uml/L;铁(Fe):7.52uml/L-11.82uml/L
2结果
600例受检6月龄婴儿中,铁缺乏者354例,占59%,锌缺乏者336例,占56%,钙缺乏者234例,占39%,镁缺乏者2例,占0.33%,铜缺乏者1例,占0.17%,可见我市6月龄婴儿普遍存在铁、锌、钙缺乏现象,缺铁占第一位,缺锌占第二位,缺钙占第三位,铜、镁极少缺乏。
3讨论
3.1我市地处山区,医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很多母亲在孕期微量元素即储备不足,婴儿从6月龄开始食物转换,一开始引入的食物种类、数量较少,此时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多,母乳又不能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加之市场没有适合婴儿营养素补充剂如营养包流通,不能在6月龄及时给予除食物以外的营养素补充剂,从而易导致铁、锌、钙的缺乏,铜、镁普遍不缺。
3.2铁参与神经网络、大脑中髓鞘的形成,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足月新生儿体内总铁约75mg/kg,其中25%为贮存铁。生后由于“生理性溶血”释放的铁较多,随后是“生理性贫血”期造血相对较低下,加之从母体获取的铁一般能满足4个月之需,故婴儿早期不易发生缺铁。胎儿期最后3个月到2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而关键的时期,约4个月后,从母体获取的铁逐渐耗尽,加上此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活跃,因此对膳食铁的需要增加,而婴儿主食人乳和牛乳的铁含量均低,不能满足机体之需,贮存铁耗竭后即发生缺铁,故6个月——2岁的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儿童缺铁可导致倦怠无力、面色苍白、心悸、心跳加快等。
3.3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骨、牙齿、毛发、皮肤、肝脏和肌肉中,100多种酶的关键组成成分,锌对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的各过程,具有促进组织再生作用,锌参与维生素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并动员肝脏中维生素A到血浆中,以维持血浆中维生素A的正常含量,故有保护视力的作用,锌在核酸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帮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缺锌可以造成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减慢、免疫机能低下、智能发育延迟、味觉减退和夜盲等现象。孕妇与乳母需锌较多,如摄入不足,可致母亲与胎儿、乳儿缺锌。母乳初乳中的含锌量是较高的,如果小婴儿出生后未吃到初乳或母乳不足,又没有添加含锌辅食,婴儿就容易出现缺锌现象。
3.4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正常人体内含有1000-1200克的钙。其中99.3%集中于骨骼、牙齿组织,在骨骼和牙齿中的钙为矿物质形式,而在软组织和体液中的钙则以游离或结合形式存在,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机体内的钙,一方面先构成骨骼和牙齿,另一方面则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钙缺乏症是较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当体内钙缺乏时,主要影响到骨骼的发育和结构,6个月的婴儿生长发育旺盛,对钙的需求量大,如长期钙摄入量不足,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及骨骼变形,发生佝偻病。导致婴儿缺钙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服D摄取不足或者其母亲在怀孕期间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更好地吸收钙质,减少钙质通过尿液的丢失,提高血钙的浓度。维生素D在天然食物中的含量很少,对于胃肠道还很稚嫩的婴儿来说,他们不可能通过食物摄取到足量的维生素D,因此很容易缺钙。婴儿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需要依赖晒太阳来获取,也就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变化胆固化醇即维生素D。我市地处北方,妈妈通常很少带小婴儿出去晒太阳,即便偶然出去也生怕小婴儿着凉,捂得严严实实的,只有很少的阳光照在小婴儿皮肤上。这样,婴儿的身体通过阳光也只能得到很少的VD,就更容易缺钙了。
