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近几年来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统计显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这样必然影响了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降低了学习效率。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引起了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用行政手段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管如此,但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现象始终没有扭转。本文通过科学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以期对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有所帮助。
1 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反思
1.1 学校学习环境与社会、家庭环境
调查表明,中学阶段对体育重视不够是导致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一些学校将升学率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造成了班级、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学生学习压力空前加大。学校的体育经费投入也很难得不到保证,各中学场地建设,器材的添置就不可能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社区、家庭对体育不够重视,在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孩子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很难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把孩子体育锻炼的目的只是看着对大脑工作的调节,绝对不能让体育锻炼分了孩子的心。
1.2 学生的个人兴趣
由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过于竞技化,教学方法的过于刻板化等因素,导致了许多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在体育课上不好好学,在课外更不会去练,也很少有人督促他们去练。另外,有的学生虽然学校有较好的体育设施,也有足够的课外活动时间,但他们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担心影响学习,产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从而运动兴趣也得不到培养。
1.3 教师的教学水平
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根据不同对象和具体情况,把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激发他们探索体育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别体育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缺陷和敬业精神的不够,用“放羊”模式和松散的管理方法去应付一堂课,导致学生学无所获、练无方法,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使学生的运动素质逐步下降。
2 改善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对策
2.1 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提高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2.1.1 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 《纲要》颁布以来,部分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的室内课组织学习,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以达到宣传的效果。
2.1.2 学校必须确保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中学生锻炼时间的减少从而造成身体素质的下降,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1.3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随时随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勒令他们限期改进。作为素质教育的当今,我们应该把学校办成合格加特色,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加特长的社会主义新人,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2.2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家长既要对健康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体育锻炼,父母要正确处理好孩子的学习与锻炼的关系,要把运动健身作为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使孩子心灵与意志得到磨炼,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家长要认识到运动健身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是额外的、可有可无的事情。平时就要经常督促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有时自己也要加人到他们的行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自己的子女,培养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3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3.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体育教学时要抓住时机,用语言或其它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能有勇气完成练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老师要用适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在练习动作过程中也要学会使用简单的语句提醒她们用力时机、方向、节奏和动作幅度,帮助她们分析动作失败的原因并纠正错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完成动作同步,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除恐惧感,排除意志消沉的心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2.3.2 考核与评价科学化 新大纲对体育课的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价作了重大的改革,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中的表现为中心。突出考核的激励机制,把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根据这一精神,在执行中,首先是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努力程度与进步幅度,使人人都能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其次,改进过去统一的考核项目,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考核项目。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既可以发展特长、提高兴趣,又可以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与理想的考核成绩。
2.3.3 创设体育环境 学校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体育环境包括:运动场、馆的建设;体育墙报和黑板报等宣传栏的设置;校园广播体育专题内容,介绍近期国内外的体育动态;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与普及,组织和观摩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等,这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4 完善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只有好的教员,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作为学校体育的具体实施者,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还需更新观念,善于接受新的信息,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2.4.1 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学校体育教师的首要素质,体育教师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才会有光荣感和自豪感,才会有敬业精神,乐业不倦,才能挚爱学生,诲人不倦。只有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在工作中才会有执着的追求、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
2.4.2 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体育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活动的方向上和选题上瞄准体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大胆探索与创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4.3 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3 结束语
影响中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而多变。但我们不仅要想出办法,还要付出行动,从而改善这一情况。因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我国参加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后备力量.为了承担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我们不仅需要赋予他们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必需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因此,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思想,使他们真正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1 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反思
1.1 学校学习环境与社会、家庭环境
调查表明,中学阶段对体育重视不够是导致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一些学校将升学率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造成了班级、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学生学习压力空前加大。学校的体育经费投入也很难得不到保证,各中学场地建设,器材的添置就不可能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社区、家庭对体育不够重视,在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情况下,孩子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很难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把孩子体育锻炼的目的只是看着对大脑工作的调节,绝对不能让体育锻炼分了孩子的心。
1.2 学生的个人兴趣
由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过于竞技化,教学方法的过于刻板化等因素,导致了许多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在体育课上不好好学,在课外更不会去练,也很少有人督促他们去练。另外,有的学生虽然学校有较好的体育设施,也有足够的课外活动时间,但他们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担心影响学习,产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从而运动兴趣也得不到培养。
1.3 教师的教学水平
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根据不同对象和具体情况,把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激发他们探索体育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别体育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缺陷和敬业精神的不够,用“放羊”模式和松散的管理方法去应付一堂课,导致学生学无所获、练无方法,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使学生的运动素质逐步下降。
2 改善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对策
2.1 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提高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2.1.1 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 《纲要》颁布以来,部分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的室内课组织学习,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以达到宣传的效果。
2.1.2 学校必须确保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中学生锻炼时间的减少从而造成身体素质的下降,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1.3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随时随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勒令他们限期改进。作为素质教育的当今,我们应该把学校办成合格加特色,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加特长的社会主义新人,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2.2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家长既要对健康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体育锻炼,父母要正确处理好孩子的学习与锻炼的关系,要把运动健身作为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使孩子心灵与意志得到磨炼,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家长要认识到运动健身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是额外的、可有可无的事情。平时就要经常督促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有时自己也要加人到他们的行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自己的子女,培养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3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3.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体育教学时要抓住时机,用语言或其它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能有勇气完成练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老师要用适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在练习动作过程中也要学会使用简单的语句提醒她们用力时机、方向、节奏和动作幅度,帮助她们分析动作失败的原因并纠正错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完成动作同步,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除恐惧感,排除意志消沉的心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2.3.2 考核与评价科学化 新大纲对体育课的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价作了重大的改革,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中的表现为中心。突出考核的激励机制,把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根据这一精神,在执行中,首先是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努力程度与进步幅度,使人人都能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其次,改进过去统一的考核项目,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考核项目。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既可以发展特长、提高兴趣,又可以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与理想的考核成绩。
2.3.3 创设体育环境 学校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体育环境包括:运动场、馆的建设;体育墙报和黑板报等宣传栏的设置;校园广播体育专题内容,介绍近期国内外的体育动态;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与普及,组织和观摩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等,这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4 完善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只有好的教员,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作为学校体育的具体实施者,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还需更新观念,善于接受新的信息,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2.4.1 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学校体育教师的首要素质,体育教师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才会有光荣感和自豪感,才会有敬业精神,乐业不倦,才能挚爱学生,诲人不倦。只有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在工作中才会有执着的追求、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
2.4.2 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体育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活动的方向上和选题上瞄准体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大胆探索与创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4.3 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3 结束语
影响中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而多变。但我们不仅要想出办法,还要付出行动,从而改善这一情况。因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我国参加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后备力量.为了承担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我们不仅需要赋予他们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必需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因此,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思想,使他们真正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