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而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因此,认真分析高一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现状,是加强教学针对性的关键,是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的基础。
一、调查分析,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现状
新课程不再立足于高一新生的“零起点”,而是认为他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获得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并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观点看,这是大势所趋,未来的高一新生应该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一新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按照教材统一要求,那么,会有部分学生因不能适应新要求而丧失学习信心。按照新课程的新理念,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笔者曾对高一新生信息技术水平作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学生表示喜欢上电脑课;没有学生表示初中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20%的学生家中有电脑;78%的学生表示不会在网上搜索资料;85%的同学经常用QQ聊天;30%的学生经常玩在线游戏;60%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50%的学生表示会用word、excel;55%的学生会使用powerpoint;5%的学生表示会使用frontpage;25%的学生学生会用flash制作动画;10%的学生表示曾学过vb;15%的学生表示曾学过编程。
上述数据表明,高一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受过比较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学习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使用,大部分学生喜欢在网上聊天和玩游戏,部分学生学过网页制作和动画制作,但很少有学生学过编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明确目标,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根据我国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相关研究,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素养构成的重要部分,并且是个人终生学习的有力支撑,也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以往所注重的技能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而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不断充实课程内涵,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的目标。
三、 策略更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以为信息技术教学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
1.分层教学
依据学生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将学生分为两类:一类学生是初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按照教材组织教学,让他们通过学习对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合升华,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另一类则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后安排小范围辅导。通过教师讲解、其他学生帮助、电子教程自学等多种形式,以提高操作能力为基础,以发挥学习潜能为目标,进行查漏补缺。从而,使这些学生尽快适应目标教学的要求。除了这两类学生,我们还应关注能力较强的学生,如对编程、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
2.自主探究
新课程强调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高一新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出发点,以体验学习过程为落脚点,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归宿点,精心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3.参与评估
信息技术学科强调的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过去的笔试和上机操作考核相比,对学生的评价更应重视学习态度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因此有时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互评为参数,以平时的学习态度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激发自己的上进心,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多维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分类要求,分别指导,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参与评价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实践新课程的有效举措。(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责任编辑杨博
一、调查分析,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现状
新课程不再立足于高一新生的“零起点”,而是认为他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获得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并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观点看,这是大势所趋,未来的高一新生应该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一新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按照教材统一要求,那么,会有部分学生因不能适应新要求而丧失学习信心。按照新课程的新理念,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笔者曾对高一新生信息技术水平作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学生表示喜欢上电脑课;没有学生表示初中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20%的学生家中有电脑;78%的学生表示不会在网上搜索资料;85%的同学经常用QQ聊天;30%的学生经常玩在线游戏;60%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50%的学生表示会用word、excel;55%的学生会使用powerpoint;5%的学生表示会使用frontpage;25%的学生学生会用flash制作动画;10%的学生表示曾学过vb;15%的学生表示曾学过编程。
上述数据表明,高一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受过比较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学习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使用,大部分学生喜欢在网上聊天和玩游戏,部分学生学过网页制作和动画制作,但很少有学生学过编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明确目标,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根据我国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相关研究,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素养构成的重要部分,并且是个人终生学习的有力支撑,也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以往所注重的技能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而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不断充实课程内涵,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的目标。
三、 策略更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以为信息技术教学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
1.分层教学
依据学生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将学生分为两类:一类学生是初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按照教材组织教学,让他们通过学习对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合升华,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另一类则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后安排小范围辅导。通过教师讲解、其他学生帮助、电子教程自学等多种形式,以提高操作能力为基础,以发挥学习潜能为目标,进行查漏补缺。从而,使这些学生尽快适应目标教学的要求。除了这两类学生,我们还应关注能力较强的学生,如对编程、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
2.自主探究
新课程强调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高一新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出发点,以体验学习过程为落脚点,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归宿点,精心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3.参与评估
信息技术学科强调的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过去的笔试和上机操作考核相比,对学生的评价更应重视学习态度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因此有时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互评为参数,以平时的学习态度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激发自己的上进心,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多维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分类要求,分别指导,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参与评价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实践新课程的有效举措。(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责任编辑杨博