3.5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元素之一。镁几乎参与人体所有的新陈代谢过程,在细胞内它的含量仅次于钾。具有调节神经和肌肉活动、增强耐久力的神奇功能。镁影响钾、钠、钙离子细胞内外移动的“通道”,并有维持生物膜电位的作用。儿童缺镁易疲劳,易患肺炎。坚果、豆及海藻类含有大量镁,而米、麦、豆等由于加工而失去镁,鱼类、肉类、蔬菜、薯类、水果类等日常食品中镁含量不高,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花生、芝麻、海带、苦扁豆等。铜与造血、婴幼儿发育有关。婴儿大约每天每千克体重需0.05-0.1毫克铜。一般来说,铜来自肝牡蛎、肉、鱼、豆类、有壳果等中,大多数动物和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铜。长期腹泻、肠吸收不良以及因病不能进食采用肠道外供给营养时可发生铜缺乏症。缺铜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面色苍白、厌食、腹泻、肝脾肿大及生长发育停滞。
3.6针对调查结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症、佝偻病的发病率。
3.6.1一级预防在孕期阶段给予干预,应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普及胎儿期保健知识,使母亲在孕晚期补充足够的钙及微量元素,以增加胎儿储备,避免钙和微量元素的先天缺乏。
3.6.2二级预防生后即给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锌,1-2周后开始补充VD制剂400IU,促进母乳中的钙充分吸收,生后6个月给予投放营养素补充剂如营养包,食物转换应优先给予强化铁米粉、绿色蔬菜、水果等,以达到早期预防钙和微量元素缺乏的目的。
3.6.3三级预防生后6-8个月开始常规给予微量元素检测,做到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钙和微量元素缺乏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实现婴儿的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
【关键词】微量元素;6月龄;食物转换;预防措施
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来分,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钠、镁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等,称为微量元素(铁又称半微量元素)。其中人体最易缺乏的常见元素有钙、铁、锌、铜、镁。缺乏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紊乱、贫血、佝偻病等,本文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地区常见元素缺乏的实际情况,于2012年随机抽取600例6月龄婴儿给予免费检测,进行结果分析,以下统称为微量元素检测,为我市制定预防微量元素缺乏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對象白山市6月龄婴儿600例。
1.2方法2012年6月——8月对全市所辖6个县、区进行横断面调查,每个县、区抽取100例6月龄婴儿,每个婴儿取0.04ml末梢血溶于1ml的专用溶血济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etrometry AAS)进行检测。
1.3仪器采用北京博辉创新兴电技术股份公司生产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正常值范围:铜(Cu):11.83uml/L-39.3uml/L;锌(Zn):76.5uml/L-170uml/L;钙(Ca):1.55uml/L-2.10uml/L;镁(Mg):1.12uml/L-2.06uml/L;铁(Fe):7.52uml/L-11.82uml/L
2结果
600例受检6月龄婴儿中,铁缺乏者354例,占59%,锌缺乏者336例,占56%,钙缺乏者234例,占39%,镁缺乏者2例,占0.33%,铜缺乏者1例,占0.17%,可见我市6月龄婴儿普遍存在铁、锌、钙缺乏现象,缺铁占第一位,缺锌占第二位,缺钙占第三位,铜、镁极少缺乏。
3讨论
3.1我市地处山区,医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很多母亲在孕期微量元素即储备不足,婴儿从6月龄开始食物转换,一开始引入的食物种类、数量较少,此时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多,母乳又不能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加之市场没有适合婴儿营养素补充剂如营养包流通,不能在6月龄及时给予除食物以外的营养素补充剂,从而易导致铁、锌、钙的缺乏,铜、镁普遍不缺。
3.2铁参与神经网络、大脑中髓鞘的形成,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足月新生儿体内总铁约75mg/kg,其中25%为贮存铁。生后由于“生理性溶血”释放的铁较多,随后是“生理性贫血”期造血相对较低下,加之从母体获取的铁一般能满足4个月之需,故婴儿早期不易发生缺铁。胎儿期最后3个月到2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而关键的时期,约4个月后,从母体获取的铁逐渐耗尽,加上此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活跃,因此对膳食铁的需要增加,而婴儿主食人乳和牛乳的铁含量均低,不能满足机体之需,贮存铁耗竭后即发生缺铁,故6个月——2岁的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儿童缺铁可导致倦怠无力、面色苍白、心悸、心跳加快等。
