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7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很多实验已证明5-氟尿嘧啶应用于瘢痕疙瘩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作者所查针对5-氟尿嘧啶经由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作用于瘢痕疙瘩分子机制的报道较少.目的:实验拟观察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7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02/10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完成.材料:标本分别取自因瘢痕疙瘩入院的6例整形手术患者.方法:①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取4~6代传代细胞加入5个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10,20,40,80,160 μmol/L)干预24,48,72 h.②待细胞长至80%汇合时,加入5-氟尿嘧啶配成10,20,30 μmol/L 3个药物干预浓度组,每组再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继续培养.设空白对照和单纯加转化生长因子β1(5 μg/L)的阳性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7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的表达.结果:①5-氟尿嘧啶浓度为10,20 μmol/L 作用24 h 时未发现成纤维细胞死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其他浓度下作用各组均有显著的成纤维细胞死亡现象(P < 0.01).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化生长因子β1组Smad7表达明显减弱,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则显著增强(P均 < 0.01).③加入5-氟尿嘧啶干预后可显著增强Smad7的表达,且在5-氟尿嘧啶浓度为20 μmol/L 时的表达最强(P < 0.01).④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对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5-氟尿嘧啶浓度为10~20 μmol/L 时无细胞毒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共同培养成纤维细胞,能够提高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7表达,但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含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核心启动子调控的人钠/碘同向转运体(hNIS)基因重组腺病毒,并靶向转染至肺癌A549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探讨hTERT启动子调控的hNIS基因介导放
目的掌握龙岩市高危人群 HIV 感染现状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遏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在监测的11228例高危人群中,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60岁)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69例老年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细菌感染发生率、部位、菌株、耐药性及易感因
目的:观察四联法(高频透热+化疗+免疫生物制剂+中草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65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223例患者采用四联法治疗;B组342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病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及其与HBV感染、饮酒的协同致病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44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及同期住院500例非肿瘤患者为研
在假设电子和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远小于自旋-轨道耦合能量("塞曼效应"),同时考虑电子自旋的情况下,计算处在一恒定均匀磁场(ωH)中的原子的能谱,得出比较有用的结论,对我们
目的 报道应用深静脉回流型(足母)趾趾腹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深静脉(腓侧趾底动脉伴行静脉)-交通支-跖背浅静脉的回流途径.切取带有(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及
背景:肝卵圆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复制及在一定的条件下克隆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能力,既可在体外用丁构建生物人工肝的生物材料部分,也可以进行体内移植,还可为组织工
目的 了解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型在广西壮族和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对饮酒行为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相对的两对引物一聚合酶链反应(PCR-CTP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hh和Ptch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Shh和Ptch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中Shh和Ptch的表达阳性率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