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李日韦的“反重力”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宫佐 李日韦的“无重力”公共艺术概论课已经接近尾声,我从原先混淆行为艺术和公共艺术的概念,到如今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也接触到更多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但令我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李日韦的“无重力”。
  一、作品的艺术特征
  “无重力”是他的作品创作始终贯穿的主题。刚开始我只是觉得他的作品非常好玩,或者说很有意思,并没有想太多,但在当我
  认真翻看他的作品和阅读他的采访解读时,我才发觉这和我的认知截然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实现无重力的,而让“无重力”这种超现实的表现方式得以表现出来,他所作出的最佳选择就是--摄影。他的许多摄影作品被邀约参加过全球很多国家的画展,也被众多知名杂志采编为封面。李日韦本人跟他的作品很相似,不按常理,打破规则条件,让人觉得十分有趣,也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二、作品的“社会功能”


  重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见也摸不着,无论是人类还是任何生物都生活在重力的限制下,永远也摆脱不了。与此同时,重力也更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无形限制,比如金钱、自由、权利等等。
  他的作品所带来的震撼视觉效果,并非仅仅只是作品中的“无重力”。他的一些作品中,透露着更多的隐藏信息,有对生活的不甘示弱,也有人们对压抑情绪的发泄,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更有对团结的力量诠释。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透露出他对当代生活的思考:当今人们都处于失重状态中的生活。
  然而,李日韦的作品本身并没有表现出完全脱离的重力,它其实带有一定的重力,但又和正常情况下的状态完全不同。每幅作品他都去寻找一个画面的支点,来保持画面的协调性,这个支点你能感觉到它确实存在,但看不到摸不着。他所创作出的每幅画面,是能在某个极短的瞬间存在的,这个瞬间可能是几秒,也可能是百分之一秒。而他把这些暂时摆脱了束缚的短暂时刻定格下来,提炼出来。这可以说是:人,其实一直在和一些无形的东西抗争。
  作品“无重力”的创作是用一些吊钢丝等特技方法,和使用相机拍摄而成的。理所当然,作品会造成观众的感官冲击,这也是李日韦所希望达到的,同时也是人们对环境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制约无法摆脱
  的恐惧感。换言之,他把群众与空间环境联系起来了,而联系的这条纽带就在于这夸张的画面之中,他希望和观众产生交流,不是明白画面中的夸张形态,而是切实明白生存环境的“重力感”的这种限制性。




  他用影像将这种状态形象化夸张化:失去重力,在高空中的那一瞬间,释放恐惧,以追求到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是他所认为的人生的终极目标,也即找到人生快乐幸福的状态。“作品的完成,并不是艺术家把它制作出来,作品是需要群众参与的”,确实,再天马行空的创作脱离了群众,脱离了观众,可能真的就失去了作品本身的意义和内涵。
  三.我对于“无重力”作品的认知
  虽然他作品并没有直接的指向某个事件,但其實是一直在在当下的环境里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的映射。如今,现在社会已经进入高度文明的时期了,但在一战、二战中所曾表现出的残酷和掠夺,这种厮杀现象,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仍然存在。我们关注平日里的新闻动态就能发觉,一些国际组织、区域会谈或者一些国家的领导人经常聚在一起看似严肃的探讨问题。但其实大多数时候这只是一种借口,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所以在看似美好的现代化的生活中,我们依然处于一种“失重”的状态。我们和作者都一直在关注这些问题,所以他的创作也一直和重力有关。而“无重力”这种美好的向往、憧憬,正是对于当下我们所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一种慰藉,一种生理上心灵上的安慰。我们如果仅仅是从表面而关注作品本身,确实看不出什么端倪,反倒令人恐惧和厌恶,但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些摄影的背景,考虑这些违反重力条件的因素,和联系一些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现象,或许我们才会真正理解点什么。
  作者简介: 姓名:刘宫佐(1997.03--);性别:男,籍贯:河南南阳人,学历:本科在读,就读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如果用味覺形容电影《老炮儿》,酸甜苦辣,各有滋味。酸,是硬气父亲与叛逆儿子间亲情的羁绊;苦,是老北京在新时代浪潮中的独自坚守;甜,是无所适从的人与被禁锢的动物,两个孤独灵魂的交流。辣,是小人物带着侠肝义胆的真性情演绎的血色浪漫。管虎导演用他富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创作方式呈现了一部影坛佳作。  【关键词】时代更迭;小人物;方言;黑色幽默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你的惊奇像是给我,