3.3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骨、牙齿、毛发、皮肤、肝脏和肌肉中,100多种酶的关键组成成分,锌对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的各过程,具有促进组织再生作用,锌参与维生素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合成,并动员肝脏中维生素A到血浆中,以维持血浆中维生素A的正常含量,故有保护视力的作用,锌在核酸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帮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缺锌可以造成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减慢、免疫机能低下、智能发育延迟、味觉减退和夜盲等现象。孕妇与乳母需锌较多,如摄入不足,可致母亲与胎儿、乳儿缺锌。母乳初乳中的含锌量是较高的,如果小婴儿出生后未吃到初乳或母乳不足,又没有添加含锌辅食,婴儿就容易出现缺锌现象。
3.4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正常人体内含有1000-1200克的钙。其中99.3%集中于骨骼、牙齿组织,在骨骼和牙齿中的钙为矿物质形式,而在软组织和体液中的钙则以游离或结合形式存在,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机体内的钙,一方面先构成骨骼和牙齿,另一方面则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钙缺乏症是较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当体内钙缺乏时,主要影响到骨骼的发育和结构,6个月的婴儿生长发育旺盛,对钙的需求量大,如长期钙摄入量不足,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及骨骼变形,发生佝偻病。导致婴儿缺钙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服D摄取不足或者其母亲在怀孕期间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更好地吸收钙质,减少钙质通过尿液的丢失,提高血钙的浓度。维生素D在天然食物中的含量很少,对于胃肠道还很稚嫩的婴儿来说,他们不可能通过食物摄取到足量的维生素D,因此很容易缺钙。婴儿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需要依赖晒太阳来获取,也就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变化胆固化醇即维生素D。我市地处北方,妈妈通常很少带小婴儿出去晒太阳,即便偶然出去也生怕小婴儿着凉,捂得严严实实的,只有很少的阳光照在小婴儿皮肤上。这样,婴儿的身体通过阳光也只能得到很少的VD,就更容易缺钙了。
3.5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元素之一。镁几乎参与人体所有的新陈代谢过程,在细胞内它的含量仅次于钾。具有调节神经和肌肉活动、增强耐久力的神奇功能。镁影响钾、钠、钙离子细胞内外移动的“通道”,并有维持生物膜电位的作用。儿童缺镁易疲劳,易患肺炎。坚果、豆及海藻类含有大量镁,而米、麦、豆等由于加工而失去镁,鱼类、肉类、蔬菜、薯类、水果类等日常食品中镁含量不高,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花生、芝麻、海带、苦扁豆等。铜与造血、婴幼儿发育有关。婴儿大约每天每千克体重需0.05-0.1毫克铜。一般来说,铜来自肝牡蛎、肉、鱼、豆类、有壳果等中,大多数动物和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铜。长期腹泻、肠吸收不良以及因病不能进食采用肠道外供给营养时可发生铜缺乏症。缺铜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面色苍白、厌食、腹泻、肝脾肿大及生长发育停滞。
3.6针对调查结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症、佝偻病的发病率。
3.6.1一级预防在孕期阶段给予干预,应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普及胎儿期保健知识,使母亲在孕晚期补充足够的钙及微量元素,以增加胎儿储备,避免钙和微量元素的先天缺乏。
3.6.2二级预防生后即给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锌,1-2周后开始补充VD制剂400IU,促进母乳中的钙充分吸收,生后6个月给予投放营养素补充剂如营养包,食物转换应优先给予强化铁米粉、绿色蔬菜、水果等,以达到早期预防钙和微量元素缺乏的目的。
3.6.3三级预防生后6-8个月开始常规给予微量元素检测,做到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钙和微量元素缺乏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实现婴儿的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