期刊
【摘要】纵观我国美术类资料书籍,我国美术领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绩,但针对于我国工笔人物画的研究却如数家珍。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可谓是起起伏伏,其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西方美术对我国工笔人物画产生的作用,接下来分析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工笔画;工笔人物画;创新;发展  一、我国工笔人物
期刊
本人青少年时期上学过程波折,1966年文革,1967年小学三年级辍学。1970年复学,1972年跟上初中,1973年由于当时社会风气正在流传着“读书无用论”,又加上家庭生活贫困,便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学工艺。  1976年社会结构进入调整阶段。1977年恢复高考,本人的潜意识受到很大的激发,有意向参加高考。通过自学,于1979年考入大学英语专科。毕业后分配在中学当教师。  担任教师,面对这些天真活泼有
期刊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校车安全已是大学校园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论文将以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的停车问题现状为研究对象,调查和研究校车的现状,总结校车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本项目旨在对候车系统的设计分析来解决武汉理工大学学生与校车互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对现有的现象作出相关改善,设计出针对本校情况的候车系统,方便同学们的日常出行,营造校园良好氛围。  【
期刊
【摘要】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即使在同一个方言区也会因为地域产生具有差异的方言。方言当然需要保护,但是在一个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里,想让大家能听懂互相所想表达的意思,那么官方用语的存在就非常必要了。而在当下,有不少电台、电视台在一些节目中使用方言,造成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本文希望能通过对方音现象的认知够为主持人在节目制作中方言的正确使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方言
期刊
【摘要】建筑动画实际上是建筑行业的衍生艺术,也属于动画中的一种,在世界上的动画行业有其独特魅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动画的发展也逐步迅猛。建筑动画漫游,不仅融合了动画的特色和电影短片的特点,讲究镜头感以及独特的美感,但建筑动画又与动画以及电影明显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感染力,其中也蕴涵着深刻的美学思想。本人结合在建筑动画行业工作的经验以及对美学的一些思想的理解,来谈一下如何从建筑动
期刊
人格真诚高贵,处世贤能作为;  里程努力奮斗,远航当好舵手。  生命历程有限,把握行为底线;  潜能有序激活,前程积极开拓。  视野尽量开阔,方向准确把握;  历练积累经验,思维多多磨炼。  目标选择明确,技术寻找超越;  构想计划有序,意志不断磨砺。  观察时势动向,判断具备远见;  拓宽广阔思路,挖掘潜在智库。  发明再度创新,才华得到展露;  健全人生理念,创造价值无限。
期刊
【摘要】绿色节能一直是我们全人类追求的一个课题,创意是人类思维与现实世界的一种碰撞。工艺品是人们对于事务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不仅表达了人们的独特情感,更是一代代匠人去用心打造出来的结晶。绿色创新工艺品的关联面非常广,可以和旅游、饮食和文化等都息息相关。将废弃的资源,扔掉的瓶瓶罐罐,掉落的树叶都变成我们的工艺品,并且不定时举行义卖,用于服务社会,这是一项积极又有社会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绿色
期刊
【摘要】史上最具历史思潮影响的美术时期即是文艺复兴这个时代,为全球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一个阶段是人类亘古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由于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一代的绘画表现方式发生了改变。即使宗教题材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种思想还是在此时期使得一批巨匠产生,并且使艺术方向有了改变。文艺复兴的文化也是不可估量的珍品,是无法被超越的艺术,是给后人留下的伟大创举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形态不单单基于简单的2D形势,3D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已经日渐成熟,3D技术的实用性、展观性、应用性、感官性都已超过最初的2D模式。3D技术的展示让人们不仅仅可以清晰、直观的浏览内容,其互动性更为突出,人们可以更全面的视角与更全面的方位来进行浏览观察,使用者不仅仅可以做到浏览与观察,还可以与虚拟现实互动交流,做到更好、更快、更直接、更全面、更细致的思维交换,起到更便捷、更直观、更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